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培训课件_第1页
食品安全法培训课件_第2页
食品安全法培训课件_第3页
食品安全法培训课件_第4页
食品安全法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法培训,李培鑫 二九年五月二十一日,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将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这是继1982年食品卫生法(试行)、1995年的食品卫生法之后,又一个食品卫生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及有效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法的修改,又称法的修正,是立法的一种形式【参见: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248页】,是指由于情势的变化等原因,立法机关对于生效的法律予以部分的变更,包括删除原有内容和补充新的内容。,一、关于制定食品安全法的必要性、原则及总体思路,食品安全法是对食品卫生法的全面修订。在制定食品安全法时,正确评价现行食品卫生法是做好食品安全立法工作的前提。1995年10月30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不断改善。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执法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所造成的。尽管如此,该法也的确存在一些不足,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少食品存在安全隐患,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公众对食品缺乏安全感,食品安全问题还影响我国产品的国际形象,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据统计,十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有关食品安全卫生立法和加强监管等方面的议案建议累计达3100多人次,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呼声。,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导致食物中毒,从农田到餐桌食物链污染,食品加工新工艺新资源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知识,自我防范意识薄弱等。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现行有关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和监管体制不够完善,主要有:一是食品标准不完善、不统一,标准中一些指标不够科学。对有关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规范、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重质量、重安全,还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机制。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明确、不严格,对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三是食品检验机构不够规范,责任不够明确。食品检验方法、规程不统一,检验结果不够公正,不合理的检验还时常发生。四是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规范、不统一,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甚至造成消费者不必要的恐慌。五是监管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部门间存在职责交叉、权责不明的现象。为了从制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十分有必要对现行食品卫生制度加以补充、完善,制定食品安全法。,(二)制定食品安全法的历程,2004年7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第59次常务会议和2004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要求国务院法制办抓紧组织修改食品卫生法。国务院法制办于2004年7月成立了由中央编办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食品卫生法修改领导小组,组织起草食品卫生法修订草案。,此后,国务院法制办赴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地调研;收集研究了许多国家的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多次召开论证会,邀请有关专家对制度设计进行研究、论证;先后6次将征求意见稿送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级政府、有关行业协会以及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征求意见。在反复研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国务院法制办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食品卫生法修订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并根据修订的内容将食品卫生法修订草案更名为食品安全法草案。2007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该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立法,常委会领导多次就食品安全问题听取有关部门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2006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将修改食品卫生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要求,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积极介入该法草案的起草工作,先后六次召开修订食品卫生法座谈会,听取有关议案领衔代表、国务院有关部门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先后赴山东、广东、浙江等地进行调研,了解食品安全现状,听取各方面意见。,2008年5月,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合在京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家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意见。根据立法工作要求,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经认真研究,分别于2007年11月和2008年8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审议报告和审议意见。,2007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2008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自4月20日至5月20日共收到意见11327件。此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08年8月和10月对该草案进行了二审和三审。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审议并通过了食品安全法。(赞成158票,反对3票,弃权4票)。 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法的主要特点,食品安全法在延续食品卫生法行之有效制度的基础上,根据食品安全新形势,从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吸收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保证食品安全为主线,针对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在不同层面、多个角度,进行了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为食品安全工作构筑了新的框架平台。立法重点明确,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了全面妥善的规定,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食品安全法共十章一百零四条,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食品从农田到餐桌,链长环节多,监管难度非常大。如何牢牢把握食品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关键在增强监管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针对性。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安全监管的关口前移,设置了两个专门的“渠道”,以及时、全面掌握各类食品安全信息,核实、求证食品安全风险。一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通过系统、持续的监测,了解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另一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通过科学、实时的风险评估,了解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排查食品安全隐患。,这两种制度,着眼于早发现、早决策,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把食品安全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预防和减少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制定更加符合科学、更加符合实际的食品安全标准。 为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食品安全法还在四个环节上采取了“疏”、“堵”结合的措施:一是提高准入门槛,在起步线上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二是建立信用档案,把监督检查频次与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记录挂钩;三是实行索票索证,确保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可以溯源追查到底;四是强制召回食品,防止不合格食品继续在市场上流通。,体现了综合治理的理念 食品安全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系统工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光靠加强政府监管不行,必须采取包括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通过打击、规范、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食品安全法加大了违法违规成本,对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用回收食品做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等违法行为,详细规定了相关的刑事、行政和民事责任。同时对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规定了消费者除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食品安全法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除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信用档案、索票索证等制度外,还确立了不安全食品召回和停止生产经营等一系列制度。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知识培训,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食品安全法赋予了行业协会明确的职责,要求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要求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知识的宣传,并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食品安全法加强了执行力度。如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同时还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仅要经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还必须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否则不被允许使用。,突出了科学监管的思路 制定食品安全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监管须“以人为本”,科学监管。为此,该法在监管体制、监管依据、监管内容、监管手段、监管信息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在科学监管方面,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和食品安全风险的可控性是关键环节。俗话说,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对于监管对象,一是要“说得清”。,食品安全法规定了监管部门必须通过各种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方式,及时、全面掌握各类食品安全信息,确保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并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的量化监控和预警机制建设。二是要“管得住”。 食品安全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设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要求,强化其内部制度建设,确保食品安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风险失察、失控的情况。,依法行政是科学监管的核心。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各项监管制度、措施能不能发挥作用,取决于能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食品安全风险积聚的原因之一,就是该纠正的没有及时纠正,该惩处的没有及时惩处,其后果就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风险被无限放大,局部风险扩散至系统性、全局性风险,酿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食品安全风险早预警、早处置,实际上是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一种爱护。所以,对违法违规行为要敢于监管,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持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足够的监管压力。食品安全法要求监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维护食品安全监管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构建综合协调与分工负责有效结合的机制 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监管体制是14体制,即一个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四个部门负责分段监管。这是一个有分、有合的体制。“分”是食品安全法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分为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四个阶段,分别交由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四个部门负责监管,“合”是食品安全法将与食品全过程监管直接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等,交由负责综合协调的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其用意显然是为了在分段监管的条件下,消弭监管缝隙,形成监管合力,保持一个有效的监管整体。,综合协调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制度。为了增强综合协调的规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食品安全法对综合协调部门如何发挥牵头作用、分段监管部门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在事项上、程序上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如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需要调整计划的,有关部门要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相关信息材料;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核实后,及时调整计划。,又如有关部门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议,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后,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风险评估,并向有关部门通报评估结果;有关部门根据评估结果,依据各自职责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等。,综合协调制度下的分段监管体系,是否能按照预先设想的方案达到目标,将取决于有关部门能不能尽快适应新的机制。一是要找准新定位,大胆履行职责;二是要适应新要求,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在监管工作中要努力形成相互配合、互相补台的浓厚氛围,使食品安全监管的链条环环相扣,相得益彰。,强化细化了食品安全责任制 有权有责。权利是剑,责任也是剑。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政府、政府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等在食品安全上应担的责任。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食品安全责任制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食品生产经营责任制。,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安全工作的职责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各级政府。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第二个层面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承担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第三个层面是县级以上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食品安全法将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评议、考核,纳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根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不履行职责或者履行职责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或者法律责任;触犯刑律的,依法要追究刑事责任。,食品安全法上虽然没有出现“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表述,但从内容上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上应当承担的主要责任: 一是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三是保证生产经营条件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要求,从人员、设备、环境、标准、工艺、原料、储运、包装等方面保证食品安全,发现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四是保证食品生产加工工艺科学、合理,对产品安全进行严格规范,有效控制,不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五是具有保证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手段,未经检验合格的食品不出厂或者不销售,已经上市销售的,要立即召回;六是自觉接受社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等。,摘自卫生部政策法规司 汪建荣食品安全法基本内容) 食品安全四个阶段: 一是农产品种植养殖,二是食品生产,三是食品流通,四是餐饮服务。 全方位监管,覆盖全国。 防止:抢着干变为没人干;“依法”解释不属于自己职责。 强调一个整体的概念,是责任共体。 合理分工,强强联合。,二个新制度,制度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目的:发现问题、排查隐患。 要求:及时、全面、系统、持续。 怎么制订:部门提出,卫生汇总。 怎么实施:分头落实,信息共享。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制度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用途有三: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进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采取食品安全监管措施。 启动有三:监测发现隐患、举报发现问题、监管部门建议。 目的:核实、求证危害及其程度。 个人意见:卫生的评估不是唯一的评估,应是最后的评估。否则,可能延误时机。 心里有“数”,沉着应对。,三个统一,统一一:食品安全标准 卫生部负责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标准委提供标准编号。 统一二:食品安全信息 卫生部统一公布:国家总体情况、评估信息和警示信息、重大事故及处理信息、其他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公布地方评估信息和警示信息、重大事故及处理信息。 统一三: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 卫生部规定。,四个关系,关系一:卫生行政部门与政府 政府领导食品安全工作的抓手。 完成政府交办的事项。 想政府所想,急政府所急。 关系二:卫生行政部门与其他监管部门 找准新的定位,适应新的要求。 发挥 组织、牵头、督促作用,但不代替部门作用。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难度相当大。没经验,没手段。善用软实力。权威来自于表扬其他部门工作。,关系三:卫生行政部门与食品生产经营者 除了食品安全事故查处,不直接监管,但具体工作与食品生产经营者密切相关。 横向:主动了解信息;纵向:主动汇报信息。 关系四:卫生行政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责与具体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分综合协调职责和综合协调以外的职责。两者不可偏废。 目前综合协调职责的具体内容不太具体。 尊重、信任、依靠监管部门,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遇事商量,但也不能议而不决 。,五个调整对象,食品的生产经营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 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与食品卫生法相同。 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管理适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适用食品安全法。,六个机制,分工机制 各司其织、各负其职。 沟通机制 经常、协商。 配合机制 提醒、协助、补台。 会同机制 按事项、程序、要求。,通报机制 及时、真实、准确。 主动机制 针对性、果断性、及时性。 段与段之间不一致时,要主动去沟通;沟通不成时,可以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帮助解决。 现行机制中,缺乏一个重要机制,即协商不成机制。卫生行政部门有无“拍板”权,或者怎么办。,七个许可,生产许可 流通许可 餐饮服务许可 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6月1日后,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继续有效,但不再进行监管,由相关监管部门负责监管;自监管部门发放相应的许可证后,卫生许可证自动失效。,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许可 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或者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许可 正在制定具体办法。基本思路:由企业申请,以标准形式许可,普遍适用。 保健食品许可 单独制定条例。,八个方面的地方卫生职责,一、综合协调 由地方政府依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确定职责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组织制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必要时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组织成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 组织开展食品检验 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向监管部门通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四、食品安全标准 组织成立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 组织制(修)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对现行的食品地方标准进行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负责企业标准备案 为公众免费查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提供便利条件,五、食品生产经营 为防病等特殊需要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六、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协助政府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会同监管部门调查处理食品安全事故 组织救治食品安全事故导致的受伤人员 做好相关信息发布工作 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责任调查 向政府提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报告,七、监督管理 协助政府制定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 受理、答复、核实、处理咨询、投诉、举报 公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八、法律责任 对本部门授予资质的检验机构依法作出处理 对本部门的有关责任人员依法作出处理,九个法律责任新规定,除原有的警告、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许可证外,新增规定: 1、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2、撤销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 3、被吊销许可证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4、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的人员十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5、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6、地方政府未履行职责,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7、明确连带责任主体 8、消费者在要求赔偿损失时,可以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支负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9、财产不足以支付罚款、罚金时,优先民事赔偿,十个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制度 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剂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正确使用食品、食品添加剂标签、说明书和包装 主动召回不合格食品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接受社会和监管部门监督,食品安全法适用范围,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 无毒无害:无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适用范围: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生产、经营、使用活动 食品安全管理活动 第一责任: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安全负责,承担社会责任,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54,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55,食用农产品,供食用的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 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食品安全法 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制定标准、公布信息,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56,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 卫生部承担办公室工作,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 地方政府负总责 部门分段监管与卫生部门综合协调相统一 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57,地方政府负总责,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建立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 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的规定确定本级卫生、农业、质监、工商、食药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 垂直管理部门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 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完善落实责任制,对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职责分工行使职权,承担责任,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58,全社会参与机制,行业组织 自律 诚信建设 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社会宣传与监督 举报权、知情权、建议权 鼓励科学研究,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59,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60,风险监测制度,监测内容:食源性疾病、污染物、食品中有害因素 风险监测计划:统一计划,分级实施 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国家制定计划 根据国家计划,省级卫生部门结合本地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实施监测方案 风险信息交流与监测计划的调整:有关部门向卫生部通报信息,卫生部核实调整计划,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61,风险评估制度,卫生部负责组织评估工作,有关部门提出评估建议,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 成立风险评估委员会: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多学科专家组成 风险评估对象与内容: 组织评估: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 参与评估: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的安全性 评估要求:科学为基础,监测信息、科学数据,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62,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提供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依据 制定、修订标准 有关监管部门采取措施:停止生产经营、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 综合分析食品安全状况,提出风险警示,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63,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64,制定标准的宗旨,宗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 准则 科学制定标准的基础 合理可操作性 安全目的 可靠技术稳定 是食品的唯一强制性标准,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65,标准体系与内容,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6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地方特色食品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本企业生产的食品产品标准、生产过程卫生规范等,标准的制定发布,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67,卫生部统一制定公布食品安全标准,国标委提供GB编号,标准管理与执行标准,整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执行标准,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68,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69,食品生产经营要求,生产经营基本要求,场所 设施设备 管理人员与管理制度 布局与流程 用具卫生 贮存运输 直接入口食品 从业人员卫生 用水 洗涤消毒,禁止生产经营,非食品原料、非食品添加剂、回收食品 有害物质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 营养不符合要求的婴幼儿食品 变质、掺假掺杂 异常死亡食用蓄禽及其制品 未经检疫、检疫不合格 包装污染 超过保质期 无标签 防病要求 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要求,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70,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许可对象与范围,许可对象 食品生产许可质监部门 食品流通许可工商部门 餐饮服务许可食药部门 授权地方人大立法:小作坊、食品摊贩的许可办法 原则 不重复许可 例外:农民自产食用农产品,申请与审查,申请资料 场所环境 设施设备 布局流程 管理人员与制度 审查 资料 现场 结论,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71,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建立管理制度 对职工进行培训 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 食品检验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鼓励良好生产规范、HACCP 认证机构的监管责任:跟踪调查、撤销认证并通报、不得收取费用,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72,生产经营环节的控制及追溯制度,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73,健全记录制度,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74,标识标签,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75,按照食品标签警示、注意事项销售食品,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实施召回的情形 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召回制度的内容 立即停止生产 主动召回已上市的食品 通知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召回食品的处理 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主动召回与责令召回,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76,严格食品广告管理,广告真实性规定 不得以广告推销食品 监管部门 食品检验机构 行业协会 消费者组织 虚假广告的连带责任,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77,新品种审批,审批对象 新的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申请者提交安全性评估材料 卫生部组织审查安全性评估材料,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78,食品添加剂的使用,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79,食品添加剂的准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审批对象:新品种,扩大使用范围、食用量 审查重点 技术上是否确有必要 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 公告并列入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目录(GB2760-2007),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80,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81,食品与药品,严格界定食品与药品 严禁食品加药 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按目录管理(卫生部制定、公布)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物品名单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保健食品,定义 声称 特定功能 保健 特别管理(严格监管) 安全性 功能的真实性 标签说明书 审批? 国务院规定,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82,第五章食品检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管理 卫生部规定资质条件和检验规范 独立检验人制度 检验机构与检验人共同承担检验报告责任 废止免检制度 监管部门抽检职责 不定期抽检 购买样品 不得收取检验费 委托检验,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83,第六章食品进出口,进口食品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进口食品标签、中文说明书符合我国法律标准 尚无国家标准或首次进口新品种审批 卫生部负责审批 准予许可的及时制定国家标准 进口风险预警、控制与通报 进口与销售记录制度,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84,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85,预案,国务院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预案 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事故报告,事故处置,卫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应急救援 采取控制措施 信息发布 事故调查与问责 查明事故单位责任 查明监管认证失职渎职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事故现场卫生处理 流行病学调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人民政府成立指挥机构,启动预案 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进行责任调查,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报告 涉及两省事故卫生部组织事故责任调查,第八章监督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地方政府组织制定年度监督管理计划 部门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意义 体现地方政府负责,减少部门色彩 有利于形成合力 体现抓发展与抓监管的统一 有效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卫生部门,协调有关部门拟定监督管理计划 依职责做好投诉举报受理、答复、核实、处理 事故调查处理 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与公布,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卫生部统一公布的信息 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其他重要信息和国务院确定的统一公布的信息 限于特定区域信息可以由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公布 各监管部门依据职责公布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公布信息应当做到准确、及时、客观,第九章法律责任(略),认真学法 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学法,食品安全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 ,主要问题与挑战,严峻的形势 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分散式种植养殖,自产自销 小作坊、摊贩 科学技术的滥用 法规标准的进一步配套,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能力 风险监测、预警 风险评估 安全标准与检测方法标准 食品安全检验能力 分段管理的衔接 农产品收购环节 企业、行业的社会责任 如何培养成熟成熟的消费者 粮食与食品产业政策 成本与价格:基本成本与合理分摊 规范新产品研发行为,明确职责,积极稳妥加快机构改革步伐 细化各部门职责 卫生部门六大职责 综合协调 风险监测与评估 组织事故调查处置 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 制定、公布标准 新产品行政许可与检验机构规范,综合协调的手段,建立健全协调议事规则和督办制度 具体落实部门责任,无缝衔接 全面掌握食品安全信息 监测 评估 预警 通过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整合监管资源,形成监管合力,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综合协调能力建设 整合各部门技术资源,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卫生部门用好两支队伍 卫生监督队伍协助做好综合协调 CDC为依托的监测网络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的早期报告系统,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卫生法对比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年月日通过,自年月日起施行。实施之日起已经实施1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这意味着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通过两部法律的对比,站在一名执法人员的角度上,来初步分析一下食品安全法一部分的改变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一、食品安全法总则中,通过法律的级别给了分段管理一个明确的身份和职权范围,除原有农业、卫生、工商、质检、食药等部门外,还出现了一个新的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前的工作中,无论是食药还是工商,在行使协调的权力时,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上级部门,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阻力,这个机构的建立,可以避免以前出现的“协调不动”的情况。,在食品安全法中,不仅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更赋予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的权力。相当一部分监管机构是垂直管理的体系,每年的工作不接受地方政府的考核,这次通过法律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职责,使地方政府真正有了行使权力的依据,加大了对垂直管理监管机构的约束力。,根据权责统一的原则,在食品安全法中也对地方政府及各监管部门不履职或渎职等行为制定了罚则,第一次在食品领域的法律法规内提出了在出现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时,主要负责人应该引咎辞职的法律强制条文,能够尽量避免以前出现的“副职和小兵顶雷,正职安顿家属”的情况。但是在今后工作开展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改革时,一些执法机构不愿意取消垂直管理,在不考虑个人待遇的情况下,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地方政府在考虑地方经济增长、税收、人口就业等因素时,会对执法部门的工作造成一些阻力,垂直管理这些阻力相对比较小,而归地方管理这些因素体现的就会十分明显。现在,法律增加了政府对监管部门的约束力,那么在没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出现的时候,如何来保障各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呢,如何来确保新的法律不会成为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伞就成为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二、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卫生法比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章节是新增的,这个章节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吸取了几次影响极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教训,把监管前置,及早动手,尽量将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这部分的职责基本都在国家各部委手中,可是这部分没有对应的罚则,给人以“刑不上大夫”的感觉,几年前药监系统出现的腐败事件就是出现在生产前的认证环节,如何避免“肥了专家、富了企业、苦了百姓、抓了贪官、毁了系统”的局面再次上演是很关键的,这方面应有更加详尽的细则来补充。,三、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标准的章节里,明确提出了安全标准由卫生部制定,并整合原有各类标准,使以前五花八门的各类标准有了统一的标签,可以说是本次立法中一个亮点。 四、食品生产经营的要求,是食品专业法的核心环节,这部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完善程度会在这当中体现出来。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对食品生产经营提出了要求,和食品卫生法第八条相比,食品安全法尽管制定了对生产经营过程的要求,但是在这部法律中却没有相应的罚则,使这部分的执法缺乏强制力,呼吁尽快通过制定实施细则来弥补,否则监管在这一块就会成为空谈。,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十)项规定: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这条规定如果放在体制改革前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按照改革的要求,餐饮消费这一职能将由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的问题出现了。因为食品监管交过去了,但是生活饮用水的监管还在卫生行政部门,那么餐饮业的用水谁来管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由于水被污染从而污染食品造成的事故由谁来处理,这些都是应该尽快协调商定的,否则只会出现推诿的现象。,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对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提出了要求,和食品卫生法第九条相比,有两点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点变化在食品安全法中增加了“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要求,从这里能够看到当年“大头娃”事件的影子,在食品卫生法第六条的规定里有“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的要求,但实际未列入禁止生产经营的范围之内,通过一次事件,使国家认识到了食品的营养不足一样会造成重大事故,因此有了这次的改变。,第二点变化是,食品卫生法第九条第(十)项规定的“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在食品安全法里变成了“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能够制订禁止生产经营食品的权力被回收集中了,也意味着现行的一些地方性法规在6月1日之后将不再具有法律效力,只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国家”这个概念,这种命令是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来统一发布,还是各国务院下属的国家级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各自监管环节来各自发布。,在行政许可方面,食品安全法体现了对农民的政策倾斜,规定了“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只是在实际工作中会有一定的困扰,如何认定销售者是不是农民,以户口本是不是农村户口来判定吗?姑且不论各行政部门有没有权力去检查公民的户口本,在某些乡镇内,绝大多数人都是农村户口,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务农,例如:农村交易这些东西很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劳力去干活,老人小孩去卖,这种情况老人和小孩销售的食品算不算其自产呢?,食品安全法里提出了国家鼓励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也就是原来说的HACCP体系,说明了国家希望食品行业进一步规范化,用意是好的。但是这个体系是不是适合中国的国情,尤其是在餐饮服务领域内,可推行性有多高,是需要实地调研考察的。尤其在法律内还有“认证机构实施跟踪调查不收取任何费用”的要求,这个是可笑的,目前的认证机构都是第三方公司性质的,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让这些机构去义务劳动,很明显是不现实的。要想达到法律上这个要求,除非各级政府自己成立公办的认证机构,由财政统一拨款开展工作,但是这又和国家精简机构、政企分开的原则相违背。这条规定适合在不同监管领域根据各自的特点由相对应的监管部门来发文决定,不适合这么统一的在法律中进行规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方面的要求及处罚,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卫生法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在要求上,安全法去掉了卫生法中“包括病原携带者”的讲法,以乙型肝炎为例,在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不同角度讲,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的,如果不能统一标准,那将给食品监管带来一定的隐患,。从罚则上看,食品安全法对没有健康证明的行为没有罚则,如果不能通过实施细则来弥补,那么这方面的要求将是一纸空谈。,食品安全法对索证的要求比食品卫生法详细了很多,有了明确的要求和罚则,可以说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只是对保存的时限过于死板,2年的保存期是否过长值得商榷,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型餐饮业来说一年以前的进货记录有多大的意义,只是接受检查的摆设。 经历了“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家高度重视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在食品安全法中有4条法条都是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相比食品卫生法只有一句话的要求,新的法律更加的详细和规范。,对保健食品来说,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也多了一些,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实施细则来进一步细化。只是在食品安全法这种国家*的条文中出现了“声称”这种非法言法语的词语,那怕写成“宣传、标注”呢,都显得非常正式,“声称”让人看得哭笑不得。 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召回制度,可以说是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以前的企业自律行为变成了行政部门的强制措施,对加强执法的力度与造成群众监督的环境有巨大的意义。 对食品广告的监管内容,在食品安全法内也有了规定,对市面上越来越多的组织、明星给食品类商品代言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填补了以前法律的空白。,五、在食品检验的规定中,接受几次恶性事故的经验,明确规定了对食品不得免检。在日常的抽检和检测中,食品卫生法规定的是无偿采样,说法比较笼统,而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确了行政部门必须买样,且不得向商家收取任何费用,检测所产生的费用由行政部门承担。 这些发条的出台,一方面说明政府在减轻企业的负担,避免为增加收入多次采样收取检测费用。,2009-3-15,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李培鑫,117,另一方面意味着,如果财政拨款不足或地方政府经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一些工作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能不检就不检,能少检就少检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单单是行政部门能力范围内的了,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六、在食品安全法内,专有一章对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进行了规定,与食品卫生法相比,内容多了很多,在法律层面规定了各级部门的职责和处理的程序,明确了CDC在处理这类事件中的职责,解决了多年来由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带来的职责分工问题。在法律条文中,也明确了要进行责任追究。,在食品安全法的条文中,提出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并由对应的罚则,只是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毁灭证据的认定需要明确,例如:一家人在一个餐馆用晚餐后,夜里开始出现症状,一起到医疗机构就诊,医疗机构按照要求上报,在这种情况下,餐馆是不知情的,等到监管人员到达那个餐馆时,很可能剩余食品都已经倒掉,餐具已经进行了消毒,证据灭失了。这种局面是非常常见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认定商家毁灭证据呢?是以主观故意为判断原则还是以实际效果来确定,这是需要在后期的细则或者司法解释中加以说明的。,七、在监督管理这一部分内容中,食品安全法基本套用了国务院特别规定里的相关内容,增加了各级各部门能够对外宣传公告的权力范围,避免了“许多人说一件事,一个人一个说法”的局面。与食品卫生法相比,食品安全法里少了一项内容,就是监管人员对生产经营者提供的不违法的技术资料负有保密的义务,这一条是应该通过法律明确责任的,是对纳税人商业机密的保护。,八、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卫生法的法律责任制定上来看,食品安全法套用了国务院特别规定的模式,提高了处罚的金额底线,提出了了行政处分的级别,并且明确了出现事故后,肇事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一定时限内不得再从事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食品安全法法律责任的制定上最大的特色在于第九十六条和第九十七条的规定,给了消费者受到损失后索赔的额度依据和优先接到民事赔偿的权益,充分体现了中国法律人性化的一面。,但是在食品安全法的罚则中也存在着一些待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一部分法定要求没有制订罚则,如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明、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法定要求等,与食品卫生法相比出现食物中毒事件后的处罚在食品安全法中没有单独列出,有待相关的部门对法条中“情节严重”的概念进行解释,以便开展工作。食品卫生法的罚则中,只有有违法所得和没有违法所得两种情况,根据卫生部的部门规章,将无法取得证据的情况列入无违法所得的范围内,操作起来相对简单。,而在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八十五、八十六条中,出现了违法所得和货值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如何区分,如何界定也需要明确,安全法的罚则中是以货值来确定处罚额度的,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举几个事例:1、某个企业被检查出违法行为,涉案金额非常高远超过法律规定的一万元的那条标准线,企业老板为降低处罚额度,估计隐藏甚至烧毁帐本、帐目等重要证据,行政部门明知道涉案金额很高,但是就是无法取证,这种情况下如何操作?2、很多个体的小型餐饮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很低,根本没有帐本,也不会记帐,说不出来违法所得或者货值是多少,最后如何定论?,3、一个高档海鲜酒楼有一袋味精超过保质期了,用了半袋,由于对每道菜来说,味精使用量是很低的,半袋味精可能能做几十甚至上百道菜,用这个味精的厨师根本不可能完整的记忆他这一段时间都做过什么菜,更不可能统计出那些菜一共卖了多少钱,这时候货值如果确定,怎么开展处罚?,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八十八、九十一条中,规定的都是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再进行罚款的行政处罚,这种规定可以视为是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给管理相对人改正的机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行政部门第一次去检查,发现该单位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于是取证给了警告的处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