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专题二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ppt_第1页
人民版专题二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ppt_第2页
人民版专题二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ppt_第3页
人民版专题二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ppt_第4页
人民版专题二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 题 布 局,1. 人类文明出现巨变的时期 中国:奴隶社会瓦解与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的沃土 2. 理性和真理的意识觉醒年代。,时代:,特征:,代表人物:,BC6世纪和BC5世纪,专题二,东西方先哲,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 孔庙、孔府、孔林。,孔子的故乡,深谷幽兰,清芳自足,甘于淡漠,正是象征着一个人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要成就事业,都要能够承受寂寞和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用达观、平和的心境去面对风雨人生。然而,这并不只是某种孤芳自赏的清高,而是因为学习君子之道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乐和充实的。,相传为孔子所作。,古琴曲幽兰操又称猗兰操 ,孔子一生,所著经典有二,一为有字之书,是为儒家经典;二为无字之书,兰是为其要。,第一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青少年时代 2、齐国岁月 3、从政鲁国( 5154岁:从政生涯,人生辉煌) 4、周游列国(5568岁: 周游列国,宣传主张) 5、晚年结局( 6873岁:回到鲁国,整理典籍),一、孔子其人(生平事迹),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按西汉尺23.1厘米计算,是221.76厘米。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管理内政:中都宰 司空 大司寇 外交胜利:夹谷之会 改革碰壁; 失意去鲁,从政鲁国( 5154岁:从政生涯,人生辉煌),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55-68岁),叶落归根,周游列国:卫、陈、宋、蔡、楚,时代背景,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土地私有。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1、背景 2、个人因素,经济上: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 崩溃,熟谙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乐文化,试图恢复周礼来治理动荡变革的社会,二、创立儒家学派,春秋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礼崩乐坏”, 新旧势力矛盾激化,3、主要内容:,礼 正名 仁,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仁政 内圣外王,(1)“礼”的思想:,(2)礼的实践方法:,克己复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评价:,(1)含义:,“周礼”,3、主要内容:,礼 正名 仁,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仁政 内圣外王,为何 “正名”?,名-身份、地位 正名-人的言行与身份、地位一致,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份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级之间不越位。,为什么要正名?,在大变动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德沦丧,天下无道,礼坏乐崩,为了维护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做到尊尊、亲亲,孔子在“礼”的基础上提出了“正名”。,3、主要内容:,礼 正名 仁,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仁政 内圣外王,A、仁:仁者爱人,亲亲(爱家人),爱有差等(差别),B、“忠恕”,忠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2)“仁”的思想核心,朋友,乡人,国人,天下人,3、主要内容:,礼 正名 仁,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仁政 内圣外王,“仁政”的表现:,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认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评价: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仁爱有等级,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局限性),对于统治阶级:,“内圣外王”,仁政、“为政以德”、民本思想,简要说明孔子提出的“仁”的意义。,积极意义: 仁即爱人,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爱护人民的主张;仁还提出忘我的、无私的、积极奋发、自强不息的现实态度。 消极意义(目的): “仁”的思想必须 “礼” 相结合,为统治阶级安定社会服务,为恢复西周贵贱有序的社会秩序服务,带有很大的落后性。,仁和礼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如礼何?”,孔子希望通过仁和礼构建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有等级之分但不过分对立,有仁爱但仍有差别的温情社会,-体现了中庸思想,把伦理规范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庸(调整的方法) (属于哲学概念),探究:礼、仁、中庸三者的关系,仁 礼,个人的道德修养,外在的规范约束,互为表里,中庸(调和方法),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矛盾激化;模糊上下尊卑,仁礼结合,才能建立规范有序,而又和谐温情的社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胡锦涛,和谐社会,孔子的教育事迹及思想,1、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3、培养目标: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仕” 4、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5、学习态度: 实事求是,孔子的有教无类,孔子的弟子中,成份是相当复杂多元的。既有贵族子弟,如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等;又有家境贫穷、出身卑微的,如颜回、闵子骞、曾参、子路等;也有家境富裕的,如子贡、冉有等;有天资聪颖的,如颜回、子游、子夏等;也有相对愚钝的,如曾参、子路等;有的是父子同窗,如颜由、颜回父子,曾点、曾参父子等;有的是叔侄同师,如冉耕、冉雍叔侄等;还有一些是品行较差,甚至有过“前科”的,如公冶长、宰我等。对于学生,不论出身、不论贫富、不论贤愚、不论善恶,不论年龄,孔子都是一视同仁,“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而且,孔子还能根据各自的个性特长,如颜回的贤明、端木赐的善辩、高柴的的愚笨、曾参的迟钝、颛孙师的偏激、仲由的鲁莽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厌其烦,悉心教导。,连连看,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三、孔子对后世的影响,1、大思想家: 内圣外王成为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 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正统思想,2、大教育家: 开创私人办学先河,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 与传承起重要作用,3、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4、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2003年10月到2004年2月在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举办了为期四个月的“孔子文化展”,每天参观人数多达4000人,法国文化部长说到“孔子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西方社会兴起了一阵孔子文化热。,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世界看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冰火两重天 -孔子的地位变化 1.春秋、战国、秦、汉初-冷遇 2.汉武帝之后-正统 3.维新派-改革先师 4.陈独秀-打倒孔家店 5、批林批孔-文革时期 6、传统文化代表-现代,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仁” “礼” “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 A. B. C. D. ,课堂练习,D,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B,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我们所遵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