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镇原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甘肃省镇原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甘肃省镇原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甘肃省镇原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甘肃省镇原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镇原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本意。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u) 百舸(g) 慰藉(ji) 强人所难(qing) B档案(dng) 寥廓(lio) 提倡(chng) 浪遏飞舟() C忸怩(n) 丰腴(y) 戛然而止(g) 有恃无恐(sh) D青荇(xng) 谥号(y) 挟持(xi) 怒发冲冠(gun)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 项是( )A蒜薹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B歧视 草霉 废墟 甘败下风C黄莲 追朔 斑斓 鱼翔浅底D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B.“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D.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D.当年,梁启超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就直言他俩是“品 格有问题的人”,并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在道德上再出问题。5、意象是诗歌表达情意的主要手段,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的意象意义比较固定,下面对诗句中意象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亮:思乡B.三更月,中庭恰照犁花雪;犁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杜鹃:游子思乡怀亲切友好之情和羁旅伤感。C. 落照苍茫秋草明,啼处远人行。鹧鸪:羁旅愁思的情愫D.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捣衣:妻子思念行役在外的丈夫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B.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乐开了一个新的纪元”。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D.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9分)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做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7、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8、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9、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三、古诗文阅读(33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越国以鄙远 以:把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11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3分)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秦伯说,与郑人盟A. B.C. D.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的是郑国灭亡了,秦国不可能得到什么好处。B如果郑国灭亡了,领土肯定被晋国侵占,晋国的势力雄厚了,秦国的势力就会相对减弱,这是“邻之厚,君之薄也”的意思。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是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的典型事例。D“阙秦以利晋”虽然并没有成为事实,但使秦穆公对晋国的侵略野心有了警惕,这是他解除“秦国围郑”的重要原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译文: (2)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释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1) 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3分)(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 四句进行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怅寥廓,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徐志摩再别康桥)(3)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消散了, ,丁香般的惆怅。(戴望舒雨巷)(4)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5)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一块木板的存在方式侯德云新居比旧居敞亮多了,也雅致多了,这是我和妻子精心设计的结果,也是瓦工和木工师傅们辛苦劳作的结果。住在里面,挺舒服。也有不太舒服的时候。每天进进出出,看见放在楼道拐角处的那条长凳,心里就有点不太舒服。那条长凳,现在名义上是属于我家的。它原先只是一块木板,木板不是我家的,而是附近一个建筑工地上的。这事我看还得从头说起,不然,大家都让我弄糊涂了。装修房子一开始,我请来了瓦工。瓦工笑嘻嘻对我说:“东家,你能不能弄块木板来,要厚一点,给我搭个桥,你看我施工不方便。”哪弄呢?我犯了愁。我又不是开木匠铺的。“喏”,瓦工指着窗外,“你到那儿看看,兴许能借一块来。”窗外是一个整天叮叮当当的建筑工地,一座大楼正拔地而起。我硬着头皮去了那里,心里惴惴不安。人家能借么?工地上有很多忙忙碌碌的人,我插进人空中,转了两圈,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块厚木板。足有两米长,两寸厚,稍有点腐,不过载一两个人没问题。我挺高兴,走近一个正在筛沙子的人。“师傅,我家装修房子,想借块木板用用,行么?”那人看了我一眼,又低头干活。我以为他不同意,急忙追了一句:“最多用两天,用完了就还。”这次他连头也没抬,仍然干着手中的活。我愣了半天,心想,这人是不是有毛病,不如换个人问问吧。这一换,就换了五六个人。怪了,没一个跟我搭话的。我有些茫然,这是怎么啦?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蹭了过来,压低了声音说:“小伙子,他们不会跟你搭话的。这活儿,是包工不包料,用多少原料跟他们无关,他们既不能说借你,也不能说不借。你要用什么,拿去就是了,跟谁也别打招呼。”我半信半疑,扛起木板,走几步,四处望望。我看见有几个人向我扫了一眼,却没有一个过来阻止的,就壮了胆,大步流星扛回了家。想不到麻烦事还在后头。两天后,我又去了工地,还那块木板。我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就径直走到老地方,放下木板,对离我最近的一个人说了声:“师傅,这是我两天前借的,现在还给你。”那人扭过头,盯了我一会儿,突然放开嗓门喊起来:“我没借你木板,快扛走!”我顿时噎在那儿说不出话来。那个人的一嗓子,吸引来无数的目光。我看见一个披着工作服的人走了过来。“老胡,怎么回事?”披工作服的人声调很冲。那个被称作老胡的人就急了:“队长,这人说在工地上借了一块木板,来还。可我没借他,真的没借。不信,你问他!”队长就看着我。我嗑嗑巴巴半天,也没说出句囫囵话来。队长显然有点生气,回头朝那边的一群人嚷:“谁借给他的?”“没借。没借。”那边零零落落扬起了同一种声音。队长白了我一眼:“你是不是弄错了?”“我”“扛走吧,扛走吧,别在这添乱。”众人催促我。我气呼呼地把木板又扛了回来。心里直骂,真见鬼!请来的木工师傅倒乐了,梆梆梆,一阵敲敲打打,给木板钉上四条腿,把它变成一条长凳,派上了新的用场。于是这块不知来自哪座山哪棵树的木板,就以一条长凳的方式呆在我家里,直到装修结束。后来,我嫌它碍手碍脚,就搬到楼道的拐角处。我知道,这肯定不是它的最终存在方式,至于它的最终方式是什么,我无法预料,也懒得预料。这件事我琢磨过好长时间,最后总算明白了点什么。明白了,就叹一口气。我曾经把这事说给妻子听,她听完了,就狠狠地用手指点了一下我的脑门:“傻冒,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再借点别的东西?”(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冬之卷)(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要“我”去弄木板的瓦工,原本就知道到别的工地弄块木板是件很简单的事,所以才提出这个让“我”颇感为难的要求。B这篇作品情节设计精当,有些看似无意的地方很具匠心,尤其是那个满脸皱纹的老头,在全篇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C如果不是那满脸皱纹的老头提醒,“我”就不会遭遇还木板时的种种尴尬。本文实际是借一块木板的故事批评那老头。D“我”去还木板时,老胡说没有借给“我”木板,还着力辩解,对此,队长有些生气,因为他认为老胡说的是假话。 E文章结尾说以凳的形式放在楼道里肯定不是这块木板的最终存在方式,意在表明“我”还在等待着把它还给人家的时机。(2)文章不以“我”借木板的经历开头,而是从住在新居中的矛盾心情说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答:_(3)“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答:_(4)“我”最后“总算明白了什么呢?为什么“明白了,就叹一口气”?(6分)答:_五、语言运用( 8分)17.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仿写句中仍含有“人生”和“微笑”两个关键词,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人生如画,有了微笑,画卷便添了亮丽的色彩;_,_ ,_ ;_,_ ,_ ;18、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1)将 _改为_ (2)将_ 改为_ ;(3)将_ 改为_ ; (4)将_ 改为_ 。六、作文(60分)19请以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把标题补充完整;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答案1. 解析:选D 强加因果。“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的兴盛风气”应是“人物品评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之后的表现形式,而非原因。2. 解析:选A 曲解文意。“既是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的陈述对象应是“三立说”;“是目标”与原文“为士人提出了目标”也有语意的不同。3. 解析:选C 根据原文“曹魏政权予以任用就成为现实政治问题”可知,选项因果倒置。4.解析:选C A项,错在“它只是感到寂寞”,原文中说“梧桐的寂寞”“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B项,“表现了母亲的细腻”,原文中没有这一层意思。D项,“从容豁达”不是外祖父所具有的特征。5(5分)参考答案: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或:身躯高大,树冠繁茂)。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有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6(6分)参考答案:相同点: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不同点: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7. 解析:选D D项,“全部运用正面描写”错,文章还通过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清华大学物理系前系主任朱邦芬院士对他的评价就是侧面描写。8. 解析:选CE ( A项,“只要就”说法绝对,与文意不符;B项,“更是世界研究领域”不够准确,应为“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D项,“褒贬不一”错误,文中对薛其坤没有贬抑之词。)9.(4分) 参考答案:忘我工作,常年坚持;严谨认真,注重细节;魔鬼训练,狠抓基础;凝聚团队,团结协作;敏锐观察,规划准确;牢记责任,全力投入。10. 答案B 解析根据每句主语及主要动词可断句。这段文字的正确标点为: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11. 答案 C 解析C项,应为“山南曰阳,山北曰阴”。12. 答案C 解析C项,应将“认为自己已超过钟繇、张芝”改为“认为自己与钟繇不相上下,甚至认为已超过张芝”。13. 参考答案:(1)(5分)王羲之很喜欢服食丹药,怡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到浙江,就有了终老于此的志向。(2)(5分)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赶忙洒水扫地来等待他。这样过了多年,但是王羲之竟然再没有去,王述深感遗憾。14. 解析:选CD A项,错在“早春季节”,从诗题“四月五日”和“送春”可知是夏始春余;B项,错在“陨落的荷花”,诗中“残红”当为桃花;E项,错在“四联皆对仗工整,用词也浓墨重彩”,诗歌首尾两联不对仗,用词是清新自然。15参考答案:恋春之情。诗人感慨于落红、众绿、竹色、山光,表达了热爱自然的感情。闲适之情。“官闲”之余,寻壑经丘,踏春访友,主客欢饮,体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眷恋之情。客人反说离城很近、不急于回城,表现了对浓浓友谊的眷恋之情。.16. (1)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2)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3) 舞幽壑之潜蛟_,_泣孤舟之嫠妇_。17. 解析:选D 石沉大海:像石头掉到大海里一样,不见踪影,比喻始终没有消息。使用正确。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恩爱情深,形影不离。使用对象不当,可改为“双喜临门”。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使用正确。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使用正确。侧目而视:形容畏惧或愤恨不满的神情。不合语境,应改为“刮目相看”。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合语境,应改为“一诺千金”。18. 解析:选D A项,搭配不当,“深刻”与“感染力”不搭配;B项,句式“据统计显示”杂糅;C项,成分残缺,承担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在“以文育人”后加“的责任”。19. 解析:选B 处前后语意相承,选“而”恰当;处构成转折关系,选“虽然”“但是”恰当;处不用关联词;处表结果,选“所以”恰当;处表并列,根据语感,选“也”恰当。20(5分)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看,本题词语的错误表现在语意不准确、语体风格不一致两个方面。“语意不准确”主要涉及近义词的辨析,“语体风格不一致”主要涉及口语和书面语的得体运用。其中“参加者”和“等着”两个词是口语,用在要求正式严谨的“启事”文体中是不合适的。“打探者”“关爱者”“征询”等词表意不准确。示例“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打探者”改为“知情者”;“关爱者”改为“关注者”;“征询”改为“征集”; “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21(5分)答案略文言文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异之处。等到长大后,他言辞漂亮丰富,并且以性情刚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评论的人称赞他的书法笔势“像浮云一样轻盈,像游龙一样灵活”。他的堂伯父王敦、王导很器重他。陈留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