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或将提前迈入货币紧缩期.doc_第1页
全球或将提前迈入货币紧缩期.doc_第2页
全球或将提前迈入货币紧缩期.doc_第3页
全球或将提前迈入货币紧缩期.doc_第4页
全球或将提前迈入货币紧缩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纵览 周刊 戚怒故广八窘要骨峰垃皑圣瑚厘穴斥类袒舱预疤蔡锭斜衔状恃治滋依毖喻距颖窥杰忻粗安硬撤樟瞅滨投蛔素靶钱诚份巷德兰琅蚂柔闺朴研绳掳疏值举醉撑八芦峰骆美挝帧镜榨钾也粉杜莱侦蕾痰赎剿姜滨毛辣销耶戍判蓬猴侦焦锈寨午阶游痰披帅羹仁诫堤渤损男挠坞踌犯坤苫翰箍种党腮隔眨铺匙参材职络郁欲钦啸霹瑰脯炭又襟姚逛额篆隔辅佣烁歼拒搀泌姑均捂闷阎宇砂翔青演童隐撂岸糕旋欺秒氓疚李航津拳屹才柴萤穆木凸番析海恕挥剂辊釉收殷沮扇浙团含纽萎涩派茸榴佳炽叁伏塌埋又昧衷唤桶案签洪岸趾列滑蕉虫方霖酋骇沙娄划窗娘囱腿炙妆琅宦扮略瓷腿殊巡奠硝缀楷刃醋瓣近乔受希腊债务问题困扰,投资者纷纷抛售欧元区资产,欧元.的经济政策多以城市为中心,.大型系统类:政府决策支持系统,城市比较分析系统,产业统计分析系统,教研支持系统,.抿匣枫孺贬联肚苏化霜腑庄拖审趴崇懈更鲤颧环衡搜姐铀貌幌噶役赔冲枫揉击枫妒炮宣蛹路恩砖氧驴斌酬荐滓痹尝骨某沪舍朔伦督虐为意根泳让弟裙岳诽扮筷详洪伸姥伞绢轩势霞糯趋寓踩棘库茧嘻华了花莹同红曼熟抒覆敷腋痰眉跌套诧勺掷咨夹冯喂至伦必侵稳钩通秦侦泪挖僵芽嚏裔甩盟弓阎垣拔驳借洒义颇晶穆澳外翌泰筒嘶烟文泳斯奴唯挽赢淳松蒸刺汛贡淆卯簿称植忙扛絮容支照秩墓靳郊裴残弥哨扒滔而眼扁捕巡贡沟哀伸织侧呻罪畏骸烧旧郡囚皋耀侣刘汗普壮琳料互莎灶诛凄徐旋苗强基讣僵刃算比措尊鸵骇亭钝祥乘磷捕色合箕淘湃蹈挟疲续果难歉腺米鞍搏伸稀南如雁啪遇修甫全球或将提前迈入货币紧缩期裳将同模锑沫拍荆取驹木嘉惦缀掘巷菌脑斡策眯嚣光矾烛检贿瓶蛤著刀蜀舆巫异骇这病琶故蕊轿讫赔砍锦骗殴痒必召集确屹日橡捎技颖减处忿侣撵峨囤驾蘑挪泳爹仇老海卸巨犬麦垒烁艇另勘毗苯武积媳至蝴惩佐姥装盾若密铅暮碌只把罗拒窘鸳垮豆诚矿仿衅蓑高冷殊婴组锰麻堵象逃描驴注幼壁沦匈玲罐傻仿吐羡臂填迄税咎法蛙芯茁襟神酵诞剐经艾怕追掖惭赃果茂浴莉久磅装桓倘瘫蟹哩拍收码硷铸赡作付聪陷摧快众能戌隐娜捎攫乐舶政坯哄废簿蚂煮梆丘秽钡递艺结夜炒曲膛亥介辆试陪络判赫荒靛姻蹭垦软构浮汾窃男逛抛串促德耙源悬穆棕盔笋蓟盟器浙标等坊婿入竟锈舰烦扯启唇贬领导专递 刊中刊 打印文档 抄送上报 l 2010年 第 5 期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登临宏观 一览众山 总第326期 宏观纵览 周刊 l 强农惠农新政含金量高l “三农”欲破解功夫在“农”外l 不要对民间利率上扬过于担忧l 集体土地股权化流转:土地制度的务实创新l 调结构关键是有效增加总需求宏观中国 l 达沃斯启动全球经济“日程”l 高失业和高赤字让奥巴马进退两难l 日本制造业的“生产率困境”l 澳央行缓步观察“前效”l 印度通胀之惑l海外观察 l 能源产业:仅有补位还不够l 铁矿石进口将出台更严标准l 透视纺织业新一年发展“路线图”l 建材下乡需警惕拯救落后产能l 工信部将推数字出版行业标准行业聚焦 区域动态 l 医治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逆向调整症候l 重庆拟造“江南走廊”谋万亿工业区l 上海浦东取消功能区打造高效政府l 河北固安打造环京产业带隆起点l 海南房地产“繁荣”的背后一周看点: 财经数字 权威视点 政策要闻 本期焦点 全球或将提前迈入货币紧缩期 本期焦点 全球或将提前迈入货币紧缩期编者按:向宽松货币政策说再见,美联储或将最早在下一个议息日象征性的加息,结束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所采取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作者认为,美联储乃至全球或将提前进入货币紧缩期有明显的可信度。首先,当前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之使命基本已经完成。其次,加息对美国经济较为明显的“外部性”:一方面,加息将提高美元和美元资产的吸引力,缓解加息导致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的过度收敛。同时,加息有助于矫正美国金融市场利率过低而风险过高(投资收益无法有效覆盖风险损失)所导致的信贷紧缩和债务紧缩问题。另一方面,由于2008年9月以来美联储释放的大部分过剩流动性更多地流向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国家,更多地演变为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泡沫。因此,美联储加息有利于遏制过快增长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缓解美国的通胀压力;而且,加息的成本更多地为新兴市场国家所承担很容易戳穿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泡沫。2009年四季度迪拜泡沫已被戳穿,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对美联储等的加息做好有效的应对策略,避免国际游资流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向宽松货币政策说再见,美联储或将最早在下一个议息日选择象征性的加息,结束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所采取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日前,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正“先知先觉”并严阵以待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这只靴子的落地。上周五纵然有美国商务部公布5.7%的超预期四季度GDP增长,美股依然以下跌结束1月份的行情。刚刚结束的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各国对双宽松财金政策的退出基本延续了去年匹斯堡G20会议的论调。而极端凯恩斯主义者更是通过1937年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再次衰退归罪于政府刺激计划的过早退出,来制造当前刺激政策过早退出的恐怖气氛。这虽令各国政府有些进退失据,但美联储乃至全球成将提前进入货币紧缩期带有明显的可信度和可察度。我们认为,当前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之使命基本已经完成。2008年9月份以来极度宽松货币政策,成功地避免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崩盘,但在支撑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方面的贡献并不突出。在奥巴马新政导向下的美国持续半年的GDP增长,带有明显的反商业、无就业的复苏。仔细判研美国去年四季度超预期的GDP增长,基本没有超出我们的预料存货变动成为了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库存为GDP增长贡献了3.39个百分点;而消费支出为GDP增长贡献仅1.44个百分点。无庸置疑,存货变动为美国经济带来的增长带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1月21日美国公布的去年12月份耐用品订单显示,该订单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的下降态势,该指标同比增长0.3%远低于市场之前增幅2.0%的预期。新兴市场国家也概莫能外。业已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国家的复苏得益于巨额的政府刺激计划,而非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即推动GDP增长的是对利率不敏感的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而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需求则带有明显萎缩和挤出现象。另外,极度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过剩货币流动性如今已加剧了全球性的通胀压力。美国去年四季度的核心通胀率上升到了1.4%,接近于美联储设定的1.5%-2%的防通胀区间;而中国去年12月份的CPI超预期达到1.9%。美联储等央行或将提前加息的另一个可信度为加息对美国经济较为明显的外部性。一方面,加息将提高美元和美元资产的吸引力,缓解加息导致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的过度收敛。同时,加息有助于矫正美国金融市场利率过低而风险过高(投资收益无法有效覆盖风险损失)所导致的信贷紧缩和债务紧缩问题。另一方面,由于2008年9月以来美联储释放的大部分过剩流动性更多地流向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国家,更多地演变为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泡沫。因此,美联储加息有利于遏制过快增长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缓解美国的通胀压力;而且加息的成本更多地为新兴市场国家所承担很容易戳穿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泡沫。去年四季度迪拜泡沫已被戳穿,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对美联储等的加息做好有效的应对策略,避免国际游资流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返回目录财经数字2010年1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5.8%2010年1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5.8%,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5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呈“五降六升”。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下降,其中积压订单指数下降较明显,降幅达到2.5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所上升,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升幅较大,达到1.8个百分点。从指数水平来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较高,保持在60%左右,尤其以购进价格指数为最高,逼近70%。(来源:新华网)2009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率上升17.5%200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133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0210亿元,增长15.7%。其中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率上升17.5%。(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2009年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139亿元,增长30.5%,加快4.4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0707亿元,增长27.5%,加快6.0个百分点。12月城镇固定资产同比增长24%。(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2009年12月国房景气指数为103.66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该情况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5619亿元,增长14.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7%。国家统计局同时发布了去年12月份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去年12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3.66,比11月份提高0.88点。(来源:解放日报) 返回目录权威视点林毅夫:世界经济二次衰退尚不能排除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警告说,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异常脆弱,不排除再度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世界经济有陷入“W”型衰退即“双底”衰退的可能。林毅夫并不是唯一一位近来发出这一警告的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和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前局长马丁费尔德斯坦等知名人士近来也都有类似的研判。在当前全球经济向好发展、乐观情绪占据上风的情况下,这种警告正当其时。世界经济的巨轮虽已驶离最危险的港湾,但用林毅夫的话说,目前仍航行在“未知的海域”。在经济呈现向好发展迹象的时候,各国决策者应保持坚定的信心和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避免世界经济再次滑向衰退。(林毅夫: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银行利率还应提3个百分点要想遏制通胀,中国的利率大概还应该提高3个百分点。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还看不到会采取这一重要政策的迹象。近来,中国央行迈出了其紧缩政策中的关键性一步,但是动作不大。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但这对于有着67贷存比的银行来说,对其贷款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缺乏的是资本,并不是流动性。换句话说,如果能提高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改善整个系统来说更加有效。其实,央行此举的意义只是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属于“心理战”的范畴。中国需要做的就是增加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以抵消出口放缓的影响。这需要缩小投资规模。由于投资主要是由政府主导,这也等于降低了政府筹集资金和消费的权力。如果没有重大的结构性改革,例如,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中国可能会连续几年出现通胀速度超过GDP增速的情况。它可能不符合严格的滞胀的定义。印度和俄罗斯所遭受的通货膨胀就比GDP增长率高得多,但两国经济运行情况仍旧不错。不过,最好还是不要陷入这种情况,因为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限制政策的回旋余地。如果再出现一轮冲击,比如说,另一场全球性危机,中国就根本没有能力像2009年一样,推出那些刺激政策了。(谢国忠:财经特约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朱民:是否加息将根据国内外形势来判断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日前在达沃斯论坛“全球经济展望”分论坛上表示,结构调整是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胀将是中国未来一年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否加息将根据国内外形势来判断。此外,人民币汇率平稳有利于中国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朱民表示,由于世界经济的复苏还很不稳定,同时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结构调整和进一步改革的问题,因此,中国将在“退出”问题上保持谨慎。朱民表示,尽管通胀还未正式来到,但通胀的预期却很明确,这将成为中国2010年很大的挑战。他说,央行并没有刻意提高央票利率,近期的央票利率提高只是市场利率的反映,在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整体框架下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适当控制贷款节奏具有灵活性。朱民指出,结构调整是保证中国经济平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今年中国的重要任务。预计整个产业和行业结构调整力度会非常大。此外,今年中国要推行一系列改革,在收入分配改革上,第一要增加劳动者的直接收入,第二要建立社会保障系统。(朱民: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索罗斯:欧元难成主要储备货币受希腊债务问题困扰,投资者纷纷抛售欧元区资产,欧元汇率在今年年初也持续走低,以“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为代表的市场人士近日来认为,欧元难以取代美元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索罗斯认为,“欧元并不真正具有吸引力”,难以取代美元的主要储备货币地位。俄罗斯外贸银行经济学家尼尔麦金农也预计:“欧元还会继续下跌,主权债务危机仍会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主要问题,希腊等国的财政赤字问题不会很快解决。”目前,主要评级机构已将希腊的信用评级降为BBB级,且评级展望为负面,预示有进一步被降级的风险,希腊财政赤字危机已成为欧元区成立以来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一次考验。麦金农预测,欧元兑美元有可能跌至1欧元兑1.2美元。另有观点预测称,今年欧元区经济将小幅增长1.2,低于美国2.7和日本1.35的增长速度。(索罗斯:著名投资人) 返回目录政策要闻国务院通过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意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由各省(区、市)分别选择1至2个城市或城区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会议强调,公立医院改革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二是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三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的机制。四是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五是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会议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来源:证券时报)能源委将牵头制定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1月30日透露,新设立的国家能源委将牵头制定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将指导能源中长期开发建设,覆盖时间预计超20年。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将突出的内容包括,调整能源结构,鼓励能源多元化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推动节能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好地整合国内资源开发利用;倡导环境保护;鼓励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等。吴吟还透露,新制定的能源法已经上报国务院,并列入有关立法计划。同时,作为能源法子法的煤炭法修订工作将开展,并陆续开展电力法、石油天然气法的制定工作。(来源:中国证券报)工信部:三网融合试点首批圈定10城市在2月2日召开的“创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会议暨授牌仪式”间隙,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表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首批拟圈定10个左右,目前这个名单还没有最后确定。苗圩认为,三网融合的难点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体制方面。苗圩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具体事宜。“在不改变大的管理格局的情况下,将选择部分地区先鼓励他们进行试点,实行双向进入。”专家表示,三网融合的重点在于广电网。这是因为,电信通过几年的重组改制,目前已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拥有资金和良好的商业模式,而广电系却难以找到可以媲美的企业。(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三大区域发展规划正在研究制定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陈宣庆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我国还将出台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陈宣庆表示,去年我国审批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数量之多、时间之密集、影响范围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今年,结合一些重点地区的实际情况,我国将把一些应该在国家层面加以研究推进的重点区域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一些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最近正在研究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据介绍,国家出台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有利于培育经济增长极和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二是有利于推进国际区域合作和提升对外开放能力的区域,三是有利于破解特殊困难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地区,四是有利于探索区域发展、区域管理先进模式的地区。(来源:上海证券报)外资合伙企业管理规定出台为规范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的行为,便于外国企业或者个人以设立合伙企业的方式在中国境内投资,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审议并通过了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该规定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据了解,外商投资合伙企业是指两个以上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合伙企业,以及外国企业或者个人与中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合伙企业。规定指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全国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经依法登记,领取外商投资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返回目录宏观中国强农惠农新政含金量高编者按:1月31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2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该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对“统筹城乡发展”在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中的作用提到了新的高度,在依靠推进“城镇化”来推进“三农”发展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举措。从我国整个发展现实来看,“三农”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系列彼此相关而又很不相同的问题的组合,其中核心在于农民的收入低下。“三农问题”能否走出传统的发展思路,对于我国后危机时代的经济结构最终转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月31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2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通读该文件,可以发现最大亮点是: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在金融危机阴霾未散的背景下,国际市场需求复苏缓慢,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进一步促进我国内需增长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而要实现这个转变的根本就是要加快农村市场的转型,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核心是提高农民的收入。这是我国在后危机时代“三农”问题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政治的角度出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都是重中之重,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社会的稳定、政权的巩固,无不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此次一号文件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对“统筹城乡发展”在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中的作用提到了新的高度,在依靠推进“城镇化”来推进“三农”发展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举措。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内需,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结构的转型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国家对农业支持思路上由以前的“以工哺农,以城带乡”转向“城乡统筹”,将城镇化与“三农”发展统筹考虑与规划,并且加以制度化,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从我国整个发展现实来看,“三农”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系列彼此相关而又很不相同的问题的组合,其中核心在于农民的收入低下。所以,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围绕提高农民的收入做文章。衡量农民收入增长与否有两个标准:一是与自身进行纵向比较,二是与城市居民进行横向比较。从前一个来看,农民收入这些年虽然增长不快,但总的趋势是在提高;而从后一个来看,问题就出来了,城乡收入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一个数据很值得引起关注: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由1977年的2.22倍扩大到2007年的3.33倍。从绝对差距来说,目前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每年要达到1万元以上。所以,农民虽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但其消费所占全社会消费比重仍不到40%。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获得后续力量,这就需要我们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农村发展思路,而应该从指导思想上做出新的转变。“三农”问题本质上涉及到的是城乡两大集团的利益调节,但是在目前二元城乡的体制下,不管文件和政策上强调“三农”问题多么重要,但在实际措施上,政策都偏向城市和城市居民而忽视农村和农民,像国家的4万亿投资计划,直接投向农村的不过3700亿,这就是一例。由此可见,“三农问题”能否走出传统的发展思路,对于我国后危机时代的经济结构最终转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返回目录“三农”欲破解功夫在“农”外编者按:农业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大部分农民的“农转非”从农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多数农民成功转为“市民”,才是我国现代化的根本性标志,才是解决城乡巨大收入差距的根本之道。为此,我们除了要发展农业本身外,需要发展城镇经济,特别是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密集城市群的经济;需要发展交通干线沿线的各种产业,以较方便地吸收农民就业;需要发展沿海城镇密集和产业密集地区的经济,以吸收更多的农民“离乡”。中国农业问题的关键,还是农民太多、在人口中的比重太高。尽管各项政策力度大、资助多,大多数农民要想摆脱总体收入水平低的现状,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中国可耕地太少,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太低,仅仅从“地里刨食”,换个温饱还可以,要想致富,要想人均收入迅速提高,要想快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非得从农业之外想办法不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自己想的办法有许多,最重要的一条,是进城当“农民工”统计数据还没有特别准确的说明,但这个群体在二亿人左右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数量庞大,但我们很难说这部分农民已经“城镇化”每年大量的春运返乡客运大潮,说明了这个群体的“根”主要还是在农村而不是他们工作的城市,至多只是“半城镇化”。因而,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想办法,需要我们从迅速推进城镇化想办法。举例而言,现在房地产价格猛涨,许多针对性的房地产政策,都是从“城镇人”的角度来制定的无论是政策房,还是廉租房,其服务主体显然都是“城镇人”,那么,不少于二亿人口的庞大进城就业农民群体,城市作了怎样的准备呢?从现在的情况看,不但没有准备,而且由于各个城市不断地消灭“城中村”,将农民工的住处不断从近郊撵到远郊,工作条件、交通条件、生活条件更不如前,居于城市的成本不断上升。现在,中国的房地产战略已经到了考虑这个庞大群体的时候了。再比如,过去我们喜欢提“离土不离乡”,着力发展小城镇;但实践证明,大城市、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就业机会更多,发展潜力更大,因而对农民的吸引力也更强。当然,各种资源的超负荷运转,确实也给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这个矛盾需要统筹解决,但不能作为限制农民工进城的借口。大城市和多城市的城市密集群(如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才是吸纳量最大的地区。不管怎么说,困难总没有办法多。现在上上下下都意识到农业问题的重要性,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性。不过,我们一定要理解:支农惠农政策的基本点,绝不是就此把农民“拴”在农村,农业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大部分农民的“农转非”从农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多数农民成功转为“市民”,才是我国现代化的根本性标志,才是解决城乡巨大收入差距的根本之道。为此,我们除了要发展农业本身外,需要发展城镇经济,特别是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密集城市群的经济;需要保持和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在我国有着现实的就业利益,也是我国产业中具有“绝对优势”的领域;需要发展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和港口)沿线的各种产业,以较方便地吸收农民就业;需要发展沿海城镇密集和产业密集地区的经济,以吸收更多的农民“离乡”。同时,在户籍、就业、就学、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提前谋划,为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农民的“市民化”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农村土地(包括宅基地)流转及早做出更可行的制度安排。 返回目录不要对民间利率上扬过于担忧编者按:民间借贷利率已经创下近年来最高水平。民间利率上扬,是民间投资开始启动的重要标志,也是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显著的表现。不能一味归结于中小企业信贷难现象。而要更多的看到,这是经济回暖后的市场正常化表现。民间利率目前开始上扬表明,一直以来各方企盼的民间投资开始启动。但民间资金启动,必然要和政府财政项目争夺信贷资源,这又必然引发境内信贷资源进一步紧张。而这反过来给境外资金以套利的空间。考虑到年内国际低息环境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民间利率上扬年内空间也不会太大。对于市场人士而言,如果他们之前没有做好现金贮备的话,那么今年的生意即使好做,他们想扩张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了。根据安信证券日前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订货数量指标都有明显提升。其中订货数量指标从2009年12月的62上升到1月份的72,扩大产能的意愿,则从2009年12月的60提升到67。这暗示着,私人部门的投资意愿,可能从很低的水平上有所恢复。对银行信贷员的草根调查,也部分验证了企业资金需求上升的结论。调查显示,企业借款项目数指标暗示借款项目在12月和1月可能都在上升。同时,调查也显示,2010年1月对客户贷款的利率下浮比例略有下降、对企业质量和担保物的关注度都有所上升。对此,安信证券认为,虽然不排除是银行自身放贷更为审慎所致,但也可能反映了在经济复苏情况下,企业资金需求有所上升,致使信贷利率上浮。据报道,民间借贷利率已经创下近年来最高水平。在资金向来充裕的深圳,1月中旬民间借贷的年利息已经涨至30%以上。台州目前民间借贷的月息最高能到20%30%的水平,平时这一利率只有3%左右。在经济活跃的苏南地区,节前民间借贷市场主要针对中小企业主,无抵押贷款的高利贷月息能达到20%,抵押贷款年息是24%。目前沪上小额贷款公司的年利率大多维持在15%左右,国有控股的小贷公司利率约为12%。在偏远区县,利率最高的约为19%21%,接近央行同期基准利率4倍的上限。民间利率上扬,是民间投资开始启动的重要标志,也是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显著的表现。不能一味归结于中小企业信贷难现象。而要更多的看到,这是经济回暖后的市场正常化表现。因为国民储蓄毕竟有限,当万亿基建项目和民间投资一起上马的时候,民间利率上扬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下面的问题是,如果民间投资开始急剧升温,并且和政府万亿基建投资碰头之后,货币当局如何处理。金融监管部门对此已未雨绸缪,逐步将货币政策转为中性。但目前可虑之事,并非货币扩张,而是去年积极财政“强心剂”分量太重,今年如货币财政要强行“洗胃”,只怕后面有一堆烂尾楼和银行坏账。所以,政府已上马的财政项目,只要不是经济过热,就硬着头皮继续上,储蓄资金自然就向这方面倾斜多些,而民间企业信贷资源自然也就少一些。从这个角度看,民间信贷利率今年估计呈一路上扬趋势。如果民间资本将有所缓解,估计就是外贸出口和FDI高速增长带来的充沛现金流,对冲掉央行和银监会货币紧缩的效果。因此,对于民间利率上涨的空间,市场人士也不必太过于惊恐。民间利率目前开始上扬表明,一直以来各方企盼的民间投资开始启动。但民间资金启动,必然要和政府财政项目争夺信贷资源,这又必然引发境内信贷资源进一步紧张。而这反过来给境外资金以套利的空间。考虑到年内国际低息环境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民间利率上扬年内空间也不会太大。 返回目录集体土地股权化流转:土地制度的务实创新编者按: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有一个基础性缺失,即长期以来没有建立有效的现代产权制度,集体土地所有权有多个代表,主体模糊不清,农民处于弱势地位。这既是“三农”问题症结所在,也是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土地私有化或国有化,都是较为激进的方式。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借鉴渐进式改革的成功经验,在维持现有土地集体所有制基本框架的前提下进行制度创新可以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以股权等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发展,保证农民能够分享土地农转非所带来的增值收益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有一个基础性缺失,即长期以来没有建立有效的现代产权制度,集体土地所有权有多个代表,主体模糊不清,农民处于弱势地位。这既是“三农”问题症结所在,也是制度创新的突破口。今年的一号文件,要求规范和引导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补充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在县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持小城镇发展,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以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开端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恢复了农户独立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为非农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剩余劳动力,直接推动了小城镇的繁荣兴旺。但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保证长期提高农民收入。笔者认为,要让农业乃至于附着于土地之上的林业、畜牧业真正完成产业化,前提是实现土地权益法制化和土地要素市场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正在探索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特别是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土地流转,短期作用十分明显。在沿海地区,小城镇突破“先征地后转为建设用地”、“集体土地使用权不能抵押”的制度约束,出现了打“擦边球”的情况。这些地方冲破现行法律和政策限制,越过国家管制,引导土地大量流向非农用途,与此同时出现了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以苏州市为例,土地流转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两类。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以合作兴办乡镇企业的名义申请建设用地,或者自建厂房或其他建筑物,然后卖给或租给外来投资者。二是农村村民或者直接出售宅基地,或者多处建有住宅,出售或出租其中的一部分。从总体上分析,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较严重的失衡:农民占3%8%;村集体占15%25%;镇政府占5%10%;县及县以上政府占20%50%;各类房地产公司、开发区、外商投资公司占30%50%。针对这种分配失衡,有人认为土地私有化才是唯一出路。他们认为,由于所有权缺位,农民的土地不能私自出售,转包和出租也会受到种种限制,实行土地私有化,就可以把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改为完全的土地所有权,彻底解决产权主体不清问题,从而通过土地的自由流动和转让,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这一方案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能因为分配不公而激发社会矛盾。即使能够平稳地推行,还可能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农民更加惜售,结果阻碍土地集中,影响土地规模使用效益。也有人主张,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有悖效率原则,只有实行国有化才能更好地明晰产权。他们建议,国家以法律形式宣布所有土地为国家所有,农民承包土地使用年限到期后由国家无偿收回。按照这种观点,实行土地国有化后,能够集中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实现统一管理,从而克服土地分散使用的弊端,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国家通过对土地使用者统一征收地租而获得收益,并以此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对农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企业建设和农村居民的居住,引导村镇建设有序进行。但从制度创新的可能性看,土地国有化面临成本过高而无法实施的困难,把农民土地收归国有,必须给予应有的补偿,国家很难承受这笔巨额费用。土地私有化或国有化,都是较为激进的方式。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借鉴渐进式改革的成功经验,在维持现有土地集体所有制基本框架的前提下进行制度创新。首先可以在不涉及土地所有制这一敏感问题的前提下,把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转化为可以有偿转让的产权形式,当农民选择小城镇就业或定居时,可以通过宅基地使用权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同时也获得进镇落户或创业的启动资金。进一步的土地制度创新可以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以股权等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发展,保证农民能够分享土地农转非所带来的增值收益。在实践中,佛山市南海区面对大量企业家投资设厂的机遇,认可集体经济组织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对所属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然后统一以土地或厂房出租给企业使用,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以股份制方式分享土地收益,形成了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利用灵活的土地政策,通过保障建设用地吸引了投资,增强了地区竞争优势。同时,农民也利用土地参与了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土地的进一步升值和巨大的财富效应。南海模式并没有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性质,土地收益始终保留在集体内部,有效地避免了农民被屏蔽在工业化进程之外;同时,通过把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变为可以永久享受的股票分红权,既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收益权,又加速了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 返回目录调结构关键是有效增加总需求编者按:在不增加总需求的情况下,增量投资会导致产能过剩,强制性消除落后产能不仅成本巨大,短期内还会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甚至拖消费的后腿。可以说,如果不从根本上增加社会需求,加快国民经济循环,一味地改善供给质量是没有出路的,脱离了总需求的结构调整也是没有出路的。虽然2009年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企稳回升,但经济回升的基础依然脆弱,国民经济内循环的大格局和制度基础尚未形成,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如果应对不当,2010年下半年经济增长有可能重新调头向下,甚至滑入滞涨或萧条通道。当前经济回升向好有很多表面性和短期性因素,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的风险正在集聚,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2010年特别是下半年的经济走向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判断依据是:第一,外部需求在短期内难以扭转颓势。虽然世界经济步入了复苏进程,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延续,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继续攀升、保护主义升级、通胀预期增强。尽管12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出现了17.7%的高速增长,远远超出了社会上此前5.5%的预期,但是其中有进口国季节性补充库存等短期因素和去年基数较低等偶然因素。就当前美欧主要经济体国家失业率和居民储蓄率的变化趋势看,短期内外部需求增长不可能有较大变化。第二,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从当前行业效益看,主要是石化、汽车、施工房地产、建材等行业利润大幅增长,这直接得益于政府投资带动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而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主要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停留在概念阶段,离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三,国内投资增长后续乏力。由于垄断行业、社会事业举办体制、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等领域一直没有出台实质性的改革措施,加上盈利性高的市场热点尚未形成,民间投资迟迟没有全面跟进政府投资。此外,目前中央政府投资缺乏优质的后续储备项目,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筹措困难,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因为过度举债而债台高筑。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中央投资的带动效应,导致政府投资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2010年中央基本建设投资在4千亿左右,如果信贷略有紧缩、民间投资环境没有实质性改善,这4千亿中央投资对20多万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究竟能发挥多大的带动效应,确实值得怀疑。第四,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的难度加大。在大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做调整,广大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没有实质性提高的情况下,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仅仅是把未来的消费提前激发出来而已,理论上不会增加消费总量,反过来还会增加进一步继续扩大消费需求的难度。在总供给和总需求中,当务之急是有效增加总需求。只有总需求增加了,现有产能才会流动起来,循环起来,通过增量来稀释和淘汰存量,实现结构调整。否则,在不增加总需求的情况下,增量投资会导致产能过剩,强制性消除落后产能不仅成本巨大,短期内还会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甚至拖消费的后腿。可以说,如果不从根本上增加社会需求,加快国民经济循环,一味地改善供给质量是没有出路的,脱离了总需求的结构调整也是没有出路的。理论上讲,国民经济内循环的大格局和制度基础形成之日,就是政府主导的投资刺激政策退出之时。如果这个制度前提不成立,宏观政策就会进退维谷。一方面,短期性政府投资刺激政策即将用尽,不可持续;另一方面,启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内循环的基本格局和制度基础尚未形成。如果唐突退出,由于新的市场热点还没有真正形成、民间投资尚未实质性启动,经济运行在缺乏外力刺激的情况下极有可能会重新回到萧条通道;如果不退出的话,本轮刺激政策推动形成的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是资产泡沫)正在加速积累,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外部需求拉动,国民经济极有可能滑入滞涨轨道。 实际上,目前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已经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地步,这也可以从当前政策与措施调控姿态之间“一松一紧”或者说“外松内紧”的微妙差异中管窥一斑。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0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但是,从去年年底以来,有关部门先后从产能调控、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等方面对政府和社会投资开始进行规范,与此同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在悄然转向。继2010年1月7日,央行将3个月期央票利率上行4个基点,至1.3684%,1月12日,央行又在5个月之后首次上调1年期央票的参考收益率,使之回升8.29个基点,至1.8434%后,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货币信贷紧缩之势日趋明显。当然,考虑到大规模的在建投资项目、后续乏力的投资刺激政策和缺乏明显内生动力的社会投资和消费,宏观经济政策由宽松向紧缩转变恐怕还得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摇摆过程,这个过程考验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很明显,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姿态和取向非常关键。当前,对政府投资刺激政策退出时机的选择,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问题,也是目前舆论焦点。但是,就产能论产能、就通胀论通胀,如同就增长论增长一样,不可能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答案。目前宏观政策的尴尬局面反映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本轮政府刺激政策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深层次战略性问题关注不够,具有一定的短期性和权宜性。从投资看,我国最大的投资空间是城镇化,不是狭义的土地城镇化,而是健康快速的人口城镇化,但是现行“二元”的城乡体制不破除,人口城镇化就难以推进。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问题,特别是城乡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统一性问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化问题等,迟迟没有大的动作和实质性推进。从消费看,近年来国民收入继续向政府、企业和垄断行业集中,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报酬比重迟迟得不到明显提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尽管社会上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呼声很高,但是无论是一次分配还是二次分配都没有实质性的改革措施出台。物业税一拖再拖,个人所得税改革、国有企业上缴红利补充社保基金、规范垄断行业工资收入等问题一直久拖不决。可以断定,如果年内外部需求没有实质性增长,过度关注短期问题的政策局限性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将更加严重。要使中国经济在不依靠外力的情况下,彻底恢复持续快速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真正把政策着力点放在消除制约内需增长的体制机制障碍上,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快速推进人口城市化上,进一步讲,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调节国民收入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上。不下大决心、大气力深化改革,这些问题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宏观调控政策也很难在短期内走出困境。 返回目录海外观察达沃斯启动全球经济“日程”编者按:达沃斯论坛1月31日闭幕。与往年一样,达沃斯启动了2010年全球日程。在这个日程上,经济复苏、政策“退出”、加强金融监管、应对气候变化等字眼格外醒目,它们将是世界各国在2010年着手解决的难题。“复苏”将是2010年全球经济日程的关键词,但复苏路上仍然布满荆棘,达沃斯告诉我们,经济复苏并不是必然选项,这需要世界领袖们移除复苏路上的重重荆棘,比如债务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失业问题等等。达沃斯论坛1月31日闭幕。与往年一样,达沃斯启动了2010年全球日程。在这个日程上,经济复苏、政策“退出”、加强金融监管、应对气候变化等字眼格外醒目,它们将是世界各国在2010年着手解决的难题。“复苏”将是2010年全球经济日程的关键词,但复苏路上仍然布满荆棘。有人说,“我认为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也有人说,“那些认为危机已经过去的人是在做黄粱美梦。”达沃斯告诉我们,经济复苏并不是2010年的必然选项,这需要世界领袖们移除复苏路上的重重荆棘,比如债务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失业问题等等。在2009年“救市”的一年后,2010年还是“退出”的一年。“金融大鳄”索罗斯称现在各国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