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1页
二轮专题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2页
二轮专题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3页
二轮专题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4页
二轮专题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 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人脑的高级功能()。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构建网络,栏目索引,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与机制,考点二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与机制,重点提炼,命题视角,题组一 根据反射弧判断兴奋的传导方向,题组二 从兴奋产生与传导的机理进行考查,题组三 以图示为载体考查兴奋的传导过程,重点提炼,1.兴奋的产生机制 Na流入细胞内,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2.兴奋的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1)膜外: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流动方向相反。 (2)膜内: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流动方向相同。,3.兴奋的传递 (1)特点:单向传递。 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2)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与神经递质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有: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细胞膜等。,题组一 根据反射弧判断兴奋的传导方向,1.(2014海南,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 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 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答案 C,技法提炼,判断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上传导方向的三大方法 (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宽)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看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从突触前膜( )传到突触后膜( )。,命题视角,题组二 从兴奋产生与传导的机理进行考查,3.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处于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 B.处于与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形成动作电位,答案 A,总结提升,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分析 (1)图示,(2)解读 ab段:静息电位。Na不能内流(Na离子通道关闭)、K却能外流(K离子通道打开。此过程中物质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耗能,为协助扩散),呈外正内负。 bc段:动作电位产生过程。Na能内流(Na离子通道打开。此过程中物质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耗能,为协助扩散),K却不能外流(K离子通道关闭)。,c:0电位。Na内流、K不外流。 cd段:动作电位。Na内流、K不外流,呈外负内正。 de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K通道开放, K外流。 ef段:静息电位。钠钾泵泵出Na、泵入K(此过程中物质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耗能,属于主动运输)。,题组三 以图示为载体考查兴奋的传导过程,4.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的两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含有_个神经元,其中神经细胞_是传入神经元,细胞_是效应器。 (2)在细胞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为_。 若在细胞C上给予一个适宜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为_。,(3)在神经元上,兴奋可以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但在生物体内,兴奋沿着神经元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 (4)切断a处,刺激b处,效应器_(填“可以”或“不可以”)发生反应,_(填“可以”或“不可以”)称为反射。,答案 (1)3 B E (2)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偏转一次 (3)双向 单向 (4)可以 不可以,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 (1)细胞膜内外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技法提炼,静息电位时,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指针向右偏转。 动作电位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2)测两点间的电位差:电流计两端均在膜外 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方向先左后右。,刺激c点(ab的中心):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刺激e点:d点先兴奋,b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方向先右后左。,2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计两端横跨突触 刺激b点: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方向先左后右。 刺激c点:a点不能产生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向右偏转一次。,(2015浙江理综)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解析: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的外流所致,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使神经细胞外K+浓度下降,K+外流增多,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当受刺激时,就可能导致Na+内流不足而无法引起内负外正电位的逆转或导致动作电位值偏小的情况发生,D正确。,不变,不变,增大,变小,不变,不变,变小,增大,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就是K+向外扩散达到平衡时的膜电位。由于此时细胞膜对Na+等离子是不通透的,所以Na+浓度的改变不会影响到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的峰值是Na+的平衡电位,当细胞外Na+上升后,导致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增加,从而使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反之,动作电位峰值变小。,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两 种: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分别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 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 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抑 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使 后膜Cl-通道开放,Cl-内流, 突触后膜超极化,有关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验证 1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传导的异常情况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者被转移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次兴奋做好准备。 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可能的原因有: (1)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3)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 (4)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体的酶活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考点34 神经调节,考点二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重点提炼,命题视角,题组一 通过图示信息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过程,题组二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考查激素的调节作用,考点35 体液调节,激素的化学本质,考法5 激素调节的相关分析,考点35 体液调节,角度1 激素调节的特点分析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常见激素的名称、分泌部位及靶器官(细胞)归纳:参考本考点应试基础必备相关内容。,角度2 激素、酶、神经递质的区别和联系 (1)激素、酶、神经递质的区别:产生部位不同: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神经递质是在突触小泡内产生的。运输途径不同: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蛋白质类的酶在细胞内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在细胞外通过导管运输,如消化酶类;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2)激素、酶、神经递质的相同点: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均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都不供能、不组成细胞结构。 (3)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相同点:可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发挥作用后被分解或灭活。而酶可以反复利用。 (4)激素与酶的相同点:微量和高效;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都有一定的特异性)。,考点35 体液调节,角度3 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 (1)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2)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缺碘,甲状腺激素不能合成。 (3)呆小症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4)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5)巨人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6)肢端肥大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7)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角度4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的理解 (1)基本模型。,1.(2014天津,7)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通常情况下,下图中的过程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进行调节。据图回答:,(1)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_。Kp作用的靶细胞是_。器官A是_。 (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反馈调节,Kp释放量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的生理意义是_,促进排卵。,.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到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下图。,(3)据图可知,Kp-10_(影响/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_。 .综合分析 (4)综合、分析,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_调节。,答案 (1)核糖体 GnRH神经元 垂体 (2)减少 通过反馈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 (3)不影响 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加强 (4)神经体液,考法6 关于动物激素功能的常见实验验证方法,1方法归纳,考点35 体液调节,2.实例分析 例1.探究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例2.探究胰岛素对动物血糖调节的影响,考点35 体液调节,热点考向,考向一,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激素的分泌调节、作用及特点,1.(2015新课标全国理综)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解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是: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后,下丘脑分泌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答案: (1)下丘脑 垂体,(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 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 (答出一点即可)。,解析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等。 答案:(2)细胞代谢 发育和功能 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3)高效,考向二,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激素分泌的调节,2.(2015安徽理综)如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1)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则这两种激素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 关系。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将 (填“促进”或“抑制”)细胞b的分泌。,解析:(1)细胞a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故细胞a、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拮抗关系,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由于反馈调节则会促进细胞b的分泌,从而抑制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 答案:(1)拮抗 促进,(2)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联系的枢纽。如发生急性低血糖时,对血糖浓度敏感的神经元可通过细胞a促进细胞c的分泌。在这个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作用是将 转变为 。 (3)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如生长激素可与全身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这是因为 。 (4)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原因之一是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 分化。,解析: (2)发生急性低血糖时,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受刺激后可分泌激素促进细胞c的分泌,在这个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将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转变为调节内分泌系统活动的激素信号。(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故具有作用范围广泛的特点。(4)胸腺是免疫器官,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答案:(2)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 调节内分泌系统活动的激素信号 (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4)T细胞,考向三,以实验分析或实验探究的形式,验证或探究某种激素的生理功能,3.(2015四川理综)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 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 性。,解析: (1)胃酸杀灭病原体时无选择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非特异性 专一,(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 胃泌素通过 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 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 。,解析: (2)包括胃泌素在内的化学物质均需借助体液在体内运输。胃泌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胃酸分泌过多反过来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图示显示,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还有神经递质。 答案:(2)体液 反馈调节 神经递质,(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口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 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 调节的结果。 步骤3的目的是 。 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 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 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解析:(3)图示显示,头期胃液的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传出神经胃窦G细胞胃泌素胃腺细胞)和神经调节(传出神经胃腺细胞)的共同调控。步骤2仅保留了神经调节。步骤3的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等,故其目的是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步骤4未假饲,仅注射了与步骤3等量的胃泌素,其目的是确定神经体液调节下的胃液分泌量。对比步骤1、2、4胃液分泌量可知:在头期胃液分泌两种调节机制中,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答案:(3)神经 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 神经体液 神经体液调节 大于,考点36 神经体液调节的实例,高考考法突破,考法7 血糖平衡的调节,考法8 体温平衡、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考点36 神经体液调节的实例,应试基础必备,应试基础必备,1神经体液调节实例分析 (1)体温调节的过程,考点36 神经体液调节的实例,(2)血糖调节的过程,考点36 神经体液调节的实例,(3)水盐调节的过程:(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考法7 血糖的平衡调节,角度1 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调节途径。 (1)神经调节途径:血糖含量变化刺激下丘脑相关区域胰岛细胞及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2)体液调节途径:血糖含量变化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进行调节。 【注意】血糖含量变化若直接刺激胰岛细胞,仅能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但若血糖含量变化刺激下丘脑调节激素分泌,除了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还会有肾上腺素的分泌。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实现的,并不是通过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 3调节中枢:下丘脑的相关区域。 4有关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考点36 神经体液调节的实例,【注意】胰岛素是降低血糖含量的唯一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协同可使血糖升高。 5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考点36 神经体液调节的实例,角度2 糖尿病的病因、防治及检测 1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伤,胰岛素分泌不足,糖代谢出现障碍。 2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体重减轻。 3尿糖的测定方法 实验组:斐林试剂1 mL糖尿病患者尿液0.1 mL混匀呈蓝色,加热12 min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对照组:斐林试剂1 mL正常人尿液0.1 mL混匀呈蓝色,加热12 min后无变化。,4曲线图的含义及判断方法 图甲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曲线,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去判断,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的曲线,B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 图乙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的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去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 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b为正常人的曲线,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的曲线,c为低血糖患者的曲线。 图丙表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的曲线,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