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导则.doc_第1页
海南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导则.doc_第2页
海南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导则.doc_第3页
海南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导则.doc_第4页
海南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导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导则(征求意见稿)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8年1月22日前 言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琼府2017100号)等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要求,指导各地编制本地区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推动全省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制订了本导则。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 分片与分类;5 指标要求;6 生产基地布局;7 规划成果。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及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 目 录1 总 则12 术 语23 基本规定34 分片与分类45 指标要求66 生产能力需求测算77 规划成果8附录A 文本编制大纲10附录B 指标分解方法12附录C 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与各层级规划衔接图141 总 则1.0.1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琼府2017100号),做好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海南省各市、县(含洋浦)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1.0.3 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应坚持“目标导向、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1.0.4 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的编制应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1.0.5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编制除遵循本导则外,尚应符合法律、法规、现行相关标准和政策的规定。2 术 语2. 0.1 装配建筑面积比例 Prefabricated Building Area Ratio装配式建筑的总建筑面积占新开工建筑的总建筑面积的比例。2.0.2 装配率 Prefabrication Ratio单体建筑0.000标高以上的承重结构、围护墙体和分隔墙体、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装配率的计算方法以我省和国家颁布相关技术文件为准。2.0.3 产能 Capacity规划编制区域内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年生产的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2.0.4 编制单元 Unit根据所属分区内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现状基础和规划建设用地布局情况,以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元为基础,以主次干道、铁路、河流等为边界划定的明确装配式建筑发展指标要求的地块。2.0.6 (细化)地块 Block规划用地强度赋值的基本单位。地块划分时应考虑保持用地性质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与土地权属相关,便于土地出让;考虑土地价值的区位差异;兼顾交通疏散和消防通道等要求,每一地块必须与一条以上城市道路或街坊支路相毗邻。3 基本规定3.0.1 专项规划由住房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乡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联合编制。3.0.2 市、县(洋浦)的专项规划,由规划组织编制主体报市、县(洋浦)人民政府审批。专项规划成果报送省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和国土资源等部门备案。3.0.3 专项规划经批准后,应由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布实施;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3.0.4 专项规划经批准后,应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将专项规划中确定的各层次发展目标和指标要求等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3.0.5 专项规划应分析区域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基础、条件和趋势,综合考虑各类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协调发展。3.0.6 专项规划应明确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等关系。3.0.7 专项规划应确定分片、分步和分类实施计划,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3.0.8 专项规划应合理划定分区、编制单元和(细化)地块,并明确各层级的目标要求和指标要求。3.0.9 专项规划应从区域定位、建筑类型及建筑规模等方面明确装配式建筑的实施范围。鼓励农村自建房采用装配式建筑。3.0.10 专项规划应将省制定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规划区域内各级目标分区。市域层次的专项规划应明确所行政区域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目标任务。3.0.11 专项规划应明确装配式建筑在土地出让、棚户区改造、城市更新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中的相关要求。3.0.12 专项规划期限为五年。4 分片与分类4.1 分片规划4.1.1 专项规划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片规划,采用分区、编制单元和(细化)地块三级地域划分体系,有条件的地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编制区域划分。4.1.2分区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行政管理格局和地理气候等因素划分。4.1.3 编制单元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产业空间布局和行政管理格局,按以下要求进行划定:1. 结合自然地理界线;2. 结合行政区划;3. 结合路网格局;4. 结合土地利用的内在关联性;5. 编制单元应保持适宜的用地规模,每个编制单元面积一般不宜大于5平方公里。4.1.4(细化)地块应根据所属编制单元内实际情况,并结合土地利用及城市建设情况,统筹考虑以下因素进行划分:1. 以编制单元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细化)地块划分为基础,可合理组合但不得打破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的基本地块;2. 以编制单元内的主次干道、铁路、河流等自然、清晰边界为界线;3. 新建建筑类型、建筑功能和投资主体等因素。4.2 分类规划4.2.1 专项规划应按投资主体、建筑类型和建筑规模等制定分类实施方案。4.2.2 保障性住房项目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与其他项目应执行不同的发展要求,政府投资项目除不规则超限项目经审核同意外,其他应全部使用装配式建筑。4.2.3 各地区推广装配式建筑,宜优先推广标准化生产程度高的建筑类型。4.2.3 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建造中积极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大型公共建筑、大跨度工业厂房建造中优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风景名胜区及园林景观、仿古建筑等领域,倡导发展现代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在农房建造中积极推广轻钢结构建筑;在临时建筑(含工地临时建筑)、管道管廊等建造中积极采用可装配、可重复使用的部品部件。5 指标要求5.0.1 专项规划的指标可分为控制性指标和鼓励性指标:1. 控制性指标:指规划区内必须满足的装配式建筑技术要求和发展要求。主要包括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分布区域和装配率等;2. 鼓励性指标:指规划区内鼓励满足的装配式建筑技术要求和发展要求。主要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铝模、集成式厨卫等建筑工业化技术应用,以及装配式保障实施制度和政策等。5.0.2 专项规划应依据国家及省相关要求确定装配式建筑的面积比例、分布区域和装配率等控制指标,且总体目标不得低于省级规划和政策文件确定的低限要求。5.0.3 (细化)地块内新开工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技术要求应根据所属规划编制单元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建筑用途、投资主体等因素合理确定,且不得低于省和国家确定的低限要求。6 生产能力需求测算6.0.1 装配式建筑宜根据建筑类型合理选择建造方式,积极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现代装配式木结构建筑。6.0.2 各地市宜综合考虑本地区中远期发展规划和推广技术体系,合理确定新建建筑需求指标和各类构配件及部品部件需求指标,并按照“在实际需求基础上略有提高”的原则测算产能需求量。6.0.3 以需求为导向,根据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的服务范围,合理规划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的建设规模,合理安排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的产能,避免产能过剩。6.0.4 坚持以优势互补、区域协调为原则,全省统筹布局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的类型。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的布局要结合各地市已有的工业园区统筹考虑,充分利用原有厂区和已有工业园区,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基地宜选址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公用事业完备、就业方便的区域。6.0.5 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布局服务半径应适中,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基本以150公里为服务半径,其中钢结构及木结构生产基地的服务半径可扩大至300公里。7 规划成果7.0.1专项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和说明书。7.0.2文本主要内容包括:1. 规划目的、原则、依据、范围、期限等;2. 装配式建筑总体发展目标和定位;3. 装配式建筑总体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实施范围及方案;4. 分区划分及指标要求:规划分区划分和各阶段指标要求;5. 编制单元划分及指标要求:6.(细分)地块划分及指标要求:(细分)地块划分列表和指标要求;7. 生产能力需求分析及现有生产基地布局情况;8. 分期建设规划;9.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0. 文本编制格式详见附录A。7.0.3图纸应包括:1. 区位图;2. 土地利用现状图;3. 土地利用规划图;4. 规划分区区划及目标分解图;5. 规划编制单元区划及目标分解图;6. (细化)地块区划及目标分解图;7. 现有生产基地布局图(有的话)8. 分期实施规划图。7.0.4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1. 规划范围、规划目的、规划主要依据和原则、规划期限、法律效力及其他事项的说明;2. 装配式建筑发展回顾、现状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3. 装配式建筑总体发展目标、定位、重点工作、发展战略及技术路线说明;4. 分区的划分情况说明;规划分区内新建建筑装配式建筑技术要求的情况说明; 5. 编制单元的划分情况说明;各编制单元内新建建筑装配式建筑技术要求的情况说明; 6. (细化)地块的划分情况说明;各(细化)地块内新建建筑装配式建筑技术要求的情况说明;各(细化)地块的控制性指标和鼓励性指标要求的情况说明;7. 生产能力需求及现状基地布局情况说明;8.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7.0.5专项规划成果文件的形式及要求:1. 书面成果:文本及图纸均采用A3幅面,封面注明规划名称、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其中图纸采用彩色打印; 2. 电子数据成果:文字采用Word或PDF格式;图纸采用JPG和CAD格式。附录A 文本编制大纲1总则1.1规划目的1.2规划原则1.3规划依据1.4规划范围1.5规划期限1.6 实施方案1.7 法律效力1.8 其他规定2装配式建筑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定位2.1 装配式建筑的总体发展目标2.2 装配式建筑的总体发展定位3装配式建筑的总体发展战略及技术路线3.1装配式建筑的总体发展战略3.2装配式建筑的总体技术路线3.3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3.4 装配式建筑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推进计划4规划主要内容4.1规划分区划分及基本要求列表4.1.1规划分区区划图4.1.2规划分区指标要求列表4.2规划编制单元划分及基本要求列表4.2.1规划编制单元区划图4.2.2规划编制单元的指标要求列表4.3规划(细分)地块划分及指标要求4.3.1规划(细分)地块区划图4.3.2规划(细分)地块指标要求列表4.4 生产能力测算及现状基地布局情况4.4.1生产能力需求规划4.4.2生产基地现状布局情况4.5 分期建设规划4.5.1 分期建设规划4.5.2分期建设规划图5专项规划保障措施5.1 工作机制5.2 技术支撑5.3 资金保障5.4 政策制度附录B 指标分解方法0.1 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分解计算方法:1. 编制单元内各(细分)地块的装配式建筑比例计算公式:(细分)地块的装配式建筑比例=(细分)地块的装配式建筑面积(细分)地块的新开工建筑面积100%2. 规划编制单元装配式建筑比例计算公式:规划编制单元的装配式建筑比例=规划编制单元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规划编制区的新开工建筑面积100%=(地块的装配式建筑面积(细分)地块的新开工建筑面积100%)3. 规划分区装配式建筑比例计算公式:规划分区的装配式建筑比例=规划分区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规划分区的新开工建筑面积100%=(规划编制单元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规划编制单元的新开工建筑面积100%)4. 地级以上市及县(县级市)装配式建筑比例计算公式:地级以上市及县(县级市)的装配式建筑比例=地级以上市及县(县级市)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规划编制区的新开工建筑面积100%=(规划分区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规划分区的新开工建筑面积100%)0.2 产能估算分解计算方法:1. 编制区内各(细分)地块的产能估算计算公式:(细分)地块的产能=产能转换系数各地块和细分地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