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影视摄像及策划.doc_第1页
数码影视摄像及策划.doc_第2页
数码影视摄像及策划.doc_第3页
数码影视摄像及策划.doc_第4页
数码影视摄像及策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码影视摄像与策划概 论一、为何要学l “读图时代”来临对人们认识世界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的文化已逐步脱离了以文字语言为主导的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化文化形态,这意味着人类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l “视觉读写能力” 的培养:视觉感知能力,视觉审美能力,视觉解读能力,视觉表达能力二、怎么学?理论学习+实践 多看;多想;多练;第一章 电视画面第一节 电视画面一、电视画面的定义1、视觉惰性(视觉残留) 当前后具有相关性和连续性的单幅的固定画面在人眼前连续换幅的时候,由于人眼的视觉残留现象,这时候人看到的不是分散的单幅画面而是连续的运动图案。2、电视画面 就电视摄像而言,电视画面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我们又可以把它称作电视镜头。 电视画面是电视叙事和造型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二、电视画面的作用1、叙事;2、揭示内涵;(也可以说是画面的渗透力、画面的张力)3、审美;三、电视画面的特点1、影视画面的画幅比相对固定;2、影视画面具有运动性;3、影视画面的时间性;4、影视画面的分切拍摄组接叙事;5、影视画面的逼真性;6、影视画面可以再造时空;第二节 景 别一、 景别的概念1.景别是被摄主体/画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2.景别一般有远、全、中、近景和特写。3.恰当的景别能更直接地表达拍摄者的意图,将那些与主题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减或者削弱。4.景别是导演和摄像师对观众视觉心理的限定。5.景别是画面造型的重要手段,是形成画面节奏变化的方式。二、各种景别及其特点1、远景 远景表现广阔的场面,交待人物所处的环境。在远景中, 人物在画幅中的大小通常不超过画幅高度的一半,用来表现开阔的场面或广阔的空间。远景中的表现主体,往往从属于画面内所表现的环境。相比之下,这类画面多是以景为主,以景抒情,以景表意,人物则成为画面中的一个构成元素。2、全景全景可以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全景拍摄时,要注意把人物的脚全拍出来,不能仅在足面以上。全景中环境空间处于从属地位,完全成为一种造型的补充和背景衬托。全景比远景更能全面阐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特定环境来表现特定人物,这在各类影视片中被广泛地应用。3、中景中景以富有表现力的局部为主,环境为次。人物在画面中是不完整的,但是形象已经明显增大,神态相貌更加清晰。 中景是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在包含对话、动作和情绪交流的场景中,利用中景景别可以最有利最兼顾地表现人物之间、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4、近景近景是表现人物腰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的画面。近景常被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因此,近景是将人物或被摄主体推向观众眼前的一种景别。近景中,环境被淡化,处于陪体地位,很多情况下,会将背景虚化,这样有利于更好地突出主体。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神态、喜怒神情尤其是眼睛的形象,眼神的波动,成为了画面中表达的最重要内容,留给了观众深刻的印象。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神态、喜怒神情尤其是眼睛的形象,眼神的波动,成为了画面中表达的最重要内容,留给了观众深刻的印象。5、特写特写是表现人物身体某个局部细节或者某被摄景物局部细节部分的画面。构图方面的单一性,直接性,所以还能够突出强化观众对此形象的心理认同感,进而影响到观众内心深处,使之产生共鸣与联想。三、各种景别拍摄的不同要求 1、远景(1) 应注重表现辽阔深远的景物,尽量少用或不用前景,防喧宾夺主。(2) 注意形成透视效果,造成一种空间距离感。 (3) 在光线处理上,可以采取侧光或侧逆光,突出大气透视效果。(4) 一般采用静帧形式,即使运动摄像,也应极其缓慢的摇摄。(5)电视与电影不同,远景容易产生细节过分不清晰,视觉感觉弱化的现象,需慎用。2、全景(1)人物不能 “顶天立地” ,要留白。(2) 注重环境气氛和环境因素的表现。 (3)可选择前景和背景来突出主体,体现画面空间感觉,同时丰富了内容。 3、中景(1)为了画面丰满,一般要避免单人画面,尽量采用双人或多人构图。 (2)在双人或多人中景构图中,避免平面排列或者线性布局,要强调前后景关系和角度变化,并适当使用镜头焦距变化来改变画面背景的虚实变化。4、近景(1) 拍摄近景时应尽量避免清晰明亮杂乱的背景,防止对观众视线产生干扰。5、特写(1)画面内不需前景和背景,只有一个突出细节的主体。(2)特写画面中的人物动作幅度一定不能太大。 (3)一系列镜头中不能过多使用特写镜头,否则将减弱观众视觉环境空间关系,增加观众视觉变化节奏,造成叙事上迷茫脱节、疲于猜测的后果。四、景别处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被摄对象的景别大小与所表达的信息容量关系;(2) 景别对叙事内容和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 3 ) 景别的组接变化 接近式由远到近的组合形式,和画面越来越高涨的情节发展相匹配,适合表现愈益高涨的情绪。 远离式由近到远的组合形式,适合表现越来越宁静、深远或低沉的情绪,并把观众的视线由细部引向整体。 跳跃式景别跳跃变化将对会对片子节奏、视觉效果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 三同镜头(景别、角度、对象)的画面不能放在一起,否则会产生视觉跳动。 (4)对不同画面景别的时间长度的控制 远景10至12秒 全景8至10秒; 中景4至6秒;近景3秒; 特写1至2秒第三节 拍摄角度拍摄角度有:平角度 仰角度 俯角度一、平角度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摄像者就应该根据人或物的高度随时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l 1平角(平摄)l 平角拍摄时由于镜头与被掇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l 感到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l 画面结构稳固、安定,形象主体平凡、和谐,l 是新闻摄像通常选用的拍摄高度。l 新闻纪实性节目常常需要肩扛摄像机拍摄,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l 在用长焦距镜头进行平角拍摄时,可以把纵向运动的物体较长时间保留在画面中,同时又能够因地平面上物距的压缩而使画面形象饱满,l 夸张效果,如拥挤、堵塞等。l 以长焦镜头平角调拍夕阳下骑自行车的下班人流,就能造成人头攒动、川流不息的画面效果。(一)正面 正面角度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神情。(二)背面 背面角度拍摄的画面,注重以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心感情。(三)侧面 侧面角度拍摄的画面,有助于突出人物的轮廓线条。(四)斜侧面 斜侧面角度拍摄的画面,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并可使被摄对象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二、仰角度如果想使被摄对象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对象显得更雄伟高大。如果把摄像机架得够低,镜头更为朝上,会使此人更具威慑力,甚至主角人物说的话也会增加分量。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有压迫感,特别是近距离镜头,表现尤为强烈,人物再稍微低头,甚至有些威胁感。贴近地面的仰摄,可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并能产生比实际生活更强烈的感受。配景缩小是仰拍时利用广角镜头所产生的,它使后景影像明显地透视变小。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有藐视的味道。用俯角度拍摄地面上地景物,有利于展示被摄对象的层次、数量和地理位置等,能给人一种深远、辽阔的感觉。用广角镜头在楼房等高处俯拍人物时,远近被摄对象强烈的透视对比,有配景缩小的效果。四、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l 客观性角度是指依据常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l 是电视节目运用得最为频繁、最为普遍的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l 客观性角度是保证画面真实性和生活氛围的重要角度。l 主观性角度则是一种模拟画面主体(可以是人、动物、植物和一切运动物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主观性角度由于其拟人化的视点运动方式,往往更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感和注意力,容易引起观众强烈的心理感应。第二章 固定画面第一节 固定画面概念与特点1、固定画面定义:固定画面:是指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所拍摄的电视画面。三个不动:机位,光轴,焦距 2,固定画面的特性: (1)固定画面框架处于静止状态,画面外部运动因素消失. (2)固定画面具有视点的稳定,符合人们日常生活视觉要求.第二节 固定画面的功用和局限一、固定画面功用:1,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2,对静态人物有突出表现作用.3,能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4,利用框架因素可突出和强化画面动态感.5,在造型上类似有绘画,图片效果,但有区别.6,固定画面由于其稳定的视点和静止的框架等特点,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7,与运动画面相比较,主观因素少,镜头多为表现一定客观性,指向性.8,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所表现的时间感觉不同.二,固定画面造型局限:1,画面视点单一,主要是受框架限定. 2,一个画面中,画面难有大的起幅变化.3,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 4,对运动轨迹,范围,表现较大画面难以很好表现.也不能完整记录运动过程. 5,由于单一框架限定,不如运动画面较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生活._三,固定画面适应的场合:1.远、大场面:为了清晰和稳定地表现画面中的景色 , 远景画面拍摄一般采用固定拍摄2.单构图画面:在一个镜头时间内表现一种背景基本不变的构图内容,主要用来表现处于相对静态主体的画面。3.需要对某一细小事物进行演示的场合;第二节 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1,注意捕获动态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 2,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向的调度和表现; 3,注意镜头的内在连续动作;4,注意构图的艺术性,可视性; 5,注意画面的“稳”定性; 第四节 各类静态场景拍摄一、会场拍摄 二、景物拍摄 三、单人拍摄 四、多人拍摄一、会场的新闻摄像1、会场条件;场景集中,内容集中,但同时较枯燥,难以拍出丰富多彩的画面;2、摄像通则;需如实记录会议议程、出席会议的领导、重要来宾、主要与会人员以及会议上表彰先进、通过决议的过程性的画面。具体细节如下:2、摄像通则;(1)先在会场中后方拍摄带有会标的全景画面,然后到主席台前拍就座人员和主持人;2)在中后方拍摄会场全景画面时可稍偏一些;否则中间的过道会把会场分成两半;而应该让与会者充满画面;(3)拍摄领导要注意景别和时间长度的匹配;主要领导的镜头一定要给大给足;4)与会者的画面也应拍够,注意捕捉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的与会者;(5)一般都采用平角度拍摄;二、风景拍摄1、选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建筑或者具有比较丰富构图层次的角度、位置进行拍摄。2、景别。要注意景别的变化;3、构图。遵循美术构图法,一定要制造美感;4、精雕细刻。拍摄精彩动人的特写或大特写镜头;三、静物拍摄1、高架机位;将三脚架升至最大高度进行俯拍;2、竖置物件;将物件竖置在固定物体(如墙面)进行拍摄;3、微拍;注意焦点清晰;4、光斑;注意光滑表面反光所形成的光斑;可适当调整角度来避免;四、人物拍摄(一)单人的新闻摄像;1.注意与拍摄者的交流与沟通2.拍摄角度、方向与景别;不宜采用感情色彩的仰或俯拍;方向根据可需要选择,需变化景别需要做一些变化;3.固定拍摄与运动拍摄,多用固定镜头拍摄,适当的时候可用推拉来表现;(二)单人的虚构摄像;根据需要,可充分利用光线、角度、方向、景别、运动等造型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三)两人的新闻摄像;1、拍摄一组不同景别的两人镜头,交代两人所处的环境、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可以传达出来的社会关系;2、单人镜头各一组,介绍各自的行为和其它基本信息;(四)两人的虚构摄像;注意两人的位置关系;(五)三人以上的多人拍摄;1、位置关系;注意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能弄乱;2、选择人物;选择一个或两个更富有表现力的人物作为重点,对他们适当多加展现;3、大含小;小景别所表现的内容一定要能够在大的景别重找到。;(六)人物群体的拍摄;1、新闻摄像;(1)对于规则群体,需考虑群体本身具有的形式感,用大景别,俯拍的方法能很好表现;(2)对于规则群体,可用小景别来具体刻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人;(3)对于规则群体,注意角度、景别的变化(4)对于不规则群体,首先要明确拍摄的目的,要尽量抓取可以表达意图的人物及人物关系。2、虚构摄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第三章 运动镜头摄像机的运动:推,拉,摇,移,跟。一、推入和拉出推入是指被摄对象的位置不变,摄像机逐渐接近被摄对象,拉出则和推入相反。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1、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2、突出细节;3、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4、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5、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6、推镜头的速度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7、推镜头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物体的动感。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1、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2、拉镜头具有将远处景物与近处景物,背景人物与前景人物等纵向方位上的两个具有相关和相对关系的事物先后出现,形成某种对比、反衬或比喻效果。3、拉镜头能够调动观众的积极参与,而非被动接受,给观众一种“原来是什么”的猜测过程。4、拉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有连续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一、推入和拉出:推入的用途往往只限于把观众的注意力局限在特定的人或物体上。推入的起幅和落幅要保证一定的长度。当某一特点的主体对下一个画面有意义的时候,拉出便发挥了作用。拉出的起幅和落幅要保证一定的长度。推入和拉出同样可以用变焦镜头来实现,但它们有区别,摄像机的推入和拉出能保证透视关系不变,而变焦镜头会导致透视关系的改变。具体讲来,焦距越长,背景的物体与前景相比会显得越大;焦距越短,背景的物体与前景相比会显得越小;推拉拍摄应注意的问题:1、推镜头应明确其表现的意义,有明确的目标和落幅形象。2、推拉镜头的起幅和落幅都是静态结构,因而画面构图要求规范、严谨和完整。3、推拉镜头的起幅和落幅都要有一定的稳定时间。4、推拉镜头过程中,要保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推拉拍摄应注意的问题:5、推拉镜头的速度,应该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一致。6、以变焦方式拍摄推镜头时,画面焦点应以落幅画面的主体为基准,如以起幅画面中的主体为准调焦,由于起幅画面是从广角变到长焦,画面景深越来越小,被摄主体会出现越来越模糊的现象。二、摇镜头l 就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变,依靠变动摄像的角度去拍摄。l 摇摄的拍摄方法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常被用到: 第一种情况就是当拍摄一个大场面或一幅风景画时; 第二种情况就是用来追踪一个移动中的目标,比如,一个正在高台跳水的运动员、楼上掉下来的东西或者是一辆奔跑的汽车等。 上下摇摄:用这种拍摄方法可以追踪拍摄上下移动的目标。如运动员的跳水动作。用上下摇摄的方法还常常用来显示一些高得无法用一个整画面完整表现的景物,如高楼大厦。左右摇摄:左右摇摄的方法是:首先将身体面对摇镜头的终止方向上,使摄像机稳定,朝向摇摄的最后一点,然后身体转向摇镜头的开始方向并开始拍摄。身体慢慢地、均匀地向终止方向转动,直到完成整个摇摄过程。甩摇:甩是指镜头从A点迅速地摇向B点,或者在前一画面结束时,镜头急速地摇向另一个方向。甩的过程当中画面影像是模糊一片的效果。甩的作用是连接两个注意中心,这种技巧不能表现时间的变化,只用来表现空间的变化。摇镜头的功用: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2、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或事物的内在联系;3、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事物通过摇连接起来形成对比,表示某种比喻、并列和因果关系;4、间歇摇具有一定的强调作用;5 、对一组外形相同或相似的物体用摇的方式让它们在画面上逐个出现,可以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6、表现一种主观镜头。7、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摇镜头注意事项: 1、运镜要平稳 进行摇摄时,一定要平稳的移动摄像机的镜头。最好使用三脚架,这样有利于拍摄出稳定的画面。如果用手持机,其基本姿势是:首先将两脚分开约50公分站立,脚尖稍微朝外成八字型,再摇动腰部(注意不是头部,更不是膝部)。这样可以使得摇摄的动作进行的更为平稳。 不管是上下摇摄还是左右摇摄,动作应该做得平稳滑顺,画面流畅,中间无停顿,更不能忽快忽慢。要注意不要过分移动镜头,也不要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移动镜头。摇摄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技巧运用得有分有寸。也要避免摇来摇去,像浇花。摇摄过去就不要再摇摄回来,只能做一次左右或上下的全景拍摄。 2、恰当的摇摄速度 摇摄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根据经验,用摇摄的方法拍摄一个镜头约10秒左右为宜,过短播放时画面看起来像在飞,过长看是又会觉得拖泥带水。 一组摇摄的镜头应该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要在起幅和落幅的画面上要稳定停留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三秒左右就够了,这样的镜头让人看起来稳定自然,这点很重要。落幅无停留,摇镜头将会给人没有结束和不完整的感觉。 3、把镜头拉近摇摄会更有效果 镜头稍微拉近,用中景镜头甚至近景镜头去拍摄效果会更好,使拍摄下来的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更富有临场感。用肩扛机器摇摄时,摇先将身体朝向摇摄的终止方向,以测试身体转动的位置,然后将身体转回摇摄的起点位置并操纵开关摇摄摇镜头与固定镜头的组合:固定镜头1与摇镜头2的组合,镜头2代表了女演员的眼睛,这是一种主观手法。组合要求在摇的开始或摇的结束进行。三、移动摄像移动摄像简称“移”,是指摄像机沿水平面作各方向移动时所拍摄的电视画面。当被摄对象呈静态时,移动摄像机使景物从画面中依次划过,可造成巡视或展示的视觉的感受。当被摄对象呈动态时,摄像机伴随移动,可在画面上产生跟随的视觉效果。移动摄像的功用:1、移动摄像在开拓画面空间方面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2、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等复杂场景方面具有气势恢弘的造型效果(比如航拍)。3、移动摄像可以引起被摄主体背景、角度和视向轴线的变化。4、移动摄像摆脱定点摄像,形成了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三、移动摄像:移动摄像易于制造悬念(一)移动摄像的主体变换:从一个主体转换到另一个主体;从一个主体转换到群体;从群体转换到其中一个具体主体(二)移动摄像时摇摄摄像机沿直线运动,机器与演员之间的距离不变,当摇摄时,摄像机的运动比演员快些,就可以拍摄到正面镜头。摄像机沿直线运动,机器与演员之间的距离不变,当摇摄时,摄像机的运动比演员慢些,就可以拍摄到背面镜头。四、跟摄跟镜头具有如下特点:1、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 2、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稳定,画面对主体表现的景别也相对稳定。跟镜头与推镜头和前移镜头的区别:推镜头:画面中有一个明确的主体,并且镜头逐步推近,主体有一个由小变大的过程。前移镜头:画面中没有一个具体的主体,而是随着摄像机向前运动,表现了镜头从开始到结束时整个空间或整个群体的形象。跟镜头:画面中始终有一个具体的运动的主体,并且镜头与主体的运动速度一致,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同一景别。跟镜头的功用:1、能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主体,既能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待运动主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环境的关系。2、跟镜头跟随被摄主体移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通过所经过的地物来引出环境。3、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地跟随记录表现方式,在纪实性影片及新闻拍摄中有重要的纪实性意义。四、跟摄演员先动,摄像机再跟上;停止时,摄像机先停第六章 机位与场面调度 第一节 机位一、机位的概念机位是指摄像机在拍摄时的视点和位置。二、机位的形式基本的机位形式有四种:(以二人谈话节目为例) 1、顶角机位2、平行机位 3、外反拍机位4、内反拍机位三、各种机位的特点1、顶角机位:它是位于与两个被摄对象所形成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常用来表现对话场面的开始和结束,也常用来交待环境和人物的关系。2、平行机位:它是在假想轴线一侧与视轴相平行的机位形式。用这种机位常并列表现不同的对象。3、外反拍机位:它是在假想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机位形式。用这种机位拍摄的画面两个被摄对象可以互为前景和后景,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4、内反拍机位:它是在假想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背的机位形式。用这种机位拍摄的画面,可分别表现两个人物与画外的对手交流。第二节、场面调度一、调度和场面调度1、 调度:调动、安排(人力、车辆等)2、 场面调度:场面调度一词出自法文(Miseenscene),其法文原意是“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二、场面调度的渊源:场面调度用于舞台剧中,有人在舞台上的位置”之意,指导演依照剧本的情节和剧中人物的性格、情绪,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站位、姿态手势、上场下场等表演活动所作的艺术处理。三、电视场面调度的内容1、内容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两个方面,具体为:演员的位置; 演员的动作;演员的行动路线; 摄影(像)机的位置;拍摄角度; 拍摄距离;摄影(像)机的运动方式;2、它是一个对画框内的画面形象和视觉效果进行安排和统筹协调的系统工程。3、新闻纪录片不宜照搬剧情片的调度方法,对生活中的事物予以摆布,大搞违背生活真实的“导演”和“调度”,只能对镜头进行适当调度。四、电视场面调度的特点与戏剧相比,电视场面调度具有以下特点:1、突破视点固定、视距不变的局限,引导观众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和不同视野去观看画面中的形象和内容;2、舞台场面调度仅限于舞台空间,电视场面调度则是面向广阔的现实生活;3、与舞台调度相比,电视场面调度丰富了人物调度的内容,增加了镜头调度;4、与舞台调度的观赏时的选择性相比,电视场面调度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强制性;第三节、轴线规律和三角形法则1、轴线规律是指机位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