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doc_第1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doc_第2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doc_第3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doc_第4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古城新区一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甘肃省古城新区一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前言古城新区是永靖县城未来发展的重心之一,是以城市行政、旅游服务、商业活动及和谐居住为主的旅游型山水城市,是兰州的后花园,是永靖县城最具吸引力的发展空间。本规划为古城新区一期建设项目,规划方案企图去启发和协助决策者、规划者与设计者,发现古城新区无可限量的可能与潜力,以共同创造、实现一个远大的西部新城远景。我们欲以其新的规划理念和方法、清晰的布局发展构架、有力且印象深刻的空间系统和景观设计、与对建筑形态提出的建议,来打造一个功能完善、富有活力的集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教娱乐、会展旅游为一体,并能充分体现中国西部休闲水乡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第一章 现状条件分析11 项目背景随着永靖县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与土地资源紧缺、浪费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城市建成区的可建设用地少,改造难度大,拆迁安置已成为阻碍城市建设的瓶颈问题。为加快永靖县城市建设步伐,缓解旧城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压力,扩大县城规模,带动古城区地方经济的发展,特编制古城新区一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时,根据总体规划此区为综合区,城市远期发展中心。此区域用地充足,用地开阔,用地条件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因此,从区域发展空间来看,永靖县城城市建设重心西移至古城新区势在必行,本区域规划和建设也迫在眉睫。1.2 工程概况1.2.1项目名称:甘肃省古城新区一区修建性详细规划1.2.2规划范围:本次古城新区一期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东南面有大片的生态绿地和规划六路,西至城市中心和主干道春明路,北至城市中心商业区和居住区,面积约65公顷。13 设计依据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3.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建设部 1.3.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细则,1995,建设部, 1.3.4 永靖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1.3.5 古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3.6 国家及甘肃省颁布的有关规范与标准1.3.7 招标方提供的相关资料14 区域现状条件分析1.4.1区位永靖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临夏回族自治州,黄河上游,属西北黄土高原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临兰州市西固区,西接青海省民和县,南濒刘家峡水库,与临洮、临夏、东乡、积石山县隔水相望,北与兰州市红古区一水相隔。全县总人口约19.43万,总面积1863.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各种资源较为丰富,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发展中心之一,同时永靖县是省内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内有着独特、险峻的地貌特征和层次分明、风格迥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多年来,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古城新区位于永靖县城建成区的西部,南临黄河,西接三峡生态湿地,全区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10746人,以汉、回两个民族为主。全区在太级镇行政区划之内、包括上古村、下古村全部土地以及中庄村、四沟村部分土地。主要通过环湖路、古城路以及铁路专用线对外联系。1.4.2区域交通境内公路、水路、铁路齐全,国道109线、213线、309线穿境而过,县城刘家峡距兰州市西固区44公里,距中川机场117公里,距西宁市210公里,距临夏市89公里,贴近欧亚大陆桥,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已被纳入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开发规划和兰州市1小时都市经济圈。1.4.3 基地现状本次规划范围内大部分用地现状为农村居民点和耕地,整个地势较为平缓,自然条件良好。第二章 规划原则、目标和总体构思21 规划原则考虑到该项目的建设目标、功能、用途、现状条件、地形地势、周边环境等因素,确定古城新区一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原则如下: 2.1.1 合理性原则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潜在效能,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1.2 信息化原则以所处时代特征为指导,总体布局采用有利于新区资源共享的细胞模式系统化布局。改善各功能区封闭独立的传统布局,以整体集中,个体独立的方式满足整个地块高效便捷的要求,又满足各局部功能相对独立的要求。2.1.3 生态化原则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共存。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营造高雅、有文化氛围、有活力的区域环境,并在单体布局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通风和环保的要求。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突出建筑群布置的层次感,同时加强地块环境景观的配套设计,体现古城新区花园化、生态化。2.1.4 地域化原则综合永靖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在一区建设上体现中国西部水乡建筑所独具的风貌,在延续当地传统建筑与园林文脉的同时,以新材料和新技术来表达新与旧的有机融合。2.1.5 园林化原则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化设计为目标,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从整个地块生态环境到单体建筑内部,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营造个性化的环境氛围,加强古城新区环境的整体性。2.1.6 可持续发展原则古城新区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还体现在不同尽现有资源,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采用动态发展原理进行规划,制定利于扩展、具有弹性的规划,做到近远期结合,而且注重节约用地,给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实现新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2 功能定位及规划目标2.2.1 功能定位规划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构筑一个集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教娱乐、会展旅游为一体,并能充分体现中国西部休闲水乡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新区;遵循“可持续发展” 的方针以及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造功能合理,设施完备,生活便捷,环境优美,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具备地方文化品质的生态旅游城市。2.2.2 规划建设目标遵循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对各地块进行特征的塑造,使用功能和容量合理的确定与分布。着眼于总体发展构想,遵从古城新区的经济发展规律和空间生长肌理,近远期有机地结合,协调建设时序与城市结构拓展阶段性的关系。突出中国西部水乡的形象,促进自然风貌保护、区域系统功能整合和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合理处理古城新区一区开发的制约因素,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新区。将本区的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提高区内的综合实力,做到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23 总体构思2.3.1 主题本规划提出了“活力无限,魅力永驻”的设计主题,彰显了规划目标的诉求。古城新区一区的规划设计是塑造一个城市组团中“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南大门形象,探索人、自然、城市共生共创的设计典范:人徜徉于古城新区里,新区融入自然之间,自然赋予人类生存的资源与灵性。一区的规划建成将成为整个古城新区这一城市组团的形象代表,成为春明路、太极路经济发展轴、景观轴重要节点的组成部分。2.3.2 构思立足环境,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强调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总体形态上反映中国西部休闲水乡旅游城市的景观风貌和特征;注重各功能空间的总体和谐性和景观结构的有机性,使新区的空间轮廓明显,视线走廊通透,方位标志突出;按照空间构图原理,在功能空间的分布中突出空间特征和印象,结合广场、水系、绿地等景观要素,规划构成整体空间中细致的景观和特色空间,产生不同的区位空间和文化特征;利用系统的绿化种植,形成轴线结构性的绿化空间;2.3.3 构思意向设计主要手法之一是在学校、广场、公园内设置了大型人工水景,这样大大提高了亲水景观的视野和区位的独特性。规划的行政中心前广场、主题广场和主题公园共同组成了整个一区地块的视线廊道,从整个古城新区来看,这条廊道为今后的发展预留空间,并且满足集散、休闲娱乐、大型活动等需求的综合城市开放空间。廊道和四周的绿化则成为整个地块景观构图框架,以广场空间为中心和聚焦点,以公园绿化空间、街道空间为纽带,串联各个功能区,使整个规划区的公共空间成系统,相互连接。第三章 用地布局31 用地布局原则(1)持续发展原则:以优美、超前的环境建设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完善的配套设施提供可持续开发的条件。(2)整体性原则:从环境的整体性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塑造富有中国西部休闲水乡风格的整体形象。(3)生态优先原则:生态建设优先,促进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利用与规划区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荣。(4)可操作性原则:适应动态滚动的分期、分片开展需求;合理布局,严用法规,提高规划的管理可操作性。3.2 规划方法(1)客观地分析目前规划区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使规划更具针对性与连续性。(2)强化环境意识,注重城市空间设计,结合黄河湿地景观与古城文化资源特质,塑造特有的城市个性。(3)结合规划区的自身条件,注重调查研究,科学合理的确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构建适宜的空间结构和布局形态。(4)运用生态规划方法,为规划区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有效可行的技术支持。(5)解决各地块间交通联系问题,各地块出入口和内部道路符合人流与车流的集散要求,人车分流互不干扰,各运动流线保持顺畅、短捷。(6)规划区建筑布置应考虑总体景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建筑与生态环境结合。3.3 总平面布局在已形成的网状道路骨架的基础上,规划以主题广场及商业组团为向心点,合理布置区间道路将分割的八个地块有机联系起来,强化地块的整体性和内聚性,弱化道路给场地带来的分隔性。 3.4 功能布局整个规划区功能分区明确,以路网格局为基础,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将该地块按用地属性划分为七个片区,确定为:行政办公区、住宅区、商业区、教育区、文化娱乐区、医疗卫生区及广场公园区。基本上每个地块各自成为一个功能组团,形成多中心组团布局。第四章 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41 空间组织4.1.1 总体构思规划在地块总体空间组织上着意创造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空间形态,每组建筑群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空间,完成从室内空间到公共活动空间的过渡,为人们提供充满活力、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场所。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强调整体性和序列感,注重各个功能空间的整体和谐和景观结构的有机构成,充分利用现状,结合用地布局形成景观轴线,通过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空间的着重塑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总体上形成带状的景观轴线,也是地块结构性轴线。将规划区最突出的功能空间、特色场所、景观序列等内容有机连缀起来。4.1.2 功能空间设计(1)广场空间规划区根据各功能区的布局安排了多处广场,位于景观轴线以及空间序列的端点或交点上,其中5#地块为主题广场,是规划区重要的景观节点。各个广场均有自己的个性和内涵,不但与周边地段的建筑性质以及自身所在的功能区相符,同时也构成了该地区的核心空间,起到标志性场所的作用。(2)绿地系统绿地系统以公园为主要内容,结合黄河湿地做滨水绿地,与居住区绿化联络成网络状的绿地步行系统。居住区绿地也是绿地系统和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区中道路绿化是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规划中区域内的城市主干道和部分城市次干道有较宽的绿化带。(3)特征空间办公空间是表现城市空间活力和风貌的重要地区,规划区的办公空间主要位于行政办公区。空间构成应尽量采用朴素、大方、简洁的处理手法,形成庄重、严肃的气氛。建筑造型应结实稳重,给人以坚实可靠的感觉。在近人尺度的设计上充分考虑细部刻画以加强亲切感。整个办公空间的建筑以及空间造型应相对协调统一,并有一定的呼应。商业空间是规划区中最具活力和人气的区域,规划区商业空间主要位于6#地块,另外在居住区也有配套商业,商业空间结合道路、停车设施、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配套设施的有机构成,形成丰富多彩、气息活跃的氛围。同时,在近人尺度的环境设计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居住空间是规划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区的建设应强调环境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居住区在总体的空间结构上应从属于城市其他功能空间,以掩映在繁茂的绿化中的居住组团为总体风貌,居住区应充分体现环境特色。42 景观特色可归纳为“纵横交错,绿廊盘织”。 4.2.1 设计原则(1)环境保护一体化,维持生态平衡,追求环境和发展的和谐;(2)结合基地自然环境特点,形成系统、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构建园林式景观环境;(3)人性化设计,设计以人的行为活动为基点,营造宜人步行空间;(4)满足环境保护和防护的需求。4.2.2 景观格局“廊道广场节点建筑空间”形成了规划区的景观格局。滨水湿地景观渗透廊道滨水生态的需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主题广场广场从总体上讲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同时讲述人与历史的交流、人与自然的对话、人与文化的交流。它以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来使人、城、历史与自然融为一体;另外,各功能地块分别有独立的景观廊道,由铺底、水体、雕塑、建筑串联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通过开敞空间(广场、绿地、水面等)、实体空间(建筑或构筑物)、实体围合空间等模式的变化形成完整的景观空间格局,将是区域中吸引人的地区,这些公共开场空间将是今后新区特色景观中强有力的元素。第五章 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51 道路系统规划5.1.1 道路网系统规划充分研究现状,结合用地布局和功能区的划分,形成适合于用地需求的路网系统。规划区交通系统分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区内主干道、次干道五级。春明路和太极中路相交成趣,是规划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城市次干道与城市支路共同构成整个规划区的道路网骨架;区内主干道干道一般联系各功能区,起到辅助运输、划分边界和景观过渡的作用,保证每一地块建筑群的可达性;区内次干道在地块中主要用于局部地段的用地划分和局部地块的交通出入,为地块提供良好的便捷性。5.1.2交通组织动态交通:网格状区内道路构成联系整个地块的主路网,道路形态平整、方便,对外交通有城市主干道承担。对内交通主要有区内主干道、次干道及组团路承担,设计上根据地形状况,使道路增加趣味性和人情味,有效降低车速,道路穿与不透,便捷。在断面的设计上有宽敞的人行道及绿化带。静态交通:灵活方便的设计思路,区内大多采用地面停车为主,各功能区主入口处都设立了社会停车场,只在人流量较大的行政中心和商业会展区设有地下停车库。5.1.3 道路竖向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道路竖向设计是竖向设计的主要内容,综合考虑规划区的现状地形地貌以及工程管网的布线要求,为下一步工作中的道路设计、地块内部竖向设计提供参考。 规划区竖向设计强调尊重现状地形地貌,避免大填大挖。建设区场地平整,自然条件良好,因地制宜,主要突出城市地形特点。 道路竖向设计充分考虑与片区周边道路系统的衔接,以雨水就近排放为原则,并同时考虑到道路的行车要求。52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的构架形成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模式,由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广场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庭院绿化等合理搭配,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复合、稳定且具有优美自然景观效果和良好生态功能的城市绿地系统。第六章 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设计说明61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设计说明6.1.1 给水工程规划1、给水工程水源规划新区生活、生产、消防用水由位于规划区内的刘化自来水厂和老城区自来水厂提供,水厂以规划区内地表水为饮用水水源。2、给水规划(1)、规划依据永靖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规划原则、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加强城市集中统一供水,使城市水资源得到统一调配和合理使用。、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同时在用水方面推广应用节水工具及设备,并提倡推广中水回用的原则。、加强城市水源保护,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局、建设部及省市有关部门办法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文件,并设立明显标志,以确保水源安全。、依照规划路网规划和用地性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布置配水管网及其供水构筑物。3、管网布置管网布置:按远期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管网布置。新区生活用水由老城区自来水厂和新区内刘化厂自来水厂联合供给。两水厂均以以地表水为水源,原水处理流程为:原水沉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用户处理后的自来水供规划区内生产、生活、消防用水,为保证用水安全、可靠,老城区水厂两根出水管与新区市政供水管网相接。中心区及供水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地区供水管形成环状管网,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周边地区、用水量小且供水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地区为节省投资采用枝状管网。刘化厂供水管纳入本次管网改造统一考虑,由新区管网接两根De500干管进入厂区,新区内市政给水管网管径De110De700。消防给水纳入城区供水管网统一系统,室外消火栓按不小于120米间隔沿道路、人行道布置。给水管管材为HDPE高密度聚乙烯管,热熔连接。6.1.2 排水工程规划1、规划依据永靖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138-200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规划原则(1)、贯彻“全面规划、综合利用、环境保护、造福人民”的方针;(2)、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分区治理”的原则,将区内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就近排放至黄河。(3)、雨水排放采用“高水高排、就近排放”的原则。(4)、根据地形、地貌、合理划分排水分区。3、污水管网规划污水汇集、集中,排至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后方可就近排放至黄河。4、雨水管网规划(1)雨水排放采用“高水高排、就近排放”的原则。(2)根据地形、地貌、合理划分排水分区。依据雨水就近排入水体原则,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城区自然地形状况和河流分布走向,布置雨水管网,雨水经过雨水管网收集就近排入黄河。雨水、污水管道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雨水管管径De400De1000,排水管管径De300De1200。6.1.3 供电工程规划1、用电负荷预测依据永靖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及控规确定的城市规模、用地性质、负荷类型等情况,结合当地实际用电水平,采用分类、分项负荷密度指标推算规划期末用电负荷2、10KV线路规划根据规划布局及用电负荷分布,规划在古城新区设1座10kv开闭所,开闭所供电负荷为600010000KVA,面积90160。在规划期内,新建的配电线路应按照城区规划确定的道路设置,改建原有线路时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使线路逐步纳入规划道路内。同时,城区10KV线路应按照电力线路的布置原则(电力线路布置在东西向道路的北侧人行道,南北向道路的东侧人行道)合理布线,减少电力线路与电信线路的交叉。6.1.4 通信工程规划通信管道规划通信工程应按照通信管道布置在东西向道路南侧、南北向道路的西侧的布线原则合理布线,严格遵照市内电话线工程设计规划YO1885,从而减少电力系统对通信线路的干扰,提高通话质量。规划通信管道容量应能满足各类通信业务的发展需求,包括电信、有线电视、移动和联通通信等需求。通信管道采用PVC管群,规划电信管断面:12孔、6孔,埋深需符合要求。根据原邮电部关于本地电话网发展和建设若干规定及甘肃省通信管理条例关于通信设施和城市规划必须同步进行的要求,城市规划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将通话线路建设纳入统建配套范围内统一建设。按照地下管线和新扩建街道同步实施的规定,对城区电缆信道进行规划,电缆信道按照规划的走向,定位于人行道上原通讯线路的位置,部分直埋电缆线应在公共建筑的边缘地带,公共绿地等部位进行敷设。走廊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692R20.2.2条规定因地具体确定。6.1.5供热工程规划 1、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采暖居住节能设计标准 DB62/T2530332006(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4)、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DBJ25-20-972、设计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参考兰州地区气象资料a、地理纬度:北纬3637b、大气压力:冬季:851.4hPa 夏季:843.1hPac、冬季供暖温度:-11d、冬季通风温度:-7e、室外风速:冬季:0.5m/s,夏季1.3m/sf、最大冻土深度;92cm3、热负荷计算供热负荷包括采暖热负荷、生活、生产热负荷,由于生活、生产热负荷属于常年负荷,而城市热网考虑经济等可行性因素仅在冬季运行,所以供热负荷仅考虑采暖热负荷,其他各类负荷,运营单位自行解决。采暖热指标:采暖热负荷计算法采用面积热指标估算法,根据城市热网设计规范规定,以及考虑到建筑物标准的提高、二次节能等因素,兰州地区民用建筑热指标为50瓦/平米,商业、公建建筑热指标为70瓦/平米。热化率的确定:因集中供热现状面积较少,民用热化率近期取0.4,远期取0.6;规划新城区内设置集中供热锅炉房三处,供热区供热负荷41.3兆瓦,供热站设置30吨锅炉两台;供热区供热负荷14.9兆瓦,供热站内设置15吨锅炉两台,供热区供热负荷52兆瓦,供热站内设置40吨锅炉两台。4、管道敷设供热管道采用有补偿直埋方式敷设,埋深-1.4米左右,具体管道走向详见图示。管材:DN200采用焊接钢管,DN200采用无缝钢管;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保温,保护壳采用聚乙烯式玻璃钢,补偿器采用直埋型金属波纹管。6.1.6 管线综合规划1、管线综合布置原则:(1)、离建筑物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或电信管线,给水管,供热管线,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道。(2)、各类管线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应为:电信管线,电力管线,供热管道,燃气管道,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3)、充分利用现状管线。改建、扩建工程中的管线综合布置,不应妨碍现有管线的正常使用。(4)、各类管线在道路交叉口相交时,必须按以下原则避让: 压力管道让重力自流管道 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新建的让现有的 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 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 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5)、管线共沟敷设原则: 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 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底 煤气管道不应与给水管道共沟敷设2、交叉口管线技术规定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地下工程管线之间最小垂直净距必须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2.2.12条之规定。 第七章 竖向规划规划区整个地形平坦,高程变化不大。竖向规划结合地形合理确定标高,同时满足排水要求。建设用地标高与道路标高协调,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中心标高,在节约土方的前提下,更多的提供建设用地要求的建筑空间。基于上述用地条件,该用地竖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服从规划总体布局的要求,根据用地的性质,结合土方平衡,排水方向做好总平面设计,并使规划单体建筑根据现状地形,有机地融入自然环境。第八章 建筑规划8.1 建筑风格概念8.1.1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以体现中国西部休闲水乡特色为理念。运用简单明了、大胆独特的设计手法,以最少的建筑语言表达最深刻明确的寓意。地域特性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和谐,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特点,体现黄河湿地的环境特色;同时在建筑高度、形态处理上尽量弱化过大的建筑体量感,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景观朝向。规划区建筑注重体现生态与节能的设计理念。无论是行政办公、商业会展建筑,还是生活、休闲建筑,除在建筑主要入口、门厅处考虑宏大开阔的中空设计,其内部还考虑设置尽可能多的优良绿化空间;建筑外部优先考虑选用环保节能材料。8.1.2建筑风格特点有优美的结构外形建筑是一个艺术创作。我们在主要建筑中把主要的建筑结构外露,利用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轻质金属(Lightweight Materials)及建筑技术,创造不同的结构性几何图案。善用天然光源及透明建筑材料利用透明建筑材料,与金属结构配合,创造出现代化、前卫的建筑外貌,尤其是建筑外墙,可使每个建筑在晚上亮起来,营造灯光熣灿的夜景。同时,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大部份透明材料可以造成不同形状,大大美化了建筑外观。8.1.3 建筑设计构思依托地域特点,传承时代文化;注重文化特质,丰富建筑内涵;强调环境的融合和肌理的延续。在整体设计中利用环境优势,营造生态景观,建筑群体布局强调与环境的连体与融合,充分利用景观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共生,建筑与环境共同营造富有特色的新区整体空间。8.1.4 建筑特色定位引领古城新区建筑潮流,突显新时代特色。独特的创意,明确的寓意,树古城新区新形象。8.1.5 色彩与肌理规划区整体建筑外观色彩以白色与灰色为主色调,玻璃墙与浅黄色的外墙涂料彼此融合、相辅相成组成体现基地建筑的外部肌理。8.2 主要建筑单体设计8.2.1 会展中心会展中心主要为会展,配套服务和接待功能,建筑在内部功能上采用私秘现代而高雅的朴实风格,做到了功能合理、设施齐全。在外部造型风格上,采用虚实相间、通透灵活的建筑设计手法,厚重开敞的入口空间形成了会议中心的主要装点。8.2.2 行政中心行政办公大楼体现以人为本为原则,以体现县委县政府刚正威严、开明严谨的良好形象为前提,从建筑群体环境和建筑单体环境两个层面进行考虑。层次分明、丰富明快的县委县府办公大楼建筑,结合市政广场空间和市民中心的开阔环境,用清爽明快的建筑风格,向人们展示着当代行政中心区的自身特色。8.2.3 公园酒店公园酒店主楼设计采用流线体造型,使其具有圆滑曲线的形。它们的均匀转折,表现出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