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_第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_第2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_第3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_第4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潍坊市昌乐县营丘镇阿陀小学 赵翠青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送走了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学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成功与失败并存,感悟与困惑共在,辛酸与快乐同享。面对教育改革的热潮,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需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新教育观,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为使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更有成效,特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将以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同时,我将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效果为目标,全面贯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任务,通过外出请教、自主钻研、集体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二、学情分析 我校三年级共有学生97人,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结果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也包括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这学期将继续教育学生既要学会做人,又要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启迪下学做事。三、教材分析(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在集体中成长、我们生活的地方、爱护我们的环境。这三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机结合,突出了生活教育的内容。1、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实。 本册教科书采用大量写实风格的照片,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除了照片之外,文字、具体内容、活动安排等,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和思考,从看似平常的社会生活中认识各种深刻的道理。如:第一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中”的“我为班级争荣誉”这一主题,展示了学生生活中的班级荣誉榜及小报等有关照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重要。2、重视德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和实现自我。 本册教科书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教科书将知识和技能镶嵌于真实的情景与活动之中,力求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实际的调查、访问、体验、研究活动中得以实现。如:第一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大家都是好朋友”主题中,针对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或以自我为中心的状况,设计“寻找同伴的优点”的活动,让学生在寻找同学优点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欣赏别人,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到逐渐深入地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生个性化、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目的。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生活,并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3、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人格特征。 本册教科书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用参与“调查”、“实验”、“探索”、“讨论”、“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的过程。如:第一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以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的研究中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提升自身对集体活动的认识。4、内容设计具有开放性,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留有弹性空间。教科书上呈现的活动方式和一些资料,只是提供给学生活动的范例和教师组织教学的范例。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我的粘贴板”、“我的观点”、“我的做法”、“我的资料卡”等,留有空白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自行完成。5、教科书内容以正面教育为主,通过正面和负面现象的强烈对比,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科书内容以正面教育为主,适当的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消极、负面现象,以便让学生认识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同时增强学生自身的免疫力。做到从学生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如:“第三单元”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的“垃圾带来的烦恼”这一主题,从垃圾的产生、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等环境问题给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知道要尽量减少垃圾,分类投放,不乱扔垃圾。(三)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他们对社会及家庭的贡献。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3、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对待,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4、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5、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6、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线路图。7、知道学校的组织机构,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8、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9、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10、懂得爱护生活、学习的环境,知道节约用水。四、教学策略 ( 一)落实“2 7 1 ”教育质量观,向管理要质量1 、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将落实“2 7 1 ”教育模式的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既是全面教育教学质量观的承载者,更是全面教育教学质量观的实践者。学校通过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学科渗透,家校一体等活动推动,评价促动,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养成教育,抓牢提高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使好、中、待优生都能得到提高。2.、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第一追求。重点培养小学生围绕理想信念,逐渐成为自觉学习、科学学习和顽强有效学习的学习者。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身心素质得到提高和加强,随着学生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提升,使学生进入主动、生动、能动学习的积极状态。 (二)、落实“2 7 1 ”高效课堂教学观,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以“2 7 1 ”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为基本模式。立足课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精练精讲,学教互动”的基本策略。坚决落实“2 7 1 ”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预习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测验。在达标课验收时,看教师是否高效使用导学案和组织了当堂测验;看是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小组长及学习小组的作用;看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环节。不断改进课堂教学,通过增加小组学习时间,减少实际讲授时间;增加有效师生互动,杜绝满堂灌、满堂问;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剔除假问题、伪问题。把课堂建设为开放的课堂、安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最终实现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变“学堂”。五、课时安排第一单元 1215课时第二单元 1316课时第三单元 1216课时六、教学进度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1 1-1我们是一个集体(上) 2 1-1我们是一个集体(下) 3 1-2快乐的集体生活(上) 4 1-2快乐的集体生活(下) 5 1-3大家都是好朋友(上) 6 1-3大家都是好朋友(下) 7 2-1欢迎到我家乡来(上) 8 2-1欢迎到我家乡来(下) 9 2-2家乡的故事(上) 10 2-2家乡的故事(下) 13 3-1垃圾带来的烦恼(上) 14 3-1垃圾带来的烦恼(下) 15 3-2节约用水(上) 16 3-2节约用水(下) 17 3-3环境好 我快乐(上) 18 3-3环境好 我快乐(下) 七、业务学习1、通过对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山东省省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语文课程标准等的学习,用自检、自查的方式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2、积极研究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3、积极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基本功的水平。4、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争取评为先进。5、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上一节校内公开课,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