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B卷.doc_第1页
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B卷.doc_第2页
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B卷.doc_第3页
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B卷.doc_第4页
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B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两部分,请将第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与北宋中期的社会变革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体现了历史的继承与发展。据此回答14题。1. “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其实质是()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B.防止了“陈桥兵变”重演C.加强了皇权D.防止了分裂割据解析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文臣掌权,设置转运使、通判等信息与教材相对应,由此不难判断。答案D2.王安石变法中,经济上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有()青苗法 募役法 保甲法 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A.B.C.D.解析考查王安石变法中每项措施的作用。青苗法既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增加了政府收入;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农田水利法利于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故应选B项。保甲法则不起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答.王安石变法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措施是()A.青苗法B.方田均税法C.募役法D.市易法解析打击官僚贵族特权的措施有B、C两项;增加政府收入的措施有A、B、C、D四项;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C项。故应选C项。答案C4.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故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故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解析考查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王安石阐述了“用贤”与“弃贤”的不同结果,在叙述中其主张一目了然。答案A两宋时期突出的政治特点之一就是民族政权的对峙,民族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据此回答511题。5.在下列叙述中符合西夏历史的有()都城在今天的银川 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仿照汉文楷书字体创制西夏文字 推行科举制 与北宋一直和睦相处A.B.C.D.解析考查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可用正选法和排除法结合来做,不正确,可排除A、B两项,在C、D两项中只要确定是否正确即可。答案D6.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北宋 辽 西夏 金A.B.C.D.解析所列政权建立的时间分别是:北宋960年,辽916年,西夏1038年,金1115年。答案B7.未曾同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辽B.西夏C.蒙古汗国D.金解析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各政权的起止时间。辽是9161125年;西夏1038年建立,被蒙古政权所灭;蒙古汗国1206年建立;金是11151234年。而北宋则是9601127年。故选C项。答案C8.宋朝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名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戌”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A.澶渊之盟前B.澶渊之盟后C.宋金和议前D.宋金和议后解析题干中的改名现象具有很强的倾向性,表明双方矛盾缓和,民族关系和睦,这种现象的出现应是澶渊之盟的影响。答案B9.两宋时期,民族之间除战争外,具有更多和平的表现,主要有()两宋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和亲 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封建文化 宋朝统治者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原地区 积极发展边境贸易A.B.C.D.解析考查史论结合能力。无史实支持,从西夏文字的建立等史实中可证明正确;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正确;澶渊之盟后辽宋边境贸易兴旺证明正确,故选C项。答案C10.岳飞在满江红一词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所指“匈奴”实为当时的“胡虏”,“匈奴”建立了什么政权,是什么时间建立的 ()A.916年建辽B. 1038年建西夏C. 1115年建金D. 1271年建元解析岳飞是抗金名将,金在1115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答案C11.右图中甲政权采取了哪一措施()A.实行猛安谋克制B.仿照汉族文字创制了本民族文字C.推行科举制D.实行“蕃汉分治”解析考查读图能力。由“大散关淮水”、郾城、临安、大理等信息可知是金与南宋对峙。金采取的措施是A项。答案A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的政权,它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据此回答1214题。12.右图反映的史实是()A.东北地区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B.行省长官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C.东北地区首次出现由中央政府设置的机构D.东北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解析此题既考查了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基础史实的灵活运用。行省是地方机构,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故A项正确,B、D两项不正确;C项这一事件应发生于唐朝。答案A13.元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主要是 ()A.首次对西藏和台湾进行行政管辖B.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C.维护国家统一与打破边疆地区闭塞状态、抵御外来侵略相结合D.在西北边疆设置专门的管辖机构解析此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项符合元朝史实;B项错误,宣政院是统领宗教事务及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C项发生于明清时期;D项错误,西北边疆当时由钦察汗国控制,提醒注意地图知识。答案A14.元朝的特点包括()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存在时间不足百年却给后世留下深远影响 民族大融合达到新阶段 建立行省对辽阔疆域实行有效管辖A.B.C.D.答案D宋元文化高度繁荣,在某些领域甚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此回答1518题。15.下列哪一项是源于中国且对近代世界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发明()A.地动仪B.指南针C.圆周率D.内燃机解析由“源于中国”排除D项;由“近代世界”可知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世界由相对隔绝到联系为一体,符合这一点的是指南针。答案B16.甲同学所在班级将举行有关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故事会,他准备到图书馆去查找有关资料。你向他推荐以下哪部著作供其参考()A.资治通鉴B.红楼梦C.史记D.道德经解析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唐朝的武则天,而C、D两项都是唐朝以前的资料;资治通鉴写于宋朝,其中有关于她的记载;红楼梦虽晚于唐朝,但不是史书,内容上也未涉及武则天。答案A17.下列人物的作品中表现了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的是()苏轼 陆游 辛弃疾 李清照A.B.C.D.答案B18.右图为20世纪90年代初,宁夏贺兰县出土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此佛经经过著名考古学家、西夏学家牛达生缜密研究,发现“部分文字印墨有轻有重,字体方向颠倒,行距、字距宽窄不同”关于这一印本及其所传递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西夏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大 表明西夏的雕版印刷水平不如宋朝先进 西夏已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西夏文明已发展到较高的程度A.B.C.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部分文字印墨有轻有重,字体方向颠倒,行距、字距宽窄不同”,特别是“字体方向颠倒”这一信息,这是排版粗心导致的错误,与传统的书写和雕版印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属于活字印刷技术。由此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D19.宋朝的饮食相当丰富,假如你是北宋东京城的一位市民,下列哪一种食物是你不可能享用到的()A.石榴B.葡萄C.羊肉D.马铃薯解析马铃薯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宋朝人享用不到。答案D20.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大抵杭州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至观桥下,无有一家不买卖者。”这说明()A.北宋东京商业的繁华景象B.南宋临安商业繁荣C.元朝江南商品经济活跃D.江南杭州最繁华解析考查理解能力。“杭州是行都之处”,结合北宋灭亡,赵构建南宋偏安江南,定都杭州的史实判断,此处繁荣景象是南宋时期,由“万物所聚,诸行百市”“无有不买卖者”等信息知商业繁荣,故选B项。答案B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时人称之为“拗相公”。他在北宋中期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宋神宗是在什么情况下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2)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什么?有何为证?(3)变法需要人才,王安石又是如何培养人才的?(4)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投入变法中,也注重培养人才,但为什么还是失败了?解析此题重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第(1)问实际要求回答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第(2)(3)问则主要考查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第(4)问要求回答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参考答案(1)当时的北宋统治者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表现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冗兵、冗官、冗费问题导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辽、西夏的威胁。(2)理财。采取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3)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明经诸科,改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科律例和断案;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成绩优秀者可直接授官等。(4)变法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强烈反对;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当政,废除新法。22.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图1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图2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图3宋金对峙形势图 图4元朝疆域图请回答:(1)图2与图1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2)图3与图2相比,又有何变化?(3)图4与前三幅图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解析运用图片构设新情景,要求从图片中直接去观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体现出某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此题的一大特点,也是2004年广东高考题的新亮点。此题较好地考查了分析、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有助于探究意识的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