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们抗谣能力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关于人们抗谣能力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关于人们抗谣能力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关于人们抗谣能力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关于人们抗谣能力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人们的抗谣能力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当前,网上微博流行,方便了人们的交流,而同时一些谣言的传播也更方便更快了。 而在谣言面前,当今社会的人们的抗谣能力又如何呢?对此,我小组利用寒假时间,对此小组成员在各自家乡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对象上,我们包括了多个地区各个年龄段的人,因此这可以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人们抗谣能力的整体状况。 1.调查时间:2012年1月10号至2012年2月20号。 2.调查地点:山西太原、广东梅州、东莞、河源、汕尾、揭阳、韶关 3.调查人:黄*、周*、谢*、邹*、杨*、刘*、黄*、魏*、张*、黄*、李*、胡*4.调查方式: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5.调查内容:人们对一些谣言的辨别能力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这次调查,我小组发出调查报告350份,实际收回340份,其中调查的人群和地区不会太局限,本调查有较高的可信度。我们的设计概念是由我们小组设计8道的谣言,让调查人辨别其真假,然后附上这些其实是谣言,和科学的解释。从收回的报告中,经过分析,大体的情况是大部分调查的人群都比较相信我小组设计的问题,其中第四题中的认可率高达73%,而最低的认可率也有36.4%。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困难地得到这样结论:在现在中国社会的大部分人群中,存在着较低的抗谣能力,对于很多谣言缺乏自主判断能力,缺乏自身思考力,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容易轻易地断下自己的结论。从而自己不知不觉成为造谣者中的一员。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谣言?时勘教授从心理学角度做了解释:首先,是人的从众心态在作怪。为什么谣言能被传?当很多人向着一个方向去说一个错误的东西,就会使人面对一种压力而不敢出头,这就是从众。第二,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谣言更带有鼓动性,人们更容易相信。如果政府机关、新闻单位不及时把真实信息告诉大家,就会加剧人们对谣言的相信。时勘举例说,像汶川大地震当天,有人谣传那天晚上北京会地震,而北京市政府很快就公布了地震局的一些信息,说地震不可能发生,因为它不在断裂带,这就解决了问题。在信息传播途径更为便利快捷的今天,类似以讹传讹、谣言四起的公共事件,屡屡引发公众情绪的集体失控。人们何以“听风就是雨”?是社会缺乏一个稳固的信任体系,还是很多人依然缺乏科学素养、甚至是独立思考能力,抑或是有相关信息不透明不及时?或许还有其他什么更深层次原因?经过我们小组良久的思考和各渠道的信息,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这个问题。网络谣言已成为一种流行性病毒,被侵害的群体主要有三:其一,病在骨髓。这些人蓄意制造谣言,即“制毒”者。其二,病在肌肤,被谣言病毒侵蚀肌体并开始扩散,也称“贩毒”者,甚至包括一些媒体网站。其三,病在腠理,有被感染风险,也称“吸毒”者,群体数量最大。一、大众独立思考能力的严重欠缺按照我国目前的教育能力,且不说在这次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多少人接受过高等教育,至少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不在少数。这次调查体现出教育问题中核心的一块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而不思则罔。简简单单将老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好学生。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美国教育家斯金纳说过, “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他所说的教育的本质,正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直接给目前的各级教育机构出了一个选择题:是继续以各级考试为指挥棒,还是贯彻规划,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脱离标准化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承和思维方式的锻炼,让每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都具有建构在一定判断上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有着空文凭,却不能在是非真假面前不能保持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地愚昧着。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是微博上民间网络辟谣组织,“辟谣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他指出,网上谣言之所以如此泛滥,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造谣者各怀鬼胎,想要浑水摸鱼;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一些事件的处理,让网民产生了较差的心理感受,使他们更倾向于去相信谣言,给谣言提供了生存空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指出,一般来说,谣言往往被看作是虚假信息,但它也是公众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获取信息、形成共识的重要方式。谣言传播的效果取决于事件本身的重要性以及真相的模糊性,也就是说,事件本身越重要,信息公开得越不充分,谣言越可能得到充分传播。“在新媒体的作用下,谣言的传播也从传统的口口相传模式,演变成了新型的网络传播模式。”胡泳说,网络的匿名性,使谣言来源不确定的特点被进一步加强。此外,当人们从网络或手机短信得知谣言,他们往往会将消息告诉亲友,使谣言在人际网络中以传统方式继续传播,这样一来,谣言的传播方式就更为多样,传播效果也更为明显。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现在传播得最广的谣言基本都是与收入差距、官员腐败、官民冲突等话题有关。谣言之所以泛滥,是因为它一定程度上符合了部分公众的心理预期。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老百姓不能分辨谣言,而是他们在事实真相不明确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相信谣言。胡泳说,由于当下很多政府部门都实行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所以一有事故发生,部门第一反应通常是封锁消息,争取消除影响的时间,但这样往往会陷入自我矛盾的境地一方面,它们对包括谣言在内的信息都采取压制态度;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封锁消息,谣言才有了滋生的土壤。对于谣言,如果完全采取封锁和压制的方法,只能是越封锁,谣言越多。 二、中国民众从众心理作怪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中央党校向春玲教授指出:相信谣言的一个直接的心理机制源于人们有从众心理,即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中国,这种行为不仅时时有,而且处处有常突然而起,又轰然而散,且循环往复。当大多数人都相信谣言时,其他的人也会接着相信和对谣言报以肯定的态度。特别是谣言中如果有专家的话的话,那大家更会置信不疑,并开始对这个谣言播散到更宽更广的人群里去。 盲目跟风、随大流的行为,显然是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社会转型必然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调查结果充分揭示了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价值多元,良莠难分,大多数人都表现出浮躁的心态。跟风从而使我们在生活方式、文明习惯乃至人生境界等方面陷入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从而导致整体民众抗谣能力的下降,明辨是非的能力下降。 通常情况下,万事跟着大家走,就是安全的。之所以从众,是因为常常处于某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由于缺少足够的信息来做决策,人们只好去参照周围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做决策依据。由此民众普遍的从众心理也是制约民众抗谣言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民众对信息获得不够完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民众从网络获取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有关的调查显示,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是偏向于网络,而偏向于网络的人群一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微博,腾讯一些交友平台。有关报道显示,有65%的网民正在或者以前使用过微博,有97%以上的网民正在或者以前使用过QQ。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些网络平台,使用人群的素质和文化都良莠不齐,而他们的对谣言的判断能力普遍不高,对一些不良的谣言以讹传讹,使谣言越传越广。玩了一段时间微博,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李明(化名)发现,微博上的谣言非常多,有的把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都描述得非常详细,还会配上几张挪用或造假的照片,一般人很难区分真假,让人防不胜防。李明坦言,他自己就转发过一些编造得非常“完美”的谣言。他说,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由于非常想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常规渠道中的信息又比较少,他就会守在微博上,等着网友公布事件的最新消息。等待信息时心情迫切,加上网上信息往往数量多、更新快,其间,就不免会受到一些谣言的误导。“网上也有专门的辟谣帖,但几乎所有辟谣帖的转发、跟帖数量都远远小于谣言帖,可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谣言更具吸引力。”民意中国网网友王女士也是谣言的受害者之一。她告诉记者,年初发生“抢盐风波”时,她一听到消息,就马上给亲友打电话让他们买盐。“老百姓很多时候很难作出准确判断,当缺乏权威信息源,谣言又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当然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举例说明一下,如今越来越多的微博民,但微博民们在转发微博时是否有思考一下这条微博的正确性,这涉及到微博的纠错机制。其实,微博的纠错是蛮困难的。存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某媒体官方微博所发出来的“金庸死了”的信息,这条信息后来被迅速纠错所谓迅速纠错,就是大家都知道了,这是假的。但这个例子并不能证明所有的不实微博信息都会被迅速纠正,因为“金庸死了”本身这个话题太过大众。一些没有那么高关注度的信息,错了,也就永远错了。这里试举一例。某媒体的一个编辑在其私人帐号(粉丝数不到一万)上发了一条事后被证明为伪的信息,他后来很快发了一条更正和致歉声明,但很遗憾,那条假微博信息已经被转发了四千多次,而他这条更正声明,却只被转发了几十次。很明显,这个纠错,并不到位。搞到最后,他只好把那条伪信息删除,但四千多次已成事实。 出现这样的局面,就在于微博的转发传播流程上存在着一些“引爆点”(tipping point),前面那条为转发四千多次的微博信息,是因为拥有庞大粉丝的某些用户参与了转发,而后一条更正信息,则这些大户没有参与进去。换句话说,对于大多数并非明星级的微博用户而言,微博信息传播的广度,根本不是他们自己能左右的。所以,在微博等网络平台获取的信息本身就包含着不确定性,这需要网民们自身独立去思考和判断这个信息正确与否,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就可能会把不正确的信息越传越广,也就是造谣。所以民众普遍的抗谣能力的低下和本身的获取信息是否完全有密切关系。 四、提出建议如何止谣和抗谣?这需要自身和政府两个方面去实现。一、 政府逾八成人称现在社会谣言很多 因官方信息不透明,要杜绝谣言,网民在转帖评论时就要有警惕心理。从“抢盐防辐射”到“各地将发生地震”,近年来,各种谣言层出不穷。前不久,被多家媒体报道的国家调整年终奖个税征计方法的信息,最终也被证实是一条谣言。有人感叹,谣言如今已无孔不入,造谣都造到了中央国家机关的头上。复旦大学社会政治学院腾五晓教授认为,谣言本身并不可怕,任何谣言都止于公开。外国有一句关于谣言传播的名言:“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了天下。”要想控制谣言“走遍天下”,真理传播必须更加迅速,政府部门应该及时、迅速公开权威信息,消除人们的疑虑和恐慌。人们在应当知晓而得不到信息的情况下,听信流言、谣言,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特别是以往信息不透明的记忆会驱使人们坚信今日的政府依然在“打闷包”。当社会上的流言在事后都被证明基本属实或者有一定事实根据之后,这种“集体记忆”,必然在再次发生危机时被唤醒,如此反复强化,谣言、流言的传播的氛围就会持久维持。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准确把握和理解群众的心态,更加及时、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及时主动公开信息,以真诚赢得公众信任,是处置公共事件的基本原则。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在民众内心深处形成的信任,是一种沉淀聚合在心灵之间的无形力量。政府一旦失去公信力,就会陷入“无论怎么说,老百姓也不相信”的被动局面,甚至以“逆反”心态理解政府的话语。 胡泳指出,只要官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消除,老百姓对谣言的热衷程度就难以降低,所以,制止谣言的关键在于填平老百姓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鸿沟。“政府说什么老百姓就信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很多人都习惯性地认为,发生事故后有关部门一定会掩盖真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思考如何制止谣言的同时,我们也许更应该思考,在未来如何重建有关部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胡泳说。二、 个人对谣言的甄别能力必须以足够的知识量为基础,思维方式在其次。扩展信息量是最重要的,因为很多谣言按照理性思维听起来也像真事而很多真事听起来更像谣言。我们每个人应该尽可能搜集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