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_第1页
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_第2页
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_第3页
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_第4页
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议发言材料汇编二一五年九月目 录把握机遇 精准发力 做好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工作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创新理财机制 发挥杠杆作用 全力服务稳增长保态势 省财政厅(4)创新方式 提高实效 以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8)综合施策 消化库存 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1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 省商务厅(14)加强协调推动 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省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18)把握关键环节 用足土地政策 全力保障稳增长保态势建设用地需求 省国土资源厅(21)抓开工 促进度 强投资 以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带动稳增长保态势 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24)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步伐 中共开封市委 开封市人民政府(27)科学谋划 先行先试 大力推进PPP模式试点建设 中共洛阳市委 洛阳市人民政府(30)提高审批效率 促进项目建设 中共平顶山市委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33)创新方式 整体开发 集群引进 提高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质量水平 中共新乡市委 新乡市人民政府(36)聚焦问题优服务 精准发力稳增长 中共焦作市委 焦作市人民政府(39)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中共漯河市委 漯河市人民政府(42)“四招”并举 破解融资难题 中共永城市委 永城市人民政府(45)区镇套合 队伍整合 职能融合 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 中共荥阳市委 荥阳市人民政府(48)政策支持 破解难题 助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禹州市委 禹州市人民政府(51)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为稳增长保态势提供强力支撑 中共长葛市委 长葛市人民政府(54)“互联网+”成为光山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中共光山县委 光山县人民政府(57)强化制度建设 坚持产城融合 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泌阳县委 泌阳县人民政府(60)把握机遇 精准发力做好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工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决定设立专项建设基金,这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对河南而言也是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做好基金争取工作,省发改委专门召开了两次会议进行了政策解读和辅导,经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前两批基金争取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进一步抓住机遇争取更多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就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一、切实把准政策精神。这次专项建设基金由国开行、农发行利用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募集的资金设立,中央财政按照定向债券利率的90%给予贴息,通过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等方式支持项目建设。按照“看得准、有回报、不新增过剩产能、不重复建设、不产生挤出效应”原则,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主要包括易地扶贫搬迁等三农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民生改善、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5大领域22个专项;基金优先支持回报率约为3-5%、回收周期约为10-20年的项目,不支持没有回报的公益性项目和回报率较高的市场化项目。各地要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在支持的范围内筛选项目,并对上报项目的回报率、回收周期、资本金及缺口等进行认真核算,合理确定回报方式,确保符合申报要求。二、认真做好“三个对接”。一是要加快前期、做好项目对接。国家要求申报的项目必须落实前期工作,拟建项目需完成可研批复、核准或备案,在建项目需具有施工许可证。各地要按照国家要求,对看得准、有把握但前期工作推进较慢的项目,加快联审联批,加强督促协调,确保项目要件齐全,符合申报条件,不搞弄虚作假。二是要搭建平台、加强银企对接。专项基金的拨付最终由国开行、农发行实施,两家银行对项目的审核意见非常重要。省发改委已同国开行、农发行建立了协调机制,各地也要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帮助符合投向的企业和项目单位提前与两家银行沟通,争取意向银行提前介入和支持,项目上报前征得意向银行的同意,提高项目成功率。三是要协调联动、做好部门对接。国家对基金各专项的安排原则还有一些具体要求,比如:棚户区改造项目必须纳入当年责任目标,重大水利工程必须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必须在国家批复或公告的28个产业园区地域范围等。因此,省市县三级发改、住建、水利、工信、环保、教育、民政等部门之间,应建立健全基金争取协调对接机制,加强横向、纵向联动,及时沟通汇总信息,按照各专项资金安排的具体要求,筛选上报项目,形成专项建设基金争取工作的合力。三、加强项目谋划储备。从我省前两批基金项目申报情况看,项目大部分集中在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能够体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项目和“双创”项目数量相对较少。在下一步项目筛选过程中,各地要更加注重在产业领域谋划储备一批体现先进生产力水平、示范作用明显、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优先上报推动有助于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技术改造工程、纳入国家重大工程包和符合专项投向的PPP项目等。在此基础上要抓紧编制2015-2017年专项建设基金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实现从项目储备到开工、建设、投产的滚动发展,做到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标一批、储备报批一批”。四、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国家对专项建设基金的使用效果、拉动效应高度重视,要求资金下达后必须立即使用、立即见效。对项目不能及时开工、造成资金沉淀的地方,国家将启动问责机制,并与后续资金争取挂钩。初步统计,我省前两批已争取的项目200个以上,目前第一批项目拨付资金超过90%,第二批项目资金已经开始拨付。各地要建立项目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对已安排资金的项目加强督促指导和按月调度,推动项目迅速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及时发挥投资效益,也为后续专项建设基金争取打好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增长保态势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项目筹资金扩投资。我们要抓住机遇,齐心协力,努力做好专项基金争取工作,为稳增长保态势提供支撑。创新理财机制 发挥杠杆作用全力服务稳增长保态势省财政厅今年以来,各级财政主动适应新常态,突出创新机制,放大财政杠杆撬动效应,全力服务稳增长保态势。现简要汇报如下:一、大力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把推广运用PPP模式作为适应新常态和政府债务监管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制订了PPP模式政策框架和制度规范,设立了50亿元PPP开发性基金,建立了项目库、社会资本投资人库、中介服务机构库、金融机构库,入库项目376个、总投资5475亿元,郑州、洛阳等10个省辖市推介项目427个、总投资4657亿元。社会资本反响强烈,省级推介项目中已有42个落地实施,总投资655亿元。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项目评估论证。建议市县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明确项目产出内容和政府付费方式,平衡好财务和社会效益,确保实现高服务质量和低使用成本。二是择优选择合作伙伴。建议市县借助专业机构力量,择优选择诚实守信、实力可靠的合作伙伴,实现政府与合作伙伴之间平等合作、权责对等、风险共担。三是完善项目支持政策。我厅将运用PPP开发性基金,对项目前期费用和政府资本性投入给予支持。各地还可积极运用新型城镇化基金、争取开发性金融支持,更好推动项目落地实施。二、创新财政竞争性资金投入机制,运用基金化模式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今年以来,省级按照“直接变间接、无偿变有偿、资金变基金”原则,积极推动财政竞争性资金基金化改革,社会资本跟进积极,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和撬动效应发生重大变化。三支总规模达3000亿元的新型城镇化基金已落地514亿元;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股权投资、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和“互联网+”等5支基金,总规模54亿元。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尽快筛选推荐项目。市县要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积极筛选本地优质项目,及时向基金管理机构推荐。二是合作设立子基金。建议市县统筹整合本级财政竞争性资金,与省级基金、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子基金,或者单独设立基金,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发展。 三、创新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调动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性。去年8月省级建立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一年来共对相关金融机构给予风险补偿5.1亿元,带动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增量1182亿元,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省级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资本金和风险补偿投入,有效增强了其担保放大能力。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建议没有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市县抓紧设立风险补偿金,已设立的市县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规模,省财政将给予一次性奖励。二是加快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省财政正在研究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投入、代偿补偿机制等支持政策,力争三年内建立起担保放大能力强、运行机制活、担保再担保一体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各市县要切实加大投入,上下联动,尽快完善全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三是加快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要求,今年底前将基本建立农业信贷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议相关金融机构积极跟进,各市县适当安排风险补偿投入,加快拓宽现代农业发展融资渠道。四、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大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力度。去年以来,省豫资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统筹统还模式承接授信1100多亿元,实际发放521亿元。为适应国家棚改新政策,我厅与国开行设计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新模式。建议各市县积极运用新模式,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一是优先消化存量。建议市县优先采用购买存量商品房、货币补偿等方式进行拆迁安置。省财政已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出台鼓励进城农民购房政策。二是完善政策性资金承接机制。要择优选择承接主体,建立购买服务关系,市县政府将购买服务资金逐年列入财政预算,理顺棚改资金投入机制。三是组织好项目实施。各市县要及时落实项目资本金,督促项目实施主体抓紧组织项目实施,确保按期完成棚改任务。五、创新财政资金统筹机制,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项目支出。国发201535号文件对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抓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要及时收回统筹安排使用;对已收回存量资金,要抓紧安排用于保基本、稳增长等重点支出。二是加强资金统筹使用。抓紧对今年本级预算安排资金逐项评估,因项目进展原因今年不能按预算完成支付的,要及时调整用于急需支出。对省级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市县政府可按规定在不改变资金类级科目用途的基础上,与本级相关专项资金整合使用,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创新方式 提高实效以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稳增长、保态势的重要抓手。当前,跨国公司加速向中西部布局,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性生产网络;沿海发达地区加快结构调整,部分产业整体式、链条式、集群式转出;产业、资本、技术、人才密切耦合,产业转移不断高度化。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些新动向新特点,创新承接转移方式,推动制造业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一、突出精准化对接。一是目标精准化。要紧紧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选好产业、选好企业、选好项目。产业选择应注重高成长性、高集聚度、高竞争力、高关联性,企业和项目的选择应注重高带动性、高整合力、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重点瞄准具备较强综合实力和行业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具备关键核心技术原创研发和人才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承接和开发应用。二是路径精准化。承接路径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比较优势。综合优势突出的地区应强化龙头带动、垂直整合,着力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高起点高层次,拉升承接标杆。传统农区应依托市场和劳动力优势,板块承接沿海地区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大中小企业,推动加工贸易、研发设计及其配套产业一体化发展。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应依托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优势,以本土企业为主导打造面向全国市场的区域性生产网络。资源型地区应依托原材料基础优势,大力引进终端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企业,实施资源就地转化和产业整合。三是合作精准化。突出抓好区域定向合作和产学研定向合作。要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区的区域合作,建立区域间利益共享的定向承接机制,大力推进园区共建承接模式。深化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定向合作,加快引入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机制,强化多元承接,提高创新能力。二、突出专业化运作。用专业化队伍专向收集信息、专题研究评估、专业对接谈判、专人跟踪落实。一是专向收集信息。要密切关注大型跨国公司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向,依托我省驻外办事机构和商协会,建立交互式产业转移信息平台。当前要重点针对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上海市大规模迁出一般性制造业等动态,加强与转出地政府、行业组织、园区和企业之间的常态化交流,专向捕捉信息、跟踪跟进。二是专题研究评估。依托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针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分别成立专题研究咨询组织,逐项研究剖析转出转入双方利益诉求结合点,准确研判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为承接转移提供战略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的咨询服务。三是专业对接谈判。围绕重大项目引进,聚合政府、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建立精干、专业的对接谈判队伍,提高推介对接和沟通谈判专业化水平。省工信委正在联系有关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准备合作建设全省承接产业转移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长期开展轮训调训。四是专人跟踪落实。针对每个重点项目组建专门的推进班子,保持人员相对稳定性,专人专注专心,持续跟踪落实。要推广原阳川渝金祥家居产业园运作模式,借助商协会的行业影响力、专业判断力、资源整合力、市场运营力,与政府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园区。三、突出立体化服务。一要完善产业生态。目前转移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本地配套能力、物流畅通程度和人力成本。当前应突出抓好产业配套体系建设,使龙头企业的配件和原材料产品生产尽量在省内完成;同时应扩大市场和劳动力比较优势,提高承接转移承载力、吸引力。二要拉长服务链条。突出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建立谈判、签约、落地、建设、投产、壮大等全过程服务链条,发挥土地、资金、用工、用电、市场开拓等全方位保障效应,努力提高承接转移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达产率。承接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要依靠机制体制创新来解决,个性问题要综合权衡、特事特办。三要加强政策协同。突出产业政策的导向和把关作用,促进产业政策与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财税政策、信贷政策协同发力,加快承接一批高成长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应加强产业政策符合性认定,提高承接质量,防止承接落后产能。综合施策 消化库存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今年以来,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按照省委、省政府稳增长、保态势的安排部署,全省上下共同发力,抓好豫政办201548号文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积极调控市场供求,激发市场活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目前全省商品房库存压力依然较大,个别省辖市市区去库存周期超过18个月,部分县级城市去库存周期超过36个月。库存不去,市场不稳,随时有爆发市场风险的可能。各地要抓住去库存这个“牛鼻子”,协调联动,采取综合措施消化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一、积极促进农民进城购房。鼓励农民进城购房,不仅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需要,也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消化商品房库存的有效措施。省住建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促进农民进城购房的激励政策和支持措施,将于近期由省政府印发实施。省财政厅在2015年省级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奖补资金中将单独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并对政策落实较好的市县进行倾斜。已经出台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具体政策的市县要落实好既有政策,尚未出台的要结合自身实际,抓紧研究出台,从强化金融支持政策、加强住房公积金归集、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强化创业就业保障、维护进城农民既有权利、降低农民进城购房成本、加强服务管理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进城购房,扩大住房消费。二、打通保障房与商品房通道。在棚户区改造中大力推进货币化安置,核心是在不建或少建安置房的前提下,通过消化存量商品房实现对棚改居民的安置。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货币补偿。制订合理补偿标准,实行货币化安置,积极帮助拆迁居民用货币补偿款自主购买商品住房。二是政府回购商品房用作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支持具备条件的房地产项目整体转变为棚改安置房或公租房项目,允许其适当调整规划建设条件,优化户型结构,尽快完善土地等手续。三是组织棚改居民团购商品房。各市县要充分利用国开行贷款,加大工作力度,2016年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原则上不得低于50%。同时,从明年起,原则上不再新建公租房项目,新增需求主要通过发放货币补贴、由政府购买存量商品房或长期租赁存量商品房作为公租房源来解决,三、充分发挥公积金对住房消费的支持作用。继续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快速提高个贷率,释放结余资金”为重点,严格落实国家和我省一系列文件精神,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使用政策,加快释放结余资金用于支持职工住房消费。各市县要严格执行最新公积金贷款利率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的规定,积极推动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释放;个贷率在80%以下的城市要进一步放宽提取条件,综合考虑房价水平、贷款需求和还款能力,提高个人贷款额度,简化审批手续,全面推行异地贷款;个贷率在80%以上的城市,要统筹使用资金,允许缴存职工自愿选择向中心或行业分中心申请贷款,积极推进“公转商”贷款,并给予利息补贴。到今年底,全省公积金个贷率要达到70%、全行业当年住房消费支出500亿元以上,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对住房消费的支撑作用。四、科学编制住房建设规划。各市、县要依据住房现状、需求预测以及在建、在售住房规模等,统筹编制本地区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住宅用地年度供应规模。发挥好土地“闸门”的调节作用,住房供应明显偏多的市县要减少住宅用地供应量。在建房地产项目规模过大的地方可根据市场状况,研究制订未开发房地产用地的用途转换方案,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用于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项目,引导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总的来说,面对当前的房地产形势,各市县政府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准确把握市场走势,把控好市场供求关系,精准施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省商务厅今年以来,我们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稳增长保态势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推动各地各部门多策并举,主动作为,全省电子商务持续提速增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平台载体建设初具规模,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1-8月份,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5140亿元,增长36.2%,其中网购额870亿元,增长50.9%,电商发展总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位居中西部前列。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电商发展上要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政策引导促进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我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若干意见,加快发展“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创造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发挥政策性资金导向作用,利用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等专项资金支持电商重点项目和企业发展。各市县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要围绕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合理减负降税、搞好金融服务、完善物流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创新进行政策、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激发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电商产业积极性。二、城乡并举统筹发展。要发挥好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省优势,抓好15个国家级综合示范县,利用好国家政策资金,重点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管理服务体系。尽快启动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各市县要抢抓机遇,积极参与,力争用两年时间,使国家和省级示范县数量达到全省的1/3,以点带面,推动电子商务尽快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发动机”。同时,实施电子商务进城镇、进社区工程,各市县要优选一批条件较好的城市和社区,试点开展物流分拨、网订店取等便民服务,提升物流快递协同发展水平,合理布局物流仓储设施,创新物流配送模式。指导洛阳市发挥好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示范带动作用。三、跨境电商探索发展。复制推广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做法,总结郑州市试点经验,加快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建步伐,强化多部门协作,推动实现B2B、B2C、O2O等保税模式和一般模式多点布局、多模式运作,促进海关、商检、外汇、退税等监管和服务便利化。各市县要支持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体系建设,鼓励传统外贸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扩大对外贸易,支持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营销渠道和海外仓,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生态链。四、示范创建引领发展。持续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程,提升郑州、洛阳两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水平,支持电商基础条件好的省辖市争创国家示范城市。抓好国家级、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示范企业,支持省级以上开发区和产业聚集区创建电商示范基地,每年培育30家省级示范基地和100家省级示范企业。各市县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加快形成国家、省、市(县)三级电商示范体系,带动全省电子商务发展。五、加强合作共赢发展。持续培育发展巩固电商载体,发展壮大一批重点电商园区,建设好中国(中部)国际电子商务港,大力引进国内外电商龙头企业,在我省设立区域总部、运营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依据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缴纳税收和吸纳就业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和补助。各市县要依托当地产业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电商园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吸引知名电商和物流企业集聚发展。在加强对外合作的同时,着力扶持本土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本地电商品牌,创新发展模式。六、夯实基础规范发展。坚持在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建立完善电商发展评价体系,提升行业统计、监测科学化水平,制定我省电商行业综合统计制度。各市县要开展电子商务企业认定备案,优化电商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依法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搞好市场监管和服务。实施电商人才培育工程,鼓励开展“政、校、协、企”合作,支持建设一批电商创业园,打造中小电商企业孵化器和培训基地。加大电商宣传普及力度,在全省营造良好氛围,共推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加强协调推动 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省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按照会议安排,现就加强企业融资工作作一简要发言。一、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保障。加强专题性、系统性银企对接,对涉及地方全局的重大领域、重点项目,逐一明确牵头融资金融机构,逐一制定融资综合方案,做到项目建设与融资工作同步推进、同步实施。抓好融资主体培育,加快完善项目规划、土地、环评、可研、资本金、抵押担保等融资条件。探索产业集聚区企业用未来预期获得的土地等权属证明进行后置抵押申请贷款。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战略合作,争取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融资和重大项目资本金投资等。进一步落实有扶有控信贷政策,找准区域产业发展着力点,分类列出企业清单,与金融机构一起研究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源优先投向鼓励类产业,对限制类、产能过剩类产业中的有技术、有市场的优质企业差别对待,协调金融机构通过更改企业标识、直接续贷等方式,破解融资瓶颈。 二、抓好资本市场融资培育。继续充实境内外企业上市后备资源,“一企一策”指导企业规范股改,建立上市培育专家服务团,分片区、分行业赴企业上门辅导、逐户诊断,对于条件较为成熟的后备企业,指定专人跟踪,抓紧推进,重点培育,推动更多企业尽快进入上市辅导期。加大企业在新三板、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支持力度,市县要制定专项奖补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挂牌融资。进一步做好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宣传培育,对大个头、能够单独发债的积极支持推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及私募债。鼓励各市县推广“项目收益票据”债务融资模式,支持大型企业到境外发债。推动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三、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扩大抵质押贷款品种,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及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贷款品种,建立健全企业动产抵质押登记体系,完善价值评估、抵押登记、转让交易等配套服务。对创新性抵质押融资,同级财政可给予金融机构一定补贴。扩大纳税信用贷款规模,完善税银服务平台,对纳税记录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进一步推广助保贷等金融产品,扩大市县担保基金规模,撬动中小微企业贷款投入。围绕各地产业集群,探索产业链、商业圈和企业群融资。加快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市县逐一制定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重点在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农业产业链金融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运用金融租赁业务,筛选医药卫生、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社会公用事业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与金融机构开展专项对接,加强购买设备、仪器等融资服务。四、着力发挥保险融资功能。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加大保险资金引进力度。深度研究保险投资偏好,精选一批适合保险投资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非上市企业,建立保险资金投资项目库,组织与保险公司开展对接。特别要积极争取保险投资我省养老健康基地、医疗卫生等领域。二是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推广郑州“共保体”模式,探索以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为主要载体,通过“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建立保险保费补贴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解决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五、健全完善融资长效机制。抓好融资培育、协调、风险防范等各个环节,财政条件允许的市、县抓紧设立应急周转还贷资金,帮助优质企业还贷、续贷。已经设立的要通过吸引民间资本等途径扩大规模,加快循环周转。进一步增加政府控股、参股融资性担保机构资本金,加快设立省市县三级专业化政策性农业担保机构。按照属地负责、行业指导、多方联动、分类处置的原则,市县全面建立对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资金链的动态监测协调处置机制,坚持“一企一策”合理制定风险化解方案。建立主办银行会商制度,引导促进各债权银行统一行动。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依法严厉打击;对有关部门和地方联合认定为非正常抽贷、断贷,造成区域性行业性重大风险的行为,由金融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把握关键环节 用足土地政策全力保障稳增长保态势建设用地需求省国土资源厅准确把握、合理运用土地政策,及时有效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对于加快重点项目落地、促进稳增长保态势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形势,现就需要市、县领导关注的几项重点工作汇报如下:一、留足发展空间。充足的规划空间,是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基础。各地要统筹谋划,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把永久基本农田划到位、建设发展用地留到位、生态环境用地布到位,并与相关规划充分协调衔接,确保把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当前因稳增长、保态势急需土地规划局部调整的,要按规定抓紧时间调整。二、加快指标落地。经省政府同意,2015年度新增用地计划指标的80%共计23.5万亩于年初下达各地。当前的突出问题是,时间已过去3/4,但指标使用不足1/3。各地要注意把握好两点:一是聚焦稳增长保态势,统筹用好计划指标。要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优先保障对“稳增长”作用突出的项目,及时保障“保态势”效果明显的项目,全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公益设施以及民生项目。二是抓紧计划指标落地,避免明年扣减指标。指标落地慢的地方要抓紧梳理项目情况,在2个月内将指标落实到具体地块。各地要适当前瞻、科学谋划,充分利用好土地储备这个“蓄水池”,增强稳增长、保态势土地供应的时效性。三、落实“占补平衡”。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是刚性约束,也是批准建设用地的必要条件。各地要拓宽思路、多策并举、严格落实。一是集中资源保障重点。将相对有限的耕地后备资源,优先保障稳增长、保态势重点项目建设补充耕地的需求。二是立足大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我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后备资源充足的地方要增强大局意识,积极支持省重点项目以及其他地区重大项目“占补平衡”需求,以资源换资金,短板互补、优势互增、合作共赢。三是加大补充耕地储备力度。在充分论证、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实施上规模、出地率高的补充耕地项目。四是运用好“占优补优”承诺政策。对一些大型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占补耕地质量等级相差不超过1等的,可先行作出“占优补优”承诺,以时间换空间,及时解决用地报批中耕地“占优补优”问题。四、用好存量土地。各地要节约集约、盘活挖潜,切实解决好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等问题。一是调整区位。对因规划、政策等原因造成批而未征、难以实施建设的,尽快申请区位调整,优先用于稳增长项目。二是合理供地。实行新增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年期制,根据产业类型、生产经营周期确定各类用地的租期和使用量,引导企业减少占地规模,缩短占地年期,降低用地成本。三是集约使用。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五、提高行政效能。目前,我厅已将所有审批审查事项上网运行、限时办结,其中重点项目用地审查不超过7个工作日,但市县组件慢、征地难问题仍比较突出。各地要进一步畅通“绿色通道”,实现审批再提速。一是单独组件、提高效率。集中保障稳增长项目,减少其它因素的干扰。二是政府牵头、部门联动。优化工作模式,集中办公审核,加快组织报件。三是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对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或受季节影响急需开工的稳增长项目,要抓紧申请办理先行用地手续。六、研究运用政策。今年6月,针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厅印发了关于服务和支持稳增长保发展的行动措施(豫国土资发201583号),从精准配置用地指标、科学规划用地空间、加快用地审批进度、实施差别化供地政策等方面,提出了11条具体的行动措施。近期,我厅又先后起草代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等4个重要政策性文件,相继提请省政府审议后印发。希望各地认真研究这些政策,把握好政策要点,最大限度发挥土地对稳增长、保态势的支撑推动作用。下一步,我厅将紧紧围绕稳增长、保态势的大局,一如既往地做好用地保障工作,为加快重点区域发展和重大项目落地,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抓开工 促进度 强投资以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带动稳增长保态势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抓项目、强投资”作为稳增长保态势的硬举措和主抓手,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通过定目标、建机制、抓审批、强保障、优服务“五路并进”,推动形成了以项目促投资、以投资保发展、以发展惠民生的工作格局。2015年我市重点项目970个,总投资2.32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00亿元。预计9月底,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43亿元、占年度目标的90.1%,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达到82%;其中省考核项目审批率、开工率、投资率分别为100%、92.1%、93%,三项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在重点项目建设的直接带动下,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27个省会城市第3位、中部6省会城市第1位,预计前三季度增速达到19%以上。主要做法是:一、明晰目标强责任。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放在稳增长、保态势的首要位置,在省定“一季度联审联批完成40%”基础上,拉高标杆,自我加压,确立了一季度立项审批、项目开工达到“两个80%”,联审联批事项9月底前清零,全年投资力争突破4000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的奋斗目标。同时着眼于抓落实、破瓶颈,对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明确节点,固化责任,各单位推进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形成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目标管理体系,实现了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台账管理、绩效考评的“四到位”。 二、市县联动抓推进。围绕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了“两级三层一统筹”推进机制,“两级”:即市、县(市)区两级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三层一统筹”:即项目所在地政府主体负责、市级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市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统揽协调,以动态督导考核为抓手,以周例会、月讲评、季公示机制为保障,多措并举解难题、优服务、促投资。今年以来,全市共召开重点项目建设例会86次,解决了178个项目建设中的265个问题,带动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率超时序进度23.3个、11.7个百分点。三、联审联批提效率。以深化推进“五单一网“制度改革为带动,持续完善联审联批机制,进一步畅通了项目手续办理的“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实施重点项目办业务骨干向审批一线倾斜制度,通过集中办公、模拟审批、全程代办等方式推动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发改、国土、规划、环保、文物等审批职能部门分别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专职负责重点项目审批事宜,切实做到了统一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截至9月20日,1205个联审联批事项已全部清零。四、破解瓶颈强保障。土地方面,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将省分配我市的土地指标集中使用、统筹调配,凡符合“四个供地要件”的重点项目,随报随批随供地;坚持盘活存量强支撑,扎实开展闲置用地清理处置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新盘活的9.96万亩土地,80%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有效保障了正威手机产业园、富士康液晶面板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资金方面,以探索推进PPP模式为带动,全面提升对接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创新融资工具、融资模式,构建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筹集渠道,有效保障了项目进度与资金安排相适应。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撬动社会资金1700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配套设施方面,推动相关职能部门牢固树立项目优先理念,多措并举加快水、电、路、气、暖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五、优化服务创环境。一方面严格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持续深化首席服务官服务发展“一线工作法”,围绕项目推进中遇到的经济纠纷处理、优惠政策兑现、各类证照办理等问题,主动对接,靠前服务,着力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另一方面针对工业、城建、服务业类项目占比80%的实际,明确由市工业、城建、服务业3个市级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具体推进,全力以赴保进度、促投资。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着力抓开工、促进度、破瓶颈、强支撑,加快进度促投资,提升服务促投资,谋划项目促投资,强化保障促投资,确保全年投资稳定增长。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中共开封市委 开封市人民政府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开封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突出解难题,打好组合拳,带动了全市经济稳中较快发展。1-8月份,全市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8.7亿元,为年目标的85.7%;“329”工程30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72.6亿元,占年计划的74.73%。在重点项目带动下,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增幅居全省第4位;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8%,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主要做法是:一、完善机制,确保项目有序推进。一是完善项目建设的链式机制。针对招商、签约、落地等环节衔接不畅的突出问题,出台了完善项目运作链式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招商项目库、项目储备库、重点项目库、达产入规库等运作链式机制。截至目前,390个项目进入招商项目库、64个项目进入项目储备库、329个项目进入重点项目库。二是建立重大项目推进“六项机制”。建立完善了领导分包、分类推进、县区会商、重大项目联席会议、重大项目巡回督导和奖惩激励等重大项目推进 “六项机制”,明确了65个重大项目市级分包领导,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市四大班子领导参加的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对梳理出来的问题认真会商解决。今年以来,共召开县区会商会7次,现场解决52个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建立“三专”工作推进法。对329个重点项目建立了台账,出台了稳增长保态势20个重大专项工作方案,组建专班、制定专案、确定专人进行推进,“一企一策”搞好跟踪服务,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二、破解难题,确保项目跟踪落地。一是着力提高审批效率。出台了加快推进联审联批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行政审批“四张清单”,绘制了“两图”,编织了“两网”,制定了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化总表及办事指南,优化审批流程,有效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二是着力破解要素制约。用地方面,出台了加强耕地保护确保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园区内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资金方面,出台了金融服务“双计划”工作方案、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十条具体措施、企业还贷周转金使用管理办法。与省农发行等4家金融机构签订了660亿元的融资支持协议,设立了规模均为100亿元的“浦银汴投城市运营发展基金”、“交银汴资城镇化发展基金”。环保方面,积极推进污染减排,腾出环境容量,将消减的总量指标重点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三是着力优化环境。开展重点项目“护航行动”,今年以来,全市共打掉涉及项目建设领域的犯罪团伙11个,破获案件51件,处理违法人员206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积极作为的干事环境、亲商安商的创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天蓝地绿的生态环境和淳朴和谐的社会环境等“六大环境”,优化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三、激发活力,形成抓项目浓厚氛围。一是开展“三包三带”活动。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三查三保”的活动要求,开展“三包三带”千名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全市所有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下基层,突出分包项目这一硬性任务,明确责任,重心下移,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的项目建设氛围。二是开展“四晒”活动。每季度在新闻媒体上晒荣誉、晒名次、晒业绩、晒廉洁,特别是结合重点项目推进,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成绩突出的设立光荣榜进行表彰,工作落后的要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公开曝光。三是强化监督问责。整合督查资源,成立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成立若干重大项目督导组,每月督导一次,有效推进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全市共下发督查专报39期,督查催办单13期,通报表彰49人次,批评问责34人次。同时,将项目建设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六综合”内容之一,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在选拔使用方面优先予以考虑。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加大招商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力争省A类重点项目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投资计划,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开港大道等重大项目尽早开工,确保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900亿元以上。科学谋划 先行先试大力推进PPP模式试点建设中共洛阳市委 洛阳市人民政府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洛阳市抓住被财政部确定为推广PPP模式试点城市的重大机遇,科学谋划,先行先试,大力推进试点工作,全省首批选定的28个PPP项目中,我市入选5个;第二批推介的92个项目中,入选10个;首批落地签约项目9个,其中我市5个。今年7月财政部征集的第二批PPP示范项目中,财政部初步认定我省入选41个,其中我市入选11个、总投资217.7亿元。主要做法是:一、建立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PPP模式试点工作。市政府专门成立PPP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项目主管部门、实施机构、项目公司参加的协调会,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对每个试点项目实行承包责任制,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细化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完善支持政策。对项目立项、投标、建设、运营管理、收费标准、排他性、争端解决机制、移交等环节进行大胆探索,初步建立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二、加强宣传培训,提升专业能力。一是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PPP模式相关政策,提高了企业和社会对PPP模式的认可度。二是加强学习培训。先后举办了PPP模式专题培训会和两次培训班,由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参加,进一步深化了对PPP模式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业务部门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认真借鉴总结。学习借鉴国内外PPP模式的成功案例,结合实际创新提升,推动试点工作从“起步探索”阶段向“总结提高”阶段发展。三、精心甄选项目,打造示范样本。尽量选择群众迫切需要、政府近期规划实施的项目,符合信贷政策的项目,建设内容成熟、资金来源及风险明晰的项目,保证所选项目的未来投入不会过度挤占财政支出空间。去年以来,全省先后征集两批PPP项目,我市最终入选推介项目15个,占全省的12.5%,总投资272.6亿元,涉及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供暖、水生态、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四、多方筹措资金,破解融资瓶颈。一是争取省PPP开发性基金。在今年6月省财政厅设立河南省PPP开发性基金后,我市迅速行动,与省财政厅积极对接,首批5个省级示范项目和第二批申报项目已与工商、建设、交通、中信、浦发等银行进行座谈,并按要求报送了相关材料,目前部分金融机构已与社会资本签订了融资协议。二是成立新型投融资平台。与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河洛新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重点承接省、市两级财政政策性资金。截至目前,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5.1亿元和我市自筹的1.5亿元注册资本金已全部到位,河洛新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初步筛选项目20个,总投资405.2亿元。三是设立洛阳市新型城镇化基金。抓住省政府与建设、交通、浦发银行签订“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战略合作协议的机遇,设立新型城镇化发展子基金,三年内洛阳市将获得建设、交通、浦发银行总意向额度不低于900亿元的融资支持。五、注重项目运作,加快落地实施。对新建项目,成立决策机构和实施机构,按程序完成评价、论证、方案编制与审批,发布预审公告,进行政府采购,最后谈判签约;对在建或存量项目,按程序要求进行改造与完善,确保程序合法。今年8月举行PPP省级示范项目落地签约暨市本级项目推介会,新推介示范项目30个,涉及市政、交通、水利、教育、热力、供水、医疗等领域,总投资423.5亿元。目前,我市故县水库引水、市政路桥、水生态示范区、污水与污泥处理、金元古城整治等5个首批省示范项目均已开工,总投资184.8亿元。同时,新的一批PPP项目正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