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教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教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教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教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力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力的图示表示力;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4、理解重力、弹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力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物体存在。(3)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间的吸引力。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3、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使物体发生形变。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5、力的示意图:(1)力的示意图是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只需要标明物体受力的大致情况,只画力的方向、作用点、不用画标度和大小。(2)画法:首先找到力的作用点;其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最后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6、相互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要点诠释:1、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这就是力的物质性。“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例如: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2、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例如:人踢球,使球在草坪上滚动,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当球离脚之后,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踢力。3、力的作用效果往往是两种效果同时都有,我们研究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时,只研究主要的作用效果。例如,用脚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同时使球发生了形变和使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但主要的作用效果应该是运动状态改变了。4、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力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只要其中一个要素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改变。要点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2、塑性: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3、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4、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 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2)构造:弹簧测力计的主要工作部件是弹簧,此外,还有专门用来测拉力和握力等专用测力计。(3)使用方法:使用前,应使指针指在零点;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不要让指针与刻度盘摩擦;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4)使用口诀:看量程、看分度、要校零;一顺拉、不摩擦、不猛拉;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要点诠释:1、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因为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2、日常所称的拉力F、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例如,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其实质就是桌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后对茶杯向上的弹力。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一旦超过量程,弹簧的形变就超出它自身的弹性限度。这样的损坏,会使弹簧测力计无法再使用。要点三、重力1、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其中:G重力,单位:N m质量,单位:kgg=9.8N/,粗略计算可以取g=10N/kg(2)方向:竖直向下。据此制成了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改进后检查窗台、桌面等是否水平。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不同,所谓竖直向下是指向下,且与水平面垂直,其方向是固定不变的。(3)作用点:重心。有些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不好确定,我们在作力的示意图时,也常把这些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处。要点诠释: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不论它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如在上升过程中的氢气球仍受重力。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2、计算重力时,g值取9.8N/或g=10N/kg,通常认为g值是固定的。实际上地理位置不同,g值也不同,如果都在海平面上测量,地球的赤道附近g值最小,越靠近两极g值越大。重力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3、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物体的重心位置将随着物体的形状变化和质量分布变化而发生改变;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光盘、篮球、足球。【典型例题】类型一、力1.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受力物体就行,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只要存在施力者就行,有没有受力者是没有关系的C.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定要接触才行D.一定既有施力者,又有受力者,离开物体就谈不上作用力,就没有力了【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B.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C.两物体间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 D.力是有大小又有方向的2.射门时,球员踢出的足球,有时径直凌空射向球门;有时却拐着弯飞向球门-“香蕉球”,如图,图中F表示踢球的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导致球沿不同路径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踢球的力的()A.大小 B.方向 C.作用点 D.单位【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 种效果好(填“A”或“B”),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有关。类型二、弹力3.关于弹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弹力的大小只与形变的程度有关C.放在桌面上的一根弹簧一定产生了弹力 D.压力、拉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下列结果不是由弹力产生的是()A.手中的石块释放后会下落 B.装有弹簧的门被推开,放手后自动关上C.玩具弹簧手枪将“子弹”射出 D.撑竿跳高运动员跃过横杆4.(2012 安溪县)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A.4N和8N B.4N和4N C.4N和0N D.8N和8N【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轻质弹簧,所挂物体相同,重力均为1N,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甲乙的示数分别为()A.1N,2N B.0N,1N C.1N,0N D.1N,1N5.探月过程时,把一块矿石从月球运到地球,则矿石所受重力及其质量( )A.重力变小,质量变大 B.重力变大,质量变大C.重力不变,质量不变 D.重力变大,质量不变【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B.质量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约是10NC.用质量均匀分布的铁丝弯成一个圆环,重心在圆心上,而不在铁丝上D.质量2kg的物体所求受重力, G=mg=2kg10N/kg=20N6.小明在做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1)分别用图甲、乙两种方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正确的握持方式是 (选填“甲”或“乙”)。(2)他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质量m/kg0.050.10.150.20.25重力G/N0.81.21.62.22.6请在图丙中以重力G为纵坐标,质量m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中描点,并连线。小明发觉自己的实验数据与其他小组偏差大(可能有错误),请您帮助他找出可能的原因是: 。【总结升华】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2.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3.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4.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5.了解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要点二、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要点三、二力平衡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通过物体所处状态,判断受力是否平衡)2.平衡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判断力的大小、方向。(1)甲图中钩码静止,受到平衡力,即:钩码的重力G,等于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F,拉力F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相反。(2)图乙中放在桌面上的篮球,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人和伞的总重G等于阻力f,阻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要点诠释:1.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2.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归纳为:等大、反向、同体、共线。要点四、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相对”是指相对于接触的物体。(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静摩擦力:(1)概念:物体在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静摩擦力。(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但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动力),还可以成任意角度。(3)判断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静摩擦力可以在0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其大小由外界条件决定,因此它是被动力。3.滚动摩擦: 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例如滚动轴承中的滚珠在轴承内滚动时的摩擦。车轮在地面滚动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4.摩擦的利用与防止:(1)增大有益摩擦: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2)减小有害摩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导轨,磁悬浮。要点诠释:1.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挤压;在接触面上相对运动。2.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的区别,f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动力),注意:滑动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3.“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有些情况相对运动趋势很难判断。我们可以用假设法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假设接触面光滑,物体若会相对滑动,则说明原来有静摩擦力,且相对滑动的方向就是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要点五、力和运动1合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平衡力的合力为零。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即 3.力与运动的关系:(1)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或方向改变)。【典型例题】类型一、力和运动1.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 B.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一定不平衡C.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一定越大 D.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C.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D.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不改变类型二、摩擦力2.(2012 遵义)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 N。若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时,木箱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N。【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多选)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A相对长木板是运动的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C.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D.拉动速度变化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类型三、综合应用 3.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他将物体M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吊盘相连。若在左盘中放重为G的砝码,右盘中放重为2G的砝码时,物体M能以速度v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左、右盘中的砝码不变,要让物体M能在水平桌面上以2v的速度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在左盘中再加上砝码,所加砝码的重为(吊盘重、轮与细线间和轮与轴间摩擦不计)()A1G B2G C3G D4G【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所受的总阻力为f,人和伞重分别为G人和G伞,它们的关系是()AG人=f-G伞 Bf+G伞=G人CG人+G伞f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如图所示,物体A质量为1kg,物体B的质量为3kg,用水平力F把A,B两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不动。这时物体B的左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右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A物体的左表面光滑)。【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D是4块质量相同的砖,每块重50N,A、D两侧是两块竖直的木板,木板外侧分别用1000N的力压紧,砖处于静止状态.求、B砖与C砖之间的摩擦力?类型三、实验探究5.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是小丽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图。应该把小车放在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你认为她是根据 的现象来判断F1、F2是否平衡的,接着她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验证两个力平衡时是否 。由上述实验可得: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6.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提出下列猜想:(1)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2)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表面状况)有关(3)与压力的大小有关(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采用了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应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 运动。(2)实验时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便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乙所示,他用双面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长方体木块的上表面,用细线连接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电动机在木块上放置不同的砝码,当电动机以不同的转速工作时,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实验次数表面状况压力/N摩擦力/N木块的速度/m/s1木块-木板2.00.60.12同上4.01.20.13同上4.01.20.24木块-砂纸2.01.00.1分析3、4两次的实验记录, (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分析 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分析 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总结升华】压强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理解压力、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单位;2.知道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应用;3.能运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4.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5.知道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6.知道大气压现象,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7.知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简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压力1.定义: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3.方向:垂直于受力面,指向被压物体。要点诠释: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压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图乙所示。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图甲所示。要点二、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2.物理意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3.公式: 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要点诠释:1.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压强的大小只与密度和高度有关,与质量和受力面积无关,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2.密度均匀的长方体放在水平面上,如果沿红线切去黄色部分,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压强的变化。(1)甲图中沿竖直方向切,压力变小,压强不变;(2)乙图中沿斜线方向切,压力变小,压强变大;(3)丙图中沿斜线方向切,压力变小,压强变小。要点三、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2.液体压强的大小 :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2)公式:。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3.液体重力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比较:(1)敞口容器中图甲所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根据压强公式的变形,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2)形状规则的容器图乙所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根据压强公式的变形,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3)收口的容器图丙所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根据压强公式的变形,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4.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闸、下水道的弯管。要点诠释:1.液体压强公式适用范围: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的压强,不适用于计算固体的压强,尽管有时固体产生压强恰好也等于,例如:将一密度均匀,高为h的柱状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p,但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能由此认为固体对支持物产生压强都可以用p来计算。但对液体来说无论液体的形状如何,都可以用计算液体内某一深度的压强。2.公式p中的“h”表示深度,不能理解为高。h是指从液面到所求压强处之间的竖直距离。液面是指液体的自由表面,不一定是容器的上表面。如图所示,A、B、C三点的深度相同。3.利用压强公式计算时要注意:(1)如果是固体压强,一般先求压力F,再根据公式求压强;(2)如果是液体压强,根据公式先求出压强,再根据变形公式求出压力。要点四、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2.证明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3.大气压的测量:(1)托里拆利实验: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2)气压计测量法: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做气压计。常见的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是在托里拆利管的旁边设置一根与玻璃管平行的刻度尺,当外界大气压变化时,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水银气压计的测量结果较准确,但携带不方便。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金属盒气压计,也叫无液气压计,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被抽成真空的,表面是波纹状的金属盒,用弹性钢片向外拉着金属盒,弹性钢片与指针相连。当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时,金属盒的凸凹程度就发生变化,通过弹性钢片带动指针转动,指示大气压的数值。金属盒气压计携带方便,但测量结果不够准确。4.影响大气压的因素:(1)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越向高空,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由于大气层密度变化是不均匀的,因此压强随高度的变化也是不均匀的。在海拔3000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约减小100Pa。(2)天气、气候影响大气压:一般来说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晴天的气压比阴雨天的高。温度升高、气压也升高,大气越潮湿,气压越低。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离心式水泵等。要点诠释:1.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l05Pa=76cmHg=760mmHg。2.以下操作对托里拆利实验没有影响:(1)玻璃管是否倾斜;(2)玻璃管的粗细;(3)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3.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4.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要点五、流体压强和流速1.流体: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2.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3.机翼升力产生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强差。4.小实验: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发现乒乓球没有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还由于乒乓球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从而使上方气压小于下方气压,这样空气就给了乒乓球一个向上的压力。使乒乓球不会掉下来。同样道理,当对着两张纸的中间吹气,纸非但不会分开,反而靠的更近了。5.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车的时候人要站在安全线以外;汽车的整体形状类似飞机机翼,有助于减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鼠洞的通风系统;乒乓球的上旋和下旋等。又如航海规定两艘轮船不能同向航行时靠得太近,否则容易造成事故。【典型例题】类型一、压力、压强 1.如图所示,长方体铁块A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把A略向右移动(这个过程中铁块A没有掉下去),则A对桌面的压力F ;A对桌面的压强P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0为木块的中心,如图所示。木块重力为G,底面积为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GB.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为G/SC.木块对桌面压力的受力面积小于SD.沿竖直方向将木块外侧的这一半切掉,此时木块对桌面的压强比原来小2.(2012 贵港)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他们的密度之比A:B=1:3,底面积之比SA:SB=4:3,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2,则他们的高度之比hA:hB为()A.9:4 B.3:2 C.3:1 D.9:2【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正方体实心物体A、B。已知物A边长是物B边长的3倍,则当它们都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时,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PA:PB=_。若A、B两物如图叠放在水平面上,则B物对A物的压强PB与A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A之比是_。类型二、液体压强3.如图所示,粗细均匀并相同的两只试管,装入两种不同种液体,已知A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大于B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则A液体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A液体的质量 B液体的质量(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三个容器。倒入质量相同、密度不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后,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甲 P乙 P丙。(选填“”、“”或“=”)4.如图甲所示,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管口用一薄塑料片堵住,然后竖直插入水中24厘米深处。 (1)此时水对塑料片向上的压强是多大?(2)保持玻璃管在水中深度不变,向管中缓缓倒入某种液体,如图乙。当该液面高出水面6厘米时,塑料片刚好下沉,则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塑料片质量不计,取g=10牛/千克)【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有一截面积为5厘米2、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壁厚不计),用薄塑料片(质量不计)挡住其下端管口,然后插入杯中液面下20厘米处,如图所示,若沿管壁缓慢向管中注入120克水银后,薄塑料片刚好下落,求:杯中液体的密度?类型三、综合应用5.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00cm2和100cm2。容器甲中盛有0.2m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3m高的酒精。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p水,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p酒精。当质量m的范围为 时,才能满足p水p酒精。(酒精0.8103kg/m3)【总结升华】类型四、实验探究6.(2012 宿迁)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型管内液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法;(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有高度差,通过 方法可以进行调节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液体;拆除软管重新安装;向U型管内加适量液体;(3)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比较丙、丁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1)分析a、b、c三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2)对比分析b和d两次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得出的结论是 。浮力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2、会利用浮力的产生原因、称重法、公式法、特殊状态法,计算浮力的大小,并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浮力的大小只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4、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有关问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浮力的计算方法1、压力差法: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如长方体),它所受的浮力可用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来求,即:。压力。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压力的合力,压力的产生又是因为液体压强导致的,压力差法适用于任何形状的物体,只是对于不规则的物体,运用这个方法不方便。2、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3、受力平衡法: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列出平衡等式,找到浮力与重力和可能受到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的关系。(1)漂浮(悬浮):(2)称重法:(3)沉底:要点诠释:1、利用公式求浮力时,要知道公式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不能乱套公式。2、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浮在同一种液体中,为一定值,等于(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将露出液面部分切去,物体上浮又露出液面,为定值,等于)。要点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1.受力比较:(1)上浮时,合力方向向上; (2)下沉:时,合力方向向下 ; (3)漂浮(悬浮):时,合力为零;(4)沉底:,合力为零。2.密度比较:(1)上浮(漂浮):; (2)下沉(沉底):; (3)悬浮:。要点诠释:1 对于实心的物体,由,浸没时,所以当时, 物体上浮;当时, 物体悬浮;当, 物体下沉。2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最终状态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漂浮和悬浮的共同特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作用下静止不动,不同点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漂浮时物体的体积大于排开液体的体积;悬浮时,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要点三、浮力的应用1.轮船、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调节重力、浮力的关系:(1)要使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做成的物体浮于水面可采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物体浮于水面,用钢铁做成轮船,就是根据这一道理。(2)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当F浮G时,潜水艇上浮;当水箱中充水时,自身重力增大,增大到F浮=G时,可悬浮于某一位置航行;水箱中再充水,至F浮G时,则潜水艇下沉。(3)利用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气球和飞艇就是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2.密度计原理及用途:密度计是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根据漂浮时的受力平衡及阿基米德原理而制成的,密度计在待测液体里呈漂浮状态,所受浮力大小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根据浮力公式,F浮=G排=液gV排,液体密度较大的时候,密度计露出部分多,反之就少,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数是上面较小而下面较大,密度计上的数值表示待测液体密度是水密度的倍数。如“0.8,”表示该液体密度是0.8103kg/m3。要点四、关于浮力问题的分析:1、要明确研究对象的浮沉状态,不要在不明白物体的浮沉状态时就套用公式进行无谓的计算。要根据物体的浮沉状态找到合理的分析计算方法,注意区别V排和V物,注意在物体悬浮和漂浮时F浮=G物。2、根据公式知,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就必须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利用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和重力G之间的关系,可间接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利用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V,可测出物体的体积,代入密度公式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3、要判断液面的升降,关键是要分析变化前、后两种情况下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没变化前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为,变化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为,如果,液面下降;,液面不变;,液面上升。【典型例题】类型一、浮沉条件解题1.(2011河南)如图所示,将一个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放入甲液体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若把它放入乙液体中,小球沉入杯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B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C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小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D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等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体积相同的铜、铁、铝三个小球,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所示,已知这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铜铁铝,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 铝球一定是实心的,铜、铁两球一定是空心 B.三个小球的浮力关系:F铝F铁F铜C.三个小球的重力关系:G铝G铁=G铜 D.三个小球的质量关系:m铝m铁m铜类型二、受力分析解题2.如图所示,台秤上的烧杯和水共重49N,用弹簧秤吊着一个体积1 dm3的圆柱形铝块,当铝块浸没水中,水未流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是_,台秤的示数是_。(g9.8N/kg;已知铝=2.710 3kg/m3) 【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盘秤上放一盛水容器,秤的示数为1kg。将一5N的物体吊在弹簧秤下放入水中,如图所示,求当弹簧秤示数为4N时,容器下的盘秤示数为多少?(g=10N/kg)类型三、测密度3.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明拾到了一块外形奇特颇有观赏价值的石头,此石块的密度是多大呢?小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根细线在河边就测出来了,请你猜想小明是怎样测量的。(要求写出主要的测量步骤和计算密度的表达式)【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小东同学想测出液体B的密度,但手边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线,一个小石块、两个烧杯和足量的水,小东同学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出了下面的实验步骤,但不完整,请你将小东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适量的水与液体B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_;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拉力F;_。请根据小东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液体B的密度=_。类型四、漂浮载物4.如图甲所示,金属块A在木块B上,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将金属块放入水中,容器底对金属块A的支持力是2N,木块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已知木块的体积是金属块体积的5倍,求:金属的密度和木块的重力。(g=10N/kg)【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木块A上放一金属块B后,木块A恰好没入水中,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将金属块B从木块A上取下,放入水中并浸没,静止时容器底对金属块B的支持力为20N,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2。已知木块A的体积为7.510-3m3,金属块B的密度为3103kg/m3,取g=10N/kg。则()AP1大于P2 BP1小于P2C金属块B的体积为210-3m3 D木块A的密度为0.6103kg/m3类型五、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5.木块A的体积为500cm3,质量为300g,用细线拉着浸没于盛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容器内水面高度为30cm,如图所示,求:(1)物体受到的浮力;(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3)绳子的拉力T;(4)若剪断绳子后,木块静止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g取10N/kg)【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2011达州)如图所示,将一个体积为1.010-3m3、重6N的木块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400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当容器中倒入足够的水使木块被浸没时(g=10N/kg)求:(1)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剪断细线后,木块处于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多大?(3)木块露出水面处于静止后,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减小了多少?6.小明和小华用图所给器材做“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相应正确内容。(1)他们首先探究物体下沉的条件,过程如下:A将部分螺母放入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下沉;B取出小瓶 ;C将小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见图(a),测出其重力为 N;D将小瓶浸没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见图(b),则小瓶受到的浮力为 N;E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下沉的条件。(2)他们接着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过程如下:A取出小瓶, ;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瓶的重力;C将小瓶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上浮,在小瓶露出水面前,它受到的浮力为 N,依据是: ;D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上浮的条件。【总结升华】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2.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3.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4.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5.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6.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3)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3.功的计算:(1)公式:一般式 WFs ;常用式 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阻s(克服摩擦阻力做功)。(2)单位:焦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