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ppt课件_第1页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ppt课件_第2页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ppt课件_第3页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ppt课件_第4页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食品监督所 叶玲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监管法律法规,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宪法: 1982年公布施行 是母法、基本法,3,是制定其他法律的根据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但不是行政执法的依据,4,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5,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其他法律,立法权限,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害公民的人身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9,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高效、便民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有其权利保障原则。 其合法权利受到损害的依法要求赔偿和补偿。,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行政机关有效施行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与行政处罚,11,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2,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责任。,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 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权申请国家赔偿。,14,国家赔偿的范围 国家赔偿的义务机关 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1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为防止和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 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国务院复议的决定是最终裁决 六十日提出行政复议的申请 行政复议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应,16,申请人、第三人(同申请行政复议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向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行政复议,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提起诉讼。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1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依法实行会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18,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复议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原告,19,作出具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诉讼 证据: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称举证倒置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20,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九号公布 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食品安全法,21,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总则: 为规范餐饮服务许可工作,加强餐饮服务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安全法实施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22,适用范围:从事餐饮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餐饮服务提供者) 餐饮服务实行许可制度 应当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纳入餐饮服务许可管理范围 按照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业态和规模实施分类管理 餐饮服务的许可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权限、范围、条件与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2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餐饮服务许可信息和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公告取得或者注销餐饮服务许可的提供者名录 加强监督检查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餐饮服务许可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24,申请与受理: 基本条件 总共有5条, 提交的材料:1.申请书 2.营业执照(名称预先核准证明)3.布局、加工流程、卫生设施等示意图 4.法人代表(负责人或业主)的身份证明 5.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6.规章制度 7.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人对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完整,并对真实性负责,25,审核:1.资料审核 2.现场核查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现场核查。 许可决定:1.准予许可 2.不予许可要有书面说明理由,同时告知依法享有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3.20个工作日做出决定,特殊原因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延长10个工作日并告知申请人。 做出决定起10个工作日颁发餐饮服务许可证,26,变更:1.内容:名称、法人、门牌号(经营不变的)、许可内别、布局流程、卫生设施 2.申请、提供相关核准 证明 3.变更内容的重点审核 延续:1.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30日提出延续申请 2.按照新申请办理 3.提供的材料 申请书、原证的复印件、经营场所布局设施等无变化的说明材料。4.重点审核 5.原证号不变 、原证收回 补发:遗失 60日公开声明证遗失、申请补发,27,注销:1.依法注销的情形 有五种 未延续的、依法终止的、被撤销、被撤回、被吊销的、主动申请的。 许可证的管理:1.应当载明的内容 名称、地址、法人、(负责人、或者业主、)内别、备注、许可证号、发证机关(公章)、发证日期、有效期限等。2.样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餐证字4位年份数6位行政区域代码 6位行政区域发证顺序编号。3.有效期3年 临时证不超过6个月。4.同一餐饮不同地点 应当分别办理,28,许可证:不得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 应当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 监督检查:上级对下级监督检查、餐饮业和全社会的监督、举报、追究责任等 法律责任:1.申请人隐瞒或者提供虚假材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后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的;该申请人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2.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证的,应当予以撤销;该申请人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29,3.申请人被吊销许可证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餐饮服务管理工作。 附则:名词解释:1.餐饮服务 2.经营场所 3.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业态 4.集体用餐配送单位 5.铁路运营中餐饮服务许可的管理参照本办法 6.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制定实施细则,30,餐饮服务许可的主要内容,企业名称预先核准证明(工商行政管理 机构核准单) 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资格证明:身份证复印件 董事会决议、章程或任命文件 生产经营场所、场地使用证明:房屋产权证明 租貸合同 经营场所证明,31,生产经营场所、场地平面布局图 企业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名单 现场检查笔录 餐饮具检测报告 其他,32,许可的重点内容,1. 周围有无污染源:距垃圾污染源25米以上、无有毒有害生产企业 2. 功能间的分布:初加工、烹调加工间、凉菜间、面点间、 烧烤间、裱花蛋糕间、洗碗间、消毒间、库房等 3. 人流、物流分开 4. 更衣室 5. 避免交叉污染 6. 冷藏设施 7.餐具消毒和保洁,33,8.垃圾的存放和废弃物(油脂)的处理 9.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好保证食品安全是规章制度 10.食品加工的容器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 11.个人卫生 12.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3.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15.餐饮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16.餐饮具消毒效果的检验 1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34,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 管理办法,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总则:为加强餐饮服务监督管理,保障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餐饮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法,35,国家主管全国的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要求从事餐饮服务活动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 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餐饮服务提供者依法经营。,36,鼓励和支持餐饮服务提供者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而采取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规范,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有权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进行社会监督,举报餐饮服务提供者违法行为,了解有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休息,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提出意见和建议。,37,基本要求:1.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2.按照范围依法经营 3.醒目场所悬挂许可证 4.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被吊销许可证的 5年之内不得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6.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建立健康档案 7.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建立培训档案。8.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查验和索票索证制度。9.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建立总部统一配送单据台账。10.建立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台账。11.食品加工过程的操作安全,38,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根据本级政府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预案 实施细则2.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接到有关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核实情况,初步核实后立即报告,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事发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本级政府领导下,及时做出反应,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依法处置,及时报告。3.依法采取的措施:封存食品及其原料并及时进行检验、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经检验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4.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食品安全处置方案,及时检查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39,餐饮服务提供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40,监督管理:1.建立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量化分级、分类管理制度。2.不属于本辖区管理的及时移送 3.接到咨询、投诉、举报,应当受理,及时进行核实、处理、答复;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管辖的部门。3.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不合格食品安全保证及有关要求的食品原料、食用农产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其成因属于其他环节的,应当及时向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通报。,41,重点监督检查内容:1.餐饮服务许可情况 2.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建立档案情况 3.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用工具、设备、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卫生设施、工艺流程情况 4.餐饮加工制作、销售、服务过程的食品安全情况 5.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和索票索证制度及执行情况 6.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食品添加剂等感官性状、产品标签、说明书及储存条件 7.餐具、饮具、食品用工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的清洗、消毒和保洁情况 8.用水卫生情况 9.其他,42,执法程序:1.2名以上检查人员 2.依法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双方核实、被检查者签字 3.抽样检验费用由地方财政列支 4.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可以使用经认定的快速检测技术进行快速检测,技术发现和筛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要求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其结果不得直接作为执法依据,应当按规定进行检验。5.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样品,不得收取检验费用和其他费用,其检验机构应当有资质 6.检验机构应当出具合法的检验报告 7.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异议人10日内提出书面申请复检,逾期视为放弃。检验和复检不得为同一机构,复检结论为最终检验结论。复检不合格的费用由生产经营者承担。,4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辖区内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有不良记录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实施重点监管 吊销的许可证情况应当在7日内通报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依法公布的日常监督管理信息:许可、监督检查、抽检、违法行为、专项检查、其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 法律责任 处罚情况,44,餐饮服务的日常监管,食品原料的采购安全 1. 食品原料感官的新鲜、索证、台帐和入库 蔬菜的农药和杀虫剂残留 瘦肉精 海河鲜的鲜活(甲鱼、黄鳝、虾等)米面油 调味品等 2. 酒水饮料、鲜炸汁安全 3. 消毒纸巾安全等,45,烹调加工过程的食品安全 1.是否存在交叉污染 未洗的食品代入加工间、 拖把放在加工间、杀虫剂放在加工间、厨师的健康状况 2.是否用盛生菜的盘装熟菜 生菜盘不用消毒而熟菜盘应该消毒 3.调味品的安全 盐、醋、酱油、食用油的安全 4.冷藏食品的安全 冷冻的海河鲜安全、生熟是否分开存放、成品半成品分开存放、荤疏分开 预包装食品的标签标示的判定 1.米、面、油 2.调味品 3.其他预包装食品的安全,46,是否存在食品的交叉污染 许可的内容 监管的频次 1.我们以前是依据卫生部的化分级管理量定频次 2.一般是每年四次 餐饮具的采样 1.根据监管频次定 2.根据需要 3.专项整治时 4.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47,自身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的落实 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的处理和处罚 违反法律法规的行政处罚 专项整治 1.国家每年的专项整治 2.省本级的专项整治 餐饮服务业的监管抽检计划 1. 国家每年的专项整治 2.省本级的专项整治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 执法文书的使用,48,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 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自2002年11月1日实施 总共六章三十八条,49,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 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50,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51,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52,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5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公布。,54,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55,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6,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本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5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58,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措施,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二)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59,(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四)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60,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办法,本办法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61,本办法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应急突发事件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的有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上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工作。,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