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杂质谱研究及控制课件_第1页
化学药品杂质谱研究及控制课件_第2页
化学药品杂质谱研究及控制课件_第3页
化学药品杂质谱研究及控制课件_第4页
化学药品杂质谱研究及控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药品杂质谱研究及控制,王震 2013-7-22,目录,一、基本概念 二、杂质研究的重要地位 三、杂质研究的基本要求及研究思路 四、杂质对照品的使用 五、药品质量标准中杂质的命名 六、复方制剂杂质控制的思考内容 七、化学药品杂质的药理毒理问题,一、基本概念,杂质(foreign substance):是指药物在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健康有害的物质。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都是杂质。 杂质谱(Impurity Profile):是药品中有机杂质起始原料、中间体、降解产物如水解、氧化、开环、聚合等反应产物、副产物、聚合物、异构体、多晶型杂质)、无机杂质(阴离子、阳离子、金属催化剂、过滤介质、活性炭)、有机挥发性化合物(各种溶剂)、其他杂质、外来物质的总称。 有关物质(Related Substance) :是在生产过程中带入的起始原料、中间体、聚合体、副反应产物,以及贮藏过程中的降解产物等,可能是已知的或未知的、挥发性的或不挥发性的。由于这类杂质的化学结构一般与活性成分类似或具渊源关系,故通常又可称之为有关物质。 无机杂质(Inorganic impurities ):是指在原料药及制剂生产或传递过程中产生的杂质,这些杂质通常是已知的,主要包括:反应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其它残留的金属、无机盐、助滤剂、活性炭等。 异构体(isomer):分子组成相同、 但结构和性质不同的两种或多种化合物之一。异构体的构型由D 或L表示。,一、基本概念,残留溶剂 (Residual solvent) :在原料药、辅料以及制剂生产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在原料药合成工艺中,选择适当的溶剂可提高产量或决定药物的性质,如晶型、纯度、溶解速率等。 重金属( Heavy metals) :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目前列入重金属的为10种金属元素是铜、铅、锌、锡、镍、钴、锑、汞、镉、铋和类重金属砷。,重金属危害,Qualification(界定):是获得和评价与研发新药相关的杂质的数据的过程,这些数据用于建立新药的安全阈值(水平),单个的或一些已确定的杂质的含量在这个阈值下可以确保药品的生物安全性。 Reporting threshold 或 Reporting level (报告阈值或报告水平):新药注册时杂质应被报告的限度。 Identified threshold (鉴别阈值):新药注册时杂质应被鉴别的限度。 Qualificated threshold (界定阈值):新药注册时杂质应被界定的限度。,药物晶型 物质在结晶时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分子内或分子间键合方式发生改变,致使分子或原子在晶格空间排列不同,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同一物质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空间排列和晶胞参数,形成多种晶型的现象称为多晶现象(polymorphism)。 降解产物degradation product 有机化合物在辐照或化学试剂作用下引起分解或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小分子的过程称为降解,降解生成的物质称为降解产物。 前体药物(prodrug) 也称前药、药物前体、前驱药物等,是指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或活性很低,经过体内代谢后变为有活性的物质,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加强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目前前体药物分为两大类:载体前体药物(carrier-prodrug)和生物前体(bioprecursor)。此外农药中也有许多前体药物。,代谢物:亦称中间代谢物。指通过代谢过程产生或消耗的物质,生物大分子不包括在内。生物大分子的前体及降解产物是真正的代谢物。代谢过程中在酶作用下生成或转变的小分子化合物也称作代谢物。 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指化学结构与天然代谢产物相似的化合物,在代谢反应中能与正常代谢产物相拮抗,减少正常代谢物参与反应的机会,抑制正常代谢过程。,结晶水crystal water 释一: 又称结合水。结晶水是结合在化合物中的水分子,它们并不是液态水。很多晶体含有结晶水.但并不是所有的晶体都含有结晶水。溶质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这样的水分子叫结晶水。在结晶物质中,以化学键力与离子或分子相结合的、数量一定的水分子。例如,从硫酸铜溶液中结晶出来的蓝色晶体,含有5个结晶水,其组成为CuSO45H2O。 释二:在晶体物质中与离子或分子结合的一定数量的水分子 。又称结合水。例如五水合硫酸铜(分子式CuSO45H2O )晶体中就含有 5个结晶水。 释三:在矿物晶格中占有确定位置的中性水分子H2O;水分子的数量与该化合物中其他组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如石膏CaSO42H2O、胆矾CuSO45H2O、苏打Na2CO310H2O,分别表示其中含有2、5、10分子的结晶水。由于在不同的矿物的晶格中,水分子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因此结晶水脱离晶格所需的温度也就不同,但一般不超过600。通常为100200。当结晶水逸出时,原矿物晶格便被破坏;其他原子可重新组合,形成另一种化合物。,二、杂质研究的重要地位,保证药品安全有效是研发及评价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杂质研究是药学研究(CMC)的重要内容,同时也直接涉及到药品的安全有效性 药理活性或毒性杂质安全性 普通杂质,控制纯度有效性,二、杂质研究的重要地位,三、杂质研究的基本要求 及研究思路,1.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2.杂质谱分析 3.杂质谱研究检查方法 4.杂质谱分析方法验证 5.确定合理的杂质限度 6.超过目标限度时的考虑 7.仿制药杂质研究的特点 8.杂质研究与其它研究工作的关系,1、相关技术指导原则,1)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2013.02.06 征求意见 2)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指导原则 2012.05.15 3)药物代谢产物安全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2012.05.15 4)新药用辅料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 2012.05.15 5)手性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12.03.23 6)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 2011.12.08,1、相关技术指导原则,7)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07-08-23 8) 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07-08-23 9)化学药物原料药制备和结构确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07-08-23 10)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07-08-23 11)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 2007-08-23 12).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 2007-08-23 13).化学药物制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07-08-23 14).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07-08-23,1、相关技术指导原则,15).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 16).ANDAs:Impurities in Drug Substances,FDA 17).ANDAs:Impurities in Drug Products,FDA 18).Q2A Text on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19).Q2B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Methodology 20).Q3A (R) Impurities in New Drug Substances 21).Q3B (R) Impurities in New Drug Products 22).美国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 23).仿制药的晶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杂质谱分析,1、药典中杂质分析:根据最新国际药典,认真分析其中有关物质、残留溶剂、晶型、异构体、旋光度、重金属、干燥失重等项目。 2、原料药合成工艺分析:根据合成工艺,确定起始原料、中间体、副产物、催化剂、所使用的溶剂进行杂质归属,注意所有阶段均需要样品(供试品、对照品)。 通过不同结晶方式试验可能产生的晶型。 3、原料药结构分析:通过原料药化学结构式,分析手型碳原子个数,进而确定可能的异构体种类。 根据官能团推测可能降解的结构。 4、原料药稳定性分析:通过强制降解试验来分析产品中潜在的降解产物。 可考察样品在一定的酸、碱、高温、光照、氧化等因素影响下的降解产物。对于固体原料药,需分别考察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的降解产物。必要时,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以上因素综合存在时的强制降解试验。观察分析外观、有关物质、熔程、干燥失重变化情况。 5、制剂处方工艺分析:分析主药、辅料杂质谱,分析主药及辅料是否有相互作用,制剂在光热湿酸碱环境中的稳定性。 通过上述方法对杂质谱进行归属。,3、杂质谱研究检查方法,检测波长的选择 a. 对产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合成原料、中间体、副产物以及降解产物)的紫外吸收特性进行研究。 - 已知杂质的紫外吸收特性可采用对其流动相溶液直接进行扫描的方法考察; - 未知杂质(如未知降解产物等)可通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考察其紫外吸收情况。 b. 根据各主要杂质及主成分的紫外吸收特性,选取响应值基本一致的波长作为有关物质的检测波长。 若对不同杂质难于找到均适宜的检测波长: - 可选择在不同波长下分别测定, - 或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在杂质研究和检查之前: - 对所有主药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影响因素等进行较详细的文献调研或进行必要的预试验; - 结合处方筛选和工艺研究的结果; - 了解各处方中主药的稳定性情况; - 掌握各主药杂质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的降解产物; - 明确在处方条件和生产工艺中不同成分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 辅料是否影响主要成分的稳定性等。,在此研究或调研的基础上: - 对稳定性较差或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容易降解的主药成分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重点研究和检查,并对杂质峰进行必要的归属。 如处方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在制粒过程中容易降解,产生有毒性的对氨基酚,所以应该对已知降解产物对氨基酚的检查作为已知杂质严格的控制。 - 对处方中较稳定成分的杂质可视研究结果不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如处方中的愈创木酚甘油醚(该成分非常稳定,在制剂的生产和储存条件下一般不降解)一般可不要求质量标准中对其杂质进行检查。,如果主药以及各降解产物的色谱行为相差较大,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谱条件分别检查不同的降解产物,并分别对这些色谱条件进行详细完整的方法学验证, 在测定条件方面,应该保证主药在检测波长条件下与各降解产物均能较好分离,并具有较好的检出限和定量限。,4、杂质谱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 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缓释、控释制剂指导原则 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目的:证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效能指标:评价分析方法的尺度 效能指标包括: 精密度, 准确度, 检测限,定量限,选择性, 线性与范围, 耐用性,(1)准确度(Accuracy): 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表 示: 回收率 测定方法:回收试验+加样回收试验 操作方法:根据供试品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项目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项目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可接受的标准: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2)精密度(Precision ): 定 义: 同一样品多次测量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表 示:标准偏差(s), 相对标准偏差(RSD) 重复性: 同一实验室,同一人多次测定的精密度。 eg.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 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 中间精密度: 同一实验室,不同人,不同仪器测定的精密度 。Eg.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重现性: 不同实验室,不同人测定的精密度,(3)专属性(specificity) 概念:指有其他成分(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可能存在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4) 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 概念:药物能被检出的最低浓度(g/ml) 测 定: 信噪比法(S:N=3:1) 可接受的标准: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5) 定量限(1imit of quantitation,LOQ) 概念:药物能被定量测出的最低浓度(g/ml) 测 定: 信噪比法(S:N=10:1) 可接受的标准: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杂质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5.0%。,(6) 线性与范围(linearity and range): 概念:待测物浓度与响应值成线性关系的浓度范围 线性关系:Y=a+bx (r=0.9999) 线性程度:相关系数 具体的验证方法: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7) 耐用性(robustness): 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 影响因素: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流动相的组成和pH,商品柱的品牌,柱温等。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检测波长变化5nm、流速相对值变化20以及采用三根不同批号的色谱柱进行测定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杂质峰与其他成分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杂质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8)系统适应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杂质溶液进行分析,该杂质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9)溶液稳定性:按照分析方法分别配置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然后将上述溶液分别贮存在室温与冰箱冷藏室(4)中,在1、2、3、5和7天时分别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成分的含量变化的绝对值应不大于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并不得出现新的大于报告限度的杂质。,5、确定合理的杂质限度,5、确定合理的杂质限度,核心是杂质的安全性 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决策树) 论证杂质安全性的相关文献资料 杂质安全性研究资料 上市产品中杂质量不能超过进行安全性研究样品中杂质量 被仿药品的质量标准,杂质种类和水平(仿制药) 杂质限度的确定 指导原则要求 被仿品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是否完善) 被仿品实测结果(杂质种类、杂质含量) 试制样品研究结果(杂质种类、杂质含量) 相关文献资料,5、确定合理的杂质限度,限度的确定原则 1)除理化常数例外,其它项目限度的确定首先考虑安全性数据、临床研究数据、人体耐受性。 2)适度考虑生产的可行性和质量的波动、药品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的误差及检测能力等。 3)注意规模化生产产品与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样品质量的一致性。 实际生产产品的质量不能低于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样品的质量,否则要重新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5、确定合理的杂质限度,5、确定合理的杂质限度,6、超过目标限度时的考虑,采取措施降低杂质至目标限度以下(首选) 完善精制方法 优化合成工艺 控制原料及中间体的纯度 变更合成路线 完善包装及贮藏条件(针对降解产物) 完善制剂处方工艺(针对降解产物) 进行杂质安全性研究 采用含有杂质的原料药或制剂 采用分离的杂质单体,6、超过目标限度时的考虑,7、仿制药杂质研究的特点,参考信息:被仿产品的相关信息(质量标准、实测结果等) 目标:杂质水平不超过被仿产品 杂质对比研究:重要的研究手段 前提:被仿品的杂质已得到充分研究,安全性已得到论证 杂质对比研究结果分析 杂质谱与被仿品一致或杂质种类较被仿品少,无超过鉴定限度的新杂质;各杂质含量不超过被仿品 试制品的杂质控制达到了研究目标 杂质谱与被仿品一致或杂质种类较被仿品少,无超过鉴定限度的新杂质;但已知杂质含量超过了被仿品 改进工艺,降低杂质含量杂质谱与被仿品不一致,有超过鉴定限度的新杂质;但已知杂质含量不超过被仿品 鉴定新杂质结构 分析其产生原因,改进工艺,降低杂质含量至鉴定限度以下 若通过改进工艺,杂质含量不能降低至鉴定限度以下,应根据杂质研究决策树,进行后续研究。 杂质谱与被仿品不一致,有超过鉴定限度的新杂质;且已知杂质含量亦超过被仿品 改进工艺,降低杂质水平 工艺路线:起始原料,中间体质量控制;反应条件的控制;精制方法等。,8、杂质研究与其它研究工作的关系,与原料药制备工艺研究 制备工艺决定杂质水平(杂质种类、杂质含量) 杂质研究结果验证制备工艺的可行性 杂质结构结果为优化制备工艺提供重要信息 杂质检查方法的验证需制备工艺相关信息的支持 与制剂处方工艺研究 处方工艺对杂质水平有重要影响 在原料药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制剂的处方工艺实际上决定了产品的杂质水平是否可接受 杂质研究是评价处方工艺合理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杂质结构结果为优化制备工艺提供重要信息 若制剂中杂质水平超过预期目标,应改进完善处方工艺,8、杂质研究与其它研究工作的关系,与稳定性研究的关系 杂质研究(降解途径、降解产物)是稳定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是贮藏条件选择的重要依据 稳定性研究中杂质考察结果是评价制剂处方工艺合理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杂质限度需要结合稳定性考察结果确定(在符合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四、杂质对照品的使用,贯穿研发整个过程,涵盖注册标准、统一标准和药典标准。 质量标准中是否采用已知杂质对照品应慎重选择,并不是在标准中引入已知杂质对照品就意味着标准质量的提高。在国家药品标准中引入杂质对照品应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1、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需要,即分离度需要。可弥补只规定理论板数的不足,既可以是已知的“有关物质”,也可以是与主成分或“已知杂质”结构相近的指示性物质。 2、该杂质与主成分的相对响应因子差异较大(超出0.52.0)时,加校正因子自身对照法怕不够准确反映杂质的真实含量。特别是响应因子较小的杂质,怕低估其杂质含量。 3、该杂质的毒性较大,需要专门严格控制。 4、杂质定位需要。,五、药品质量标准中杂质的命名,1、通用名称:如果该杂质也是一个药物,可能已有药品通用名称,应直接采用该药品的通用名称(比如氯乙酰左卡尼汀的一个已知杂质为左卡尼汀,在质量标准中该杂质名称即为“左卡尼汀”) 2、化学名称:一般情况,杂质没有药品通用名称,但如果化学名称比较简单,可根据有机化学命名原则直接采用化学名称。(如盐酸乙胺丁醇中的杂质()-2-氨基丁醇) 3、“某某杂质A、某某杂质B”的命名方式 (如格列本脲的两个杂质在质量标准中分别命名为格列本脲杂质A、格列本脲杂质B,这种命名方式需要在标准后提供详细结构式和化学名称),4、注意: 4-1、当只有一个已知杂质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当只有一个已知杂质时,仍然应该以“某某杂质A”命名,不能只是“某某杂质”,否则,当将来标准中需要增加已知杂质时,命名会出现困难或混乱 。 4-2、“某某(待测药品的活性组分)杂质*(如A)对照品格列本脲杂质A”给出杂质对照品的全称,在同一质量标准中 再次提到该杂质名称时可简称杂质A。 4-3、某某(待测药品的活性组分)杂质*(如A)对照品:以盐酸比哌立登为例,在其质量标准中,其杂质对照品的名称是“比哌立登杂质A对照品,而不是 “盐酸比哌立登杂质A对照品”。酸基亦然 。 4-4、如果B品种中采用的化学对照品在A品种中已经出现,应使用A品种中已经出现的对照品全称,同时,还应在括号中给出该杂质在B品种中的命名 。如甲氧氯普胺杂质E和硫必利杂质C是同一物质,在盐酸硫必利杂质C检查项下“取20.0mg甲氧氯普胺杂质E对照品(硫必利杂质C),用溶解 ” 4-5、如果一个品种项下有多个杂质,而且除了取代基团的差异外,这些杂质都有共同的母核或化学结构,可以用一个通用的化学结构表述,取代基用R1、R2 表示 4-6、如果该杂质有CAS号的话,可给出CAS 号。,六、复方制剂杂质控制的思考内容,(一)首要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 复方制剂杂质来源归属研究,(一)首要研究对象的确定,1、复方制剂中各药物稳定性均较好,但含量相差较大,可主要针对含量较大的药物进行杂质研究(不推荐采用) 。采用该方法研究应有明确文献支持小组分不会产生毒 性的杂质,如产生毒性杂质,应对该毒性杂质进行定性研 究并制定合理的限度予以控制。 2、复方制剂中各药物结构差异可能较大,其稳定性亦不尽相同,稳定性相差较大时,在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或有明确的文献资料支持下,可主要针对不稳定药物的杂质进行研究。 3、复方制剂中各药物的稳定性均较差,或者各药物含量相近、稳定性亦相近的复方制剂,建议均进行相应杂质的研究。,(一)首要研究对象的确定,4、对组分较多的复方制剂,如复方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复方制剂,应详细分析各组分的稳定性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杂质研究。 5、其他情况,如对双层或多层片但不同片层仅含单一组分的复方片剂,或多种色泽/形状颗粒且不同色泽/形状颗粒仅含单一组分的胶囊/颗粒剂等固体复方制剂,如能采用物理手段 (如小心切开、分拣等)将不同药物组分简单地分离,可参照各药物单方制剂的杂质检查方法分别进行研究。这些特殊剂型采用该方法时应注意药物之间有无迁移现象。,(二) 复方制剂杂质来源归属研究,复方制剂的杂质研究,肯定是在对相应原料药及各自单方制剂研究的已有基础上的,因此,自然要借鉴已有的杂质研究成果。如果已有的杂质研究结果不充分,那么首先应研究其各自杂质的来源和特点。 复方中杂质结构差异较大时,应注意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间的相互补充与验证 由于复方制剂杂质数目多及来源的多样性,HPLC法应该是最常用或者说是首选的杂质检查方法。在采用紫外检测器时,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该检测器可获得各杂质的紫外光谱信息,有助于判断杂质检测波长选择的合理性,避免杂质的漏检,同时还可以进行峰纯度的检查。,(二) 复方制剂杂质来源归属研究,建立了初步的色谱方法,对复方制剂中各药物、杂质、辅料能够有效分离检出之后,可采用以下方法对杂质进行分步归属研究: 1、确定各自原料带入杂质在复方制剂测定方法中的归属,方法为分别测定各原料药、原料药按处方比例混合物、辅料、原辅料混合物、制剂样品在确定的杂质检查色谱条件下的HPLC图谱,对上述图谱进行对比研究,以确定制剂色谱图中辅料峰、由各原料药引入的杂质峰。另外,可通过比较各原料药的HPLC图谱与原料药混合物的HPLC图谱初步确定原料药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通过比较原料药混合物的HPLC图谱、辅料的HPLC图谱以及原辅料混合物的HPLC图谱,可初步确定原辅料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通过比较原辅料混合物的HPLC图谱与制剂的HPLC图谱,可初步确定制剂过程是否引起主药的降解和杂质的增加。 (电子刊物,化学药物复方制剂杂质来源归属研究的基本思路,张玉琥),(二) 复方制剂杂质来源归属研究,2、确定制剂工艺中新增杂质的归属,确定是辅料峰还是制剂过程的分解产物,方法为对各原料药、原料药按处方比例混合物、辅料、原辅料混合物、制剂分别进行光、热、湿影响因素试验,测定试验前后样品的HPLC图谱并进行比较分析,可明确制剂中各药物在强光、高温、高湿条件下的主要降解产物,对复方制剂中的降解产物进行归属,并可通过上述比较研究,基本确定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辅料之间在剧烈条件下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是否产生新的杂质。,(二) 复方制剂杂质来源归属研究,3、贮藏期(或加速实验)新增杂质的归属。方法为对各原料药、原料药混合物、辅料、原辅料混合物、制剂分别进行稳定性加速试验,测定不同时间样品的HPLC图谱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与制剂长期留样试验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些研究工作,可进一步明确复方制剂中各杂质的归属,明确各药物在加速试验条件下及一般贮藏条件下的主要降解产物,为确定贮藏条件及质量控制重点建立基础。 4、多种分析方法(几种色谱方式)、多种检测手段(包括多种检测器、多波长),特别是HPLC-MS联用技术在杂质研究和归属方面以及色谱峰中有无叠加方面能起重要作用。,复方制剂的杂质研究方法,a. 复方制剂中的已知杂质,宜采用杂质对照品法进行检查。 b.复方制剂中各杂质结构相近时,在确保方法专属性的前提下,可采用一种色谱条件进行杂质研究。 c.复方制剂中各杂质结构差异较大时,可采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 d. 复方制剂中各主药稳定性相差较大时,可针对不稳定主药的杂质进行研究。 e. 复方制剂中各主药含量相差较大,但稳定性均较好,可主要针对含量较大的主药进行杂质研究。,f. 复方制剂中各主药的稳定性均较差,或者各主药含量相近、稳定性亦相近的复方制剂,建议均进行相应杂质的研究。 g. 对组分较多的复方制剂,如复方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复方制剂,应详细分析各组分的稳定性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杂质研究。此时更应关注检测方法的专属性。 h. 其他情况:对(双)多层片但不同片层仅含单一组分的复方片剂,或多种色泽/形状颗粒且不同色泽/形状颗粒仅含单一组分的胶囊/颗粒剂等固体复方制剂,如能采用物理手段(如小心切开、分拣等)将不同主药组分简单地分离,可参照各主药单方制剂的杂质检查方法分别进行研究。这些特殊剂型采用该方法时应注意主药之间有无迁移现象。,七、化学药品杂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