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原则及问答-《刘成用肥料从业10年经验积累整理稿系列》.doc_第1页
施肥原则及问答-《刘成用肥料从业10年经验积累整理稿系列》.doc_第2页
施肥原则及问答-《刘成用肥料从业10年经验积累整理稿系列》.doc_第3页
施肥原则及问答-《刘成用肥料从业10年经验积累整理稿系列》.doc_第4页
施肥原则及问答-《刘成用肥料从业10年经验积累整理稿系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肥原则刘成用肥料从业10年经验积累整理稿系列(笔者刘成用先生从事绿色生态全营养植物套餐肥料的研究、生产、销售管理工作10余年,其间积累了大量的与农业特别是与肥料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现初步整理成稿,免费发布出来与大家共分享,为中国的三农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有不妥之处,请各方面的专家指正,以便再修改完善)-施肥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技术的、经济的,甚至社会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要考虑作物土壤肥料三大因素。作物因素 施肥的基本目的是为作物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从而获得高产,因此作物是考虑施肥的根本依据。首先要考虑作物的需肥特点,以水稻为例:一、 每生产1000kg稻谷各需N、P2O5、K2O分别是24kg、13kg、33kg.如果亩产500kg稻谷,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N12kg、纯P6.5kg、纯K16.5kg。在实际配方肥中,应该减去土壤中供肥量。二、 我们通过5年时间,进行了1200个土样测定,和我们三年无肥区试验,及N、P、K的单元素试验。试验结果证明,N供应量平均值为150公斤,P的供给量平均值为200公斤,K的供给量平均值为330公斤。三、 按照目前施肥品种,N肥利用率40%、P肥利用率30%、K肥利用率60%计算。目标产量亩产500公斤稻谷,减去土地壤的供给量,应施纯N8.4kg、纯P3.9kg、纯K5kg。四、倍福牌水稻专用肥是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和土壤的供给量合理配制优质肥料。土壤因素 前面讲到水稻吸收养分的N:P:K比例大体是2:1:3,但是实际施肥的比例不一定是这个比例。因为还必须考虑到土壤的养分状况。我国土壤几乎全部都缺氮,虽然有高有低。如果土壤供氮能力很小,就必须作肥料满足小麦对绝大部分氮素的需要。如土壤含钾右富,像我国北方大多数土壤,就可不需施钾。如土壤又严重缺磷,按磷肥利用率1020%,氮素利用率50%考虑,因此,施肥的N:P:K比例应该是50:25:0即2:1:0。由于氮肥必须大部分作追肥(假定50%)因此基肥的N:P:K就应该是25:25:0肥料因素 结合肥料特必的施肥,将在以下各节叙述。这里强调两点:1在土壤中养分移动性很小的肥料,不宜作追肥。因为它将停留在土壤表面不能很好地接触已经下伸的根系,所以这些肥料如磷肥、钾肥等应该主要作基肥。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作追肥用。2易于损失(如淋失)的肥料,对生长期长的作物应当分次施用,留一部分作追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适宜于追肥的肥料品种,比如尽可能不要用碳铵作追肥,而最好用尿素等等。适宜的时间 肥料的合理用量是指可以得到最大的增产效果或经济收益时的用量,并且在这一用量时,可以不断提高或至少保持土壤肥力。根据这一原则,应考虑最大的肥效。所谓最大的肥效就是在经济上收益最大时的用量,通常指在“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的左方附近对应的施肥量。这需做田间试验才能得到。现已提出一些不需进行大田试验的方法,如用磷肥指数来确定磷肥最佳用量。不过,田间试验仍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虽然周期长而费工,但在一个地区只要有计划地布置一整套田间试验,然后把所得最佳用量、土壤及作物性状进行统计处理,找出用量、土壤性状和作物特点(如品种、播种期等)的相互关系,就可能得出确定用量的一系列方法,而不必每次都进行田间试验。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保证在此用量期间,土壤肥力不会下降。这方面应注意作物对土壤养分的消耗量。定施肥量时,必须考虑到养分的平衡状况。1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包括厩肥和绿肥,最好在播种前施入,以便能很好的分解和矿化。在温暖湿润地区,如时间允许,以在种前2030天翻入为好,使作物旺盛生长时能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在我国北方,有机肥所需的分解和矿化时间更长,但有时在茬口上无法按这一要求施用。不论在我国的南方或北方,往往有机肥都事先堆放一段时间,尽可能使其养分释放能与作物需肥期相一致。事实上,单靠有机肥的及时施用来满足作物的养分需要是有困难的,最好与化学肥料,特别是氮肥配合施用。2化学肥料:(1)氮肥:大多数作物在苗期需要氮素不多,但随后的主要生长期则常需要高量的氮肥。从苗期到主要生长期的间隔时间,不同作物不一样。由于氮肥很容易损失,而损失的机理又与不同土壤特性有关。所有这些都是氮肥合理施用时间的考虑依据。一般来说,在雨量不大的地区,对于生长期短的作物,为了节约劳力,可以在播种时,一次施肥;反之,则应考虑分次施用。当然,也应适当考虑作物的最大养分需要期并避开最大的损失途径。(2)磷肥:从理论上说,由于磷肥与土壤的固定作用,通常希望在播种时作基肥一次施入。但在固磷能力低到中等的土壤上,可以事先撒入,含磷量中等的土壤,可以每隔24年施用一次磷肥,以保证土壤磷素水平不下降。低磷水平的土壤,一般在播种时集中施用。(3)钾肥:钾肥一般也应在播种时作基肥施入,钾是一种阳离子,在土壤中运动也不大(比磷大),因此,作追肥用的钾肥要有相当一段时间才可能运动 到根系密集区。对于有主根的作物,如花生、油菜等,钾肥能在种前一段时间早施效果好,当然这要看实际条件是否允许。其原因是,钾可以分布在较深土层,而且在整个土层中分布较均匀。一般经保持土壤肥力为目的的磷肥、钾肥施用时,可在任何时间施用。 施肥知识问答1、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是作物的粮食。作物生长需要什么营养元素?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现在已经知道的有20多种,其中碳、氢、氧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得,一般不需要以肥料的形式提供。氮、磷、钾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吸收得也较多,占干物重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称为“大量元素”。氮、磷、钾三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普遍较少,需要以肥料的形式补充,所以特别称它们为“肥料三要素”。钙、镁、硫一般称为“中量元素”。铜、锌、铁、锰、硼、钼等元素,作物需要量少,称为“微量元素”。一般土壤中含有的中、微量元素都能够满足作物的需要,但对于某些对中、微量元素特别敏感的作物和某些微量元素缺乏较严重的土壤,则必须施用相应的中、微量元素肥料。2、为什么说常年不施用肥料地力就会下降?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了养分归还学说。他通过试验发现,作物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矿质营养,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越来越少,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因此,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否则,就难以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产量。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用肥料。由于李比希在植物营养与施肥方面的伟大贡献,他被誉为农业化学的创始人。当然,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是不必要的,从自然界养分循环和土壤中物质平衡的观点出发,应当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类型,有重点地归还必要的养分。3、为什么只用一种肥料不行?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中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缺少某一种微量元素,尽管它的需要量很少,仍会产生微量元素缺乏症,从而导致减产。例如玉米、水稻缺锌植株矮小,油菜缺硼花而不实等。所以,不论微量元素还是大、中量元素,其重要性是一样的,并不因为需要量的多少而改变,这就是“同等重要律”。另外,作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一定的功能,相互之间不能代替。缺少什么营养元素,就必须施用含有该营养元素的肥料,施用其他肥料不仅不能解决缺素的问题,有些时候还会加重缺素症状。这就是“不可替代律”。因此,施肥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缺什么补什么。4、营养元素有这么多种,怎么决定施哪种肥料?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通常用装水木桶进行解释:木桶由代表不同养分含量和因子的木板组成,贮水量的多少由最短木板的高度决定。如果不针对性地补充最小养分,即使其他养分增加得再多,也难以提高产量,只能造成肥料的浪费。最小养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土壤中的最小养分得到补充,满足作物需求之后,产量就会迅速提高,原来的最小养分就不再是最小养分而让位于其它养分了。比如,开始的时候,氮是最缺的,是最小养分,产量水平受氮限制。氮增加后,磷成了最小养分,产量水平受磷限制。氮和磷都增加后,钾成了最小养分,产量水平受钾限制。在严重缺钾的土壤上使用再多的氮磷肥料,作物产量也不会增加。当然,影响作物产量的众多的因子是纠缠在一起的,因子与因子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而且经常在不断变化。例如,磷的不足,影响氮的肥效;增施钾肥,可以提高氮的吸收;磷肥施用过量,导致锌的沉淀,容易发生缺锌症等。作物丰产是由诸多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和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要注重各种养分之间的配合施用,另一方面施肥措施也要与其他农业技术措施密切配合,发挥因子的综合作用。5、农民常说,“粪大水勤,不用问人”,施肥是不是越多越好?在土壤缺肥的情况下,根据作物的需要进行施肥,作物的产量会相应增加。但施肥量的增加与产量的增加并不是正相关关系。当施肥量很低的时候,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很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呈递减趋势,当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多施肥料产量也不会增加。这就是“报酬递减律”。因此,施肥的增产潜力并不是无限的,施肥要有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是过量施肥,必然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科学施肥不是肥料施得越多越好,通俗地说,就是要做到“吃饱不浪费”。6、怎样进行科学合理施肥?做到科学合理施肥,就是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吃饱不浪费”,也就是要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以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同等重要、不可替代律、肥料报酬递减律等理论为依据,遵循土壤、作物、肥料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以肥料与综合农业技术相配合为指导原则,产前确定施肥的品种、数量、比例以及相应的科学施肥技术,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土壤培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配方施肥必须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确定施肥的方法。首先是要知道作物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