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doc_第1页
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doc_第2页
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doc_第3页
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doc_第4页
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第一章 前言第二章 审计程序第三章 审计内容第四章 审计评价第五章 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第六章 附则第一章前言1.1、为了指导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减少或避免审计风险,使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有关单位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制定本指南。1.2、本指南力图具体、系统地阐明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及操作方法,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参照执行。1.3、为了便于对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价,本指南提供了比较系统的考核、评价指标,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审计事项的具体要求和特点选用。1.4、本指南适用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领导人员所实施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5、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实施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通过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审计,分清企业领导人员本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第二章审计程序2.1、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立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立项来源主要有四个:2.1.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1.2、本企业主要领导或董事会的委派;2.1.3、组织人事部门的委托;2.1.4、有关部门年度工作计划。2.2、组成审计组。立项后,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业务量的大小,审计时间的要求,适时选派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明确审计分工,对审计内容、时间、审计重点等提出要求。2.3、审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2.4、编制审计方案。审计组在编制审计方案前,要调查了解被审计企业及被审计领导人员的基本情况,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了解、掌握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及被审计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企业内部的有关规定、制度等。2.5、审计方案的内容包括(审计方案格式见附录三):2.5.1、被审计人员所在单位名称和基本情况;2.5.2、审计依据;2.5.3、审计的范围、目标、内容、方式、重点、具体实施步骤和预定审计实施时间;2.5.4、审计组组长、成员及其分工; 2.5.5、编制日期及时间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审批意见。2.6、送达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日前,向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和被审计企业送达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知书。2.7、通知书送达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和被审计企业时,应要求收件人在审计文书送达回证上签收。2.8、通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被审计企业名称,审计依据、范围、内容和形式,需要延伸和追溯的审计事项,审计的起始日期,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必要的工作条件;审计组组长和审计组成员(审计通知书格式见附录一)。2.9、审计组应随同通知书告知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被审计企业准备并限期提供如下资料:2.10、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向审计组提交如下书面材料,并于审计工作开始后5日内送交审计组。2.10.1、本人的职责范围及述职报告;2.10.2、任职期间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2.10.3、任职期间期负有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资产、负债、损益事项;2.10.4、任职期间有关企业重大经济决策的情况;2.10.5、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的情况;2.10.6、应当向审计组说明的其他情况。 2.11、被审计企业应当提供的资料有:2.11.1、任期内企业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的全部帐户,包括已经注销的帐户;2.11.2、企业章程、有关内部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资料; 2.11.3、任期内上级及有关部门历年下达的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 2.11.4、任期内历年资产经营计划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11.5、任期内历年财务报表、帐簿、凭证等会计资料;2.11.6、任期内重大投资项目及其实施结果,对外投资明细表及有关协议、合同等;2.11.7、财务管理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制度; 2.11.8、各种财产物资盘点表,债权、债务明细表;2.11.9、任期内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材料及相关会议纪要;2.11.10、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前后有关经济遗留问题的专门材料;2.11.11、任期内企业上级内部审计机构或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出具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以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等事宜出具的有关报告;2.11.12、任期内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及检查机构作出的重大检查事项结果、处理意见及纠正情况的资料;2.11.13、审计组认为需要的其他资料。2.12、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行承诺制度。审计组在向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和被审计企业送达审计通知书的同时,就要要求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及所在企业有关会计人员及有关人员,对提供给审计组的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是否有账外账、重大关联交易方事项,以及未决诉讼事项等方面作出书面承诺并承担相关责任(审计承诺书格式见附录二)。2.13、审计组应当将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和被审计企业交回的承诺书作为审计证据编入审计工作底稿。2.14、进一步调查了解被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企业的有关情况。审计组进驻被审计企业后,与有关部门和人员接洽,通报有关审计工作程序及要求配合的事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有关部门、人员,以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他们对被审计人员的意见和评价,进一步了解、掌握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以及被审计企业的有关情况。2.15、评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组应按审计方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以进一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范围、内容、重点和审计方法。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审计方案。 2.16、审核检查有关资料和经济活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取得审计证据。审计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认真审核检查被审计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及有关的经济活动,及时、准确、全面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取得审计证据,并经过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被审计企业或其他提供证明材料者的认证。若有特殊情况无法认定鉴证的,审计小组应当作出书面说明,并经两人签字证明。2.17、汇总审计资料及审计证据,与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被审计企业初步交换意见。审计组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前,应对审计底稿和审计证据等资料进行初步整理,检查审计方案所列全部审计事项是否按要求已全部实施,对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对审计事项进行初步评价,并与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被审计企业就一些必要事项初步交换意见。2.18、提交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组对全部审计事项实施审计结束后,在综合分析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审计小组要及时向派出的内部审计机构提交审计报告。2.19、审计报告在报送内审机构前,应当征求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本人和被审计企业的意见。2.20、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及被审计企业,应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日内,将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逾期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审计组要对此作出书面说明,并经两人签字证明。2.21、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本人、被审计企业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一步研究、核实。如有必要,应当修改审计报告。2.22、审计组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内审机构要及时向主要领导或委托机构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内审机构应当将审计结果报告,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本人、被审计企业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及审计组的说明,一并报送本单位主要领导或委托机构。2.23、内审机构要对其提出的审计结果报告承担有关责任。第三章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3.1、对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资产、负债、损益与所有者权益审计,任职期间完成的主要经济指标审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重大经营决策审计,被审计企业和领导人员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审计和廉洁自律审计等。3.2、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综合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能力。经济责任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实际上是对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领导能力、管理水平、管理效绩的审计和评价。3.3、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确认企业每一项经济业务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所采取的控制办法与控制程序,其设计是否合理有效,其执行程度与效果如何,能否有效地降低已经识别出的风险。3.4、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具体内容为:3.4. 1、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业务控制制度。3.42、销售及收款的业务控制制度:包括订单处理、授权及责任管理、发贷运送、开立销货发票、应收账款及记录、收款、应收客票、客诉处理等制度。3.4.3、采购预付款业务控制制度:包括请购、采购、验收、退货处理、应付负债及记录、付款、备用金等制度。3.4.4、生产业务控制制度:包括领料、生产、质量管理、出入库手续、存贷管理及记录。3.4.5、融资业务控制制度:包括借款额度审核、借款合约签订、公司债发行、债券偿还及记录、抵押及记录、以及股票相关事务处理(例如,股票发行、过户、挂失及注销的授权、执行、记录及空白股票的保管)制度等。3.4.6、固定资产业务控制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的取得、添置、清理、处置、报废、折旧、保管及记录等制度。3.4.7、投资业务控制制度:包括有价证券、不动产及衍生性商品的投资决策、买卖、保管、记录、监督被控股公司等制度。3.4.8、研发循环;包括基础研究、产品设计、技术研发、产品试制、研发信息及文件的记录与保管等制度。3.4.9、电脑化信息处理业务控制制度:包括信息管理部门与使用者部门权责划分、信息处理部门的功能及职责划分、系统开发及程式修改控制、编制系统文书的控制、程式及资料的存取控制、资料输入控制、资料输出控制、资料处理控制、档案及设备安全控制、硬件及软件的购告、使用及维护控制、系统复原计划及测试程序的控制等制度。3.4.10、印鉴使用管理制度。3.4.11、票据领用管理制度。3.4.12、预算管理制度。3.4.13、财产管理制度。3.4.14、背书保证、负债承诺及或有事项等制度。3.4.15、有无专人负责内部稽核或内部审计工作,内部用核或内部审计人员人数、资格、知识、能力、经验是否符合要求,内部稽核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如何;内部稽核或内部审计人员有哪些主要的审查评估任务,如何进行审查评估,其方法是否得当,其效果是否良好;审查评估结果有无书面记录和报告,记录是否完备,报告何人使用,使用方式与效果如何;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建议态度如何,接纳程度如何等。3.5、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情况审计3.5. 1、资产审计包括对各种资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的审计。即审查资产是否真实存在,计价是否正确,资产的增减变动是否合法。资产审计的目标是:查证资产是否确实存在,其记录与保管是否完整,所有权是否归属本企业,各项资产的计价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有关资产的会计信息是否已在相应的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3.5.2、流动资产审计。流动资产审计包括对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付帐款和存货的审计等。3.5.2.1、货币资金审计是指对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完整性正确性的审查监督。审计目标是:审查被审计企业有关货币资金是否真实存在,并为被审计企业所拥有,所有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业务是否均已入帐,收支业务是否合规合法;审查外币业务的会计计量,折算是否正确;确定会计报表中所反映、披露的有关货币资金信息是否恰当。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审查被审计企业与货币资金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可信赖程度如何;审查货币资金的实有数,并与账上记录核对,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审查货币资金收支行为的合规性、合法性;审查外币折算的正确性,是否符合有关制度的规定;审查外埠存款,在途货币资金等其他货币资金设置的合理性;审查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是否充分、正确反映。3.5.2.2、短期投资审计。用于投资的资金是否暂时闲置的资金,有价证券计价是否以实际成本入帐,出售有价证券是否以市场当日交易价格计算,投资收益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5.2.3、应收帐款和预付款项审计。应收账款及预付帐款审计主要包括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的审计。3.5.2.4、应收账款审计的目标是:确认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是否被审计企业所有;审查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记录是否完整,有无遗漏;审查应收账款的可收回程度,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正确;应收账款的余额是否正确,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审计的内容包括:评审应收账款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查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审查应收账款可收回程度,审查销售折扣、折让、销售退回及坏账损失核销情况,审查应收账款计算的正确性,确认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已作充分反映。3.5.2.5、应收票据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应收票据是否存在,是否属被审计企业所拥有;审查应收票据的增加、贴现、到期收回等变动记录是否真实、完整;确认应收票据可收回程度;审查应收票据年末余额是否正确,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反映。审计内容是:评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查应收票据的真实性和应收票据使用的合规、合法性,审查票据贴现金额、贴现利息计算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核实在报表上反映的正确性。3.5.2.6、坏账准备的审计目标是:审查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确认坏账准备的变动记录是否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在会计报表上正确反映。审计内容是:审查坏账准备计提是否正确,有无多提少提现象;坏账损失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完备;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三年以上应收账款作冲销处理后,是否建立了备查制度,保留其索债的权力,是否积极采取措施催收;分析坏账准备占应收账款的比率,确定是否存在重大异常现象。3.5.2.7、其他应收款审计目标是:审查其他应收款是否存在,是否属被审计企业所拥有;审查其变动记录是否完整,可收回程度,确认余额是否正确,是否在会计报表上充分反映。审计内容是:审查长期挂帐的其他应收款的真实性,了解挂帐原因,是否积极采取措施催收,有无领导人员、职工长期占用公款的行为;审查备用金、领导人员、职工借款等其他应收款的真实性、合理性;内部各部门、领导人员、职工借款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合规;确认其他应收款余额是否正确,在报表上是否正确反映。3.5.2.8、预付帐款的审计目标:审查预付帐款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属被审计企业所拥有;变动记录是否完整;确认预付帐款余额的正确性以及在报表中反映。审计内容是:审查与预付帐款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查预付帐款发生的合规、合法性;审批手续是否完备;确认预付帐款余额计算的正确性,并已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了正确反映。3.5.3、存货审计。存货审计主要包括对材料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委托加工材料、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审计。审计目标是:确认、验证存货余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即确认存货是否真实存在,是否为被审计企业所拥有;存货计价方法是否恰当,前后一致;存货变动记录是否完整、正确;存货余额计算是否正确,在资产负债表上得到正确反映。审计内容是:存货业务建立岗位责任制情况,各种原材料的请购、计划、订购、采购、验收、入库、付款、入账、发料、发货、储存、运输等是否由不同的部门或个人分工负责;有无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成本计算方法的适当性,是否建立健全了存货盘点制度和核对制度;有无健全有效的存货核算制度;各种存货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存货计价方法前后是否一致,有无利用存货计价调节成本,虚增或虚减盈亏问题;有无高留低转和产品成本高于售价挂账问题;存贷余额计算是否正确;存货盘盈盘亏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报批、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数据是否与“材料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委托加工材料”、“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审定数合计相符。3.5.4、对外投资审计。对外投资审计主要包括对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审计。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确认投资的真实性、正确性,审查企业的投资是否真实存在;投资业务的增减变动及损益记录的真实、完整与正确性;投资计价方法和损益确认方法是否符合有关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余额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在报表中充分披露。审计的主要内容为:了解和评价对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有无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业务处理有无合理的分工,有无完善的盘点制度和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等;审查投资业务的合规、合法性,投资资产来源是否合规、合法,投资额是否恰当,投资手续是否健全,投资方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审查投资入账价值的正确性,股票投资入帐价值是否按实际支付款扣除应收股利后的差额确定,债券投资入帐价值是否按实际支付款计算,含有应计利息的是否已扣除应计利息,以实物或无形资产投资的是否以资产评估或合同协议认定的价值入帐,入账处理方法是否恰当,价值计算是否正确;审查各项投资是否账实相符,查明投资是否存在,是否为投资单位所拥有,有无虚增或虚减投资等行为;审查对外投资采用的核算方法是否正确,对被投资企业拥有实际控股权的股票投资核算是否采取了权益法,债券溢价和折价在债券到期前采取直线法摊销的正确性,含有应计利息的债券投资其应计利息是否单独核算;投资收益的核算是否真实、完整,在报表上的披露是否真实、完整;若股票、债券在资产负债表日现价与成本有较大差异的,是否作了充分披露。3.5.5、对外投资的决策审计。审查企业对外投资项目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是否由董事会或企业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投资项目效益如何,投资收益能否及时分回投资企业,有无在被投资企业长期挂帐或就地支取,用于不正当开支的问题;有无利用对外投资侵占国有或公有企业资产问题等。3.5.6、固定资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主要包括对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的审计。审计目标为:确定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存在,是否为被审计企业所有;审查固定资产计价是否正确,采用的折旧方法是否合规,是否前后一致;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的变动记录是否完整,损益处理是否合规,固定资产账户余额是否正确,报表反映是否真实。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审查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无严格的职责分工管理制度,有无良好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及定期盘点制度和处置制度,有无会计计算、记录制度,固定资产总帐与明细帐、卡的一致性,帐与实物的一致性;审查固定资产的实存性与所有权的归属,确认账实是否相符,是否归被审计企业所有,查明有无作为债务担保抵押出去的固定资产及其原因;审查固定资产增加业务,计价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是否增加固定资产帐,购入、自建、投资转入、融资租入、改建扩建、捐赠、盘盈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的正确性,手续是否完备,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审查固定资产减少业务,减少各种固定资产是否合理合法,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是否已转入固定资产予以冲销,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是否已转入长期投资,有无审批文件、手续是否完备,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审查固定资产折旧,折旧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折旧方法使用前后是否一致,折旧计算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有无利用计提折旧人为调节成本的行为;审查固定资产余额和累计折旧在报表中反映是否正确,所采用的折旧方法是否在报表注释中披露。3.5.7、在建工程审计。在建工程审计包括对自营工程、出包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的审计。审计目标为:确认在建工程是否存在,是否属被审计企业所有;确认在建工程会计记录是否正确和完整,是否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确认在建工程余额是否在报表上正确反映。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审查在建工程的立项,是否经过董事会或企业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有关管理部门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审查在建工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无严格的工程预算,审查工程预算的合理、合法性,有无高估冒算现象,预算调整的合理、合法性,工程开支有无严格的审批手续,大型工程是否经过招标、投标、定标等程序,工程交付使用是否办理竣工结算手续,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是否正确;审查在建工程的项目的实在性,验证工程存在状况、完工程度及未安装设备等;审查在建工程成本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成本支出是否与预算一致,是否合理,有无损失浪费、乱挤工程成本问题,完工后盘盈材料是否冲减在建工程成本,有无借在建工程“搭车”搞与本工程无关的项目建设,有无利用出包工程“谋私”现象;审查在建工程中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在工程交付使用前发生的利息是否是否记入在建工程成本,竣工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利息是否记入当期财务费用,进入损益;审查在建工程变动处理是否正确,在建工程中发生的料、工、费是否完整、正确地记入工程成本,完工后是否根据决算从在建工程中转入固定资产,有无完工后长期不结转,利用在建工程调节成本问题;各种原始凭证是否完备,转移手续是否齐全;审查工程报废和毁损、试运转业务、工程借款费用和核算是否正确,在建工程在会计报表上是否正确反映。3.5.8、无形资产审计。无形资产审计主要包括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的审计。审计目标为:确认无形资产的真实性和实存性,即无形资产是否存在,是否属被审计企业所拥有;确认无形资产变动和摊销的会计记录是否正确和完整,摊销方法是否合规、合法;确认无形资产余额是否正确,在会计报表上是否恰当反映。审计重点内容为:查明无形资产的实存性和所有权归属,将帐簿记录与原始凭证和证明文件核对,以证实实存性和所有权归属,查明企业有无为提高其偿债能力而虚列无形资产的行为;审查无形资产的增,减变动授权批准文件,以确定变动的合法性;审查无形资产计价是否恰当,各项无形资产实际成本支出是否正确,有无虚列无形资产虚增所有者权益的现象;审查无形资产摊销的合规、合理性,无形资产的摊销应当从开始受益时算起,在规定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审查摊销方法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摊销金额是否正确;确认无形资产余额计算的正确性以及在会计报表上是否充分反映,无形资产是否在固定资产项目之后单独列示,其摊销方法在会计列表注释中是否披露。3.5.9、递延资产审计。递延资产审计主要包括对开办费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审计。审计目标为:确认递延资产存在的真实性和摊销的合理、合法性,确认递延资产余额在会计报表披露的正确性。递延资产包括开办费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审计重点为:审查递延资产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开办费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摊销的合法性;有无利用递延资产人为调节利润的问题以及在会计报表披露的正确性。3.6、负债审计。负债审计的主要目标为:审查企业的各项负债是否确实存在,有无隐瞒、漏列负债的事项,各项负债的发生、偿还及计息的业务变动是否完整,负债余额在会计报表上是否充分披露。3.6.1、流动负债审计。流动负债审计包括对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缴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等的审计。3.6.2、 各种应付及预收款项审计。各种应付及预收款项审计的目标为:确认应付及预收款项发生是否真实;各项债务变动记录是否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确认被审计企业有无低估或漏列的负债。确认各项债务余额是否在会计报表上正确反映。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审查各种应付及预收款项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购销业务有无建立职责分工制度,大宗购销业务是否签定购销合同,有无授权批准及核对各种支付程序等;审查各种负债业务的真实性和实存性,结合现金、银行存款的审核看有无未入账的负债,审查外币负债业务其汇率折算是否正确;检查应付账款业务的正常性,有无虚构债务,或将已经实现的收入,以及材料盘盈等转入应付款项以确定预收款项的真实、完整、合法情况;对收款收据进行检查,有疑点的要进行查证,看有无预收款项不入帐,形成“帐外帐”“小金库”或贪污、挪用、私分问题。审查长期挂帐的负债款项,查明原因,按照规定作适当调整;查明会计报表上各项负债余额的反映是否正确。3.6.3、应付工资及福利费的审计。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审计的目标为:确认各项人工费用和福利费的计提是否合理、合规;其增减变动记录是否完整,确认会计报表上的余额反映是否正确。审计主要内容为:审查应付工资和福利费是否按规定比例计提、核算,发生额是否正确,奖励工资的计提基数和计提额是否正确,实发工资总额是否符合“两个低于”原则,有无违反工资管理的有关规定,乱补、乱发职工工资、奖金问题;应付福利费开支范围是否符合规定;审查企业应付工资和福利费有无出现借方余额,应查明原因,及时补足;查明会计报表上反映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项目数额与审定数是否一致,企业工资总额核算方法是否在报表注释中充分反映。3.6.4、 应付票据审计。应付票据审计的目标为:确认应付票据发生的真实性、完整性,财报表反映应付票据余额的正确性。审计内容主要为:审查应付票据的原始凭证和产生此项业务的合同、协议,以确定应付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应付票据财务记录的正确性,逾期应付票据本金和利息是否已转入应付帐款;财务报表反映应付票据余额的正确性。3.6.5、 其他负债审计。其他负债审计的目标为:确认其他负债的真实、合法性,各项变动记录是否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各种债务余额是否在会计报表上正确反映。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审查预提费用核算的正确性,有无利用“预提费用”调节企业利润的问题;审查应缴税金的核算是否正确合规,各种税金的计提依据、基数、适用税率、纳税期限是否符合有关税收管理的规定,计算是否准确,帐务处理是否正确,缴纳是否及时足额,有无存在欠税问题;各项负债是否在会计报表中正确反映。3.6.6、长期负债审计。长期负债审计主要目标为:查明长期负债的合理性、真实性,有关借款业务的合法性以及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记录的完整性和本金利息偿付的及时性、合规性等。长期负债审计包括对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的审计。 3.6.7、 长期借款审计。长期借款审计的目标为:验证各项长期借款的真实性、合理性;各项长期借款手续是否齐全,各项目变动记录是否完整,确认各项长期借款偿还是否遵守有关债务契约的规定;验证各项长期借款余额在报表中是否正确反映。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审查有关长期借款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大额长期借款合同的决策,是否经过董事会或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审查长期借款合同或协议,有无在不具备借款、贷款资格的非金融机构借款或贷款,有无借款与还款报告,有无建立偿债基金制度等;审查长期借款的真实性、合法性,查明有无按照借款计划和合同规定使用借款,资金使用效益是否良好,有无弄虚作假骗取贷款挪作他用等问题;审查长期借款的计价是否合理,外币借款的折算汇率是否符合制度规定,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本币借款计息是否正确,利息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审查长期借款抵押资产状况,查明抵押资产是否存在、所有权有无变化等;审查长期借款的偿还情况,查明被审计企业是否按规定还款,有无逾期未还或违约现象;审查长期借款余额在会计报表中是否正确反映,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是否单独列示,抵押和担保情况是否在报表注释中作了充分说明。3.6.8、短期借款审计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与长期借款基本相同。3.6.9、应付债券审计。应付债券审计的目标为:审查应付债券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变动记录是否完整;确认应付债券计价是否正确,应付债券抵押和偿还是否合规、正确,确认应付债券余额在会计报表中的反映是否正确。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审查应付债券发行的合规、合法性,债券发行有无经过有关管理部门的批准,发行手续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资金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有利于保护发行人和债券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债券担保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 审查被审计企业有关应付债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无签定债券契约、承销和包销协议,债券发行、记录、保管是否实行三分离,未发行债券有无专人负责保管控制;审查债券应计利息、债券折价(溢价)摊销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各期的利息费用,有无多摊少摊现象,摊销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查应付债券筹集资金使用情况,是否按批准用途或协议规定使用资金,使用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审查应付债券到期偿还情况,有无到期不还现象,债券偿还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查明应付债券余额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是否正确。3.6.10、长期应付款审计。长期应付款一般是由于引进设备或租入设备发生融资活动而形成的,其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与长期借款基本相同。3.7、损益与所有者权益审计。损益审计包括对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包括对实收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审计。3.8、收入审计。收入审计包括对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审计。3.8.1、销售收入审计。销售收入审计的目标为:确认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完整性,销售收入的确认是否遵循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成本费用配比原则,销售退回、折让与折扣发生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销售收入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审查有关销售收入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被审计企业有无建立合同销售制度、结算制度,发货、退货、折让与折扣制度,收入核算制度等;审查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对销售数量、销售价格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审查销售收入的确认,根据不同的销售方式和货款结算方式审查销售收入确认的正确性,有无违反权责发生制原则,提前或退后入账调节利润现象,是否存在漏记、隐瞒或虚构销售收入的问题,有无账外经销商品现象,销售发票是否完整无缺,有无涂改或“大头小尾”开具假发票,有无错开、不开、销毁发票或以收据、调拨单代替发票等手段隐匿销售收入,通过以货易货方式隐匿销售收入,通过往来帐、营业外收入、预收货款、其他成本费用帐户漏列或虚减销售收入等问题;审查销售价格与价目表的一致性;审查销售折扣、折让及退回处理的正确性,查明销售折扣、折让及退回是否真实,审批手续是否完备,销售退回的商品是否验收入库,有无形成账外资产;审查销售收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与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相符,有无年末大宗销售,次年用红字退回的现象;查明销售收入是否在损益表上正确列示。3.8.2、 其他业务收入审计。其他业务收入审计主要包括对材料销售、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收入的审计。审计目标与销售收入审计目标基本相同。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审查其他业务收入是否正常,主要审查其发生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如销售的材料是否属于多余积压的,出租的固定资产是否属于闲置不用的,第三产业收入是否单独核算,有无将产品销售收入记入其他业务收入;审查其他业务收入的记录是否真实、完整,有无收入不入账,有无转移、隐瞒、截留收入问题;审查其他销售收入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及时结转销售成本及税金,有无只计收入不计成本等虚构利润的情况;审查其他业务收入在会计报表中是否正确披露。3.8.3、 成本费用审计。成本费用审计主要包括对生产成本、产品销售成本、成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审计内容。成本费用审计的目标为:确认各项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正确,是否与收入配比;确定成本费用的记录是否正确、完整,成本费用确认是否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否适当,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确认成本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3.8.4、生产成本的审计内容为:审查生产成本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有无建立和实施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成本开支范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分级责任控制制度,成本费用考核与评价制度,成本费用开支控制制度,在产品定期或不定期盘点制度;成本核算方法是否适当,前后是否一致;审查生产成本核算的合规、合法性,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生产特点与工艺要求,成本计算是否正确,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是否合规等;审查各项生产成本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验证生产成本所包含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费用的真实性、准确性,验证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否正确,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否正确,直接材料是否按规定记入,有无把非生产用材料挤入生产成本,材料计价方法是否合理,前后期是否一致,材料成本差异是否按规定分摊,有无任意调节直接材料费的问题;直接材料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是否合理,有无在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任意调节的现象;工资费用分配是否正确,有无存在滥发补贴、津贴,任意加大人工费用等问题;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是否符合生产技术特点,有无任意变更分配方法的现象,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是否合理;审查生产成本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合规,有无任意调节成本的问题;审查生产成本余额在会计报表上反映是否正确。3.8.5、产品销售成本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审查销售成本结转的一致性,其结转计算口径是否一致,计算方法前后是否一致,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是否配比,是否存在以销产品不作成本结转而虚增利润,或将与销售业务无关的支出转做销售成本而虚减利润;有无利用销售成本结转任意调节利润;审查销售成本的真实性与正确性,销售退回是否冲减了销售成本。3.8.6、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审查被审计企业有关税金的纳税范围与税种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审查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各项税种的计税范围、计税依据、计税方法等是否符合规定;各项税金计算是否正确,交纳是否及时足额,有无欠税、偷税、逃税等现象;审查税收减免的依据是否真实、理由是否充分,手续是否完备,是否符合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是否在会计报表上真实和充分披露。3.8.7、期间费用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审查各项费用开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分析开支偏离计划的差异和原因,各项费用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期间费用是否按规定计入当期损益,有无计入产品成本和转入下期的情况,有无将在建工程的项目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等,查明各项费用在会计报表上反映是否正确。3.8.8、利润审计。利润审计主要包括对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审计。利润审计的主要目标为:确认利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认利润形成和分配的合理、合法性,盈余公积计提的合规性,所得税计算的正确性;确认利润及其分配在会计报表中披露的充分性。利润审计的内容包括,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两方面审计。3.8.9、利润形成审计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及所得税审计。审查营业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根据有关收入、成本费用项目审查结果,验证营业利润计算是否正确;审查投资净收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查明企业投资的种类、投资方式、投资时间、投资流向及投资金额等收益依据,各项投资业务收益计算方法选用的恰当性,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会计处理的适当性;分析投资收益增减变动和投资收益率,查明投资损失的原因和责任,确认投资收益在会计报表上反映的正确性;审查营业外收支净额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有无增列营业外收支项目的问题,有无健全有效的审批手续,会计计算和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在会计报表上是否真实完整反映;审查所得税计算是否正确,选用税率是否适当,应纳税额是否正确,是否及时足额上缴,会计报表上是否充分披露。3.8.10、利润分配审计的内容为:审查各项利润分配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优先弥补亏损,是否按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提取基数、比例是否正确,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审查利润分配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多计少计现象,应付利润是否及时足额上缴,收益分配是否注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积累并兼顾企业和职工利益;审查未分配利润的正确性,以及利润分配在会计报表上反映的充分性。3.9、 所有者权益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包括对实收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审计。3.9.1、实收资本审计。实收资本审计目标为:确认实收资本增减变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各项目变动记录是否完整;确认实收资本余额是否正确,是否在会计报表上真实反映。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审查注册资本的筹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审批手续、出资协议是否齐全、完备,是否符合企业章程的规定;审查企业实收资本是否真实存在,验证银行收款通知单和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确认货币资金投资、实物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的真实性;审查实收资本变动的合规、合法性,实收资本的减少是否经过资产管理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的批准,是否满足必备的条件;审查企业是否遵守资本保全原则,企业所有涉及净资产增加或减少的经济活动,是否都通过资本公积或营业外收支来处理,以防实收资本发生变动,有无随意抽逃实收资本的问题;审查实收资本余额是否正确,在会计报表上是否正确反映。3.9.2、公积金审计。公积金审计包括对资本公积金和盈余公积金的审计。3.9.3、公积金的审计目标为:确认公积金是否真实存在;公积金增减变动记录是否完整;公积金使用是否合规合法;公积金余额是否正确,并已在会计报表上正确反映。审计主要内容为:审查公积金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公积金来源渠道是否正确,包括捐赠、资本溢价、资产重估增值、利润分配是否有据可查,有无虚增公积金问题;复核各项公积金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多计少计现象,资本公积计价是否正确,资本溢价计算、接受捐赠资产计价资产重估增值或减值计算是否正确,盈余公积计提计算是否正确;审查公积金使用是否合规合法,资本公积金转增资本是否依法办理了增资手续,盈余公积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是否符合规定,公益金是否只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有无挪作他用;审查各项公积金余额是否正确,是否在会计报表上充分反映。3.9.4、未分配利润审计。未分配利润审计要结合利润的形成和分配审计进行,只要利润形成和和分配准确无误,未分配利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就能确定。3.10、对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要对集团公司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主要审查合并会计报表是否按规定的要求编报,该合并的是否合并,该抵消的是否抵消,有无因编制会计报表不合理而造成资产、负债、损益和所有者权益不实的问题;还要对集团公司所属企业进行延伸审计,绝大部分集团公司都是资产运营公司,实物形态的资产运作一般都在下属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和所有者权益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只有通过对下属企业的延伸审计才能落实;对下属企业审计资产总量和单位面要体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以能正确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和避免审计风险为宜。3.11、 任职期间完成经济指标的真实性、效益性审计。根据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印发、的通知的规定和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和重点内容,经济指标真实性、效益性审计的主要目标为:确认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任职期间的经营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便对被审计领导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主要审计内容有:反映企业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发展潜力指标;完成利润情况指标;产品销售指标;资本、资金运用效率指标;经营效绩指标;职工收入指标和其他专业性经济指标等(对各项经济指标的解释、计算公式见附录三)。3.11.1、 企业资产营运能力指标有:资产增值保值率、总资产增长率、资产损失比率。3.11.2、 企业偿债能力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对负债比率、产权比率、举债经营比率。3.11.3、 企业发展潜力指标有:对新产品研制开发投入总额、新产品开发率、技术进步产品率、固定资产成新率、利润保留率。3.11.4、 反映企业完成利润情况指标有:利润总额、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任职期间平均利润增长率、经营亏损挂帐比率。3.11.5、企业产品销售指标有:销售收入、产品销售率、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率。3.11.6、企业资本、资金运用效率指标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周转率、资本积累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3.11.7、 企业经营效绩指标有:全员劳动生产率、上缴利税指标、人均利税额指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利润率、股本报酬率、长期投资收益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3.11.8、企业职工收入指标有:职工收入增长率、职工收入与新增效益增长幅度比率。3.11.9、其他企业专业性经济指标有:3.11.9.1、商业企业商品营业周期:商品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11.9.2、施工企业应收工程款拖欠率3.11.9.3、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存货周转率3.11.9.4、施工企业产值利润率3.11.9.5、房地产企业销售利润率3.11.9.6、施工企业工程结算收入利润率3.11.9.7、外贸企业每美圆出口成本3.11.9.8、外贸企业资产净收汇3.11.9.9、外贸企业创汇每美圆成本3.11.9.10、金融企业贷款质量指标3.11.9.11、金融企业拆借资金比例指标3.11.9.12、金融企业资本充足率3.11.9.13、金融企业资本风险率3.12、资产保值增值审计。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主要目标为:确认被审计人员任职初期和期末企业资产状况和盈亏情况,查明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进一步确认其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3.13、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审查期初所有者权益和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