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浅析.doc_第1页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浅析.doc_第2页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浅析.doc_第3页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浅析.doc_第4页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浅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教育学会2010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登记表(征文封面)学科类别:小学科学作品编号:论文题目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浅析作者姓名罗乾美学校名称黔南州都匀市第三小学课题组成员姓名学校地址 黔南州市(州、地)都匀 县(市、区、特区) 乡(镇) 联系电话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代科学教育观认为科学教育除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及能力、良好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即从强调科学知识内容的获取向理解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的科学观。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实验教学中必须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开放现有的教学空间,走出课堂。因此,科学实验教学只有把课堂教学、课外兴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本文就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如何开展及成效方面进行阐述。 个人郑重承诺:本作品为本人原创,并非网上下载或抄袭他人;所写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课堂。如有不实,愿接受“匀市教研(2011)1号文件”第三条第4款规定的处罚。 承诺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校审核意见: 经审查,上述个人承诺真实可信,同意报送,并愿为此承担组织责任。审核人签名: 校长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公章)说明:一、学科类别分别为: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 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 6.中学生物 7、中学政治 8.中学历史 9、中学地理 10.小学语文 11、小学数学 12、小学思品 13、小学英语 14、小学科学 15、中小学音乐 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17.中小学美术 18.中小学信息技术 19.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0. 综合性科研论文(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浅析 都匀市第三小学 罗乾美内容摘要:现代科学教育观认为科学教育除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及能力、良好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即从强调科学知识内容的获取向理解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的科学观。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实验教学中必须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开放现有的教学空间,走出课堂。因此,科学实验教学只有把课堂教学、课外兴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本文就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如何开展及成效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 探究性创新 随着知识爆炸性的增长,周期的缩短,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方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的教育应为学生未来的生存提供什么?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教与学的方法已无法应付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人才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育工作的重心必须从让学生掌握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习惯上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探究是学生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重要途径。第斯多慧就曾经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场。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亦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而且实验证明,对于有些概念来说,除非亲历探究过程,否则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学习;只有通过亲身探究和实践,这些知识才在学生心中真正获得新生和意义,获得“深层理解”。 科学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不仅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重要途径。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十分关键,从中学到科学过程与方法,对于学生参与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解决与决策,是个重要的基础(与科学知识同样重要)。从广泛迁移的角度来讲,学会科学推理是大大提高学生的智慧(思考力、明智的判断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力)的最有效方法,这对于他们谋求进一步的生存与发展,获得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1、认真观察,提出有效性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确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提出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做法如下:(1)对探究对象的情况了然于心。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发展倾向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每位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教师只有知人善任、对探究对象的情况了如指掌,才有可能组织好探究学习工作。(2)针对对象创设符合认知规律的情境。实验心理学认为,创设实验情境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激发思维。小学生喜爱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因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针对认知对象的心理,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入故事,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时,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3)联系实际教学情况提出问题。依据实际教学情况创设实验情境或由教师引导并提出问题,使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果这样的方法行不通,就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的问题,当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时,就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了。(4)创设宽松的环境。罗杰斯说:“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是创造的两个条件。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的、民主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出更多且有创意的探究性问题。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是学生运用已有科学实验和实践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猜测,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该环节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开放的观点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 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惟一的,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可以作多种假设和预测,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所能想出的任何想法,尽管有的想法可能很幼稚甚至是错误的,但学生能想到就一定要给予鼓励,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要保护他们的求知欲。3、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不惟一针对探究的目的,设计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案,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探究问题的具体情况,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教师要告知学生,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无需惟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如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一课中,保温杯的设计、选材、制作方法很多,教师没有必要去限制学生制作某种特定的保温杯,更不能仅限于教材上的提示,我在上这节课时,先让学生收集身边的保温杯并进行分类,探索各类保温的保温原理,再根据身边的废弃材料进行选材制作保温杯,做个保温比赛,比比谁的保温效果最好!并找出好在哪里,并帮助保温效果不明显的同学进行改进,再比比进步大的小组进行鼓励。最后,学生将形形色色的保温杯摆在我面前,而且很多同学设计出来的都很新颖,我高兴得说不出话来。4、通过操作方案的验证通过亲自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并科学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在做验证性实验时,要多鼓励小学生思考本实验有没有比这种方法更好更直接的方法,在求新中探究好方法,如小学生在被动模仿老师的演示冷和热的实验时,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变化规律。这时老师可鼓励小学生换一换思考的角度,让学生经历、体验由热到冷的过程,教者可问:你能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冷下来?你怎么知道热水变冷了?这些问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接着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充分感知由热变冷的过程。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且能自觉地使用温度计和做些记录来形象地描述热变冷(或冷变热)的过程。通过反复验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就使小学生在仍然做这种验证性实验的同时,达到了求新而探究的目的。5、通过证据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科学借助推理提出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并在证据和逻辑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学生通过对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处理,形成对科学现象的解释。6、交流和论证的解释课堂上,学生公布自己的解释,使其他学生有机会就这些解释提出疑问、审查证据、挑出逻辑错误、指出解释中有悖于事实的地方,或者就相同的观察提出不同的解释。学生间相互讨论各自对问题的解释,能够引发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将实验证据、科学知识和他们所提出的解释这三者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评价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特点就在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要拓展评价功能,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避免消极评价,以达到通过评价来激发、激活、激励和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上有许多新颖、活泼、可操作的创新之处。比如,记录与学生谈话、查看成长记录、测验与考试、活动产品分析、作业(长周期作业、短周期作业)展示等。还有通过学习档案中可收录包括作业的样本、自我小结、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活动成果、研究报告、自编的故事、手工制作、摄影作品,以及他人评价结论、自我评价结果等重要资料。显然,科学实验课的评价贴近学生,它更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注重通过让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和足够的成功,通过让学生经历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品味科学家发现的喜悦,让学生用感情、智慧和理发去体味成功的滋味与价值。新课程下小学科学实验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师生与家长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法从单纯地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结合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评价的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三、探究性的延伸与拓展科学课程的拓展性学习,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同时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探究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就得指导学生将课堂上的研究兴趣和思维品质保持并迁移到课外,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课外对大自然的探究活动,成为“儿童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如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课,在学生掌握了串联与并联方法后,快下课时我向学生又出了一个新问题:“刚才实验是电在电线中流动使小灯泡发光。你能不用电线也使小灯泡发光吗?请大家课后自己去研究。”学生被最后的疑问所激动,课后兴犹未尽,想方设法去解开这个疑团。这与导体与绝缘体一课作了联系。像这堂课结束时那样,承上启下地提出一些新问题,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新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沿着知识阶梯去不断地攀登。科学课的技能目标可以通过小制作、小实验、种植、养殖的形式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去实现。有些活动项目的时间要求多,有些活动项目的时效性长,教学时间必须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有比较宽松的时间完成课堂中无法完成的教学活动。如种子发芽实验、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等教学内容,必须在课外经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完成。所以,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合理利用自己的休闲时间,参与自己喜欢从事的活动。四、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反思科学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长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合理型。从教师的培养角度看,教学反思不失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育最优化。探究性学习进入学生的生活,打破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思维定势,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相互交流合作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合作等能力与技能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