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思考.doc_第1页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思考.doc_第2页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思考.doc_第3页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思考.doc_第4页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资源在区角活动中有效利用的实践 农村资源在区角活动中有效利用的实践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区角活动的开展,是将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投放材料的过程和幼儿自主选择,操作与摆弄材料的过程融合起来进行的。在区角活动中,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也明确指出:教师应善于利用人、物、时空等各种要素,促使儿童自主活动。然而在我们农村幼儿园条件差,教室小,面积少。作为老师应如何为幼儿创设条件,挖掘一些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泥土、种子、布、蔬菜、水果经过加工、筛选有效的运用到区角活动中。 那么,对于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有效的利用呢? 首先,对收集的各种资源进新分类。其次,根据各年龄段的划分,进行分层次的运用。还有,对于一些自然资源有效的整合在其他材料中;(如废旧材料),从而充分挖掘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在实践摸索中,我们对以下的几种自然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合理的利用,并开展了一系列深受幼儿喜欢的区角游戏探索操作活动。 一、 泥土的运用 泥土是农村中最丰富、最富变幻的一种自然资源;可以说在农村是随处可见的,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隐含着不可估量教育价值。首先从他的功用看,可设计让幼儿进行搓、捏、压等动作练习。其次,可以幼儿在探索操作中研究水与泥的比例关系以便更好的塑造东西,再次,可以拓宽到泥土制品等等。 1、“泥和水”找朋友:&nb sp; 因为孩子都喜欢玩泥巴,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水加得太多或太少都捏不拢,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就会有探索的兴趣,通过探索也就掌握了水与泥的比例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充分展开想象,捏造各种泥塑作品。(适合大班) 2、泥土变变变 : 教师准备好水和好的泥,让孩子展开想象,塑造各种不同的作品,发展孩子手部肌肉与想象力。(中班) 3、我是点心师:教师准备好一些泥制小点心,让幼儿用泥制作点 心,还可以想象自己设计点心的。(小班) 二、种子的利用 农村具有丰富的种子资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年用完明年又会有。种子可分为农作物(稻谷、小麦、米、玉米、各种菜子);蔬菜作物(花生、丝瓜子、芝麻、黄豆、绿豆、花生、玉米、扁豆、刀豆、虹豆)种子不但可以装饰物体,还可以进行分类、探索声音等多种用途。 1、 摇摇乐:在废塑料瓶中分别让幼儿用各种方法装上各类种子等物,幼儿轻轻摇晃,瓶内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对幼儿进行听音辨音的训练(小班) 2、 给瓶子娃娃戴帽子:把大小、颜色不同的塑料瓶集中在一起,瓶身与瓶盖分开,并在瓶盖和瓶身上贴上数量不一的实物图片点子或数字,要求幼儿为瓶身与瓶盖配对,再让幼儿接瓶子身上物体的数字,放上一些种子,这样就有数字与实物,数字与点子,点子与图片的训练,又有按数量取物与物体的多少和声音不同的探索。 (中班) 3、 喂瓶娃娃吃东西 用饮料瓶做成各种可爱的娃娃,并开一个口贴上娃娃的嘴巴,让幼儿用小勺等工具喂娃娃吃豆和干果类东西,训练其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小班、中班上半学期) 4、 种子宝宝分家:提供各类种子让幼儿进行分类,可按颜色、大小或形状等。(适合中、大班) 5、 种子画:提供各类不同种子,让幼儿根据图片按需要进行用种子作画。(中班可提供背景图,大班也可以自己画轮廓自己装饰图片)(中、大班) 6、 装饰画:根据图片内容,利用各种农作物或自然物在边框上进行装饰,可以随意装饰,也可以对称装饰或有规律、排序装饰,不但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孩子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中大班) 三、蔬菜水果的利用: 蔬菜是农村一年四季都有的农作物,夏天是瓜果水果成熟的季节,而秋天正是各类水果丰收的季节。这些五颜六色蔬菜水果真是 孩子活动的好材料。 1、 蔬菜娃娃真可爱:就是利用南瓜、黄瓜、茄子、土豆、红薯等一些蔬菜,添加一些辅助品,塑造一些活泼可爱的蔬菜娃娃。(中大班) 2、 蔬菜拼盘:选一些蔬菜(鲜红柿、黄瓜、茄子、南瓜、黄瓜、土豆、红薯、辣椒)等,洗净后,让幼儿玩蔬菜拼盘。(小、中、大班) 3、 水果拼盘:选一些水果,让幼儿玩水果拼盘游戏。同上 4、 剥橘子、剥蚕豆、拣菜,提供四季豆或毛豆、豌豆、蚕豆等带壳的豆子,芹菜、菠菜等蔬菜,毛巾、抹布等清洁工具,小围兜,放蔬菜的盛器(盆、筐均可),剪刀等小工具。玩法拣菜可以拣菜叶或把菜分开;剥豆刚开始可以利用小工具,后来可以利用手;当大部分幼儿能熟练地剥豆子后,可以提供一组写有10以内的数字的小盆子,让幼儿根据剥好的豆子的数量,将豆子一一对应地放如小盆内。(小、中班) 5、 蚕豆小制作:拿一些新鲜的蚕豆,剥掉壳,再配上牙签、火柴等辅助材料,制作各种蚕豆小动物。(中班) 6、 榨水果汁;提供橘子、苹果、西瓜、生梨、草莓、猕猴桃等水果,碗、盆、勺、杯子、吸管、榨汁机、毛巾等工具,切菜板,西餐刀,统计图表。首先,提供已切好的小块水果,用勺、盘、纱布等榨水果汁。其次,给水果去皮后,将水果切成小块,比较手工榨汁和用榨汁机榨汁的不同。最后,互相品尝自制的水果汁,并通过统计图表比较水果榨汁前后重量、颜色的差别及不同水果榨出汁水的多少。(大班) 四、自然物的作用 在农村各种自然物到处可见,芦叶、茭白叶、芦秫叶、树叶,还有常被废弃的稻草等,这些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可真是件宝呀。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如包东西,制作小制作,装饰物品,还可以发挥孩子的创造力。 1、芦秫灯笼 取新鲜芦秫若干,去叶一片一片分好,请幼儿均匀撕成八次,用剪刀把它剪尖,再播在芦秫上这样一只可爱的芦秫灯笼便做好了,即可以装饰教室,又可以获得成就感(适合中大班) 2树叶分类:收集各类叶子引导幼儿可以按颜色、大小、边缘进行分类,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适合小中班) 3树叶装饰画:收集各类树叶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制作树叶贴画,塑造一些有趣可爱的造形(小中大) 4芦叶粽子:找一些新鲜的芦叶,糯米,让幼儿包粽子,即可以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又可以体验劳动的快乐。(适合大班) 5、芦叶风车:取一些干净新鲜的芦叶制作风车,到场地上玩,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发展孩子奔跑能力。(中大班) 6、稻草真有用:取一些干燥的稻草,让 幼儿利用捆、扎、串、排、编、剪等方法制作稻草人、草帽、绳网、鸟窝等多种稻草制作。(中大班) 7、丝瓜筋变变变:提供些干燥的丝瓜筋让幼儿进行装饰改变其形状,塑造一些有趣可爱的造物体:丝瓜飞机、丝瓜金鱼等等。 五、土布的应用 土布虽然粗糙,不象丝绸、化纤等色彩艳丽、图案丰富,但质地柔软温和,可塑造性强。又不用花费钱,农村大部分家庭都有;不但可用来制作可爱造型的布玩具,还可以进行印染、扎染、腊染。 1、 给娃娃穿衣,利用土布料做成小衣服、小衣裤。让幼儿给小宝宝穿脱衣服,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小班) 2、 纽扣花:用碎布料制成太阳和光芒,幼儿把纽扣扣上,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纽扣花。让幼儿反复操作,锻炼孩子的小肌肉群。(小班) 3、 亲亲娃娃包,具有拉拉链、扣纽扣、系鞋带等功能的包。可以这样制作:缝制一个椭圆形的布包,在上半部分的两旁各缝上三根布条;在包面上缝上纽扣,并裁剪相应的几何图形布块,挖扣眼;在包的下沿缝上拉链。首先,练习系鞋带、扣纽扣、拉拉链、编辫子等技能。其次,再练习各种技能的基础上,寻找又快又好的方法。最后,利用多功能包,进行生活技能的比赛。(小中大) 六、小动物的利用 在农村小蜗牛、小蝌蚪、小鱼、小虾、蚂蚁、蚯蚓是属于较常见的小动物,让他们通过饲养观察了解其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然后根据获得的经验,可利用各种方法塑造这些小动物,如画、剪、贴、用泥塑造等,一方面可以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代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育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而学习音乐的能力能否有成就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依赖于生长的环境,接触音乐的程度,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获得。”音乐也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它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孩子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音乐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融进一个个音符之中,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弋,音乐能从很大限度上激发孩子的灵性,他们能听懂每首乐曲,能自由地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作品,能用童稚的心灵创作音乐。我就自己在多年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说一说作为一名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应该怎样去激发孩子的灵性。 一、在音乐兴趣中让孩子的灵性“活”起来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就是说,兴趣是孩子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兴趣是他们遨游音乐王国矫健的翅膀,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作为教师要注意的是: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师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1、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把音乐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歌词以故事的形式引出,这样做,一来可以引发孩子的兴趣,二来可以让孩子记住歌词。例如我在进行小树、小花这一歌曲教学活动时,我引入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把歌词溶入到故事中,使这一首简单的歌让幼儿学起来能有较好兴趣。 2、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入音乐活动。例如:在歌曲教学活动中,结合孩子们喜欢“天线宝宝”这一爱好,用天线宝宝布绒玩具作为教具引入音乐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 3、“音乐和绘画是姐妹艺术。”著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说过:“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绘 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把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改用图片、影像来表达,把让孩子难以想象的事物,用图片、影像来再现。例如:律动小牧民这首歌曲,曲调虽然简单,但由于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很难理解曲调内容,这时,我利用一些描绘内蒙古风光的图片或录象,特别是大草原和成群牛羊的画面,让孩子们从视觉上感受内蒙古的辽阔,然后再来体会这首歌曲,这时孩子们就能较好地理解歌曲,并能从情感、动作上来进行简单的表现,而不再是“依葫芦画瓢”,生硬地模仿做动作了。 这样的教学既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孩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同时还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4、在音乐教学中我还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尊重孩子的自我感觉,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因为只有当孩子们有了成功的体验,才能极好地调动学习的兴趣,而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享受音乐。当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时,孩子们会主动地学习,会很投入地学习,他们会开心的学,快乐的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永远记住:“孩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孩子的兴趣,孩子们的灵性才能“活”起来,音乐教学活动也才会“活”起来。 二、在音乐游戏中让孩子的灵性“动”起来 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我们的音乐活动如果只停留在让孩子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孩子感到索然无味。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常贯穿着游戏进行来开展音乐活动。例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游戏,这些玩起来很简单的游戏不仅减轻了孩子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还体验了唱歌的乐趣。 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设悬置疑等多种途径,引导不同层次的孩子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孩子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使孩子乐此不彼地在音乐中漫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孩子们的灵性在游戏中“动”起来。 三、在体验中让孩子的灵性“跳”起来 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到,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重视孩子的亲身体验、重视孩子的创造能力、重视孩子的个性。 1、现在的孩子多数天生就爱表现,也善于表演。当孩子们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孩子们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孩子自由发挥,我择优鼓励,或者是在教完一首歌曲时,让孩子担当相应的角色,可以是童话角色,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这种即兴表演不但能使孩子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2、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 要,实现教师、孩子、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多方面的横向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例如在进行摇篮曲一课,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学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3、音乐活动中注意尊重孩子的见解,尊重孩子的自身体验,让孩子的个性得以发展。 孩子们通过自身体验,极好的调动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孩子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听音乐表现动物的时候,我并不强行规定一个正确答案,而是让孩子有各种各样的见解,在随着音乐作体态律动、舞蹈、表演等身体运动,这时孩子们与音乐融为一体,充分调动了情感体验,他们随着音乐的变化,根据自己的感受,有的做奔跑着的小马、有的做会飞的小鸟、有的做欢跳的小兔、有的做神气的大象、有的做咆哮的狮子孩子们是那样的尽兴,那样的开心,他们用自己喜爱的动作,愉快地表演着,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这时的孩子们才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看,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开始迸发,孩子们的灵性在体验中“跳”起来了。 四、在欣赏中让孩子的灵性“放”出来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孩子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对于孩子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孩子的精神生活,开发孩子的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从而促进孩子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音乐欣赏是音乐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在欣赏活动中,要注意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不能脱离孩子的认知体验。例如在进行春天的音乐欣赏之前,我先要求家长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找一找春天,然后我再带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找一找春天,让孩子对春天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有一个生活上的体验,这时我再让孩子们听一听音乐,是不是能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看到的春天。孩子们因为有了感性的认识,有了社会体验,对春天这个音乐作品欣赏就有了理解的前题,这时,只见孩子们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拍手、有的学小兔跳、有的学小鸟飞、有的学蝴蝶飞、有的学小狗叫、有的学小树摇、有的学小花开、有的学小草动、有的学春风吹、有的学雨点落最让我奇怪的是一个小男孩在学金鸡独立,我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我是一只站在电线上看春天的小鸟。”听,这是多么有趣的童语,看,这是多么感人的场景,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飞扬的灵性,是欣赏把孩子们的灵性“放”出来了! 五、在敲打中让孩子的灵性“飞”起来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将打击乐器引进音乐教学中,此外,我还鼓励和带领孩子们一起自制“土乐器”,比如,一个空易拉罐、一个空奶粉桶、几只碗碟或者几块竹片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当然器乐进课堂应该注意不可脱离教材,不可在课堂上自由练习,不可重理论轻实践,不可用同一种要求对待所有学生,“十个手指不会一般齐。”教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人不是为了被打败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而是为了得到赏识来到人间的,被人肯定、认可、欣赏所带来的成功,能满足被尊重的需求,就像枯萎的庄稼见到了阳光,迅速引爆他的潜能。”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敲敲打打是天性、是爱好。在音乐活动中,应该怎样进行打击乐的教学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工作。我们都知道打击乐能激发孩子的操作欲,能满足孩子的成功感,而成功则是一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