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doc_第1页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doc_第2页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doc_第3页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doc_第4页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引言“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二、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有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除了教育的思想观念更新外,教育手段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尤为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政策背景、发展目标和经费措施都对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巨大优势,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扩大、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益的提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大好机遇。2、我院的建设现状但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起步较晚,投入相对较少。自2000年开始,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如清华、北大、复旦、南大等就开始有步骤地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公共数据库平台、网上办公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多个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2)缺乏有效的数据标准与数据共享。校级数据标准缺乏,无法形成有效数据积累,给领导辅助决策分析及数据统计造成障碍;各业务独立建设,数据难以共享,给各部门的协同作业带来困难;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做的不够。(3)有重管理轻服务现象。业务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解决部门内部的流程及管理数据的积累,疏忽了领导的决策分析服务、师生的教学服务、生活服务,同时不重视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服务,与目前实际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符合。三、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1、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我院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指导思想表述为:以人为本,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信息化的科研环境、信息化的管理环境、信息化的生活环境,最终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为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整体规划原则 分步实施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 完善基础原则 突出应用原则 实用发展原则2、总体框架规划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应用支撑环境,将计算机网络引入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校园生活等各个领域。“以师生为本”的建设指导思想,围绕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个要素来构建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升我院综合实力的目的。结束语:数字化校园的好坏并不在于价格的高低以及技术的先进性,而在于系统是否真正适用,是否能满足用户要求,实用的就是最好的。此外,“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当理解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模式,其流程会随着教学环境和教育理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再造,其软硬件平台也会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学院要真正将数字化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管理、生活等方方面面,关键要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的校园文化,使师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来提升工作、学习效率,方便师生生活,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这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真正目的与初衷。/P高校信息门户建设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2005年7月清华大学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与实践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蒋东兴2007年11月6日/提纲数字校园阶段发展回顾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理念新一代数字校园关键任务高校信息化阶段发展CERNET成立数字校园提出新一代数字校园提出提纲数字校园阶段发展回顾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理念新一代数字校园的定位新一代数字校园的特征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目标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思路新一代数字校园关键任务新一代数字校园的定位高校IT原则对于IT在学校中如何运行的相关的一系列最高陈述;促进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并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教学: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工程)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促进科研:促进知识的产生,传播与管理,支持学术创新;促进管理:促进服务:提高对师生服务的水平,提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新一代数字校园的特征以用户为核心组织信息资源与服务,以提高用户工作效率为目的;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利用为目标建设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增加对于教学,科研活动的支持,加强对于教学,科研过程中信息资源的管理;增加对于各类业务过程的支持,实现信息的采集,加工,管理与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双向交互的电子校务);加强对于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如统计,分析,挖掘,评价,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为学校的决策与发展服务. 以构建与现实校园有机衔接的数字空间为重心,实现跨部门的校级业务系统;加强顶层设计,建设一体化数字校园;注重流程整合,贯通现实与数字空间.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目标以人为本的用户环境:建立全局的用户权限模型;建立个性化的用户应用环境;建立按需访问的用户界面.关联的应用环境:业务系统的合理划分,系统间的规范访问;跨业务系统的信息内容关联,管理流程关联,信息服务关联,实现全局畅通的信息流.提纲数字校园阶段发展回顾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理念新一代数字校园关键任务做好顶层设计确定技术架构建设集成数据环境建立统一权限管理数字校园顶层设计流程IRP|全校业务模型 IRP-全校职能域划分 IRP-全校职能域划分 本招办,研招办,留学生办,学生处,研究生工作部,就业中心,物业中心(住宿),各院系学生从招生;入学;在校培养;毕业的全程管理学生域2科研院,文科处,各院系全校科研项目管理;科研合同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机构管理科研管理域7研究生院,教务处,注册中心,各院系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域4教培处,继续教育学院,科技开发部,各院系,校友会以继续教育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服务活动;对外科研咨询服务;国内外校友联络社会服务域14档案馆人事档案;科研档案;文书档案档案域13总务办,基建处,工会,校医院,物业中心,饮食中心,保卫部(部分)对教工,学生的后勤支援后勤保障域12图书馆,计算中心,网络中心,电教中心,学报,信息服务室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信息交流与服务学术支撑域11宣传部,新闻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部分),各院系思想教育;文化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域10实验室与设备处,房产处,各院系全校国有资产管理;实验室及其设备管理;房产管理资产域9财务处,结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审计室,各院系学校所有的经费业务财务域8各院系(师生)科研活动科研域6人事处,离退休处,组织部,统战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部分),保卫部(部分),各院系教工招聘,入校;职称;酬金;干部任免;党派;出国;户籍;离退休人力资源域5各院系(全体师生)教学活动教学域3校务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党办,校办,党办,政策研究室学校发展规划;规章制定;学科规划与评估决策域1涉及部门职能域描述职能域名序号IRP|一级数据流图IRP|二级数据流图IRP|学生管理域功能模型IRP|全域数据模型用户与权限模型用户模型(行政视角)用户与权限模型权限模型(行政视角)技术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建设集成数据环境集成数据环境需要解决的问题数据源问题:来自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数据谁是权威数据 数据组织问题:数据标准如何落实到数据组织 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集成有序的全局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唯一性 数据共享问题: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如何充分共享,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完全的信息共享就是完全的依赖,如何解耦 数据管理问题:如何实现数据从产生,加工,利用到失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设集成数据环境如何建立集成数据环境 要在信息资源规划的指导之下,对学校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利用进行全面分析与规划;通过梳理学校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学校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信息标准,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指导信息系统的改造,优化与新建;通过整体数据规划,统一数据库设计建立起基于主题,来源权威,信息全面,更新及时,结构稳定,管理规范的共享数据库,实现数据在全局各应用系统间的高效共享与有序流动,实现学校业务数据的有机组织和管理.建设集成数据环境建设内容:建立和维护统一的数据标准,并且落实数据标准的使用;按职能域划分,以主题数据库模式组织数据,建设集成化,标准化,权威化的运行数据库,以保证全校所有业务数据的有序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数据的质量;建立全局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全域范围内的数据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建设集成数据环境建设内容:逐步建立数据仓库:对一些主题数据库进行萃取和深加工,形成各个职能域的数据集市,并通过业务间的有机联系,将各个数据集市关联起来,为高层查询和辅助决策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建立归档数据库:主动将一些历史的数据实施归档管理,以优化运行环境,有效地降低数据运行的成本,实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建设高效可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数据审计系统,确保数据安全;建立系列数据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为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建立保障机制.建设集成数据环境一个模型一套标准三类数据库一个共享平台一套支撑软件一套管理和技术规范集成数据环境组成示意图建设集成数据环境三类数据库:运行数据库支持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各职能域的数据按主题数据库进行组织,通过数据模型定义的关联构成全局共享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集成化与有序性;业务系统建立在整合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之上;数据仓库决策支持根据业务需求,建立若干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对信息进行深加工,为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在数据仓库之上,即可减轻运行库的压力,又可提高辅助决策数据的质量;归档数据库历史归档建立一个专用的数据归档环境,实现历史数据的归档和迁移,既保障归档数据的安全,又保证运行环境的效率.建设集成数据环境运行数据库建立统一权限管理统一权限管理要实现校园网用户权限的分级,分层的管理,包括:角色管理:管理校园网用户的身份和角色,为角色添加相应的访问用户;角色权限管理:管理角色的访问权限,为相关角色授予可以访问的应用系统;用户角色管理:为用户授予相应的角色;用户权限查询:查询某用户的访问权限.建立统一权限管理基于角色授权的权限模型:建立统一权限管理分级授权管理体系:建立统一权限管理统一的权限管理与服务系统0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的不断更新,人类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变得越来越快捷,越来越频繁,基于数字化和计算机化的电子文化的发展给传统的书本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使教育领域的课堂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法、课程教材等面临严峻的挑战。其应对策略,是努力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所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举措,更是科学技术和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谁抓住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动权,谁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动权。 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和特点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凯尼斯格林(Kenne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是数字化校园概念的最早出现。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一次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迅速被全世界普遍接受,并引出“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多种理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包括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以拓展实现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从技术层面看,数字校园的基本特点是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多媒化使得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教学信媒一体化。从教育层面上看,数字校园的建设必然导致教育过程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可以使全球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及提供帮助。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 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环境虚拟化:网上活动空间是一个空间距离为零、时间维度具有高度弹性的虚拟世界,这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现代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虚拟学社、虚拟出版社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 2 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和目标 (1)教学创新。依托学院各示范专业群的建设,整合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网络教学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