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重点词句发言稿.doc_第1页
理解重点词句发言稿.doc_第2页
理解重点词句发言稿.doc_第3页
理解重点词句发言稿.doc_第4页
理解重点词句发言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 体味语言 华中师大一附中朝阳学校 张艳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下面我跟大家交流的是说明文阅读中理解重点词句这一考点。一、 设计思路对这个考点的分析,我的设计思路是:基于 学生问题 的分析。二、接下来是中考说明对现代文阅读 语言的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下面的分析中,我将从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两方面进行分析。三、学生问题在分析之前,先来说一下学生在这个考点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这次的调查对象虽然是我们华师一的学生,但我认为他们暴露出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例1:形象地表明了蛛丝的各种好处。在这个表述中蛛丝的特征没有具体说明,暴露出学生答题表述不准确的问题。例2:甲句总结了上文,乙句引出了下文。这种表述只运用套语,却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同样是表述不准确。例3是:意在说明蛛丝有极好的韧性。这个表述看上去没有问题,但是文中除了表现蛛丝韧性好这一特征外,还有其他的特征,因此暴露出的问题是的回答不全面。例4:很多人为了水资源短缺而争斗。这个表述看似也没有问题,但是题干要求是比较划线句后得出结论,因此暴露了学生读不懂题干要求的问题。 基于学生以上的问题,我将做如下分析。四、例题解析(一)首先是对“重点词语”的体味和推敲例1是针对新目标检测中的5号文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自拟的一道题:“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这句话中的“基本上”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这种题型,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这种题是必然会讲到、练到的,具体的方法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我想说的是,虽然这种题在北京近几年的中考中从未涉及过,但是在中考备考时我们不能无视它。而且碰到这类题,一定要提醒学生避免只是机械地套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来作答,而要根据具体内容具体回答。例2仍然是这篇文章中的一道题:解释第段中加点词语“以刚克刚”中两个“刚”字在文中的意思。 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的含义。 请老师们看一下这段文字。虽说考查的是词语,但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甚至离不开全文。学生在通读完全文后,能明确的把握住本文写的就是中国古代建筑是如何抵抗地震的。从学生的答题看,他们能比较容易地分析出第二个“刚”字的意思是指“地震”或“地震的冲击力、破坏力”。难点在第一个“刚”字的理解上。从学生的答题看,他们大多都能从这个词所在的语句去分析。他们有的写“是指西方的框架体系”有的写“是指西方的承重墙体系”。可是,如果他们注意到了句中的“仍然是”这几个字,那么就会知道,这两种体系其本质是相同的,因而第一个“刚”准确的回答应该是指“西方的承重墙体系、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建筑框架体系”。这是解答该题的第一种思路。学生还有另一种答案“是指西方砖石结构建筑”,这体现了第二种解题思路,这些同学将解题思路放在了第一段。请老师们看一下这段文字。因为“以刚克刚”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就是在第一段。这一段中,从“抵抗地震冲击力” “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 “抵御9度地震”这些短语中可以明确地理解第二个“刚”是指“地震的冲击力”。第一个“刚”的意思,可以从“以柔克刚”突破,这个词与“以刚克刚”相对。从“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这句话可以明确知道“柔”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那么 “刚”应该也是一种结构建筑,也就是与之相对的“西方砖石结构建筑”了。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表现出关键词语对于解题重要的提示作用,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完整地找到答案。(二)重点语句接下来是对重点语句的体味和推敲。以往我们习惯将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作为一个专门的考点来分析,其实它也是属于“体味语言”这一范畴的。所以例1我仍选用了5号文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抗震智慧中的这样一道题:第段中划线的句子列举这种建筑现象的用意是什么?这道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作用。 请老师们看一下这段文字。读完文段后,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与所举例子紧密相连的前一句话“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学生会为此感到高兴,然后很自信地照抄上。可是如果让他们再读题干,就会发现题干问的是列举这种建筑现象的用意,那么这种建筑现象究竟是什么呢,他们所找的那句话中并没有说清楚,那么这些例子要表现的说明对象就不明确了。从所举例子看,这种建筑现象指的是木结构建筑,因此准确的表述应是“我国许多古代的木结构建筑能成功地经受大地震的考验”。像这类题,除了要让学生关注与所要分析的语句紧密相连的语句外,还要注意回答问题时要准确表述,也就是清楚地写明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例2是针对2012年北京中考关于蛛丝奥秘的那篇文章,自拟的一道题:第3段划线的句子意在说明什么?这道题考查的也是说明方法的作用, 请老师们看一下这段文字。这个例子与例1相比较,它们的第一个不同点是这句话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列数字和作比较。通过蛛丝与同样粗细的合金钢缆的强度的比较,学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突出表现了蛛丝的承受力和强度之大,这与上文中“蛛丝的承受力和强度也是惊人的”这句话相对应,这就找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时,很多学生会很自信地认为这就是问题的答案。可是,这句话真的只说明了这些吗?这就是这个例子与例1的第二个不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蛛丝与合金钢缆比较的不仅有强度,“重量却轻得多”这句话说明比较的还有重量,因而重量轻也是这句话要表现的蛛丝的特点。这道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分析运用说明方法的语句的作用时,不仅要找到,还要找全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样学生的回答才是全面的。例3是2010年北京中考的一道题:结合第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用路者一闪而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这类题考查的是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我们先来看这几个字所在的原句,当“用路者一闪而过“删去后,这句话成了“在这种条件下,路边的雕塑再精美,很难获得多少印象”。经过比对,学生会发现,是谁“很难获得多少印象”不知道了,也就是说“用路者”是很难获得多少印象的主语。另外,为什么雕塑再精美也很难获得多少印象? 因为“一闪而过”。也就是说“一闪而过”与“很难获得多少印象”之间构成了因果关系。从这道题来看,理解句子内部的关系,对于理解句子也很重要。例4是2011年北京中考题:阅读第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3分)这类题,考查的也是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这类题,首先,可以把调换后的语句与原文对比,进而再分析不能调换的理由。这道题调换后是这样的:“由此看来,核辐射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危害,然而少量的核辐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而只有过量的核辐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合理使用还可以造福人类。”读完后,我们能明显感觉到思路混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原文中的甲句说明的是过量的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这与上文中的“危害”是照应的;原文中的乙句说明的是少量的核辐射对人体并不会有危害,这与下文的“造福”是照应的,调换后打乱了上下文的照应关系,自然就让人感觉思路混乱了。这是从文章结构角度分析。 另外,甲句与乙句之间的“而”这个字,表示了两句之间的递进关系,其强调的重点在乙句,可是调换后强调的重点发生了变化,这与原意不相符,因而不能调换。这是从文章内容角度分析。这道题告诉我们,对于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从结构、内容等方面去分析。例5是2007年北京中考的一道题:比较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这道题考查的仍然是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我们先来看题干,所谓结论,是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题干中的“比较”一词很好地提示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请老师们先看一下这段文字。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还是要理解句意。第一句话是说现在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因为水资源而争斗。第二句话是说在未来会有三分之二的人 为水资源短缺而陷入动荡。然后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这两句有4处不同。第一个是由“已经有”与“将有”所体现出的时间上的变化;第二个是四分之一与三分之二这组数字反映出来的人口数量上的变化;第三个是由“足够的”与“严重缺水”所反映出的水资源量的变化;第四个是由“争斗”与“动荡不安”所反映出的形势上的变化。由时间上的变化以及“预计”一词,我们可知要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那么它预测的是什么呢?从另外三个对比我们可知,未来人口会增多,水资源会更短缺,形势会更严峻,综合这三种变化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越来越短缺的水资源而陷入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这与答案示例“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危机会愈演愈烈”本质是一致的。学生在答这道题时,将概括内容与得出结论混为一谈,造成答非所问。因此,让学生准确理解题干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前提。基于学生的问题,进行这样有针对性的分析、指导后,学生是会树立起读准题干、全面分析、准确作答等方面的意识的。三、配题链接以下是针对这一考点筛选出来的新目标检测中的相关练习,供大家选择使用。四、归纳小结在备考体味语言这一考点的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说明文中对重点词句的考查,虽然形式不同,但是细细体味后会发现,理解了这些词句的意义和作用,我们会更好地把握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删减词语题,呈现出来的是要用准确的语言表现说明对象的特征;而说明方法题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说明对象的特征;调换语句类体现的是条理清晰地表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