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类:思想政治教育2007.4.28 15:19 作者:lrc1971 | 评论:0 | 阅读:12271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第一框 知识助我成长 总第12课时课标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力与义务”部分: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从知识和学习两个方面来阐述教育是享受和创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了解我国法律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知道受教育权利是有条件的,即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有义务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维权意识。2、能力目标: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理解教育与人的幸福生活的关系,从而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对有关受教育权的典型案例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比是否受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教育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对教育作用的分析,为以后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作好铺垫,并由此增强我们热爱学习的意识,以及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创造的意识。教学重点:“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本框计划用一课时授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 板书:知识助我成长 讲述:偏远山区的放羊娃很简单地安排他的人生放羊。为什么放羊,放羊娶媳妇呗,娶媳妇干啥呢,娶媳妇生娃呗,生娃干啥呢,生娃放羊呗。 设疑:从这个故事里,你们读出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教师小结:短短的一段对话,述说了放羊娃的一生,从放羊到放羊的轮回中间只有简单的挣钱、娶媳妇、生娃三个环节。我们不去考究这个轮回在此之前已经轮回了多少个轮回,以后还要轮回多少个轮回,单纯从生存的意义上来讲,这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刚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悲哀,一种对生存的厌倦。难道我们的生活就那么简单?我们不甘心那么简单的轮回,却又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轮回。这种轮回对于正处于对人生与未来充满渴望和憧憬的热血沸腾的少年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悲哀。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为自己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呢?课本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思路。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2、板书标题 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二、讲授新课1、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58页)想一想: 这个幽默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教师小结:愚昧的人就像驴一样,只是一种劳动工具;而教育可以使人获得知识,脱离愚昧,变成有智慧的、掌握劳动工具、制造劳动工具的人。所以,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那么什么是教育呢?(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目的德,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2)教育的作用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5859页)讨论、交流:结合笛福德信和“阿韦龙野人”的故事,设想一下部受教育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教师讲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59页) 接受教育、掌握知识的益处:学习语文,能使我们学习数学,能使我们学习物理,能使我们学习地理,能使我们学习思想品德,能使我们想一想:你对“知识改变的命运”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谈谈自己身边学有所成的例子,分析教育对他们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情境活动四:“希望工程第一个受助者张胜利的自述”我的家乡在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人均改入不到百元。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病故,娘改嫁,家中只剩下弟弟妹妹和近80岁的奶奶。为了生活,我只好离开学校,上山放羊去了。1989年10月,全国开始实施希望工程作为第一批受助生,我重新走进了课堂。那年,我13岁这以后,我不再为学费发愁。3年后,我小学毕业升入上庄中学读书。读到初中毕业,我看到村里因为没老师,孩子没学可上。于是,我当上了桃木疙瘩村的一名代课老师。1995年,中国青年基金会在浙江建立了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我又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学员。在上海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我被上海第一师范学校破格录取。1996年6月,我作为希望工程受助生的代表,赴美国参加了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的传递。提问:张胜利从小山村到大上海、到大洋彼岸,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张胜利的经历给我们了哪些启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希望工程给了张胜利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改变了他的命运,促进了他的个人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一定要上学接受教育;作为国家一定要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总之,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讲述: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总之,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能成就我们的未来。教师讲述:幸福,是人的向往和追求。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能、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因此,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正因为如此,国家赋予公民受教育权,并制定了义务教育法,让公民切实像有这项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几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往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这说明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2、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60页)(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讨论、交流)你能体会小余当时的心情吗?王老师倾其全力维护了小余的什么权利?(1)受教育权的含义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相关链接:(见教材P60页)情境活动六:(见教材P61页)议一议:孩子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 ? 谈谈你的看法?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小丽的情况还有吗?现实生活中类似于小丽的事例还很多,比如:因为贫困而中途辍学的、当童工的;因为学习不好而中途辍学的、或被勒令退学的;因父母只顾眼前利益而让孩子中途辍学打工的等。这种现象势必影响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因此,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日起施行。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那么什么是义务教育呢?(2)义务教育的含义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教师讲授: 从义务教育的含义中可看出义务教育包含两方面: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等都有责任,而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保障作用也正体现在这两方面。由此可见,在义务教育上,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法律义务。(3)义务教育的特征义务教育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免费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收学费。 以上就是义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其中,义务教育的免费性的内涵同以往相比,有些变化。过去只是对学生免收学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从今年开始,义务教育对农村的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免收学杂费,义务教育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将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逐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情景活动七:(见教材P61页材料) 议一议:处罚小淘的家长有什么法律依据?强制小淘接受义务教育,对他本人及家庭、对国家有什么好处?这个案例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什么特征?(强制性的特征)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我们要珍惜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为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兴旺,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四、作业:详见资源与学案第二框 珍惜学习机会 总第13课时课标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力与义务”部分: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受教育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知道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法律依据。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引导和教学启示,初步培养维护自己受教育合法权益的能力。通过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读当前我国相关公民受教育状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思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受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利益,更关系国家的命运和利益,从而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通过对依法施教事例的分析,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从理论上弄清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可以增强受教育的义务感,增强接受义务教育的自觉性,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故本框的重点是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这也是本框的难点。课时安排:本框计划用一课时授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上一框我们学习了每个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有入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这些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都能得到实现吗?情景材料1: (见教材P62页图文材料)议一议:小梅的“遭遇”。它说明了什么呢?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它说明了我们还有不少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因为种种原因,还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它告诉我们要懂得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板书)二、教学过程:1、维护受教育权利 类似小梅的情况在我国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再想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侵犯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的情形。情境材料2: 有一小学,校方一个学期除了向每位学生收取135元的书本费、杂费、报名费以外,还要收报纸费、药费、考试费,并为乡里代收每年50元的“普九费”。100多名学生因缴不起或不愿缴“普九费”而退学。想一想:学校这种做法错在哪里?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名因缴不起“普九费”而被迫退学的失学少年,你该怎么办?情境材料3:(见教材P页)议一议: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办?加入你是该校的校长,应该怎么办?上述情形表明了我们有不少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正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侵犯。有的是个人的受教育权被侵犯、有的是学生群体的受教育权被侵犯。教师讲述: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同时我们要懂得:受教育作为我们的权利,一我们不得随意放弃;二在它受到侵犯时我们必须尽力维护。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中国小公民,适龄的少年,我们还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2、履行受教育义务情境材料4:(见教材P页)想一想:你从上述材料中感悟了到什么?教师讲述:从国家来说,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政还比较紧张,但是国家每年都得拿出几千亿元的资金来发展教育;对于有的家庭来讲,家长每个学期也要拿出成百上千的费用供我们学习,对有的家庭来说,也是相当吃力的。可见, 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报答国家和父母教师讲述:我们受教育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父母。 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学生,我们在义务教育中应该履行那些法定义务呢?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学生朗读教材P64页内容,教师强调)教师讲述:为了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 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老师同学探究问题; 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以下由学生思考后回答) 除此之外,你认为我们还应该做到哪些呢? 想一想:假如遇到下面的问题,你打算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 上课走神,遇到老师的批评; 做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 上自己不大喜欢的课; 考试成绩不理想 (3)初中学生应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我们不仅要现在学、还要将来学。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 三、课堂小结:(略)四、作业1、完成资源与学案第六课相关的练习2、补充练习:(1)初中生应该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教材P64页)(2)初中学生应该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教材P65页)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第一框 财产属于谁课标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力与义务”部分:“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正确认识财产合法性;法律是个人合法财产的守护者。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识别个人财产的合法性,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不能占有非法财产,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和法律维权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教学难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课前准备教师:收集财产所有权的典型案例。学生:社会财富调查,初步判断其归谁属。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板书设计: 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财产属于谁 合法的个人财产 财产所有权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材料1:拾钱捐献 失主索还(大屏幕展示)本报讯 成都消息:目前,成都市某公司宋女士不慎遗失了一个信封,内装现金一万元。本月3日。信封被宋某的同事王某拾,在找不到失主的情况下,王某以个人名义把拾到的钱捐了某贫困地区。不久,宋得知此事,找上门来要钱。失主一脸的委屈,拾者连声喊冤。一个问:“感谢你拾金不昧,但我的钱你怎能随便捐献?”一个说:“我没贪你一分钱,凭啥叫我还钱?”宋女士认为,王某承认捡到了她的钱,就应把钱还给她。谁把钱捐出去的,谁就应负责把钱追回来。王某却说,他拾到钱后曾经到处寻找失主,未果。他不能老把钱放在家里,所以就把钱捐给贫困地区了。在这件事上,他没有任何过错。成都市慈善总会有关人士表示,这种情况他们没有遇到过,但一旦以个人名义填写了认捐书,一般是不能反悔的。也就是说,这笔钱王某是要不回来了。四川华楚律师事务所黄超律师说,王某没有权利支配拾来的钱款,也没有权利擅自捐赠出去。王某以自己的名义将钱捐出,属于越权支配,在失主追讨这笔钱时,理应承担返还义务。受赠部门因为受到的是王某本人的捐款,钱的来源与他们无关,他们不负返还义务。议一议: 你认为王某的话又没有道理? 拾来的钱能捐献吗?小结:这个案例涉及到个人财产的所有权问题2、板书: 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二、讲授新课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财产属于谁今天,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大幅度增加,我们家中的财产日益丰富。手机、电脑、数码摄像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家中的“新三件”。(学生展示社会财富调查结果。)说一说:你家中近来新增加了哪些财产?这些财产给家庭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谈谈社会上还有哪些财产,它们属于谁?板书:社会财富的归属分析判断:(教师补充展示一些常见的社会财富,让学生判断其归属)路边的电话亭 学校内的运动设施 学校电教室的电脑某街道居委会办的的企业 某公民买的轿车 你家的大屏幕彩电教师赠言:社会财富分别属于国家、集体和个人。情境活动一:探究活动财产属于谁(教材P6869页材料)(大屏幕展示)建筑工人阿强在一次地下施工中发现两个金元宝,趁人不注意将其裹在衣服里带回家中,据为己有。中学生小运在放学路上捡到一个装有820元人民币的钱包,将之据为己有。小亮证的父母的同意,用家庭存款的利息购买了一台照相机,自己使用。小马的父亲是位民营企业家,年终缴纳各种所得税后,获得35万元收入。某市副市长,索要和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372万元、美元2.1万元,将其作为家产。学生分组讨论:上述哪些财产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说说看,属于你个人的财产有哪些?知识拓展:叙述:挖掘埋藏物是天上掉馅饼吗? 2003年1月19日下午,陕西省眉县马家镇杨家村5名农民在本村挖土时,发现一处青铜器窑藏议一议:请你设想一下他们会怎么处理?为什么?畅所欲言:我们应该如何获得财富? 我的观点:谈谈你对非法占有财产的看法教师赠言:在我国,施工中发现的所有不明的埋藏物,捡到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 合法的个人财产(学生阅读P69页教材指出我国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范围)说一说: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哪些呢?(大屏幕展示)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意识来判断下列选项中的财产哪些属于合法的,哪些属于非法的,并简单阐述自己的判断理由。A、通过从事劳动所得的工资 D、公民通过存钱获得的银行利息B、毒品 E、通过贪污、受贿取得的财产C、通过抢劫得来的5,000元钱 F、公民在书店里买的书 (学生判断,教师总结。)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如选项中的 A、D、F 就是合法财产,而选项中的 B、C、E 就是非法财产。其中,毒品本身就是非法的,而其它两种则是取得财产的方式和方法违反法律规定,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它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公民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大屏幕展示)公民的合法收入 房屋 储蓄 生活用品 文物 图书资料 林木 牲畜 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它合法财产等过渡:只有属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也才对其享有财产所有权。那么,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呢? 财产所有权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70页材料)材料:(大屏幕展示)小王的父亲用合法收入买了一辆小轿车。(占有权)小王的父亲驾车送小王上学。(使用权)办理了相关手续后,小王的父亲驾车搞营运。(收益权)小王的父亲将这辆车卖掉。(处分权)请你来分析:以上事例分别体现了对自己合法财产的什么权利?教师小结:以上事例表明小王的父亲分别对自己的合法财产(小轿车)行使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也就是说小王的父亲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可见:当公民拥有财产所有权时,才能对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也就是说,只有当公民对财产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时,公民才享有财产所有权。相关链接:(指导学生阅读)(见教材P70页链接材料)亲身体验:举出一样个人物品,说说你对它拥有哪些权利?三、课堂小结(略按板书小结)四、课堂练习(大屏幕展示)请你选一选:1、小郑用过年得的压岁钱买了一台收录机,经常用它听音乐、学英语。后来当他得知表弟需要时,便将录音机送给了表弟。小郑将录音机送给表弟属于行使其对录音机的( D)A、占有权 B、收益权 C、使用权 D、处分权2、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主要包括( A )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其它合法收入 其它各项收入A、 B、 C、 D3、下面各种收入中,不属于个人所有的是( C )A、小张的父亲每月工资3000元 B、小王家里的存款获利息5000元C、小宋在放学路上捡到一个装有1000元的钱包,将之据为己有D、小刘母亲在某私营企业工作,获得奖金400元第二课时(总第19课时)课前准备教师:收集财产所有权被侵害的典型案例。学生:收集学生中或家中财产被侵害的事例。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板书设计: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民法是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3、依法维护合法财产所有权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极其重要遇到行政违法时可提起行政诉讼及时寻求各种法律救助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被社会上的人敲诈或是被高年级学生敲诈的事情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时有发生。说一说: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这件事给你带来什么影响?2、板书课题: 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二、讲授新课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情境或动一:(见教材P71页材料)(大屏幕展示材料)说一说:设身处地为小涛想想,家中巨额财产被盗是何心情?靠什么使小涛家的财产失而复得?这说明了什么? 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相关链接:(教材P71页)(大屏幕展示材料)教师赠言: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设问过渡: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法律为我们个人的合法财产保驾护航吗?情境或动二:案例分析(大屏幕展示材料)法庭纪实一:(见教材P72页材料)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什么法律、采用什么方式,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假如范某不执行判决,你认为王某应该怎么做?法院会怎么处理?请你对这种处理发表意见。民法是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武器相关链接:(见教材P72页)想一想:审判机关是如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的?有哪些方式?其依据是什么? (民法通则) 停止侵害 排除干扰侵害财产所育权追究民事责任的方式 返还财产 恢复原状 赔偿损失 案例分析:农民甲于2005年3月2日,在县城农贸市场以600元买了只毛驴。2005年3月4日,甲一时疏忽,毛驴从家中走失。这只毛驴恰被邻村农民乙发现并将其赶回了自家。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市上买来的。2005年3月23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甲即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 想一想: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赠言: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拥有权的重要武器。情境或动三:共同探讨(大屏幕展示材料)(见教材P72页)想一想: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何种手段,追究侵犯财产罪犯的法律责任?相关链接:(见教材P73页)想一想:审判机关是如何追究侵犯财产罪犯的法律责任的?有哪些方式?其依据是什么?(刑法) 判处有期徒刑侵犯财产罪犯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 无期徒刑 死刑等教师赠言: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情境活动四:身临其境(大屏幕展示材料)创设情境材料:如果你放学回家,发现家中被盗,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盗了)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打电话告诉家长,或直接打110报警) (由同学们对刚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还是很有法律意识的。即在自己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教师赠言: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有利的武器。 3、依法维护合法财产所有权情境活动五:实践演练(大屏幕展示材料)材料:甲出国留学,临行前将自己价值1080元的DVD机委托乙保管。乙在甲出国后,擅自将甲的DVD机以650元的价格卖给丙。甲从国外回来后,得知自己的DVD机被乙卖给丙,便要求丙返还原物。丙不给,理由是该机是自己花钱买来的,对其拥有所有权。为此,两人争执不下。请同学们就此展开讨论:你认为该机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谁?你认为甲、乙二人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假如你是法官,你该依据何种法律,做出什么样的判决?教师赠言:发生财产争议时,确认财产所有权是非常重要的。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极其重要维权体验:连一连(阅读教材P74页第一段后完成)(大屏幕展示材料)连一连 续一续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 请求赔偿损失被他人占有拒不返还 恢复原状财产损坏或灭失 请求确认所有权可修复的争议 请求返还原物 假如,侵犯我们财产所有权的是政府部门,我们该怎么处理呢?情境活动六:案例分析(见教材P74页材料)(大屏幕展示材料)议一议:(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相关链接材料分析讨论)甲县工商局作出的上述处罚法合法吗请你给赵某献计,使其采取有效方式,保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教师赠言:遇到行政违法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遇到行政违法时可提起行政诉讼相关链接:(见教材P74页连接材料)小结:上述案例以及相关链接的法律规定告诉我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部门也不例外。讲述: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当我们遇到下面的情况时,该怎么办呢?情境活动七:身临其境(见教材P75页材料)(大屏幕展示材料)想一想:请你为朱某出主意,使其采用合法方式讨回被吕某索要的2000元钱。假如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人拦截并向你要钱,你该如何应对?教师赠言: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寻求各种法律救助三、课堂小结:(略相见板书设计)四、课堂练习(详见资源与学案)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第二框 财产留给谁课标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力与义务”部分:“公民合法财产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探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美德。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途径和继承人。教学难点: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总第20课时)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社会上遗产继承的典型案例。了解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遗产继承事例。学生:查阅遗产继承方面的相关法律。教学方法:以案说法,举例、讨论法。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板书设计: 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遗产 继承人 继承顺序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公民个人手中的财富也越来越多,像拥有一定数额的储蓄,拥有个人的房屋、拥有私家汽车等,在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已不足为奇了。教师提问: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积累的这么多的财富,一旦人死去之后,该怎么处理这些遗留财产?遗留的财产该留给谁呢? 教师总结:这时就出现了财产的继承问题。通过继承来完成对死者生前遗留财产的处理。伴随着继承,就出现了一项新的权利继承权。那么,什么遗产、什么是继承权?哪些人能成为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法律又是如何保护公民享有这一权利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2、板书课题:第二框 财产留给谁二、讲授新课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宪法的规定表明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1、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情境材料一:案例探究材料1:(见教材P76页材料)想一想: 晓军之父尚未辞世,其财产能继承吗?(不能,此时其财产还不是遗产)晓军家的共有财产,能继承吗?(不能继承,共有财产属于家庭共同所有。)公民来路不明的财产,能继承吗?(不能继承不是合法财产)(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课前准备的法律知识以及教材内容,质疑交流、探讨解决问题)教师讲述:公民在世时拥有的个人财产不是遗产,因而不产生继承问题。公民来路不明的财产不是合法财产,也不能继承。那么,什么是遗产呢?(1)遗产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成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遗产必须具备的打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情境活动2: 晓军的父亲去世以后,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为分遗产争得不可开交:当有人提出晓军也应该分的一份遗产时,大家都说晓军还小,不应分的遗产,晓军也认为有道理。爷爷、奶奶认为遗产应该有由五个人平均分,但母亲不同意,认为晓军的姑姑不能继承。讨论:在本案中,你认为哪些人有继承权?分别是依据什么关系确立的?(学生阅读教材P77页)(2)继承人你赞同谁的观点? 清说出依据。未成年人晓军能继承遗产吗?相关知识:在此案中,涉及几个概念,继承人、继承权。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板书: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配偶 子女 父母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小结:继承人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只有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未成年人晓军属于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但晓军尚未成年,其继承权应有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在本案中,晓军以及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都属于法定继承人,属于法定继承人的都能够行使继承权吗?继承法虽然规定了六类继承人,但并不是在继承开始后这六类人同时享有继承权,而是存在着继承权的优先适用问题,既存在遗产的继承顺序。因此,在了解继承时我们不仅应知道继承人的范围,还应了解继承人的继承顺序。(3)继承顺序情境活动3:案例分析材料:晓军以为很要好的同学在无意中将此事告诉了自己做律师的哥哥,才知道晓军也有继承权,在协调不成的情况下,建议晓军诉诸法院。晓军在律师的帮助下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维护自己的继承权。法院判决由晓军的爷爷、奶奶、母亲和晓军继承遗产,萧军的姑姑虽然也是继承人,但不继承遗产。晓军的继承权由其母代为行使。议一议:法院为什么判决由晓军的爷爷、奶奶、母亲和晓军继承遗产?而晓军的姑姑却不继承遗产呢?晓军的继承权为什么由其母亲代理?晓军的姑姑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继承遗产?教师讲述: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继承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从刚才的案例可见,配偶、儿女、父母和兄弟姐妹,她们行使继承权的时间是不一样。依据继承法如果将六类人排序的话,最先进入继承顺序的人应该是“配偶、儿女、父母”,在这三类继承人都不存在情况下“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方可进入。 继承的顺序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了。板书: 法定继承顺序 教师讲述:继承开始后,由第一继承顺序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合作探究:是否只要符合继承顺序就可以继承遗产呢?请同学你们看以下的案例。材料:王老太早年与老陈结婚,老陈早逝,后来收养了一个儿子王某,去年王老太不幸中风,生活不能自理王某不但不照料老人,反而以做生意为名躲到外地去。村委会见状,只好派人经常给王老太送吃送喝,但王老太难以忍受养子的不孝,于是割腕自杀,王知道后办理了丧事。在分配王老太的遗产三间房子和400元退休金时,王某和村委会发生了争执。王认为:自己是王老太合法的养子,理所当然应该继承其遗产。而村委会认为:王某没有尽到抚养义务,应剥夺其遗产继承权,为此双方上诉到法庭。议一议:你认可哪一种观点?为什么?法院判决王某不具有继承权,理由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假如王老太的遗产无人继承,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教师赠言:权利和义务实对等的,我们要孝敬老人。三、课堂小结(按板书小结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四、作业(1)什么是继承权?(2)法定继承中的第一、第二继承顺序继承人分别是哪些 ?(3)合作探究案例第二课时(总第2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典型的财产继承案例。学生:了解家里或亲戚当中有关财产继承的典型案例。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板书设计: 2、维护财产继承权 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依法维护继承权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前一节课提到晓军为了获得继承权向法院提出诉讼,法院依据继承法判决由晓军的爷爷、奶奶、母亲和晓军继承遗产。法律维护了晓军的财产继承权。这就涉及到继承方式问题。2、板书课题 2、维护财产继承权二、讲授新课法律是怎样维护晓军的继承权的,晓军的继承权是怎样实现的呢!2、维护财产继承权(1)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依照我国继承法,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想一想:在上述案例中,晓军继承遗产的方式属于哪种方式?(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在法定继承中,遗产份额分配的的原则是什么呢?案例分析:在晓军继承权案件中,法院判决由晓军的爷爷、奶奶、母亲和晓军共同继承晓军父亲的合法财产,本着平均分配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鉴于晓军尚未成年,其继承权由晓军的母亲代理,晓军的爷爷、奶奶年级较大,经协商同意可以适当照顾,多分一些遗产。说一说:从这个法院的判决中,你能看出遗产是怎样分配的吗?为什么晓军的爷爷、奶奶应该多分一些遗产?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相关链接:(见教材P78页) 在法定继承中,遗产份额的分配原则是:(教材P78页链接材料)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情境活动一:案例分析(见教材P78页)议一议:假如你是法官,对此案会做出怎样的裁决?(弟弟长期不尽赡养老人的义务,更何况老人在去世前立有遗嘱,且经过公证,因此,应该按照遗嘱来进行遗产的继承,遗产由姐姐继承。)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是什么?教师讲述:遗嘱继承的特点: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情境活动二:在上述案例中,弟弟不服法院的判决,请律师上诉,弟弟的律师提出姐姐和弟弟都是法定继承人,同属第一顺序继承人,享有相同的继承权,所以弟弟也应该取得遗产的继承权。想一想:弟弟律师提出要求的依据是什么?(法定继承中关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规定)它属于何种继承方式?(法定继承)法院裁决依据的是何种继承方式?(遗嘱继承)通过本案,你能发现二种继承方式的关系吗?弟弟的上诉能胜诉吗?为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教师小结:遗嘱继承要优先于法定继承;弟弟的上诉不能胜诉,因为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不履行义务当然也就不能享受权利;发扬孝敬老人的中华传统美德。遗嘱继承要优先于法定继承,是否只要有遗嘱就一定按遗嘱继承呢?案例:(见教材P79页材料)假如你是公证员,你会给他公证吗?为什么?查阅教材有关内容,看看立遗嘱需要哪些条件?教师小结:虽然是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但订立遗嘱还有一个有效性的问题。被继承人所立遗嘱必须是有效遗嘱,遗嘱继承才能成立。有效遗嘱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见教材P79页相关链接)过渡:假如某公民不想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留给亲属,而是要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可以吗?教师讲述:(按教材P79页中间一段讲述)(2)依法维护继承权情境活动三:继承新风尚(见教材P79页)说一说:从金家兄弟姐妹通过协商圆满解决财产继承争议的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在遗产继承中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相关链接:(见教材P80页链接材料我国继承法第15条规定)当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80页)议一议:面对此情景,15岁的张倩应该怎么办?请你以一个律师的身份帮助她。(根据我国宪法、继承法的规定,张倩依法享有继承权。面对此情景,张骞应该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律师应该代张倩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依法维护张倩享有的继承权,依法判决李某返还属于张倩应继承的遗产。)三、课堂小结(按板书小结本课知识点)四、作业(1)什么是法定继承?什么是遗嘱继承?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2)案例分析一:(教材P78页案例)(3)案例分析二:(见教材P79页案例)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第三框 无形的财产课标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力与义务”部分:“公民合法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教学目标1.态度、情感、价目标: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等态度、情感、价值观。 2.能力目标: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3.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智力成果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基本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等态度、情感、价值观。 2、教学难点 培养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第三框 无形的财产(总第22课时)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新课1、材料导入:材料1:中国商标在海外被抢注目前中国内地已有15的企业商标在海外申请注册时遭抢注,最近内地企业的商标在港澳台地区也开始频遭抢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国际注册处工作人员提醒企业,强化商标先行意识、适当构筑防御性注册以及加强国际市场的监测可以有效规避遭抢注的风险。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近100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