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节201409第4讲整理稿.doc_第1页
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节201409第4讲整理稿.doc_第2页
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节201409第4讲整理稿.doc_第3页
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节201409第4讲整理稿.doc_第4页
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节201409第4讲整理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 第4讲(本文根据录音整理而成,未经祖庭审定)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请掀开经本,请看经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好,先看这几句。这就进入到第十五观。从每一章的,每一品往生的文句当中,仍然包含着前面上辈观里面的十一层意思。“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也就总明告命,当机者是阿难及韦提希。主要的当机是韦提希,但为什么要告阿难?是由于后文会交代这观经是属于一经两会,是在王宫一会,还有阿难回到耆阇崛山为那个比丘僧团复讲观经的内容,所以要提醒他。“中品上生者”,这是辨定其位,这个根机就是小乘根性上善凡夫人。什么叫小乘根性呢?就是他也有解脱的渴望,要了生脱死,但是他没有发大乘的菩提心,只是自己赶紧出离三界的火宅,就等于他的车乘比较小,只能把自己运载出去。那有这样小乘根性,那也超过人天的福报的根性了,因为他还有这个修出世间法的这种渴望。上善凡夫,就是他有持戒意识。为道制戒,为了解脱之道,为了得到他断见思惑的果位,他很精进地持戒。好,下面就谈到这类往生者他修行什么样的法,行法不同。如果有众生“受持五戒”,五戒就是指这个居士受的戒,杀盗淫妄酒。这五戒也是一切戒的基础。五戒相当于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你要得人身,起码的,要受持五戒,这是得人身的资格。“持八戒斋”,这也是针对居士所施设的一个戒法。这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再加上不上高广大床。就是你的床铺不能太高,佛制就是,就高在一点六尺,正好你的脚可以在地上;也不能太宽,只能容你转个身就可以。现在人现在越来越享受,一看那个床都是席梦思,很高很宽,那如果受八关斋戒,那是不合适的。再加上不著华鬘、璎珞、香涂身这些,就是你这一天要过质朴、简朴的生活,不能梳妆打扮,又抹香,又戴花,又种种璎珞装饰自己。这些喜欢梳妆打扮都是表达你还有贪爱之心,想吸引他人,这些都要断除。第三呢,就不得歌舞伎乐及故往观听。这一天你不能过这个娱乐的生活,去唱歌、跳舞、看种种的娱乐节目。当然你不是故意去,而是路过,倒也不算犯戒。这里叫故往观听,故,就是你蓄意,有目的地想去观看、去听,那都不许可。这叫八关斋戒。关,就是通过这个八戒呀,关闭自己的六根,不去奔驰在外面的六尘上。关闭诸根,使内心清净。这个斋有斋仪清净的意思,这个斋的正意就是要持午过午不食,所以八关斋戒的核心就是要持午。这里,他这个八关斋戒是对居士所施设的,让他过一日一夜出家人的这样的修道的生活。他五戒里面一般是不邪淫,你受八关斋戒就是不淫了。这样就是他对治着,是通过这个戒法呀,对治众生的一种欲望的心、淫欲的心。六道轮回的根本就是这个淫欲。那我们来到这个欲界,与生俱来就带着这样的欲望的心。那这个饮食呢,又跟这个欲望形成一种很大的助缘。一般你能持午,欲望的心就会减少很多,如果一天到晚吃得营养丰富,就会增养这样的欲望的心。所以,对居士来说每个月有六斋日可以去受持,如果进一步有受梵网经菩萨戒的,还有每年的三长斋月都要受持,持午。那这个八关斋戒不仅对在家居士,乃至对出家的僧众,也可以以增益来受。八关斋戒正制是一日一夜受,也可以连续来受。那一般我们在东林寺,如果打佛七,这七天就有一个连续七天受八关斋戒;如果是十天的闭关,就十天要受八关斋戒。那对于闭关,尤其要受八关斋戒,不可能说你闭关状态,晚上还要吃什么东西,那是不能有开缘。其实人在修行状态,不是在干活,不是打妄想状态,吃两顿也就足够了。好,下面是“修行诸戒”。这个诸戒就包括其它戒的种类,比如沙弥,沙弥戒,还有比丘、比丘尼具足戒。这些都是属于小乘的斋戒之法。修行诸戒,下面就“不造五逆”。你不要造作五逆重罪杀父、杀母、破合和僧、出佛身血、杀圣人。为什么要强调不造五逆呢?就是小乘戒的力量比较微弱,他还消不了你造五逆重罪的这个业,所以特意点不造五逆。“无众过患”,就是指你虽然持小乘的戒法,但你不要有犯犯种种的过患。但万一有些过咎啊,你犯了,那要忏悔,佛的戒法当中有忏悔法。忏悔,它有作法忏。作法忏,你或者犯了哪个罪,对一人对首忏悔,或对多人忏悔,最多是二十僧人,忏悔。所以一个人要清净,持戒清净,一则你不犯为清净,一个犯了以后忏悔得清净。总之,要使自己通过持戒,内心清净。那这样的内容就属于净业三福的第二福戒善之福。那修这个小乘的戒法,或者终身受持,或者一年,或一月,或一日,或一夜,或一时,这个时间也不定,但总的意思就是你持戒法还是毕命为期,不得毁犯。所以这个持戒是一个净业行人必须要做的一个科目,你持一戒就有持一戒的利益呀。原来说有一个村子里面的一个小混混,也是加入了当地的一个小黑社会,常常去打架,打劫人家的财物。他的一个舅舅是一个佛弟子,佛教徒,看到他这个样子就很担心。有一天就碰到他,他正好这个舅舅要到寺院去,就把他带到寺院去种点善根。正好寺院正在授三皈五戒,他就要让他的外甥哪,来受戒。他外甥说,我怎么能受戒呀?这戒是什么?说不杀生这个戒我受不了,我这个干这个活可能就会杀生。不偷盗我就是干这个,我怎么能受不偷盗呢?不邪淫他也受不了。不饮酒那我们抢了东西就要吃酒啊,庆祝啊。最后想了下,这个不妄语,他想了下,不妄语,我来试试看。他就五戒当中受了一条戒,不妄语。好,他的舅舅看他这个烦恼太重,那你受一条戒也好啊。好,他就在那里受了一条不妄语戒,就回去了。正好碰到有一次,上面的头目发了指令,说当天晚上有业务了。有业务,大概有内线说有一桩大买卖,有很多。一个富人哪,带了很多财物,今晚要路过什么什么地方。这些小兄弟们就要把这桩财物全都抢劫。好,他也准备好了家伙呀,兵器,准备参加当晚的行动。正好他要去的时候,路上碰到他舅舅,他舅舅一看他的样子,就问他,你到哪去呀?如果是平时,他就会说个假话,敷衍一下。忽然他觉得自己受了戒了,不妄语了,这时候就,他就不好意思讲假话,就说了真话。他说,舅舅我今晚,我们今天晚上有个行动,什么什么的。哦,他舅舅一听:不准走!就把他押回家了,而且关在房间,他的舅舅就在那里看守他,怕他跑,去参加当晚的那个行动。那他也急坏了,跑不掉,只有,就没有参加那活动。好,第二天早上传来消息,他的那个小兄弟们被一网打尽。那桩买卖确实有很多财富,是一个大官员的,这个大官员知道这边常常发生抢劫,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在后面。等到这些小兄弟大概四五十个全部来抢的时候,一个营的兵力全都上去,把这个四五十个全都干掉。所以他才,这个小混混才知道,哎呀,受一条戒多好呀,受了一条戒保了一条命哪。那就是受戒对自己有绝对的好处。不要以为戒是约束自己的,这个戒是约束我们的烦恼,来解放我们的智慧、善根。所以持一条戒就能对治一个烦恼,开一分智慧。这叫波罗提木叉,叫别别解脱,又叫保任解脱。所以佛弟子必须要尊重波罗提木叉。佛在涅槃经,临涅槃的时候都是扶律谈常啊,扶这个戒律呀,谈涅槃常住啊,殷勤地告诉我们,佛灭度之后,以戒为师啊。好,下面就以持戒的这个善根,回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以持戒的功德回向。好,请看下面: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好,以持戒回向的功德,就感得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这注意了,由于他是小乘的根性,所以就是比丘众来迎接。前面是大乘的种性,就阿弥陀佛与诸菩萨来迎接。这是不一样的。也就说,一切法由心想生,同类相感。那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阿弥陀佛就放金色的光明,照在这个行者的身上,那这个行者得佛的光明注照,身心泰然。佛又为这个行人讲经说法。由于他是小乘的根性,他修小乘的法,就会修四念处,就顺着他这样的习性,就说苦、空、无常、无我的四念处。好,大家要注意,四念处虽然是属于藏教的法,但是他也可以作通教、别教、圆教的诠释。那苦空无常无我,这是一个佛法最基本的一种智慧观照。如果没有四念处的智慧观照,那一切你修的法有可能就变为世间法,就四念处就把他提升到佛法的层面。要知道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的基本的生命状态就是苦,苦的本质就是无常,就是逼恼。一切法也是自性本空,由于它都是缘起的。那个诸法无我呀,一切法也没有主宰义,也没有客观性。同时,佛“赞叹出家”。这是中品上生,从这来看,他主要是针对僧众而言。为什么要赞叹出家呢?出家就能离开种种的苦恼,你在家你就得要生存,就得要搞事业,就得上有老下有小,种种的俗缘,还有种种的义务,家业、王官、征兵打啊,这些也都是在家人必须承担的,而且有种种的不自由。所以家庭就是一个烦恼的渊薮啊,出家就等于一个小鸟从笼子里面飞出来,海阔天空。所以在我们这个世间上,佛教示现了一个出家法,给这个地球众生打开了一个新的生活方式。那一切诸佛也都示现出家来成佛,不可能说在家能成佛,也就说在修行道法上,你跟世间的五欲它是不可能同时具备。人都有贪心,如果一方面他要享受世间的五欲,一方面又能成就出世间的最高的佛果,那谁不想这样做呢?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释迦牟尼佛作为太子就示现,他是可以做国王的,但是他一定要逾城出家。在这个世间的荣华富贵的当下,你跟那个修清净出世法的佛果,它是不可能兼容的。一定要舍这个世间的荣华富贵,才能得到出世间的清净的佛果。所以从中也提醒我们一些居士,你虽然在家学佛,也得内心有点舍的精神,你不可能说一方面一点五欲的东西不放下,另一方面又要想得到佛法最高的利益,这就有点贪,一定要处理好舍和得的关系。那出家不是一般的出两扇门的家了,乃是出烦恼之家了,要出三界之家了,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这出家人才叫大丈夫。如果你出了家,只是剃个光头,披个袈裟,但内心还是五欲六尘放不下,还是恩恩怨怨,那你就不是一个真出家人,这叫身出家而心不出家。所以出家有四料简哪,“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出家,心也出家”,这才是真正的出家人。还有“身不出家,但心出家”,这是一些很有道心的居士,虽然身体没有出家,但是他心已经出家了,这种人也能修到很好的效果。那“身心俱不出家”那就是一般世间的俗人了。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因为出家人他面对的是自己的烦恼,要征服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一般世间的这个英雄都是征服外界,征服世界,比别人强,那这个如果他有福报能做到,但最难的是征服自己。所以我们,释迦牟尼佛称之为大雄,佛所住的地方就叫大雄宝殿,征服自己的人才是大雄。好,所以赞叹出家呀。出家人就得要用这样的身分修无为法,也要发大菩提之心哪。所以印光大师说,真正的出家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发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的天赋。这样才能够住持法道,续佛慧命。如果有这样的人出家,那多多益善,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还是最好不要轻易出家。那这个能够出家也是有善根,就得要修道业,所以佛就赞叹你能够出家,就能离众苦。那这个念佛人见到阿弥陀佛亲自来接引,也闻到阿弥陀佛说法赞叹,就不胜喜悦啊,心生大欢喜,马上自见身已坐莲华台,低头礼佛。这里面很有奥妙,常常讲“自见身已坐华台,低头礼佛”,这就当下这个神识就出来了。那神识出来了他能感知得到,因为当下他还。这个神识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背景就是自性清净心。在一般你看,最近有些濒临死亡的体验,当他神识出来的时候,他飘荡在屋梁上,他能看到自己,那个身体就在那个床上,看到很多医务人员正在抢救,看到自己的家亲眷属在那里啼哭。这时他就觉得,哎,我好好的,为什么你们还在那里啼哭啊?他就又飘荡下来来安慰,我已,我还在呀,我还活得很好啊。但殊不知他神识出体之后,他那种生命体,他已经不是有质碍的东西了,他是一个飘荡状态,他跟现阳世的人不发生关联了。不是发生关联,人家就意识不到他的存在了。他就感觉到你们都不理我呀,他又孤孤单单地又飘荡到其他地方去。但神识状态,但他跟这个尸体的神识,残余的神识还会产生一些关联。为什么神识即便离开身体,你还不要去搬动这个尸体?一搬动他就会疼痛,这种身体残余的,神识残余的疼痛,也会影响他在中阴身的那个神识体的感受。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就要为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助念。那这个生命之后的这种状态,一般人是不了解,他进入死亡状态,他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他可能神识就,四十九天就,在这个过程当中,或当下就投生,或者经过四十九天去投生,他是很难再反馈信息了。但侥幸有些什么人呢?就是他已经进入死亡状态,有一个特殊因缘,他在浅度死亡、中度死亡、深度死亡状态当中,哎,他回来了。神识一回到他的肉体上,哎,他活过来了。活过来了,这段时间,在他中阴身阶段所经过的这个场景、情景,他一目了然。这个有些比如说他就到过天堂的,他就会把这个天堂的那种光亮的,那种宫殿的,那种天人的生活给他表达出来。所以这些,现在有些濒临死亡体验的这些资料,证明着人不是人死灯灭的,人是有轮回的。这些资料应该说,要让中国人多了解一点。传统的中国人都相信,大部分相信有轮回。就是这几十年以来的现代中国人,大部分不相信轮回。这是自宋明理学以来,加上近代的科学和我们意识形态的几个方面的联盟,给不断地灌输,使得现在中国人奉行人死灯灭论。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观念。那对于修净土法门的人来说,相信人是有轮回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要么人死了什么都没有,那谁去念佛啊?那西方极乐世界根本就没有意义呀!所以这个观经就不断讲到这个神识,他就能够见到自身,这个自身就是他的那种神识也以一种形态人的形态表达出来。实际上就是神识,就坐在了那个莲华台上。坐在莲华台上,他就非常感激,就低头顶礼佛。那这个正在低头的,低头礼佛的时候,当他举,抬起头的时候,已经就在极乐世界里面了,就这么快,就是“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在净土法门有个比喻叫文成印坏,你的这一期业报身的终结的当下,就是极乐世界你的另外一个生命的诞生的开端,这两者他是没有间隔的,是同时显现出来的。这就用个比喻文成印坏。文成就是有个印,它是用蜡泥做的那个印,印上呢有纹路,那你这个印一盖上去,一盖上去因为它是蜡泥嘛,一按,这个泥就成了这个印的纹路的全体。也就表明我们这一期的中阴身的这个终结。那看到的莲台,你登上去的,那就是净土的文,净土的文成就了,于是你这一期的印,就是业报身的印就坏了。这个印代表我们业报身的印,印坏文就成了,净土的文就成了。所以智者大师说: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往生极乐世界之时。我们讲生死,净土法门应该讲“死生”,你死的当下就是生的开始,死和生是同时的。这就要理解在莲台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同时。好,这样就到了极乐世界七宝池里面。“莲华寻开”,这也是一去莲华就开,华开之后就闻到了众多的音声。那为什么常常会讲“闻众音声”?这也是跟我们娑婆,这个南阎浮提众生的根性有关系。文殊菩萨在楞严经选根偈里面就谈到: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就是我们这个世间在六根当中,耳根最利,所以二十五圆通就选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作为最契机的修行方法。“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用耳根的闻性来开发自性的圆通常。所以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耳根最利,所以到极乐世界从莲华出来又是耳根在发挥作用,哎,就闻到众多的音声。如果对他方世界鼻根很利的人说,可能就华开之后,他就闻到了众多的妙香,哎,他就用香气作佛事,这是应机不同而说的。这个莲华很快就能够开,这说明持戒的力量不可思议,是由于他生前持戒的戒行这种坚固、精进所致。那耳根闻到众多音声在说什么呢?都在同时赞叹四圣谛之法,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苦谛表明生命的苦的状态,八苦交煎;集谛来说明导致苦、苦果的原因,就是烦恼。这是世间的因果。出世间的因果,灭就是寂灭、涅槃,这是生命的本相;道谛就是契入涅槃城的方法。四圣谛是作为小乘法必须要修行的。释迦牟尼佛最先为憍陈如鹿野苑五比丘宣说的,就是三转法轮哪,就是谈四圣谛法。通过三转法轮,这五比丘都证到了阿罗汉果,就有很强的断见思惑的力量,所以就建立了早期第一批僧团哪。那这个中品往生者一闻到四圣谛,当下就断见思惑,证到了“阿罗汉道”。这个阿罗汉,就是无生的意思,“阿”就是无啊,无生又称为无著,就是三界的烦恼、业因断了,所以他不在三界再出生了,叫无生。长揖三界,不受后有,所以称为阿罗汉。所以我们看净土经典,西方极乐世界的声闻、阿罗汉,数量无量无边,就是指这些曾经修小乘戒法的行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闻法、断见思惑、证果的情形。但是,虽然他名义上是阿罗汉,但他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从他的种性来说,他已经是大乘菩萨的种性了,跟我们这个秽土的阿罗汉本质上不同。秽土的阿罗汉有两种:一种是钝性阿罗汉,就是他证到阿罗汉果就要取证偏真涅槃,就认为到家了,得少为足了,终止化城了。这种人就永远不能成佛了,从大乘佛法来看,就叫焦芽败种,不能从空出假、发菩提心、庄严净土了。所以,佛在法华经当中,殷勤赞叹摩诃衍法,就是要令那些阿罗汉回小乘向大乘,会三归一,开权显实,要让他重新发起菩提心,进趋佛果。告诉他们:你们所证的只是三百由旬的化城,成佛的宝所还在五百由旬的地方,还要继续断尘沙惑、无明惑。那阿罗汉果就有“三明六通”啊,这就是断见思惑就有神通。三明就是宿命明,宿命明就是不仅有宿命通。宿命通就是比如说知道自己或者他人,这个阿罗汉一般只能知道八万大劫之内,他哪一生是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个家族,活了多少寿命,福报怎么样,业力怎么样,哎,他能知道这个经过,哪一世又投到哪一胎,哪一世就投到哪一胎。这叫宿命通。那进一步还能知道他为什么能投生在富贵家庭,或者到了畜生道里面去,他是什么业力,什么因缘去的,哎,进一步能知道这个,就叫宿命明。这个天眼明也是这样,他眼睛可以看到过去、现在的很多的事情。但是,不仅看到事实,而且知道他的原因,这叫天眼明。漏尽明,也就是一切烦恼的正习全都断尽,而且也知道自己已经断尽,这叫漏尽明。这三明。这个六通就是六种神通。神是天心的意思,通是慧性的意思,就是天然之慧,彻照无碍,就叫神通。神通六种,第一是天眼通,就是他的,不是凡夫的这个肉眼了,那是天眼,就是色界清净的,四大的清净之色,能够看到这个自地以下和跟自己平行的所有的空间的事情。天耳通,也就在禅定当中以耳根听到近处远处种种的声音。他心通,就是别人动个什么念头,你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这很厉害哦,你举心动念,他都知道你的心思。宿命通,知道他这个人多生多劫的宿命。第五就是如意通,如意通就是指神足通。他有神通,能够作种种变化,所以这个阿罗汉能作十八种变化,能够在空中飞行,能够意念上一动,哎,他就可以到哪去。哎,种种神通,无有障碍,叫如意通,或者叫神境通。第六就是漏尽通。好,下面就“具八解脱”,这都是属于这个声闻教、小乘法的重要的修行内容。八解脱又称为八背舍,就是背弃、厌背、舍弃这些欲望,欲界的那些欲染,使内心清净。所以这个八解脱属于四禅八定的范围。他要通过一些方法得四禅八定。比如八解脱讲,第一是“内有色相外观色”,就是自己内有色相,就是自己这边有内心,有骨,白骨这些。但你先由于自己的欲染很重,先观外面的不净,就作不净观。这个观能够把外面的色观得,观清楚它的不净,你就能进入初禅位。第二是“内无色相外观色”,你就在对自己的内心的“身心坏灭内无人”,再观外面的不净,这个成就能入到二禅。第三是“缘净背舍身作证”,除了外面的不净之外,那自己就有一种禅定的心。禅定心就会显出一定的光明、清净,这就叫缘净。这时候生起无著的心,就能契入到三禅。在欲界当中,三禅的快乐是最快乐的快乐,这叫身证。好,第四就“虚空处背舍”,它就是你禅定功夫愈高,就对于下面的禅定就舍,舍掉。所以这个虚空处背舍就属于四空定,就是对于色界的,这个色界还虽然它没有欲望,但是它有色、有色法。对于四空定的天人来说,这个色,要把它舍掉,要知道色的无常性、苦空性,心产生一种背舍、厌离的心,这就心缘无边空而入定,就叫虚空处背舍。那虚空,如果心缘虚空,心很宽泛也很散乱,所以就舍虚空就系缘那个神识就阿赖耶识入定,知道这个虚空无常生厌背,就叫“识处背舍”。那这个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背舍”就是这个神识也是无常的,所以就缘无所有入定,知道识也无常,生厌背。最后这个无所有呢,又舍无所有,缘非想非非想入定。这就是四禅八定。好,到了最后就“灭受想背舍”,受就是领纳、接受;想就是微细的那种思惟活动。就是你把这个领受、心里微细的想也把它舍掉,入这个定休息为背舍,这叫九次第定哪。你这个灭受想定成就就是阿罗汉的水平,这才是出世间的禅定。四禅八定还是在世间里面,不出三界。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莲华开敷,闻阿弥陀佛讲经,就能得到阿罗汉的九次第定,三明六通都具足。这就是中品上生的位次。好,请看下面。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好,先看这一段。先辨定其位,这个中品中生者就是小乘下善凡夫人也,就小乘的根性,比中品上生在善业上略为逊色,也属于凡夫人的范围。这里面,他所受的法行法也是戒律方面。如果,“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就前面说的八关斋戒,就是你要得中品中生,你得要受持八关斋戒。还有,若一日一夜受持沙弥戒,沙弥戒跟那个八关斋戒大部分内容相似,再加上不捉金银生像,不过中食。沙弥戒要持午,沙弥戒要不捉金银。所以现在说实在话,持这个戒都是很难哪。你不捉金银,到时候你要到城里去,出门就是要用钱哪,不用钱,你就寸步难行哪。所以你说这些戒法,真的要持清净还,这个时代不一样了。正因为戒法微细,所以他的时间只规定一日一夜。但如果你,我们咬紧牙关一日一夜应该说是可以的,我不出去,一日一夜,我不用钱。还有,“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具足戒就是比丘的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条戒,这里还加上。这里,这三品戒都是说一日一夜,你在这一日一夜当中你清净受持,不要毁犯,乃至轻罪。就是这个不犯威仪,就是小小戒、微细戒,你都得要去受持,属于那个遮戒的范围。但一日一夜呢,你要把小小戒、威仪戒都要像对待重戒一样地去对待,不要有任何的毁犯。佛在戒法当中,他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啊,你这个就像过这个河,你的浮囊啊就是讲的救生圈,它是用气充满的,你才能够把人浮起来。你犯了大戒,好像这个气一下子没有了。你犯小小戒就等于有个针孔,破了个针孔,但这个针孔也一下子慢慢地这个气也没有了。气没有了,那你这个浮囊也就浮不起人了。所以,从这个比喻,那个小小戒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你看,这个就赞叹,常常戒法当中赞叹比丘,比如不饮,有一条戒就是水中有虫不能饮哪。说两个比丘结夏安居结束之后,想去拜见佛陀。路上路途遥远,中途呢就很干渴。很干渴呢,这两个比丘就遇到了一汪水,这汪水呢一看,里面肉眼能看到有虫。其中有个比丘就说:我们还是要见佛陀为主啊,现在你不喝水,我们就有生命危险哪,那还是先要照顾大的,先去见佛为好。其中有一个比丘就喝了这个有虫的水。那另外一个比丘持戒精严,觉得有虫的水坚决不喝,宁死不喝。宁可守戒而死啊,不可破戒而生哪。他真的把这两句话给它落实下来了,所以他就没有饮那个水,就干渴而死。干渴而死,当下由于他持戒的那种功德就生到了忉利天哪。生到忉利天他就,马上一生到天上就知道自己怎么生到天上,是什么业缘生到天上,是由于他前生是一个比丘,持戒的功德生到天上,所以就感恩佛陀的戒法。再一看,佛陀还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从忉利天下来散华供养,再来闻法。他已经做完这些事,还在佛陀旁边正在听法。那另外一个比丘,喝了这个有虫的水的比丘,跋涉很久才到达。到达,佛陀就明知故问,说你从哪个地方过来啊,怎么就你一个人过来啊?这个比丘就禀告,如实禀告,说我本来还有一个同参道友,他由于不饮有虫的水,他就中途去世了,就我一个人过来了。佛陀就呵斥他:不持戒,就在近处也像千里之外;持戒,千里之外就在面前。说那个持戒的比丘比你先到了,先到佛陀旁边来了。那一个比丘不坏生草,如果被贼用那个生草啊,草绑着手,绑手,都不敢动一下,怕把那个生草折断,是这样的持这个微细戒。能持这个微细戒,他这个力量就很大。所以这个“威仪无缺”,确实要有殷重的这种持戒意识,才能做得到这一点,但是很有必要。虽然一日一夜,但是你能做到这一点,就能获得中品中生往生的资格。把这个持戒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呀。好,请看下面。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好,先看这一段。以他持戒念佛的功德,感得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一个持戒的人一定是戒香熏修啊,你持戒就有香味啊,而这个香就能弥漫他方的地方啊。所以一个持戒的人,他的美名、美誉度就会让大家知道,大家就会称扬赞叹。能够这样精进持戒的行者,临命终时就自然见到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众,这又是比丘众,前来接引。阿弥陀佛放出金色的光明,照在这个行者的身上。这些同行的这些比丘,持着七宝的莲华,到达这个行者面前。行者自然而然地闻到虚空当中这些前来接引的圣众来赞扬他,赞扬他是善男子。这里面没有谈善女人,实际上是包含着善女人,因为这个时候,自然马上这个女人到了莲台里面,转女成男。所以,而且一个女人从体性上能够信愿念佛,她的体性也就是大丈夫。所以没有谈善女人的问题,大家不要以为中品中生就是男的,没有女的,实际上也包含女的。“如汝善人”,这个善人就是,你跟净土法门有这么甚深的法缘的人。能够“随顺三世诸佛教故”,随顺三世诸佛就是净业三福的戒福了,能够把这个戒福啊,戒善能够落实在自己的行为上。这个佛法的修行不是口头上的,一定要变成你的行为,才能得到法上的利益。所以佛就说“我来迎汝”。就是赞叹他能深信佛语,随顺佛的教敕,能够不加怀疑,能够老实地去修持,就能得到“我来迎汝”的胜妙的结果。那这个行人闻到佛的赞叹,当下见到自己就坐在莲华台上,一坐上去,莲华就闭合。这一闭合呢,就瞬间就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也是非常迅速地过去。从中看到这些念佛人出离三界是这样的容易,而要靠自力,旷劫以来我们都没有办法出去啊,就好像一个蚂蚁要爬上山顶是多么的困难哪!而看这些经文,你看只要上了莲台,一切问题都解决了。那这个莲台,是阿弥陀佛的因地当中大愿所结晶出来的一个拯救力量的象征哪。我们的神识进了莲台,就一切问题解决了,我们就交给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就一切都给我们预备好了,一切都准备好了,成佛的全过程都给我们铺设好了。所以我们最关键的就是能不能上这个莲台,那上这个莲台,前面讲的那个因地当中,你持戒、你回向就是你上莲台的一个条件,你得这个“绿卡”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并不高,没有什么让我们觉得高不可攀的条件,所以阿弥陀佛让我们往生的门槛实际上是很低的。你持戒,就是要求你一日一夜清净持戒呀,没有说你尽形寿都这么清净。有人说那我们办不到,你一日一夜办得到吗?你八关斋戒,一日一夜你就不能持吗?有的人还真是,八关斋戒,受了八关斋戒到傍晚饿了,也就琢磨着到哪里弄点吃的。要知道你真的烦恼现前,你宁可舍戒,你也不能带戒犯戒,舍戒为好。这样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在莲池里面,经过七日,这说明华开的时间不同了,这个莲华才开敷。这莲华开敷之后呢就见佛了,睁开眼睛见阿弥陀佛,赶紧合掌、顶礼、赞叹阿弥陀佛。那阿弥陀佛就为他讲经说法。这一闻法,佛说的法都是应机的,佛是观机逗教的,知道他是什么种性,知道他往生前修的什么法,随顺他原来的好乐来说。哎,他心生欢喜,这一欢喜呢,就得到初果须陀洹,断见惑。你说在我们这个世间想断个见惑呀,都极难哪,如断四十里的激流水啊。然而到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出来,只是合个掌,赞叹一下阿弥陀佛,闻法就能得初果,断见惑。断见惑之后,进一步加功用道,得佛力加持,经过半劫,就能够把所有的思惑,三界的思惑断尽,证阿罗汉果。这就是中品中生的因行果报的情形。得中品中生,在我们这个世间修行也得要尽最大的努力了。净土圣贤录介绍一个宋代的法持比丘,很有道心,知道自己业障重,修忏法修了三年,然后曾经为了供佛、供养,燃了二指供佛。对戒法非常尊重,除了受了戒之外,还增过几次戒。为了修福报,造了西方三圣像,平时精进地诵观经、诵阿弥陀经,并且知道阎浮提浊恶深重,甚至发愿希望促寿早日往生。但虽然这样发愿,一般佛还是要让他正常地过完自己寿命,但是这种发愿他也表明他是厌离娑婆的一种表达了。所以临命终时,他就有点小病,人一病哪,特别晚年哪,那也是很苦啊。所以他是痛苦地祈祷啊,求生西方啊,所以感得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现前。这时候就大家帮着一起唱佛号,他往生了。往生之前,跟大家透露点消息:蒙佛接引,得中品中生。可见我们这世间的念佛人,你就作为一个出家众,你得中品中生都要精进哪,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哪。如果一个出家人,他不是这个信愿念佛,一心在道上,常常去赶经忏佛事,那绝对无望啊,不可能往生哪。不可能往生,后果更严重啊,袈裟底下失人身哪,堪为可悯哪。你这一生不放在修道上,你的四事供养都是吃不消的,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哪。所以对出家人,他的选择是非常严峻哪。所以希望大家至少要争取中品中生的资格呀。好,请看下面: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好,先标举往生之位。中品下生者,这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世善,就是他不是修出世间的善法,只是修世人善法;上福,就是他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能够行孝就是这个世间最大的福报。具诸烦恼的这个凡夫人。好,所以他既没有出家,也不是居士,就是一个孝子,哎,看看这一类人。所以他的所修的法是什么呢?就“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就是,这个根机就是他天性纯良啊。这个孝养父母,父母对我们恩德最大,所以知恩报德的一个行为,就是要孝顺父母,赡养父母。所以儒家文化非常强调孝,“百行孝为先”,孝道是天之经、地之义呀。这个孝是建立人格的一个基础,而由孝,你就能够在家行孝,在社会朝廷就能够尽忠。忠孝是一体的,所以求忠臣于孝子之门。那一个人行孝,他就能积累福报。原来说有一个居士,也修道,想去参访善知识,结果中途碰到一个,因为他是在家里是一个,也是一个独子,跟她的母亲相依为命。他要出外参访善知识修道,其实她的母亲是很不希望他离开,母子相依为命哪,但儿子要出去也没有办法。这个儿子一走,这个母亲天天盼望,叫作望眼欲穿哪,盼她的儿子早点回来啊。这个儿子爬山涉水去访道、访友,结果有一次碰到一个老和尚,这老和尚就问你到哪去呀?说我要参访善知识修道。他说,你家里的佛不拜,到外面拜什么呀?他说,我家里有佛吗?他说,你现在回去,如果你看到有一个反披着衣服,脚上一只穿着鞋,一只脚是光脚的,这个就是佛。他一说家里有佛,他就赶紧星夜赶回来。赶回来,正好天蒙蒙亮啊,天还没有亮,他就到了家里敲门。她的母亲一听是她的儿子回来了,那高兴坏了,但又来不及穿衣服啊,怕耽误时间,披的衣服,就暗中就把衣服就反穿。反穿,那个鞋子也顾不上穿好,就一只脚踏着鞋,一只脚光脚,赶紧来开门。开门,这个儿子在晨曦之下看到,啊呀,真的跟老和尚说的一样,反穿着衣服,一只脚穿鞋,一只光脚。一看他就,哦!佛啊!佛啊!他就拜下去了。那他就开始觉悟了佛,就是家中的父母。所以佛经讲,你能够拜家中的父母,功德等同于拜等觉菩萨的这样的功德呀,所以一定要孝顺父母啊。最大的罪过就是不孝养父母啊,那甚至杀害父母啊。那能够孝养父母的人,他那个性情就非常的调柔,非常的善良。那善良呢,他就有一个仁慈之心。这个仁慈,这个“仁”是二人为仁哪,就是他有一个同体的恻隐之心,看到其他的众生,乃至动物遭受苦难,他都会有恻隐之心、不忍之心,去帮助,去恭敬。所以这种人他就是发自天性地去做好事,行善事。这种人从来没有遇到佛法,也不说非得要出离生死去求佛法,他只是自然的天性纯良,自然而然地行孝养父母的这个行为。好,这种行为,实际上他就修到了很大的福报,福德很深厚,由这个深厚的福德,他就有感应。这个感应什么?就感应到临命终时,有一个往生善知识,修净土法门善知识,来为他详细地广说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名号功德、西方极乐世界种种清净庄严快乐之事,也详细说法藏比丘发的四十八大愿以及大愿的核心。这就是,这种孝子临终时才遇到佛法,一生没有修行佛法的人。但临终遇到净土,而不是一般的佛法哦,是净土法门哦,那是佛法当中最为圆顿的佛法,这是一个难信之法。但是就是由于他孝顺父母、行世仁慈的这个福德太深厚了,这个福修到一定的深厚程度,这个福就会变为智慧。这个智慧呢,就会令他一闻到就产生信心,因为信心属于般若智慧的范围,这叫福至心灵哪。福德到了一定程度,心就灵光了,一灵光他就有智慧了,一智慧,一闻这净土法门,马上相信了。马上相信,他就一闻到相信,愿意发愿求生,马上就命终。命终,他的神识就像壮士屈伸臂间,说明时间很短他就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一品都没有谈佛来迎接的事情,但实际上佛也会来迎接。但可能在他的意念当中,他没有念过佛,他在这个心海当中还显现不了这个图像,但是阿弥陀佛也会来接他,所以他也是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很快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在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莲华经过七天,莲华就开了。开了之后,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就来到他的旁边了,就为他来说佛法。这时候要注意,这时候说的佛法一定是大乘法。因为这个人就是一张白纸,他没有修行佛法,也就是说他没有闻过佛法。法华经告诉我们,诸佛如来出兴于世,他的本怀就是要说摩诃衍的,说一乘法的。如果不是说一乘法,而说其他的二乘、三乘法,就是堕在悭吝,就不能惠以众生真实之利。那为什么又会说二乘、三乘法?是由于众生,阎浮提众生根机陋劣,他相信不了大乘法,所以只能由实开权,由大乘实法开出三乘的权法。那这个三乘权法还是一个诱导的过程,最终还要会三归一,会三乘归一乘,是这样的情况。所以,如果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往生者他的根机,他闻什么法就能相信什么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定会首先跟他说大乘法。说大乘法,闻这个法欢喜,得须陀洹。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是由于觉得,哎,既然说须陀洹,是不是说小乘法了?它实际上是表达,你闻大乘法,他有断见惑的力量,从他断惑的程度来说是证到须陀洹。那再过一小劫之后,他才得到断思惑,就见思惑全断的阿罗汉果。虽然这样,他已经是大乘菩萨的种性。所以这就叫中品下生的情况。从这一品来看,我们得到一个启示:就是一切不学佛的人,在临命终时,我们尽量创造机会让他闻净土法门。也许有些人不相信,不相信也没有关系,也给他播下一个金刚种子。但是也确实有当下相信的人,那就得到大利益了!所以临命终时遇到净土法门,这是要靠我们净业行人发大心,为他去宣说的。从这一点来看,也说明临终助念要注意什么呢?要注意广说阿弥陀佛的功德,要让他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产生信心,要他发愿,要他自己具足信愿,要他自己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我们不能反客为主啊,我们是助念。有些助念的团队常常说,他就认为是自己很了不起,我能够把他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经过我这个团体一助念,百分之百都能往生。这个话就有点反客为主了。所以,临终的开导很重要。我们这些业力凡夫,你能把他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吗?都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摄受,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既然是靠阿弥陀佛愿力,就要让这样的临终的人,对阿弥陀佛的愿力能够靠得上,能够感应得上,这才是关键。这些都要对经典要熟悉,你自然就有这样的一个见地。好,那么中辈生想就是三品了,总括起来就是十五观。那十五观呢,善导大师就有一个赞子,作为一个总结性的概述,是这样表达的:中辈中行中根人,一日斋戒处金莲,孝养父母教回向,为说西方快乐因。佛与声闻众来取,直到弥陀华座边,百宝华笼经七日,三品莲开证小真。所以,中辈三品往生的属于中行,就是中等的修行,就是持戒,戒福为中行,他还没有发大乘菩提心,属于中等根机的人。他的行法并不是很高的要求,只要一日一夜受持斋戒,把这个功德回向,临命终时,就能够处在金莲华里面。这都是阿弥陀佛愿力的摄受。那中品下生就更是,他只是孝养父母,世间的善行,没有什么持戒的、出世间法的修行。但是,他把世间的这个善行回向,但一定临命终时,为他广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好处,无有众苦,但受极乐,让他生起神往之心。而且极乐世界快乐的因是来自阿弥陀佛的愿力,四十八愿,你得跟他讲清楚。因为你要让一个人到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到底是什么状况?什么好处?这个好处的原因是什么?你要讲透。讲透了,他内心听进去了,他的愿从真实心里面发出来了,好,那当下他跟阿弥陀佛的大愿对接上了。对接上了,就等于我们通过开导,把这个人交给了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就能够把他带走,是这么一个道理。好,那这样阿弥陀佛与声闻比丘众就来迎接,迎接就直接到达阿弥陀佛的莲华座的旁边,那这个莲华都是百宝合成的。经过七日,经过七日是指中品中生和下生。所以这个中辈三品,莲华开敷的时间有快有慢,但总的来说,一出来都能闻佛菩萨讲经说法,证到小乘的果位。好,这样,上来虽然有中辈三品因行果报不同,总解中辈一门法义竟。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回答问题了。问:关于五逆十恶往生的事,无量寿经十念皆生我国愿中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也就是说,五逆十恶、谤法者不能往生。而观经十六观中说: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命终之时,见金莲华。是说五逆十恶也能往生。如何理解二经的说法?答:好,这是指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若有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里唯除,就是十念往生普摄一切众生,但有一类众生不在这一愿摄受之内,这就叫唯除。哪一类众生呢?就是造作五逆的重罪,同时又在诽谤正法,就是这两种罪同时具足的众生,在这一愿的拣别之外。好,那观经所讲的,下品下生是指他造作五逆重罪,但是他没有诽谤正法,所以临命终时,他闻善知识说净土法门产生信心。这时候他由于造作五逆重罪,地狱境界已经现前,他以大惭愧心、大悲痛心念佛求救,阿弥陀佛摄受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两者并不矛盾。观经是讲只是造作五逆重罪,他并没有诽谤正法,这种人能够往生。那同时具足这两者,五逆和谤法都具足,他就往生不了。为什么往生不了?因为你佛法都诽谤了,你都诽谤了,你当然对净土法门就不相信,不相信你不发愿,信愿不具足你绝对不能往生。它是这么一个道理。但是你只是烦恼重造了业,造了五逆罪,但是你对于佛法你没有诽谤,你对于净土法门还能听闻,你听了还能相信,相信还能发愿,还能去念佛,那自然。阿弥陀佛对一切众生就是大慈悲心,视一切众生等同一子啊,慈悲摄受一切众生。虽然你造作了重罪,但也是阿弥陀佛的子女,阿弥陀佛也不舍弃你,你只要愿去,阿弥陀佛还是要接引让你去。不会分别心,你这个家伙造了这么重罪,我不要你,这是世间人的观念。阿弥陀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知道众生很苦,我们这些众生知见不对,很容易造作五逆重罪呀。但是还有种情况,没有造五逆重罪,只是谤法,这种人能不能往生?那昙鸾大师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这种人也是往生不了。你诽谤正法,你肯定往生不了,诽谤正法比造五逆重罪这个罪过还要严重。为什么呢?为什么众生会造五逆重罪?就是由于他不相信佛法。如果相信佛法,深信因果,他就不敢去造。所以,一切诽蔑佛法的人,他的罪过都要到阿鼻地狱去报到的。这是,因果绝对是这个样子的。问:请问若有附体,是否应该与附体沟通?还是不去理会他?若有附体,可以受戒或去寺院打佛七吗?答:好,这个要注意了,自己一定要有正念哪。你不能让其他的东西附在自己的身体里面哪,这个后果很严重啊。就好像一个屋子出了两个人,你干你的,谁来作主人哪?说不准附体还反客为主,你成了他的奴才了,你事事听他调遣哪。那这个附体怎么来的?跟你自己有关系啊。你肯定好奇骛怪,希望有个什么东西过来,然后这些东西也许年久成魅呀,有点小神通啊,你想问问什么事啊,前因后果的事啊,想治点什么病哪,得点什么怪异的东西呀。这些作为正信的佛教徒一概要拒绝,这不是佛法。那既然附体的众生上来了,怎么办?你得要把他请走啊,要跟他商量啊,我念佛给你回向,让你到好的地方去,让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不要以为附体是你的保家仙,是你的很有好处的事情,你这个就是颠倒的观念。也不要想,有的人说是菩萨附体。佛菩萨绝对不采取这种方式。那你这个附体,你就赶紧念佛把他送走,因为附体的都是幽冥的东西。那念佛,你至诚念佛,你的心光和弥陀名号的心光就是光明。有光明就不会有黑暗,你好好念佛,这个附体的幽冥的东西他就自然就待不下去,他就自然地会离开。问:我岳母专持弥陀名号二十年未间断,欣慕极乐。去年十月,耳中传来美妙的佛声,早晨五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渐停,甚至伴随着音乐,如是不间断已二年。而在二月前六点左右,西方三圣高约三米缓步在她面前走了三趟,没有说话。老人欢喜无量,求生之心迫切,容颜也越来越好,清净洁白如小孩儿,每天仍然跟着耳中的佛号念佛,至今并没有消息。请法师开示,此是何等境界?目前几乎昼夜不断,是否所说的功夫成片?答:这些也要注意了,一些境界的现前,你得要智慧观照。首先,念佛是什么?念佛是修心法,是要都摄六根的,净念相继的。你要向内心去念,都摄六根就是说六根不要到外面去跑,要摄到一精明,阿赖耶识一精明。你是要反念念自性的,是念我们的自性的,反闻闻自性的,不是去闻外面的。你外面的声音你不要去听,任何外面的声音就叫声尘。你读读楞严经哪,一定要“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不要闻外面的声音。所以一旦出现这个境界,你不要生欢喜心,你不要去理睬。念佛你要摄心,听你自己念佛的声音,不要听外面的念佛的声音。你听多了,就被外面的声音跟着跑了,那你自己都做不了主宰了。你要知道当下你的正念,你自己是你的主人翁。我自己念,我自己听自己的声音,这叫“念兹在兹”。我能念的心,念这个佛号,我的心就在当下,如果你听外面的声音,你的心跑到外面去了。那往往一些不好的东西就知道你什么好奇骛怪,喜欢什么,就用喜欢的东西引诱你,把你的心调动起来,调虎离山哪!那你这个都麻烦哪,你心都往外跑了,就会走火入魔。对于这个佛像也是这个,你不要去,哎呀,我要见阿弥陀佛,我要怎样的。你要知道,在我们染污的生灭的心里面,我们除非是阿弥陀佛特别的加持,一般是临命终时见佛。如果平时你都能随便见到这个佛那个佛在你面前走来走去,告诉你,这是有问题的。所以,这些就用金刚经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问:当前佛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请慈悲开示。答:这也要注意了,现在教内各种怪异现象不断地呈现。般舟三昧经是有这部经。这是佛陀,当机者是跋陀和长者,跋陀和长者也就是无量寿经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