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打造品牌学校.doc_第1页
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打造品牌学校.doc_第2页
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打造品牌学校.doc_第3页
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打造品牌学校.doc_第4页
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打造品牌学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打造品牌学校名校的文化建设让我感动,每到一所学校,我被浸染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墙一楼无不渗透着文化的气息,它们多姿多彩,布局精巧,时时提醒着我:这里是温馨的家园,这里是启智的学园,这里是成长的乐园,这里是五彩的校园。在这里,学习如沐春天,幸福如饴,在这里学习、生活的孩子们怎能不幸福成长呢?文化是一种文明的积淀,学校文化也是学校文明的积淀。现代学校文化是对社会文化反复选择,提炼后加以吸收和整合,并融合学校科学人文精神和个性特色的一种特殊的现代文化结构,是现代学校教育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形式和生存方式,是学校特有的精神境界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等综合因素的集中体现。从学校发展的意义上来讲,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能量场。这种能量场,对处于其中的每一位成员无时无刻的施加着一种无形的引力,辐射着无穷的能量,从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鲜明办学旗帜,打响文化品牌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关注人的生存,人的塑造和人的发展。多少年来,由于受国情和教育体制的决定,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都没有感觉到会面临生存的问题,因而总缺乏超前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确定了总目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交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就学校本体来讲,打造学校品牌,提高学校文化品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核心要义。教育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其功能在于“文化传递”和“文化创造”,学校教育过程中内在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学校离不开文化建设,脱离文化行为的配合,很难达到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而且,树立学校形象少不了学校文化,教育形象的延续更离不开学校文化,塑造学校品牌必须灌注学校文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实验改革的深入,建立学校文化是学校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要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学校文化的硬件设施和优化文化环境,最终才能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完善文化硬件,优化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层面,是前提和基础,对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有深刻的影响。学校应努力建设好各种校内文化设施,文化氛围的营造规范、健康、和谐、奋进的文化主题。学校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效能,比如:校门、教学楼等建筑物的风格,校园的绿化美化、楼道的装饰和班级文化建设等,无不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同时,在学校的建设中,一定要考虑到校园环境与周围的社会文化氛围的整体统一和谐,都要从设计的合理性、布局的整体性、建筑的艺术性以及绿化、美化、知识化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特别是新建的设施要十分注意同已有设施间的相互联系和搭配,做到建筑风格相近,浑然一体。在具体设计和布局中,一定要遵循高品位原则,尽量做到:设计式样新颖、制作工艺精细、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便于教学和维修。特别是像学校的校旗、校徽、校服以及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应具有较高知识含量和艺术水准,从中渗透出这所学校的高雅的文化、艺术品位。 无论是教室、阅览室、实验室、室外阅读场所以及图书馆,都要在“整”、“洁”、“静”、“雅”四个字上下功夫。同时,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在主要教学楼或阅读场所设立著名学者雕像,并书写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标语,如校训、校风、学风。学生活动区是进行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要注意发挥其综合功能,在主要的艺术和体育场馆,要塑造以艺术、体育为主题的雕像、标语等。要净化、美化和绿化校园,保持校园环境卫生的整洁。校园环境卫生应高标准严要求,即室内外地面无垃圾无灰尘;窗明桌净,现出本色。垃圾箱、果皮箱设置足够并位置适当,垃圾清理及时。校园绿化要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绿化区、绿化带、绿化树划到班级或处室,实行责任管理,并开展评比活动,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要创建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文化的“硬件”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构建学校文化,提升学生素质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共识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成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征。教育形象的延续更离不开学校文化,塑造学校品牌必须灌注学校文化。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学校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从学校的存在意义上来讲,任何一所学校的存在都具有其独立性,都是具体的、独特的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单靠嫁接,移植所能实现的。学校文化更是如此,就如同中华文化体系一样,离开这片土地就无所谓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即便是一所很小的学校,都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因为,学生素质是一种文化影响、文化浸润、文化熏陶的结果,学生的素质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小养成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将对其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学校文化构建要靠自我觉悟、自我播种、自我发育、自我成熟,只有深深植根于学校,融入每一位成员心灵的信念和追求,才能沉淀为学校的血肉、传统和文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实验改革的深入,构建学校文化是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期望,一种无声的要求,或者说是一种境界,原则上应该成为学校工作上的方向与指导。如何才能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最终体现学校最具特色、最明显、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办学理念。四、发挥核心作用,建设学校文化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有的学校之所以有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学校文化,是跟校长自身的信仰、道德、人格等综合素质分不开的,学校文化实际上就是校长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其治校经验的辛勤积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可以从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根据学校发展的规律,综合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要求,对自己的学校做出全局性的、长远的考虑,并将这种考虑以学校发展目标的形式描绘出来,然后利用自己和领导班子的榜样作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力推动学校目标的实现。为了有效地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每一位校长要努力树立起建设学校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设施、促使学校达到净化、绿化、美化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养,意志的磨炼,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整体观念,开拓精神,具有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和负责精神的优秀人才。 五、发挥主体作用,优化学校文化 教师精神的迷失,学校特色的混乱,学校文化的失落,只能使学校沦为学生学习的“候车室”,教师教书的“站台”,教育生存的“轨道”而已。学校因教育而产生,教育因学校而发展,学校理应成为教育的中心和灵魂。而传统教育机制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新课程的三级管理结构(国家课程管理地方课程管理学校课程管理),以立体化的形式将学校置于教育最为基础的地位。而学校师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任何一种学校精神文化产品的传授、改造或创造,都离不开师生作为能动主体而发挥作用。离开了师生的活动,学校的精神文化产品不仅会失去创造性、继承性,而且原有的精神文化传统也不再存在生命与活力。而学校文化不仅被主体不断利用与创造,同时也不断影响着主体,激活主体的创造热情。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变被动的接受、传播知识为主动的运用知识、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 新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即课程)的开发者,校本课程观念更是倡导教师教学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无疑,教师是落实课程改革理想的关键人物,是课程的实际解读者,任何课程改革只有经过教师的课堂、课外运作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果。没有教师的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教育改革只能是走过场、搞形式,无实效可言。其次,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要靠教师去实现的。对校长来说,教师就是实现其教育理想的“使者”,只有当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时候,他们才会发自内心的这样去做。理论学家豪尔认为:“从长期来看,不愉快的人提供的只能是不愉快的服务。最高级别的服务是发自内心的。”因此,学校要关注教职员工的生存质量、职业价值,营造平等、自主、交流、对话的教师工作环境,力求最大可能的发挥教师工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教育改革中最为活跃、最为灵魂的因素教师,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中来。同时,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在学校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同样要起设计师的导向作用和为人师表的楷模、榜样作用。正确、高尚的教师文化和教师形象,对于形成健康向上的学生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它有助于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继而自觉地去学习和仿效,它甚至比直接的教育过程更具感染力,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师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中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精神,对社会文化信息反应迅速,在他们身上蕴含着极大的潜能和创造力,如果把这些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出来并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就能极大地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看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是否有成效,不仅要看它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如何,更要看学生参与建设的程度如何。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是建设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的希望所在。为此,在整个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从而确保学校文化建设落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