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圳二模作文立意及范文.pptx_第1页
2018年深圳二模作文立意及范文.pptx_第2页
2018年深圳二模作文立意及范文.pptx_第3页
2018年深圳二模作文立意及范文.pptx_第4页
2018年深圳二模作文立意及范文.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深圳二模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一、从题目解析理解阅卷标准,(一)题目明确给出了任务指令:,1.“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内容与对象方面的任务指令。这是作文的方向,必须从子思的角度正面回答同学的这个提问。 2.“我对儒家文化的道理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思维方面任务指令。要求考生必须围绕儒家文化的“道理”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去思考,换言之,必须解答儒家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儒家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儒家文化的知与行等问题。 3.“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体与立意等方面的任务指令。要求考生整体解读材料,整体立意,文体明确。,(二)题目提供了写作情境,作为研究儒家文化的研究生子思回母校与高中学弟学妹交流。,(三)题目要求有交际意识,1.交际身份:研究儒家文化的研究生。 2.交际对象:高中母校的学弟学妹。 3.交际内容:儒家文化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落实、儒家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如何解决儒家文化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的行为之间的矛盾、儒家文化的知与行是否能够统一,等等。,二、判定立意的基本原则,(一)总体标准,1.基准分45分。(基于2017高考的评分标准与得分情况,加之二模的时间,在距高考50多天的节点上,考生进入了备考如同长跑的极限期,需要加油鼓劲。) 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个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可打基准分45分。在此基础上,只要发现有亮点,就应该将分数上浮。 2.不同文体根据审题切合度和文体表达特点予以相应等级分数。其他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做适度的调整。 根据广东多年评卷情况,作文等级及赋分如下: 一类:50-60 二类:42-49 三类:36-41 四类:26-35 五类:25分以下,(二)分等分类标准,1.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对其含义的挖掘,结合任务指令,确立文章的观点。 2.在教学上主张教学生立意追求精准,在阅卷场主张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立意。 3.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围绕与“儒家文化”和“现实生活”相关的话题来立意,属于符合题意。 一定要看文章的整体内容,不能只凭题目、第一段来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4.“儒家文化”可拓展到文化、理论,“现实生活”可拓展到实践、实用,但必须是与材料自然相承,如脱离材料直接上升到文化、理论、实践、实用,属于基本符合或偏离题意。 5.开头、结尾联系材料,主体部分脱离材料中的情境,泛谈对儒家文化的扬弃、文化创新、儒家文化的意义和传承、理论与实践的意义等,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6.全脱离材料中的情境,泛谈对儒家文化的扬弃、文化创新、儒家文化的意义和传承、理论与实践的意义等,属于偏离题意。 7.另起炉灶谈讲道理的方法、文化的求同存异等,属于偏离题意。,符合题意示例(一、二等 1120分):,(1)以我之力点儒家文明星火,倡导众行引现实文明成常态。譬如拟题为:点文明之星火,倡众行以燎原。(挤公交车是没文化的体现, 有文化的人多了,就不会挤了。) (2)如何在逐利时代传承和践行优秀的儒家思想。 (3)文化价值与某些实用功能不能完全等价。 (4)文化不应该被功利化,文化有更深远的意义和更宏大的价值。 (5)即使挤不上公交车,儒家文化在现实中仍然有价值。 (6)传承儒家文化,要知行合一。 (7)即使在生活中碰壁,也不要悲观,要坚守文化的价值。 (8)要有文化自信,相信儒家文化的普世价值。 (9)儒家文化的践行需要合适的土壤:物质的、精神的。 (10)弘扬儒家文化,切忌因噎废食。 (11)传承和践行优秀儒家文化需要不断提升人的素质。 (12)既要学习优秀的儒家文化,也要力所能及地践行儒家文化。 ,基本符合题意(三等 610分):,(1)开头、结尾联系材料,主体部分完全脱离材料中的情境,泛谈对儒家文化的扬弃、文化创新、儒家文化的意义和传承、理论与实践的意义等。 (2)文章只对材料中的三句话“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进行简单阐释或扩写。(42分以下打分) (3)脱离材料的情境,分析儒家文化的利与弊。 ,偏离题意(四等 05分):,(1)全脱离材料中的情境,泛谈对儒家文化的扬弃、文化创新、儒家文化的意义和传承、理论与实践的意义等。 (2)另起炉灶谈讲道理的方法、文化的求同存异等。 (3)完全否定儒家文化的价值。如:儒家文化不能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儒家文化已完全衰落、儒家文化已失去现实意义。 (4)可以判定为宿构的文章。 判定为偏离题意,一定要慎重!,(三)其他扣分标准,1.完篇而字数(400字以上)不足,正常打分之后,再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 2.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具体细则为:400字以下在20分以下。200字以下在10分以下;只写标题给1分。 3.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4.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5.情景交际意识要特别强调,没有体现这一点的,一般在45分以下。比如:没有以子思为身份写作,没有显示示出是在和学弟学妹交流,没有回答问题的意识等等。 如果文章整体非常优秀,可打45分以上。,三、关于标杆作文,1.是标杆作文,不是最优秀的作文。 2.选择的是有代表性、在同等级作文中的中等层次的文章。 3.严格按标准打分。高分和低分的区分度合理。,2018年深圳二模作文标杆卷,【得分】19+19+19=57 【点评】 本文段首运用文言句式,颇显底蕴,先声夺人。接着指出儒家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儒家文化是我们时代所必须的。三段作者指出“哄抢热”等现象,儒家文化正是解决这些社会病的良药。四五两段从儒家文化如何践行入手。六段总结践行的方法,结尾指出践行儒家文化的美好愿景。 全文文脉畅通,长短句错落有致,引用名言,随手拈来,恰到好处,不着痕迹。能在考场上短时间写出一篇这样的文章,实在难得。,【得分】19+18+18=55 【点评】 一、强烈的对话意识和角色意识,以“子思”的身份回应同学的提问,语言亲切得体,完成作文任务。 二、观点鲜明,分析说理有层次地推进。三至五段从学理、现实原因、解决问题三个层次,具体回应“提问”,突出践行儒学在“心”这个中心,合情合理,不枝不蔓。 三、书写漂亮,结构匀称,形式美观。 当然,第三段个别词语不够准确,表达。,【得分】17+17+18=52 【点评】 一、本文始终在任务情境中展开论述。开头说:“想必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中间部分,深入一步,“问题的本质不在让不让,而是如果我谦让了,我会不会被社会上的坚硬所欺负”,结尾时又回扣,“我想对这位同学说,儒家给我们内心之道”。扣题紧,观点明。 二、巧妙且举重若轻地解读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如何适宜地解读,不是易事。本文紧扣“会不会挤不上公交”的尴尬,从“儒家之仁是一种对抗坚硬的温柔”,“儒家之仁体现在内心的修养”,从更高境界上化解尴尬,说服别人(自己),对待“坚硬”而不是以“硬”对“硬”,或者回避现实。这种“温柔论”和“修养论”体现作者对儒家文化比较深刻的理解。 三、有较好的思维品质。文中两次展示较好的理性思维品质。一是第一段从“个人担忧”上升到“想必许多人”,这就把个别现象提升至社会现象;二是第三段:其实我认为,问题本质被社会欺负,把“挤公交”这个社会现象推进到“所欺负”的本质。,【得分】17+16+16=49 【点评】 本文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即有效地“回应”了母校学子的提问。在论述过程中,善于“由表及里”,“辨析儒家思想”一段也能自圆其说,结尾一段亦很好的回应了中心,文章条理清晰,结构较为严谨。不足之处是标题较为宽泛,针对性有待加强,另外文章的格式也有问题。但总体上文章较好,判为一类卷下。,【得分】15+15+16=46 【点评】 本文紧紧围绕“儒家文化”。题目中几个体现儒家文化的关键词,以及“挤公交年”这一事件论述,中心明确,论证思路清晰。对儒家文化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作出了回应,态度中肯,有理有据。 行文中有对象意识,但人称与语境的契合度有待优化。文章第一段对儒家文化的阐释,第二段的自我介绍与下文有些脱节。 书写美观,是加分项。,【得分】 15+15+14=44 【点评】本文能够扣住作文任务有效驱动全文,在行文中始终抓住“儒家文化”与“挤公交”来分析,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另外,在两者“矛盾”的分析中,较有逻辑性。 不足之处是观点一般,视野不够开阔,材料也不够丰富;在行文上,语言较为拖沓,不够简洁。判为二类卷。,【得分】13+14+14=41 【点评】 本文论述了儒家文化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并明确的给出了观点。 在论述过程中,对儒家文化的阐释有些空洞,一些用词有贴标签之嫌,如“初心”一词在文中的内涵,并没有作具体的阐释。 “善良”被利用,“佛系”二段与中心的关系论述得不够清楚。 另外,文章语言与子思回应学弟学妹情境不太相符。,【得分】 13+13+12=38 【点评】 本文虽然对任务有所交代,但观点为“传统文化学习需要三种精神”,这与原材料中“文化”与“现实”矛盾的要求有偏离,内容上应降等。 本文在分析三种精神过程中,存在着彼此重复交叉的情形;另外,书写与卷面亦有待加强。本文评为三类卷。,【得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