产业集群与辽宁优势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产业集群与辽宁优势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产业集群与辽宁优势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产业集群与辽宁优势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集群与辽宁优势产业发展研究进入新世纪,辽宁省政府提出,要“把产业集群作为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围绕建设两大基地和发展优势产业,营造良好环境,培育和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集聚功能,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规模竞争力”作为“十一五”规划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提出了重点推进装备制造等12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区域优势产业是地方产业集群生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通过对优势产业的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会使区域产业竞争力得到迅速、可持续发展。 1、优势产业评估标准的确立以产业群视角 (1)优势产业的界定 优势产业系比较而言的产业。在某一经济区域内,在其总体经济构成(即主导或支柱产业)中,资源和生产要素方面具有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表现为地区产业资本、技术、信息三大要素构成与国内外比较占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可称谓本地区的优势产业。 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有许多的标准或指标,如产品或产业的市场潜力、产业的比较优势度、产业规模、产业关联度,等等。一般认为,比较优势产业是建立优势产业的前提,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区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产业关联度高的主导产业并不一定是本地区具有优势的产业,优势产业是特色经济,有持久的竞争力,最主要的是依仗资源特色保持竞争力和生命力。 (2)以产业群指标体系评估优势产业 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加快改善与创新的发展速度提升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按波特产业群理论,高竞争力产业集群可以刺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创造并维持集群所必需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拥有的竞争优势,即表现在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协同效应,在生产成本、产品差异化、区域营销以及市场竞争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支撑机构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区域创新系统,进而提升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 本次评估就是以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运用区位商法和空间集中度指标,结合数据及统计资料对产业群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确定辽宁省的优势产业,以促进重要产业链的构建和产业群的发展。 区位商法。通过区位商系数可以判断区域是否存在产业集聚的现象。区位商(LQ)是密度的标准衡量方法。可以衡量某区域或地区的某工业或行业的相对密度。定义如下: LQ = ( Eij / Ej )/( Ein / En )或 LQ = ( Eij / Ein)/( Ej / En) 其中Eij指j地区i工业的就业人数;Ej指j地区的就业总人数;Ein指i工业的全国就业人数;En指全国就业总人数。区位商指某地区占某工业的全国就业人数的份额相对于这一地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率。是一种衡量相对密度的方法。区位商大于1,则表明某地区的某工业的就业人数高于平均比例,该行业的相对密度较大。而区位商小于1则正相反。 空间集中度指标。又叫集中率指标,在衡量产业集群的方法中是一个最简单、被广泛使用的指标。它是指规模最大的前几位(比如,前4位、前5位、前8位)企业(和地区某行业)的有关数据(如销售额、增加值、职工人数、资产总额)占整个行业或市场的份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R为集中率;Xi为一个行业中第i个企业的有关数据;Si为第i个企业在全部行业中所占的份额;n为第i个行业中全部企业数目;m为所考察的最大企业家数(mn)。在行业分析中一般计算前4家、前5家或前8家最大企业的集中率,即计算CR4、CR5或CR8;而在分析整个工业或整个经济的集群状况时,一般计算前50家,前100家、前200家或前500家最大企业的集中率。 (3)产业群判断的主要标准 区位商系数的大小。通过区位商系数可以判断区域是否存在产业集聚的现象。一般来说,某产业群中的每个产业至少要占该产业全国就业总人数的25%以上(即,该产业在该地区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是否存在高点产业。要判断构成一个产业群的条件,要测算是否存在高点产业。每个产业群至少要包括一个“高点产业”(即,有一个产业的雇用人数要至少占该地区劳动力总数的0.2%)。高点产业的存在不仅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群的发展,而且由于高点产业吸纳较大比例的当地劳动力,对于改善地区的就业结构有重要作用。 2、辽宁优势产业及其集聚特征分析 (1)辽宁优势产业的评估 按照上述关于产业群分析与评估指标体系与判断标准,结合辽宁产业发展现状,对辽宁优势产业进行划分。通过对辽宁省2005年工业区位商及各行业就业人数占该地区总劳动力比例的计算,分析得到辽宁省的优势产业,如下表所示。其中符合标准的优势产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矿采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耐火材料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炼钢、钢压延加工)、通用设备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的制造;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等工业产业)。可以看到辽宁省的优势工业产业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原材料开采加工业;二是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炼钢、钢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钢铁业;三是以通用设备制造业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 以上是对省内各个产业进行的区位商考察。通过对各行业区位商的估算与衡量,可以清楚地找到优势产业群,为下一步如何推进辽宁产业群发展提供参考。 (2)辽宁优势产业的比较分析 辽宁发展产业群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究竟辽宁产业群发展的程度及状况怎样,还需要对其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通过与其他省份产业群发展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及辽宁产业发展历程的回顾,便于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辽宁产业群发展的状况,找到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前面所论述的CR41指标法,对辽宁制造业集聚变化过程进行考察,并与其他省份进行对比。参考江激宇对产业集聚测算,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辽宁产业集聚的发展进程。多年来,辽宁省的产业集中度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在上世纪80、90年代制造业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但是到2002年,制造业的CR4值却降低4.42个百分点。1994年,辽宁凭借其较好的工业基础,制造业的空间集聚达到11.11%,在全国来说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到2002年辽宁省的空间集聚度下降到6.69%,辽宁省制造业集聚优势正在减弱。而此时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四省的制造业空间集中度却在迅速提高。这说明加强辽宁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显得更为紧迫。 根据上面所述的CR4的计算方法,对2002年各地制造业CR4及各地区前四名行业进行评估。根据2003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提供的27个制造业各地区总产值计算得到如下表: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辽宁省产业群的发展在全国来说占有一定优势,2002年排在第六位。其中产业集聚特征明显的行业分别是:石油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差距。从产业角度分析:辽宁省的优势产业大多是资源型产业,凭借较好的工业基础,形成产业的空间集聚。而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集聚度较高产业多是新兴机电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传统的轻纺工业(如纺织业、食品加工业)以及化学工业等;从集聚程度分析:集聚程度较高的广东省其集聚度的值达到26.18%,远远高于辽宁产业空间集聚度6.69%。与这些省份相比,辽宁的产业群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群的发展,带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根据集中率指标CR对2005年辽宁省的各行业进行考察,得到了制造业前四名行业及各个行业集中率的值,如下表: 这里的n取的观测值是该行业所有大型企业。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按照CRn法计算2005年辽宁省制造业等前四名行业的CRn值是6.92%。较2002年统计的产业集聚度6.69%相比,辽宁省的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仍未有明显的提高。同时,由于历史因素及自身资源条件所决定的产业结构,与集聚行业密切相关,前四名行业基本都是资源型的产业,对于新兴行业集群的发展体现的不明显。 3、基本结论 通过辽宁工业产业群的总体评估,可以看出辽宁产业集聚的特点 突出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优势产业看,多集中在资源的开采、加工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业。第二,从集聚产业吸纳劳动力状况看,有些行业的区位商很大,但是劳动力所占比例却很小,如其他采矿业及风机、风扇制造业。而另一些行业吸纳的就业人员所占比例就比较大,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第三,从产业群发展阶段看,辽宁产业集群发展处于雏形阶段,几乎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虽然,某些产业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但产业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今后要根据本省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区域产业布局,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在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群方面,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区域分工与协作基础上,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的制造;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制冷、空调设备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等产业,发挥专业化生产优势,在辽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