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高考120个文言实词).doc_第1页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高考120个文言实词).doc_第2页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高考120个文言实词).doc_第3页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高考120个文言实词).doc_第4页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高考120个文言实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本义是悲哀、伤心。用作动词:(1)爱护,体贴。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2)珍惜,爱惜。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喜爱。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吝啬,舍不得。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安本义是安静。(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动词,意为“安身”“养生”。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附虚词用法:(1)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怎样”。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疑问代词。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如:A沛公安在?(鸿门宴)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3被本义指一种睡衣。(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如: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屈原列传)B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C如被冰雪。(促织)(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如:A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B被明月兮珮宝璐。(涉江)C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4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意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源”“来源”。如:A本末倒置。(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要的”。)B今背本而趋末。(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C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根源。)(2)用作量词,或相当于现代汉语作量词的“本”,或可根据实际情况译为“册”“份”等。如:A别具本章。(狱中杂记,本、份。)B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活板,册。)附虚词用法:副词,意为“原本”“本来”。如:A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原本。“本说”指“原来的说法”)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本来。)6鄙本义是边疆、边陲、边远的地方,名词。如:A蜀之鄙有二僧。(为学)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鄙”在此活用为意动词,意为“以为边境”,“以鄙远”意即“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的边境”。)(1)用作形容词,意为“庸俗”“浅陋”“地位低下”。如:人贱物亦鄙。(孔雀东南飞)(2)用作动词,意为“看不起”“轻视”。如“鄙视”,“鄙薄”。7兵本义是双手拿着武器。用作名词:(1)兵器,武器。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2)士兵,军队。如:A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士兵。)B秦发兵击之。(屈原列传,军队。)(3)战争,军事。如:A兵旱相乘(论积储疏,战争。)B纸上谈兵。(成语,军事。)8病本义是重病。(1)用作名词。意为“疾病”“病残”。如:A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B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病梅馆记)(2)用作动词:怕,担心,忧虑。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君子担心的是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疲劳,困苦不堪。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名词活用为使动词,意为“使成为病态”。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9察本义为仔细看、观察。(1)用作动词仔细看、观察。如:徐而察之。(石钟山记)考察、调查。如: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看清楚、了解明白。如成语“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察今)推荐、选拔。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2)双音词“察察”,原意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为洁白,形容词。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10朝本义为早晨,与“暮(夕)”相对。(1)读zho,名词,意为“早晨”。如成语“朝三暮四”“朝气蓬勃”,又如:A朝闻道,夕可死矣。(论语里仁)B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2)读cho,主要有两个用法:动词。意为“朝见”“朝拜”(专指臣见君),“拜见”“拜访”(泛指下对上或平级之间)。如:A弱国入朝。(过秦论,朝见。)B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朝”在这里活用为使动词,“使(让)朝见(朝拜)”之意。)C临邛县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拜见,拜访。)名词。意为“朝廷”,“朝代”。如: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11曾本义是增加,为“增”的假借字。(1)读zng,名词。指与自己相隔两代的家属。如曾祖、曾孙。(2)通“层”,意为“重叠”。如: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杜甫望岳)附虚词用法:副词,起加强或延缓语气作用。有两种情况:(1)表过去发生过,可译为“曾经”。如:A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B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表出乎意料,或已达到某种极限,可译为“竟(然)”“还”等。如:A曾不若霜妻弱子。(愚公移山)B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12乘本义是登高。如:乘鄂渚而反顾兮(涉江)(1)用作动词乘坐(船、车),驾(车)。如:A独与迈乘小舟(石钟山记) B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赤壁之战)趁着,凭借。如成语“乘虚而入”。(2)用作名词,读shng,指兵车。如:公与之乘。(曹刿论战)(3)用作量词,读shng,辆。如: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万乘”原指“一万辆(兵车)”,后在文言中常用来比喻天子的地位和权势。)(4)用作数词,意为“四”(古代一辆兵车配备四匹马,因以引申为“四”。)如:以乘韦(四张牛皮)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崤之战,乘韦,四张牛皮。)13诚本义指说话诚实、不虚伪。词义扩大,引申为“诚实”“真诚”,形容词。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附虚词用法:副词。有两种情况:(1)表确凿语气,可译为“确实”“的确”“实在”等。如: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果真”“如果确实”等。如: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必矣。(赤壁之战)14除本义指宫殿的台阶。用作动词:(1)拜官,授职,任命。如:除臣洗(xin)马。(陈情表)(2)消除,除掉。如: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3)整治,整理。如: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15辞本义是诉讼的供词、口供。(1)用作名词言词、词句、语言。如:其辞微(屈原列传)托辞、借口。如: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命令。如: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古代一种诗体,与“赋”同类。如:楚辞,归去来兮辞。(2)用作动词推托,推辞,不接受。如“不辞辛劳”。又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告别、告辞、辞别、离开,如: A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告辞。)B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离开。)16从本义是跟随。(1)动词跟随,跟着,跟从。如: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B赢粮而景从。(过秦论)C乘牛车,从吏卒。(赤壁之战,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跟从”“(后面)跟着”。)顺从、听从。如: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傍着、挨着。如:樊哙从良坐。(鸿门宴)参加、参与。如“从政”。(2)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指南北六国联合抗秦。如:A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作名词,合纵的盟约。)B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作动词,结盟。)附虚词用法: 用作介词。表方向、地点、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译为“由”“自从”“在”等。如:问所从来。(桃花源记)17殆本义是危险,形容词。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附虚词用法:副词,有两种情况:表推测或不肯定,可译为“大概”“也许”“恐怕”等。如:A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记)B殆与余同。(石钟山记)表接近,相差很少,可译为“将近”“几乎”“差不多”等。如:A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B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指难录后序)18当本义是(两者)相抵。(1)读dng,动词。抵、相抵。如: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屈原列传)当作,算是。如成语“安步当车”。(2)读dng,动词。抵挡、抵御、阻挡。如: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占着、立着。如: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立着。)应当、应该。如: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掌管,主持。如:当室者死,三年释其征。(勾践灭吴)家中嫡长子死了,免除他家中的征税三年。(3)读dng,形容词,意为“恰当”“适合”。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附虚词用法:读dng,用作虚词,有两种情况:(1)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可译为“在”“对”“向着”等,如: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望)B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鸿门宴,译为“在”。)(2)副词,表肯定或推断,可译为“就”“必定”“大概”等,如:A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就。)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出师表,必定。)C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石钟山记,大概。)19道本义是道路。如成语“任重道远”。(1)用作名词道理、真理、规律。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道理。)主张、学说、思想、道德、道义。如: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思想、道德。)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道义、王道、正确的政治措施。)方法(策略)。如: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齐人有一妻一妾)(2)用作动词赶路。如: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赤壁之战)取道、经过。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说、讲、谈论。如: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骄赤壁怀古)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无道:没有谈论过。)20得本义是获得、得到。(1)动词找到,抓到。如:逐而得之。(促织)能够,可以,应该。如:A予自度不得脱。(指南录后序,能够。)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应该。)(2)名词。意为“收获”。如:冀有万一之得。(促织)(3)形容词 对、正确、适合,如成语“相得益彰”,又如:此言得之。(六国论)得意。如成语“洋洋自得”。附虚词用法:语气助词,起凑足音节作用,无义。如: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21度本义是量长短的标准。(1)读d。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用作名词,意为“限度”,如成语“荒淫无度”“挥霍无度”。用作动词,意为“考虑”和“度过”“越过”。如:A置之度外(成语,意为“考虑”。)B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越过。)用作量词,表次数。(2)读do,动词。量长短。如: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度”与“絜”互训。)推测,估计。如: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廉颇蔺相如列传)22非本义是违背事理。(1)动词不是,没,没有。如:非仲尼、墨翟之贤。(过秦论)非难,反对,指责。如成语“无可非议”、“无可厚非”。(2)形容词,意为“错误”“不对”。如成语“是非分明”。23复本义是返回。(1)动词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恢复。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2)形容词,意为“繁复”“重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3)通“覆”,动词。遮盖,掩蔽。如: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翻过来。如:樊哙复其盾于地。(鸿门宴)附虚词用法:副词,表动作行为的重复或持续,可译为“又”“再”“更”“还”“重新”等。如:能复饮乎?(鸿门宴)24负本义是依仗、靠着,动词。如成语“负隅顽抗”。又如: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多个动词引申义:(1)承担。如成语“忍辱负重”。又如:宁许以负其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背(着)。如成语“负荆请罪”。又如: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赤壁之战)(3)背弃,违背。如成语“忘恩负义”。如: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4)与“胜”相对,意为“失败”,此义与现代汉语同。如;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过秦论)25盖本义是用芦苇或茅草编织成的覆盖物。用作动词:遮盖,掩盖。如成语“欲盖弥彰”。胜过,超过。如:英才盖世。(过秦论)附虚词用法:(1)副词。用在句首,表下边的话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大概”“推想”的意思。如: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2)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的意思。可译为“(大概是)因为”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26故本义是原因、缘故。(1)名词原因,缘故。如:何故而至此?(屈原列传,“何故”即“什么原因”)朋友,交情。如成语“非亲非故”,又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故人具鸡黍。(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即“朋友”。)(2)形容词。与“新”相对,意为“旧”。如:A而从六国灭亡之故事。(六国论,“故事”即“旧例”。)B故国神游(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即“旧地”。)C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这里活用为名词,意为“旧的知识”。)附虚词用法:(1)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有时用复音词“是故”“以故”来表达。如:A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2)副词。有三种情况,一是表原先就是那样,可译为“本来”“原来”“从前”。二是表情况和原先一样,可译为“仍旧”“仍然”。三是表有意这样去做,用在动词的前面,可译为“故意”“特意”“特地”等意思。如:A此物故非西产。(促织,本来,原来。)B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仍旧。)C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仍旧。)D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27顾本义是环视。用作动词:(1)回头看。如成语“瞻前顾后”。又如: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回来,与“返”同义。如:顾反,谏怀王。(屈原列传)(3)看,望见。如:顾野有麦场。(狼) (4)探望,拜访。如成语“三顾茅庐”(5)照顾,顾念,顾虑,关心。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硕鼠)附虚词用法:(1)副词。有两种情况:一表违反常情或出乎意料或加强反诘语气,可译为“不过”“反而”“难道”等;二表范围,可译为“只”“仅仅”“只不过”等。如: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难道。)B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只是,只不过。)(2)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但是”等。如: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28固本义是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如成语“固若金汤”。又如:秦孝公据殽函之固。(过秦论)(1)用作形容词,意为“固执”“顽固”。如: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2)用作动词,意为“坚持”“坚守”,如成语“固执己见”。又如: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有几种情况:(1)表本来如此或理应如此,可译为“本来”“原来”“一向”“确实”等。如: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本来。)B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2)表态度坚决,可译为“一定”“坚决”等。如: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追根寻底,可译为“究竟”等。如: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4)用作连词。同“故”,表结果,可译为“所以”“因此”等。如: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29归本义是女子出嫁。用作动词:(1)回家(国),回到,回来。如:A相如既归(廉颇蔺相如列传)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2)返回,退回,送回。如: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归附,归属。如:A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B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4)聚集,汇集。如:众士仰慕,若水之归东海。(赤壁之战)30国本义是国家。用作名词:(1)国都,京城。如:A去国怀乡。(岳阳楼记)B国破山河在(望岳)(2)泛指“地方”“地域”。如: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经硕鼠)31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2、过犹不及3、可别过之。(赤壁之战)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6、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32何1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2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4、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5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6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作“操”的宾语,这里前置。) 7何陋之有?(陋室铭)8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9、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0、何以战?(曹刿论战)11、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殽之战)12、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33恨(1)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2)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34胡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2、胡言乱语3、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察今)4、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35患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2、防患于未然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4、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谋攻, 36或1、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2或师焉,或不焉。(师说)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4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6、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察今)37疾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2、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吴兵法)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4、疾言厉色”“疾风知劲草”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38及1、及诸河(殽之战)2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自以为能不及孙膑(史记孙吴兵法, 4、及城里,亦然。(李愬雪夜入蔡州)5及捕入手,已股落腹裂。(促织)6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在时候。)7、屈完及诸侯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8、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39即1、若即若离2、吾初即位。(史记楚世家)3、权即遣肃行。(赤壁之战)4、而奉行者即为定例。(促织)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6、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又,却。)7、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8、项伯许诺,即夜复去。(鸿门宴)40既1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后。)2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子鱼论战,前“既”,已经;后“既”,完全。)3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墨子公输,已经。)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不久。)5三军既惑且疑。(谋攻)6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41假1、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3、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42间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2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阿房宫赋)4、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5、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少间”即“一会儿”。)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间”在此活用为动词,意为“抄小路”。)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与。)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指“其中”,“间”为“夹杂”。)9、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10、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11、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2、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43见1、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3、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行)4、卒以此见楚王之终不悟也。(屈原列传)5、真知灼见6、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表现。)7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显现。)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9、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见背”意即“离我而去”。)44解1、急解令休止。(促织)2一举解赵之围。(史记孙吴列传)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4、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5、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6、胡虏益解。(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兵更加懈怠。 45就1、金就砺则利。(劝学)2、竟不能就。(后汉书张衡传)3、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4、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陈情表)5、斯须就毙。(促织)46举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者三。(鸿门宴)2、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4、举一反三5、拿,拿出来。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过秦论)6、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7、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8、包举宇内。(过秦论)47绝1、抢乎欲绝。(促织)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3、秦伏兵绝其后。(屈原列传)4、噌吰如钟鼓不绝。(石钟山记)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6、真黄山绝胜处。(游黄山记, 7、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9、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响踪。(促织)48堪1、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游黄山记)2、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49克1、克敌制胜”“攻无不克”,2、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3、克己奉公4、克勤克俭5、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50类1、物各从其类也。(劝学)2、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3、中绘殿阁,类兰若。(促织)51怜1、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52弥1、弥天大谎”。2、芳菲菲其弥章。(离骚)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53莫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2、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3、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屈原列传)4、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赤壁之战)5、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54乃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4、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55内1、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3、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56、期1、不期而遇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57奇1、天下之奇才。(六国论)2、益奇之。3、舟首尾约长八分有奇。(核舟记)58迁1、见异思迁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3、情遂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4、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5、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6、贺卿得高迁。(孔雀东南飞)59请1、文嬴请三帅。(殽之战)2、诸将请所之。(李愬雪夜入蔡州)3、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4、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60穷1、而心目耳力俱穷。(促织)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4、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5、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走到尽头。)61去本义是离开。如: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其它动词义:(1)距离。如:去北军二余里。(赤壁之战)(2)前往,到去,向去。如: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3)除去。如: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62劝本义是勉励、鼓励,动词。如劝学,又如: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还有“劝说”意。如: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B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列传)63却本义是退、退却,动词。如:A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过秦论,这里活用为使动词,意即“使退却”,也可译为“打退”“打败”。)附虚词用法:连词。表重复,可译为“再”。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4如本义是随从。用作动词:(1)往,到去。如: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2)及,赶上。前面常有带否定词“不”,意为“比不上”,有时可不译。如:A固不如也。(鸿门宴)B不如因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3)像。如:如弃草芥。(六国论)附虚词用法:(1)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如”“如果”。如: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隆中对)(2)与“何”连用,构成“何如”“如何”“如奈何”的格式,表询问,相当于“怎么样”“把怎么样”。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复音词“如是”,意为“如此”“这样”。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如是而已。(师说)65若本义是择、选择。用作动词:(1)及,比得上。如: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不若”即“比不上”。)(2)如,像。如: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附虚词用法:(1)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们)”“你(们)的”;有时与“属”连用,意为“你们”。如:A若毒之乎?(捕蛇者说)B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如”“如果”。如: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B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殽之战)(3)复音词“至若”“若夫”,都作句首语气词,表另起话题,可译为“至于”“如果说到”等,有时不便译出。如:A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B若夫霪雨霏霏。(岳阳楼记)66善本义是美好。(1)形容词美,好,正确。成语“尽善尽美”,又如: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B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友好。如;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2)动词擅长,善于。如:善假于物也。(劝学)亲善,与交好。如: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67少本义是不多、数量少。(1)形容词,意为“不多”“数量少”,读sho。如: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2)动词,意为“缺少”,读sho。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名词,指“年轻人”读sho。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滕王阁序)(4)与“间”连用,构成“少间”,读sho,意为“一会儿”“不久”。如: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读sho。表程度低,可译为“稍微”“略微”。如: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68涉本义是徒步渡水。用作动词:(1)渡(水)。如成语“跋山涉水”,又如:(涉江)(2)到,进入。如: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69胜本义是胜任。(1)读shng,动词,意为“禁得起”“能承受”。如: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B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2)读shng。动词,意为“战胜”“取胜”。如: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过秦论)动词,意为“超过”“胜过”。如:A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B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形容词,意为“(风景)优美”。如:胜地不常。(滕王阁序)(3)通“升”,意为“高升”。如: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附虚词用法:副词,表范围,意为“尽”“完全”。如成语“不胜枚举”“美不胜收”。又如: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70识本义是认识、知道、懂得。如: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1)动词,意为“知道”“识别”。如: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游褒禅山记)(2)读zh,,动词,意为“记”“记住”。如:汝识之乎?(石钟山记)71使本义是命令。(1)动词叫,让,派遣。如: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琵琶行)B乃使蒙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过秦论)奉使命,出使。如: A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B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孔雀东南飞,“使命”即“出使的命令”。)主使,指使。如: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2)名词,意为“使者”,即“出使的人”。如: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前“使”意为“派”“派遣”,后“使”意为“使者”。)附虚词用法: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使”“如果”等。如:A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献较,或未易量。(六国论)72是本义是对的、正确,与“非”相对,形容词。如成语“自以为是”。又如: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辞)主要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1)代词,表近指或远指,可译为“这”“那(里)”。如:A张良是时从沛公。(鸿门宴)B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殽之战)(2)结构助词,起帮助宾语前置的作用,无实在含义,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又如:(3)与“以”“由”“故”等词连用,构成“是以”“是故”“由是”等固定结构,用作连词,表结果,可译为“所以”“因此”等。如: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C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73适本义是到去。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其它动词义:(1)女子出嫁。如: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2)顺从,适应。如:处分适兄意,那得自由专。(孔雀东南飞)(3)享受。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附虚词用法:副词,表动作行为发生在不久前,可译为“恰好”“刚好”“刚才”。如:A而适类于予。(愚溪诗序)但恰好类似我。B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74书本义是写(信)。(1)动词,意为“书写”。如:秦御史前书曰(廉颇蔺相如列传)(2)名词书信。如: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书籍。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3)“书生”指读书人,如: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75孰本义是熟(的)。“孰”通“熟”,用作形容词,意为“精审”“仔细”“周详”。如: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B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附虚词用法:代词,表疑问,可译为“谁”“什么”等;有时兼含比较、抉择之意,可译为“谁”“哪一个”“哪一样”等;还常与“与”连用,构成“孰与”“与孰”等固定格式,表比较,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等。如:A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B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D孰与君少长?(鸿门宴)E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76属(1)动词,读zh。连接,连续。如: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撰写,写作。如: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通“嘱”,意为“嘱咐”“委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动词,读sh。隶属,属于。如: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邀请,劝请。如:举酒属客。前赤壁赋)(3)名词,读sh。相当于“等”“辈”“类”,常与“吾”“若”“之”等结合,表人称复数,可译为“我们”“我们这些人”“你们”“你们这些人”“这些人”等。如:A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B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C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77数本义是数目、数量。如: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希望让他能增补到侍卫的数目里(做一名卫士)。(1)名词,读sh。命运。如成语“劫数难逃”,又如: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2)数量词,读sh。表约数,可译为“几”“若干”。如: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3)动词,读sh。查点(数目),计算(数目)。如: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列举(罪状),责备,指责。如: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附虚词用法:副词,读sho。表经常或多次,可译为“屡次”等。如: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数目:多次用眼示意。)78率本义是捕鸟的网,假借为其它用法。用作动词,意为“率领”“带领”。如: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1)表总括,可译为“全”“都”等。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过秦论)(2)表估计,可译为“大概”。如:大率用根者。(采草药,大率:大概,一般。)79说本义是说明、解释。(1)动词读shu,意为“陈述”“诉说”“解释”。如: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读shu,意为“劝说”“说服”。如:A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B亮见权于柴桑,说孙权曰(赤壁之战)(2)名词,读shu。说法,主张,言论。如: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如:师说(3)通“悦”,形容词,意为“高兴”“愉快”“欢喜”如:A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后再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80私本义是私人的、自己的,形容词。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赤壁之战)还用作动词,意为“偏爱”“偏向”“护私”。如: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附虚词用法:副词,表暗中进行,可译为“私下”“私自”“偷偷地”。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鸿门宴)81素本义是(没有染色的)绸子,名词。如:十三能织素。(孔雀东南飞)附虚词用法:副词,表原有的情况或时间上前后一贯,可译为“本来”“向来”“平时”等。如: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廉颇蔺相如列传)B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82汤本义是热水、沸水,名词。如成语“赴汤蹈火”,又如;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投入沸水中烹煮。)(1)其它名词义项有:汤药,即“中药汤剂”。如:臣侍汤药,未尝废止。(陈情表)专有名词,指商代第一个君子。如: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屈原列传)(2)双音词“汤汤”:读shng,形容词,指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83涕本义是眼泪。如:不见覆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1)名词。鼻涕。如: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动词,意为“哭泣”。如:儿涕而去。(促织)84徒本义是步行。用作名词:(1)意为“同一类的人”,常与“之”连用,构成“之徒”,可译为“这些人”。如: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