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宣贯大会上的讲话.doc_第1页
在四川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宣贯大会上的讲话.doc_第2页
在四川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宣贯大会上的讲话.doc_第3页
在四川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宣贯大会上的讲话.doc_第4页
在四川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宣贯大会上的讲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四川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宣贯大会上的讲话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于 桂2012年5月28日 今年3月19日,省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4月2日以省人民政府令第266号发布,6月1日起施行。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宣贯大会,目的就是要在全省范围内迅速学习、宣传该办法,将该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该办法是汶川地震以后我省全面总结和提炼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而出台的一项重要的地方规章,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也标志着我省建设工程抗震防灾工作进入一个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本次会议,省政府法制办李向兵处长和勘察设计科技处胡明福处长对该办法做了重点讲解和实施要求,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全面消化,在办法宣贯过程中抓好落实。结合我省抗震工作形势和当前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一、高度重视,深入分析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抗震防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的重要论述,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分析防震减灾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加完善可靠的政策保障,扎实做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抗震防灾工作。(一)异常复杂的震情形势对抗震防灾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据地震系统的专家会商研判认为: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大震此起彼伏。我国、我省地震震情趋势依然相当严峻。我省是多地震省份之一,地震活动位居全国第五。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与安宁河断裂带所形成的“Y”字形区域一直被国家确定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全省181个县(市、区)中有168个位于地震烈度6度及6度以上的抗震设防区。汶川、玉树、芦山特大地震都给我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灾难和损失。严峻复杂的震情形势对我们各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应对,扎扎实实做好工程抗震工作,为最大限度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损失作出努力。(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抗震防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深入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经济愈是发达,城市愈是密集、愈是现代化,地震灾害潜在威胁和危害就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更加安全的生活空间,对地震安全的要求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积极谋划防震减灾工作新思路,创新防震减灾工作新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三)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抗震防灾基础和能力尚很薄弱。虽然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抗震防灾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城乡建设抗震防灾能力不适应地震灾害频繁、严重的形势,“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老少边地区,农村房屋抗震防灾的历史欠账较多;城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抗震防灾能力与人民群众对安居乐业的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既有工程抗震加固,超高、超限、大跨等体型复杂公共建筑抗震设防,城乡综合抗震防灾能力以及多灾种的综合抗灾防灾能力等等,都亟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二、加强该办法的宣贯,把办法的各项规定和措施落到实处 发生在我省的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一次次的证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抗震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整体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芦山地震灾区按国家标准7度或8度抗震设防的建筑经受了实际地震烈度8度、9度的考验,真实的检验了各类工程抗震防灾能力和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成果,灾区城镇房屋建筑实现和完成了国家标准所设定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防目标。工程抗震在减灾中的地位、作用和效果更加凸显。实践证明,在地震预报仍然是世界性难题的背景下,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使建设工程具备一定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是降低并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难的最积极、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和对策。该办法以建筑法和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经过两年多的调研、论证、修改,全面总结了汶川地震建设工程抗震防灾经验教训,着眼于防震减灾工作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五环节中的“地震灾害预防”这一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的最核心、最根本的对策措施,从城乡抗震防灾规划、工程抗震设防(含农村房屋)、工程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既有建筑抗震使用、“四新”技术应用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总结了汶川地震中城乡建设工程防震减灾的经验,使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是指导我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工作的重要政府规章。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对规范我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活动、最大限度提高城乡和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要认真学习宣传该办法,逐条逐句深刻领会和消化其内涵和要求,抓住重点,注重实施,结合实际,在下一步的贯彻落实上下功夫。一是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出台相关的配套文件。办法涉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方方面面,是项系统工程。所以,各地要认真研究,明确职责、细化分工、设计流程、严格把关,切实把抗震设防贯穿于新建工程的工程选址、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验收、使用、管理的全过程。二是要切实落实各方责任主体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责任制。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的全过程负总责。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暗示设计单位降低抗震设防标准,不得在工程设计合同或合同以外,暗示、明示或附加条款限定工程含钢量,不得因施工图审查不合格、通过变更施工图审查机构逃避整改责任。三是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的非抗震设防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重要公共建筑的要按抗震设防烈度6度进行抗震设防,以提高上述公共建筑的抗震能力。四是要加强施工图审查中的抗震专题审查,实行抗震审查一票否决制度。按照办法规定,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进行工程选址、选线及设计方案抗震设防专项论证、初步设计阶段应当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项目,应严格按规定报审,要严格程序、严把标准、确保质量。三、狠抓当前,切实做好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今年住房城乡建设各项抗震工作目前,我省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已经启动,任务艰巨。灾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全面落实办法所设定的程序和各项制度。灾区灾后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工程要认真执行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抗震设防标准有关执行事项的通知(川建发201312号)要求,按照四川省地震局按程序提高调整后的芦山地震灾区部分乡镇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市场各方责任主体要认真履行职责,抗震设防是“高压线”,不得随意降低标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及服务设施,地震后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使用上有特殊要求的房屋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新颁布的抗震设防要求和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加固设计和施工。抗震加固设计应满足国家技术规范的要求,优先采用“四新”技术。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抗震设防的全程监管,把抗震设防贯穿灾后重建过程的始终,确保恢复重建抗震设防质量。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继续按照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和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通知(川建发201111号)对“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部署和今年勘察设计工作会要求,做好抗震防灾各项工作。加快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与实施;及时修订地震应急预案,抓好各类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做好即将颁布的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实施工作,抓好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和既有工程抗震鉴定与加固,全面落实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的抗震设防质量负责;加强对农房抗震的技术指导、服务和示范工程试点;积极鼓励和推广建筑抗震“四新”技术,地震高烈度区和公共建筑要积极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技术,提高建设工程科技含量和抗震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