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城市设计大课.pdf_第1页
2015城市设计大课.pdf_第2页
2015城市设计大课.pdf_第3页
2015城市设计大课.pdf_第4页
2015城市设计大课.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设计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三江学院建筑系 1城市设计概念诠释1.城市设计概念诠释 2.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3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3.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 4.城市典型空间类型 5城市设计的设计方法5.城市设计的设计方法 6.城市设计的图纸成果要求 任务书解析7.任务书解析 1. 城市设计概念诠释 什么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词是由U bDi/CitDi翻译而来顾名“城市设计”一词是由Urban Design/City Design翻译而来。顾名 思义,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的设计。 城市计的概念今没有广为接的说法城市计的概念有城市设计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说法。城市设计的概念具有 不明确性,学术界对其的认识和理论及研究多种多样。 现在一般的共识是:以城市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环境 三维的空间设计,来贯彻城市规划思想,指导城市环境元素的进一步 设计。 城市设计的定义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作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城市设计的定义 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设施等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 等活动系统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 市设计的本质。 -市镇设计F.吉伯特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规划设计是在城市规划对城市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规划设计,是在城市规划对城市 总体、局部和细部进行性质、规模、布局和功能安排的同时,对于城 市空间的体型环境在景观关系艺术上的规划设计。 -陈为邦-陈为邦 城市设计的定义 综上所述,王建国在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城市设计词条中,将城 市设计的概念总结为: 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 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 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两大类型:工程设计型以具体方案设计为成果(图纸) 政策过程型以政策引导为成果(目标、理念)() 三个层次:a.总体性城市设计 b片区级城市设计b.片区级城市设计 c.地段级城市设计 a 总体性的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的工作对象主要 是城市相关的周边环境及其建 成区。 它着重研究在城市总体规划前 提下的城市形体结构,城市景城城 观体系,开放空间和公共性人 文活动空间的组织。 其内容包括市域范围内的生态其内容包括市域范围内的生态、 文化、历史在内的用地形态、 空间景观结构、道路格局、开 放空间体系和艺术特色乃至城 市天际轮廓线、标志性建筑布 局等内容。 它一般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 a 总体性的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的工作对象主要 是城市相关的周边环境及其建 成区。 它着重研究在城市总体规划前 提下的城市形体结构,城市景城城 观体系,开放空间和公共性人 文活动空间的组织。 其内容包括市域范围内的生态其内容包括市域范围内的生态、 文化、历史在内的用地形态、 空间景观结构、道路格局、开 放空间体系和艺术特色乃至城 市天际轮廓线、标志性建筑布 局等内容。 它一般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 片区级城市设计主要涉及城市中功能 b 片区级城市设计 片区级城市设计主要涉及城市中功能 相对独立的和具有相对环境整体性的街区。 这是城市设计涉及的典型内容。 其目标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 原则,分析该地区对于城市整体的价值, 为保护或强化该地区已有的自然环境和人为保护或强化该地有的自然环境和人 造环境的特点和开发潜能,提供并建立适 宜的操作技术和设计程序。 b 片区级城市设计 地段级城市设计主要指由建筑设 c地段级城市设计 地段级城市设计主要指由建筑设 计和特定建设项目的开发,如街景、 广场、交通枢纽、建筑物及其周边外 部环境的设计。这是最常见的城市设 计内容。 地段级的城市设计主要落实到具地段级的城市设计主要落实到具 体建筑物设计及其一些较小范围的形 体环境建设项目上。并主要依靠广大 建筑师自身对城市设计观念的种理建筑师自身对城市设计观念的一种理 解和自觉。 城市设计的作用 A打造优美城市天际轮廓线 B保持城市中重要的视线通廊 C 营造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C营造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 D促进城市文脉肌理的传承 E 改善城市的面貌和形象E改善城市的面貌和形象 F政府对城市的一种调控手段 2.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1、城市设计理论综述 2、图底关系理论 3、联系理论 4、场所理论 城市设计的缘起 传统城市设计 古代: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印度、中国 中世纪: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 近现代城市设计 西方传统城市设计格网城市 古希腊希波丹姆 Hippdamus,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5世纪 内涵:棋盘式路网、整体秩序和 形式美、几何和数的和谐、城市形式美、几何和数的和谐、城市 中心是城市广场。 城市分三区:圣地神庙、公共建 筑区、居住区。 西方传统城市设计理想城市 古罗马维特鲁威Vitruvius 公元前1世纪建筑十书公元前1世纪建筑十书 倡导者意大利阿尔伯蒂Atberti. 影响到文艺复兴时期影响到文艺复兴时期。 八角形几何布局,市中心神庙和 广场,放射路+环路,城门与路 不直对,每边长是公建的服务射 程。 西方传统城市设计开放空间体系 美.奥姆斯特德 Olmsted 公园与城市扩建 1870年公园与城市扩建 1870年 人与自然和谐,城市里建田园风 光提供大量开放室外活动空间光,提供大量开放室外活动空间, 城市设计从整体出发。 西方传统城市设计带形城市 西班牙.马塔Mate1882年提出, 1894年实践1912年西班牙马1894年实践,1912年西班牙马 德里 交通干线为布局基础,城市沿交通干线为布局基础,城市沿 干线保持一定宽度纵向延伸, 市区接近自然,防止城市过于 集中。 中国传统城市设计营国体系 周礼.考工记公元前5世纪 营 建造级城市(国 都 邑)营-建造三级城市(国-都-邑), 内容为城邑建设体制、礼制营 建制度、城邑规划制度。规定建制度、城邑规划制度。规定 型制与规模井田式格局,方正 布局;布局结构城廓清晰,择 中立宫、轴线对称。 中国传统城市设计城市营建思想 管仲管子.乘马春秋时期公元前7世纪 立国立国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 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 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 中准绳中准绳。 型制不求规整、规模不受限制、宫城为 中心规则与不规则相结合、按经济职业 划分城区、城市选址、城以盛民。 中国传统城市设计风水理论 郭璞晋朝公元300年葬经 内涵人与自然和谐城市生内涵:人与自然和谐、城市生 态环境和局部气候,选址关键 确定风水地寻龙认脉、察确定风水地寻龙认脉、察 砂、观水、点穴、定向。 近现代城市设计缘起 19世纪末艺术原则论19世纪末艺术原则论 1898年田园城市论 19世纪末城市美化论 1922年现代城市论 1943年有机疏散论 1956年美建筑师协会城市设计 1960年城市意象论 60年代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60年代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70年代乔纳森.巴奈特城市设计概论 80年代哈德.雪瓦尼城市设计过程 80年代末城市触媒论 田园城市论 英.霍华德E.Howard 1896年明日 走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1896年明日:走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花园城市”同心圆模式的基本空间,中 心中央公园围合的公共建筑中心 放射性心中央公园围合的公共建筑中心,放射性 林荫道想外延伸,划分的各个分区以环形 道联系,针对新城建设。 城市美化论 美.丹尼尔.伯纳姆DanielBurnham 19世纪末”城市美化运动”19世纪末”城市美化运动” 不仅建设中心公园、街道广场、城市景观,注重 整体性城市设计观 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公园与公整体性城市设计观,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公园与公 共开放系统,社区建筑群布局等综合规划、通盘 考虑,呼吁对城市美化运动立法。1916年纽约第 一个美国区划法产生。 现代城市论 法.勒.柯布西埃1922年明日城市, 提出300万人口现代城市提出300万人口现代城市。 现代城市论 城市布局严谨、几何构图、追求秩序, 大尺度元素界定城市空间,功能分区, 多层面立体交通、高层低密度、城市 风貌反映时代。 有机疏散论 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943城市其发展.衰败与未来 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日常活动”的区域作集中的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日常活动”的区域,作集中的 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例如看比赛和演出)的场所,不必拘泥 于一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日常活动尽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于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日常活动尽可能集中在定的范围内, 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到最低程度,并且不必都使用机械化交通工具。 往返于偶然活动的场所,虽路程较长亦属无妨,因为在日常活动范围外 绿地中设有通畅的交通干道,可以使用较高的车速迅速往返。 城市设计理论分类 功能主义雅典宪章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体系主义丹下健三“带形城市”体系主义丹下健三带形城市 形式主义城市美化运动 人文主义Team10提出人类和谐阶层 理性主义雷昂.克莱尔公共空间、城市肌理 英.迈斯.卡蒙那提出的八角形城市设计理论分类 方法强调八个城市设计观点及代表人物方法,强调八个城市设计观点及代表人物 城市设计三种研究方法 美.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的空间 提出城市设计三种研究方法 图底关系理论 Figureground 联系理论 Linkage 场所理论 Place 什么是失落空间? 罗杰特兰西克认为: 失落空间是城市中高层塔楼底层外部无组织的景观或是脱离步行活动而无人问津的 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广场; 失落空间是几乎所有美国城市中环绕市中心、切断商业中心和居住区之间联系的地 面停车场; 是沿高速路两旁无人维护、更不被使用的无主之地; 失落空间也是闲置的河岸、废弃的铁路调度场、弃置的军事基地以及那些为了交通 便许为低的收郊的便利,或也许是为了更低的税收已迁至郊区的工厂旧址; 它们是今天城市更新所遗留的、出于多重原因从未开发的和疏于清理的空地;它们 是各个城区与自由发展的商业带之间无人问津的残余地区; 失落空间是衰败的公园和由于无法达成预定目标而不得不拆除重建的公共项目。 什么是失落空间? 失落空间就是那些由于我们的错 误、失误、贪婪和骄奢,而未能 够充分加以利用的被浪费的就在 你我身边的城市空间。 失落的空间是那些因为设计不当失落的空间是那些因为设计不当 或地点不当徒有其表却鲜有人光 顾的所谓公园广场。顾的所谓公园广场。 什么是失落空间? 失落空间是城市中高层塔楼底层 外部无组织的景观或是脱离步行 活动而无人问津的下沉式广场。 什么是失落空间? 鲜有人光顾的所谓公园广场。 什么是失落空间? 仅为了彰显当权者的权势和气派 的环绕建筑的最后只能充作露天 停车场的空地。 什么是失落空间? 失落空间是那些由于规划者的视 角不能及的“边角”空地。 什么是失落空间? 被城市干道切割得七零八落且与 城市居民隔绝的本该是最美好的 土地。 失落空间是如何产生的? 美国华盛顿特区航拍图 失落空间是如何产生的? 展示了道路和停车场是如何 破坏城市肌理的连贯性的。 如果没有铺装的地面,建筑 之间几乎毫无联系。 成功的城市空间 罗杰特兰西克认为:政府必须制 定有效的空间设计政策,公众必须 参与对环境的塑造,而设计师则必 须深刻理解成功的城市空间背后的须深刻理解成功的城市空间背后的 设计原则。 成功的城市空间就是人们乐意于在 其中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个成功的城市空间有很多很多的一个成功的城市空间有很多很多的 因素决定,但它们通常具有这样的 一些共同特征:强调建筑间的组群 关系,具有积极的图底关系。 最引人注意的不是单个的建筑,而 是建筑群体之间的缝隙 建筑的积极的图底关系以空 间为图,以建筑为底。间为图,以建筑为底。 图底关系理论 倡导者倡导者: 诺利Nolli1748年绘制罗马地图时空分析; 1915年鲁宾Rubin绘的杯,舒尔茨存在空间 建筑引用图形和空间关系; 芦原义信引用中国传统的“阴阳互易”双鱼图。 源于心理学视知觉研究以知觉选择性源于心理学视知觉研究,以知觉选择性 为基础,选择的是知觉对象,模糊是是 背景。 图底关系理论 图形特点:明确、集中、规则、事物性质强 背景特点模糊松散不规则事物性质弱背景特点:模糊、松散、不规则、事物性质弱 图底关系图:建筑图图底关系图:建筑图 空间底 图底关系反转图:空间图图底关系反转图:空间图 建筑底 图底关系理论 图底分析的作用: 通过对城市图底关系的研究明确城市形态的通过对城市图底关系的研究,明确城市形态的 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确定城市的积极空间和 消极空间。消极空间。 通过不同时间内城市图底关系的变化,可以分 析出城市建设发展的动向。 在设计中用图底关系来明确空间界定的范围、 空间等级、空间的收放效果等,从而创造出积 极的空间。 联系理论 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线性关系的种类: 交通线:城市道路、步行通道等。 线形公共空间:带状绿地、水系、河岸等。 建筑线:一幢或一组建筑的边缘线建筑线:一幢或一组建筑的边缘线。 视线:序列空间、轴线、视廊、景观条件等。 联系理论 作用:空间秩序化、标志建筑 层次化建筑与公共空间联系层次化、建筑与公共空间联系 走廊,提高城市效率。 场所理论 场所的建构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空间,二是特性。空间是 基础,是场所诞生的前提条件;特性是场所存在的灵魂,是场 所区别于普通空间的关键。 场所空间的建构在城市设计中通常通过“点、线、面”的元 素来表达在城市整体空间中可以概括为“中心、轴线、节素来表达。在城市整体空间中可以概括为中心、轴线、节 点、廊道和片区”等。 场所理论 50年代初“10次小组”提出了 “以人为核心”和“人际结合”以人为核心和人际结合 的思想 雷昂.克莱尔提出城市空间应统一、雷昂.克莱尔提出城市空间应统、 和谐、有秩序; G.库仑的空间序列分析; 诺伯舒兹场所精神 场 所 理 论 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 理论 为满足使用者要求而设计,城市环境不再是种视觉艺术空间,而是综合的 社会场所,城市设计进入人情与心理领域。 场所是为人的行为活动、情感体验而提供的,具有社会文化内涵、人性特 征或有生活呈现的特定环境。 场 所 理 论 场所要求指认、认同识别、群聚、归属、交往、满足 特征独特性、连续性、层次性、领域性 任务场所精神、人性化空间、塑造有特色、有吸引力和文化内 涵的场所 城市设计三种研究方法 图底关系理论 Figureground图底关系理论 Figureground 联系理论 Linkage 场所理论 Place场所理论 Place 3. 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 城市设计的控制原则 1. 整体性原则(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及与规划的关系)1. 整体性原则(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及与规划的关系) 2. 生态优先原则(自然要素及其系统性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3. 人本原则(使用方便,安全,舒适,多样性) 4. 场所塑造和时空连续原则(历史、文化内涵) 5. 美学性原则(格局清晰,特色,景观,空间形体组合等)5. 美学性原则(格局清晰,特色,景观,空间形体组合等) 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 1. 建筑体量 2. 土地使用 3. 开敞空间 4. 步行街区 5. 使用活动 6. 交通与停车 7. 保护与改造 8. 标识 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 1. 建筑体量与形式 (1)概念 建筑体量即建筑的高低、大小和形状等,也可 以说是建筑物的体块分割与组合。 建筑形式即建筑的风格、色彩、材料和质感等 。 (2)建筑体量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保证城市绿化有良好的日照条件; 保护历史建筑的景观条件及其与周围建 筑之间的协调关系; 保证城市干道、广场等人流聚集和停留 场所有合理的日照和良好的视觉感受; (3)目的(3)目的: 城市设计中建筑体块控制的目的就是把环境关系 设计问题控制在建筑设计本身能有效解决的范围 之内。 2、土地使用 城市设计在土地使用方面考虑 的问题: 开发强度与土地利用的经 济性 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 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 土地的综合使用 交通及人口密度的控制 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3、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 可达 性 大众 性 空间,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 观、公园绿地、娱乐空间等, 通常具有四个特质 功能 性 开放 性 通常具有四个特质。 4. 步行街区 (1)步行街的含义 人车分离没有机动车行走的域它即人车分离,没有机动车行走的区域。它是开 敞空间的一个分支,从属于城市人行步道系统 (2)步行街的形式 封闭式即没有任何车辆通行的步行街。 半封闭式以步行为主但仍有少量车辆进入 或者实行定时封闭的步行街。 转运式也称公交步行街允许公交车转运式也称公交步行街,即只允许公交车 辆通行的步行街。 步道拓宽式由普通道路增大人行道宽度而 成。(不封闭) (3)步行区建设的两个要点 计划即对步行区的可达性和多样性的 考虑考虑 设计即对步行区环境、设施的考虑。 5、使用活动 (1)活动分类 必要活动:是人们日常所必须的活动。 选择活动:是人们所希望的活动。 社交活动:特指完全发生在公共空间中的社交社交活动特指完全发在公共空间中的社交 活动。 (2)城市空间环境对三类城市生活的影响 必要活动:主要利用街道和环境条件与质量必要活动:主要利用街道,和环境条件与质量 关系不大。 选择活动:在天气、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其发 生频率与形体环境质量的好坏有很大关系。 社交活动:改善前两种活动的环境条件,就会 促成有序的社交。成序交 6、交通与停车 存在问题:道路、停车设施的供求矛盾 解决措施:a.增大供给 b.限制需求b.限制需求 城市设计对交通问题的考虑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停车场地的建设停车场地的建设 机动车交通线路的视觉景观 集中停车库的城市设计处理 7. 保护与改造 对历史区: 在力求保护旧城原有结构的 前提下,嵌插一些小型的改前提下,嵌插些小型的改 造的建筑。 对文物建筑古迹: 历史真实性是保护的最高原历史真实性是保护的最高原 则。 对个体建筑: 关键是建筑周围的景观控制 与新旧建筑的协调。 4. 城市典型空间类型 城市典型空间类型 城市道路空间 城市广场空间城市广场空间 城市绿地 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 大学校园 城市建筑综合体城市建筑综合体 城市滨水区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道路空间 1.道路的概念 道路是一种基本的城市线性开放空间道路是种基本的城市线性开放空间, 在大部分城市中占用地总面积的约四分 之一左右。 2.道路的功能 交通空间功能:市民可以安全、迅速、 准确地到达目的地的通道与途径准确地到达目的地的通道与途径。 生活空间功能:市民休息、散步、生活 的公共场所。 3.道路空间设计的主要原则 便捷高效原则 舒适宜人原则 局部步行原则 公交优先原则公交优先原则 4. 道路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 1)比例 在空间构成的角度人们对于道路空间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感知道路宽度(D)与沿街在空间构成的角度,人们对于道路空间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感知道路宽度(D),与沿街 建筑高度(H)之间的比例关系获得的。相关研究表明: 当D/H2时,产生宽阔感; 当D/H3时,几乎不存在围合感; D/H=12是比较理想的断面构成比值。 当 /时,几乎不存在围合感; 瑞士苏黎世银行大街上海里弄 4. 道路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 2)线型 城市道路的线型大体可以划分为直线型与曲折型(折线)两种城市道路的线型大体可以划分为直线型与曲折型(折线)两种。 直线型道路: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与始终如一的平面线型,空间视线通畅,交通流量与速度 相对平稳,基础设施与市政管线铺设便捷。 曲线型道路:通过一次或多次的方向转换创造出景观多变的空间体验。 佛罗伦萨乌非齐大街 欧洲小镇街道 4. 道路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 3)沿街建筑与界面 建筑功能在定程度上制约着道路氛围的形成;建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道路氛围的形成; 沿街建筑的屋顶轮廓线是构成道路空间景观的重要因素; 人们对于道路宽度的感知通常不是道路红线,而是沿街建筑的外墙面; 沿街建筑外立面色彩与材料的使用对道路形象也有很大影响。 4)铺装、栽植与相关设施 杭州湖滨商业街百老汇大街 5. 步行街(区)设计 1)概念 步行街(区)是将道路的生活功能从交通功能中独立出来,步行街(区)是将道路的生活功能从交通功能中独立出来, 形成供人徒步行走而不过多受现代化交通工具干扰的特殊道路空 间,它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集中体现。 2)种类 地面步行街 )种类 根据不同的空间位置,步行街可以分为地面、地下、空中三 种; 根据不同的道路性质,步行街可以分为商业步行街、自然景 观步行街和传统文化步行街;观步行街和传统文化步行街; 根据人车分离的不同形式,步行街可以分为完全分离式与非 完全分离式; 空中步行街 南京夫子庙历史街区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区地下步行街 5. 步行街(区)设计 3)步行街设计要点)步行街设计要点 正确的选址 良好的交通出行条件 解决好尺度与空间的问题 丹佛十六街公交换乘点 解决好尺度与空间的问题 环境景观 德国慕尼黑步行街休闲设施 丹佛十六街节点空间丹佛十六街线性空间旧金山花街 1.绿地的概念 指以全体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便于市民到达并进入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作为主要存指以全体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便于市民到达并进入,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作为主要存 在形态,可满足市民观赏、休闲需要的城市空间。 当绿化占地比值大于65%者称为绿地或公园,小于65%者称为广场。 绿地/公园广场 2.绿地设计的主要原则 1)便利舒适原则 波兰华沙绿地空间示意莫斯科城市绿地空间示意哈罗新城绿地空间示意 )便利舒适原则 2)景观丰富原则 3)生态效益原则 杭州太子湾公园 3.绿地空间的发展趋势 1)公共开放化趋势 立体化绿化1)公共开放化趋势 2)室内化、立体化趋势 3)产业类历史建筑用地改造的绿地化趋势 立体化绿化 3)产业类历史建筑用地改造的绿地化趋势 室内化绿化 北杜伊斯堡公园 室内化绿化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 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2.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特征 1)保留有一定比例的真实历史遗存物,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 2)具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能反映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及某个地 方的鲜明特色,在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 3)在城镇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是生生不息的、具有活力的 生活社区; 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基本原则 1)保护历史的真实性;1)保护历史的真实性; 2)维护风貌的完整性; 3)保持生活的延续性; 4.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内容 1)历史建筑; 有 整体保存 局部保存 2)街巷格局; A:保持原有的用途 B:改变原有的用途 C:留作城市景观标志 首都图书馆 2)街巷格局; 街巷布局与形态; 街巷功能; 街巷空间及景观 3)空间肌理及景观界面; 总统府同里历史文物陈列馆 5.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 1)景观环境的整合;1)景观环境的整合; 2)基础设施的改造; 3)居住环境的改善; 土地使的调整 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 4)土地使用的调整; 5)地段交通的组织; 5. 城市设计的设计方法 城市设计的设计方法 1. 空间分析方法 2. 社会调查方法 空间分析方法 1. 基地分析 2. 心智地图分析 3. 认知意象分析 4. 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 5. 序列视景分析 6. 空间注记分析 1 基地分析1. 基地分析 (1 ) 城市设计地段相关各种外部条件(1) 城市设计地段相关各种外部条件 的综合分析。 (2)内容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地形、 地貌、景观资源等)、建成环境要素 (空间格局、道路网络等)、场所文脉 要素(社会、文化、心理等) 。 2、心智地图分析 (1)从认知心理学 领域中吸取的城市空间分析方法, 还具体借鉴了社会学调查方法是城市景观和场所意还具体借鉴了社会学调查方法 ,是城市景观和场所意 象的有效分析方法。 (2) 访谈、询问、问卷调查、画图“心智地图” (Ml M)通过心智地图可以识别出对于(MentalMap)通过心智地图可以识别出对于 体验者来说重要的和明显的空间特征及其相互联系, 从而为城市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出发点。 (3)心智地图分析方法有两个基本特征: A、 建立在“外行”对环境体验的基础之上,具有相当 的“原始性”和“客观性”。 B、 居民是城市空间体验的专家,同样对城市设计和空 间环境有深刻的理解洞悉。 (4) 心智地图分析方法可以从看似比较粗糙、逻辑 性较差的表面意象中发现城市空间的彼此关联。 2、心智地图分析 小结:在主观意向的表面形式下 有较高的客观性对于外来的设有较高的客观性,对于外来的设 计者可以迅速地理解当地的空间 结构和环境特色,并形成设计人 员与居民的信息双向传递。 3、 认知意象分析 城市设计意象 五要素五要素: 通道(th )通道(paths) 边缘(edges) 区域(districts) 结点(nodes)结点(nodes) 标志(landmarks) 五要素有规律地相互穿插和叠合,构成城市形体 环境的认知意象和城市形象。 3、 认知意象分析 Q校园H校园 两学校空间架构分析 认知地图 4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法4、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法 (1) 标志性节点 标志性建筑对城市的空间环境有相当的影响范围,对城镇景观、居民 生活、心理感受和交通组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聚集效应。对标志性节点的影响分析是对城 市局部空间环境分析的重要方法 。 (2)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多针对建(构)筑物等实体性节点及其空间的主观感受展开, 过程如下: 选定有待分析的标志性节点 视觉影响范围视觉影响范围 空间视角分析 空间视觉评价 归纳总结分析 (3) 空间节点影响分析对城市中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空间环境的保护与改造具有重要意 义。 南京鸡鸣寺塔视觉影响范围分析南京鸡鸣寺塔视觉影响范围分析 空间视角分析示意图 5、序列视景分析 (1)城市空间体验是城市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 A、 心理学上的意义:城市空间体验的整体是 由于运动和速度相联系的多视点景观印象复合而 成,但不是简单的叠加。 B、 生理学上的意义:视觉是最主要的感觉信 息的渠道,约占人们全部感觉的60%。 (2) 具体过程:在待分析的城市空间中,有意 识地利用组运动的视点和些固定的视点选识地利用一组运动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点,选 择适当的路线对空间视觉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 并进行图纸标注,对空间艺术特点和构成方式进 行分析。 方法: A、 拍摄序列照片 B、 草图透视分析 C、 电脑模拟分析 6、空间注记分析 (1) 是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