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以现代诗歌为载体培养学生语体感的教学尝试.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以现代诗歌为载体培养学生语体感的教学尝试.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以现代诗歌为载体培养学生语体感的教学尝试.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以现代诗歌为载体培养学生语体感的教学尝试.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以现代诗歌为载体培养学生语体感的教学尝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以现代诗歌为载体培养学生语体感的教学尝试摘要:本文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场合灵活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理解新课程标准(实验本)之后,以课堂的语体教学为导向,尝试让学生吟咏品味现代诗歌,引导并培养语体感,来适应语文表达生活的需要。关键词:交际、诗歌、语体感、表达笔者曾随机地调查本校的一些中学生“学语文究竟学什么”,发现这个问题常被回答为“听、说、读、写嘛”。也注意到时下的语文试卷已人为地分出“听说训练、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四个模块,即“语文模块说”。对此,通常的课堂教学法是:各个击破,便似乎游刃有余了。于是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纷纷登场,令人目不暇接。在闽南农村,以方言为主的语言环境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时会脱离了学生自我需要,脱离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造成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却找不到适合的语言来表达。长此以往,“语言贫乏”的学生的理性思维似乎会大大超越感性思维。在日常教学中,常有这样的事例:一些学生语法易懂,词义易解,句式精通,但语言表达上不得体,如称呼师长或长辈为“你”;做了对不起人家的事,不会当面道歉等等。试问:这会不会与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悖呢?因此,笔者试着从现代诗歌的语体教学中寻找出能够唤醒学生情感表达需要的一个途径-诗歌朗诵和创作,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场合灵活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一、课文语体教学的导向语体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利用语言手段使言语更适合语境的能力。湖南师范大学的李海林的看法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用“语体感”这种方式去把握语体1。所谓语体感就是言语主体在言语活动中对言语整体风格倾向的直觉性判断,这种对言语对象风格倾向的直觉判断为我们理解言语内涵提供了背景性依据和方向性引导。比如一段关于“白杨树”的说明,我们把它当作学术语体来读和当作形象语体来读,其解读过程完全不一样,其语感结果也大不相同。可见,语体也是语境的一个方面,是一种言语氛围和格调基础。语境,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思想感情的内外条件的总和。语境有内外之分,内部语境是词、语、句、段构成的语言符号环境,外部语境是非语言符号环境,即交际双方和社会背景。所以,语体是语境的一个层次:非语言环境。这个层次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时间、地点,双方的心理、文化背景等,即指交际双方的现实的人际情景。例如,恩格斯对马克思作这样的评价:“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句话很得体,很深刻。为什么呢?因为马克思的家属和文化友人都了解马克思的战斗一生,都能了解这句话。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可以把语体类型分为两种类型:谈话语体和书卷语体。谈话语体和书卷语体既可以是书面的,又可以是口头的言语。如熟人闲谈是口头谈话语体,写家信是书面谈话语体;做学术报告是口头书卷语体,写科学论文是书面书卷语体2。二、吟咏品味现代诗歌,培养语体感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诗歌语言有许多精彩的论述,如“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等。如果说从语言入手是鉴赏诗歌的一条途径,那么在鉴赏诗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体感呢?一般地说,可以借助吟咏诗歌,从语气、语调中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并反复品味进而理解诗人的用意3。例如:课堂讲授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接着请学生回答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学生思考初中课本第六册第九页的预习提示,明确:这首诗原来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把这首诗的意境还原出来之后,教师引导:“诗人用这首诗来表达他对鲁迅先生的深深的崇敬之情。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材料来适合悼念鲁迅先生这一语境的?”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中把那些官僚地主阶级与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的形象和像鲁迅一样的甘愿为人民做牛马的形象作了对比。通过对比,诗人表明的情感是爱憎分明的,这也是这首诗生命长青的要素。再进一步探究: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优秀的诗篇呢?就像作者所说的“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官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为草芥的各种情况”之后,“借着纪念鲁迅逝世这样一个机会”,抒发个人的感受,歌颂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一经这么品味,学生对诗歌的语体感增强了。此时,教师摆出这个语境:一位在学习生活中有着失落感的同学就在你的身边,请给他写上几句勉励的诗句。同学们跃跃一试。有个学生诗兴一来,给写上题为“生活还有希望”的短诗:“几经暴风雨挫伤后,/他不屈服,他不萎缩,/他孤单,失落,但坚强。/他永远朝着太阳的方向/向往未来的光明,/幸福不会太遥远。/他,一棵经暴风雨吹打的太阳花。/他想到失败只是暂时的,/永久的是那到达成功的奋斗。/他终于想到希望,不再气馁/鼓起勇气,挺起胸膛/积极面对,继续战斗,/生活还是有希望!”且不谈这首诗的语言特点,就诗歌创作语境来看,它是学生有感而发的即兴习作,是适应了预置的语境的,是用情感体验的方式来表现语体感的,是具有思想灵魂的。为了加深理解语体感,教师播放一首诗歌录音,这是诗人舒婷创作的这也是一切-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学生在诗歌配乐朗诵过程中快速记下关键的词语,品味着这首诗。设问:诗人创作这首诗是应对某位青年朋友的一切而作的,那么这位青年的一切有着什么主旨呢?学生回答:这位青年写一切给舒婷时,也许正当他的前途迷惘,也许是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也许是他的情感无以寄托。不管如何,诗人能以鼓舞者的身份,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热切地唤醒这位青年的自强信念,让他摒弃他原有的“一切”。诗歌在最后一节构成了诗意高潮的警句:“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这样,从诗歌创作的语体感的引导,到语体感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点进而推广到课堂教学以外,去领略生活中的广义的语体感,经过厚积而薄发,学生是不难使自己的表达符合某个语境的需要。三、小结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笔者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