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轨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页
深圳轨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2页
深圳轨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3页
深圳轨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4页
深圳轨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目 录录 轨道工程工监理细则 1、工程概况.1 2、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1 3、总则.2 4、工程测量监理.3 5 5、材料、实验监理. 6、钢轨焊接监理. 7、短轨枕整体道床轨道铺设监理 8、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监理 9、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监理 10、轨道检测监理 11、线路附属工程监理 轨轨 道道 工工 程程 监监 理理 细细 则则 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龙岗线西延段中心公园停车场位于莲花村站与华强北站之间, 位于中心公园内。结合中心公园改造,整个中心公园地铁停车库设 置在地面以下。龙岗线西延段正线全长 8.752km(双线) ,全部为地 下线。中心公园停车场入场线:RK0+0.00RK0+695.008,出场 线 CK0+0.00CK0+701.440,停车场:JK0+0.00JK0+500。出入 线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 195m,线路纵断面最大坡度:29.2。出入 场线、牵出线、车场线均为 50kg/m-25mU71Mn 钢轨,跟 3159 标的轨 道联结采用两对 12.5 m5060kg/m 异型轨联结。 轨枕及扣件:出入场线采用弹条 I 型分开式扣件和钢筋混凝土 短轨枕,钢筋混凝土短轨枕 1600 根/km;库内一般整体道床采用弹 条 I 型分开式扣件和钢筋混凝土短轨枕,钢筋混凝土短轨枕 1440 根 /km;库内检查坑地段采用弹条 I 型分开式扣件,无枕式整体道床。 停车场设停车列检线(2 股) 、停车线(7 股) 、临修线(1 股) 。 停车库总长 271.5m,宽 88.4m,咽喉区部分长约 216.0m。 采用 B 型车,最高运行速度 25km/h,接触网供电。轨道采用 1435mm 标准轨距、1/40 轨底坡。 2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施工监理中严格遵守以下技术标准,如以下技术标准有更新版本的, 将遵照新版本执行: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 (TB100822005)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2003 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TB103029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32003)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 (CJJ4992)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GB500902009) 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 (TB/T20981989) 钢轨焊接 (TB/T16322005) 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探头 (Q/BT178-1999)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1007088)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198) 3总则:总则: 3.1 本细则适用于深圳市轨道交通工程 3 号线西延段 3154 标轨道工 程施工监理。 3.2 熟悉深圳市轨道交通工程 3 号线西延段有关管理规定及各种报表 文件。 3.3 熟悉深圳的有关法规、规定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 3.4 建立健全各种监理规章制度。 3.5 熟悉施工图纸并进行图纸会审。 3.6 工程测量资料齐全、准确。 3.7 施工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及工程范围内的“三通一平”应符 合开工条件。 3.8 施工中有关安全、环保、消防、防洪和劳动保护等应符合国家现 行的有关规定。 3.9 监理工作所用的工程检验、评定等表格必须标准化、规范化。 3.10 工程完成后,提交的各种检验、评定、竣工图及施工记录等资 料应真实、齐全。 4工程测量监理工程测量监理 4.1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 严格按现行测量规范要求组织实施测量工作,规范操作过程,确保 测量成果满足规范要求的各项精度指标,精益求精,准确无误地反映设 计意图,杜绝测量出错事故,为建成高水平的轨道线路工程提供有力保 障。 4.2 执行标准和规范执行标准和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合同文件、设计图纸、深圳勘察测绘院下发的有关技术文件。 4.3 职责分工职责分工 4.3.1 测量监理职责 4.3.1.1 熟悉设计图纸,指挥部下发的各类文件,执行标准和规范要 求。 4.3.1.2 协助勘察测绘院向承包商交付合格的测量控制网点。 4.3.1.3 审查承包商针对本工程设计的施工测量方案,其中人员资质 和数量、仪器设备、测量方法、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均要满 足本工程施工需要。 4.3.1.4 对承包商报检的项目如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复测、控制网加密 点测量、轨道控制基标、轨道加密基标、轨道定位放样、竣工测量等 进行 100%检查复核,合格后予以签认。 4.3.1.5 建立完善的测量管理制度,有完善的测量台帐和记录,准确 的完成各项检测工作,做好检测资料管理、归档工作,及时检查承包 商的资料归档工作。 4.3.1.6 与勘察测绘院、承包商密切配合,抓好轨道工程施工测量检 测等工作。 4.3.2 承包商测量队职责 4.3.2.1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规范要求、测量条件等配置相应精度等 级的测量仪器及配套工具,进场后必须要经本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 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3.2.2 成立专职测量队 68 人,要求至少一名测量工程师,其它人 员应持有相应的测量资格证书,并明确一名测量负责人。将组成人员 在测量方案中明确,如测量工程师、测量主管人员更换应履行变更审 批手续。 4.3.2.3 进行施工测量前应熟悉施工图纸,对图中测量定位有关的平 面线路、坡度设计,及全部的坐标、标高、相关尺寸数据等予以复核 理解,发现错误数据、模糊不清或存在疑问应在施工前及时以书面形 式上报监理部或提交图纸会审。 4.3.2.4 组织实施控制网的复测、加密控制点测量、轨道永久性控制 基标布设,测量、加密基标布设,测量、铺轨施工放样、施工过程中 控制、施工后自检、填写测量报验资料、测量资料存档等所有相关测 量工作。 4.3.2.5 服从测量监理和深圳市勘察测绘院的监督指导,落实下发的 各项管理办法和施工指令。 4.4 测量工作程序测量工作程序 4.4.1 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前测量准备后,监理联系勘察测绘院向承包 商进行平面控制网点的现场交桩及资料交底,三方确认后签认交接桩 记录。 4.4.2 承包商接桩后应对桩点进行保护、复测,并于 5 天内完成复测 形成复测报告上报监理,监理复测合格后再上报测量中心审定。 4.4.3 控制点加密测量、控制基标测量承包商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复核, 合格后报测量中心 100%检查。 4.4.4 依据合格的测量控制网进行首次加密基标测设、轨道定位放样 及关键部位放样、竣工测量必须经监理检查合格后报测量中心复核, 其它情况视测量中心要求可随时进行抽查。 4.4.5 所有施工测量放样必须报测量监理进行 100%检查。 4.4.6 从整体控制到局部放样每道工序必须在获得测量监理或测量中 心合格签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5 测量工作制度测量工作制度 4.5.1 控制网定期复测:由于轨道施工的特点是流动性强,施工中要 经常检查控制点和基标是否稳固,施工段前后加密控制点应每周复测 一次,控制基标、加密基标要每次使用前复测并注意交叉检验,如发 现点位偏差大应及时上报监理和勘察测绘院。首级控制网点位应根据 测量中心的定期复测成果作相应的复测和调整。 4.5.2 坚决执行换手复核、施工自检制度,做到观测和数据处理至少 两人换手复核,作业人应按要求在成果资料上签名确认。 4.5.3 加强测量仪器搬运、保管保护、定期检查制度,确保测量仪器 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4.5.4 制定测量点位保护方案并报监理部,将保护要求传达到现场作 业的每个班组人员。 4.5.5 需要报测量中心检查的项目应提前 48 小时将相应测量报验资 料报到监理部。 4.5.6 仅需测量监理复核的一般项目应提前 24 小时将相应测量报验 资料报到监理部。 4.5.7 所有上报资料均报送监理部现场办公室,履行收发文登记手续。 4.5.8 测量监理或勘察测绘院到现场进行复核检查时,承包商应提供 条件积极地予以协助配合。 4.6 测量细则测量细则 施工测量前应对勘察测绘院交付的控制网进行保护和复测。依据施 工设计图、设计单位提供的调坡调线变更资料,测量方案拟定的基标 位置与线路关系等计算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的坐标和高程以及线路的 外轨超高和轨距加宽数据打印成册报监理部审核。 4.6.1 导线测量: 测量前应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和校正,正确输入与现场相符的温度、 气压、折光系数、棱镜常数、仪器架,乘常数等改正值。导线网复测、 加密点测量应按精密导线网要求的各项精度指标进行操作。视线应超 越或旁离障碍物 1 米以上,并应采用分时段观测、测回间测站变换仪 器高、重新对中等方式提高观测精度。 4.6.1.1 水平角测量:级全站仪至少观测 4 个测回,级全站仪至 少观测 6 个测回,并进行测站平差计算,剔除粗差。选用方向法观测 水平角时各限差要求见下表,当限差超出规定时应进行重测。 全站仪等级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 2C 较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级 696 级 8139 按总测回数的一半分别测量左右角,平均分配度盘起始方向。左角 平均值、右角平均值的和与 360 度较差应小于 6 秒。前后视边长相差 较大需要调焦时,宜采用同一方向正倒镜同时观测法,此时一个测回 中不同方向可不考虑 2C 较差的限差。在洞口附近进行观测时,由于洞 内洞外光线差异大,要考虑折光的影响,应选在阴天或夜间进行观测。 洞内观测时要避免受到电弧焊、中间强光照射等影响。 4.6.1.2 距离测量:应对导线边长进行往返各 2 测回(一测回指照准 目标一次读数 4 次) ,当测量数值符合下表的限差要求时取平均值: 全站仪等级 一测回中读数间较差单程各测回间较差往返测或不同测量时段结 果较差 级3mm4mm 级4mm6mm 2 倍仪器标称精度 边长应归化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 4.6.1.3 导线网平差: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对导线方位角闭合差、测角 中误差进行计算。方位角闭合差5N、测角中误差2.5 秒时可进 行严密平差,使用的软件必须经行业有关部门鉴定,平差后的成果包 括单位权中误差、相对点位中误差、最弱边的边长中误差或最弱相邻 点位中误差等均应小于规范的限差要求。 4.6.2 水准测量: 测量前应对仪器的 i 角误差、交叉误差进行检验和校正,确保仪器 状态良好。本工程水准控制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 差 偶然中误 差 全中误差 水准仪等 级 水准尺观测次数 测段往返测 较差 附合或闭合 差 2mm4mm DS1 铟瓦尺或 条码尺 往返测各 一次 8L8L 表中 L 为水准路线长。 观测方法应按以下规定进行: 4.6.2.1 往测:奇数站上:后-前-前-后; 偶数站上:前-后-后-前。 4.6.2.2 返测:奇数站上:前-后-后-前; 偶数站上:后-前-前-后。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设置仪器高 度。 4.6.2.3 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应60 米,单站前后视距差2 米,累计前 后视距差4 米,视线高度应0.4 米。 4.6.2.4 记录者应对测站观测数据进行检查,要求二等水准测量的上 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3mm,基、辅分划读数之差 0.5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0.mm,若不符值超限应分析 原因,进行重测。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进行全段重测。 4.6.2.5 水准网应采用严密平差法进行平差计算。 4.6.2.6 由于本地区地面和地下构筑物可能存在隆沉现象,复测原有 水准点时如复测值与原测值较差小mm 时可使用原测值和复测值的平 均值,如大于mm 时应重测,重测的两次测量值较差符合规范要求时 应使用新成果。 4.6.3 铺轨基标测量 4.6.3.1 铺轨基标应根据铺轨综合设计图,利用调整好的线路中线点 或贯通平差后的控制点进行测设。 4.6.3.2 铺轨基标测设应对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进行测设。基标测设 时,应首先测设控制基标,然后利用控制基标测设加密基标。 4.6.3.3 铺轨基标宜设置在线路中线上,也可设置在线路中线的一侧。 4.6.3.4 道岔基标应利用控制基标单独测设,道岔基标分为控制基标 和加密基标,道岔宜设置在道岔直股和曲股的外恻。 4.6.3.5 控制基标埋设应等高等距埋设永久标志;加密基标可设置成 等距不等高,埋设临时标志。 4.6.3.6 铺轨基标应使用不低于 II 级全站仪和 DS1 级水准仪测设。 4.6.3.7 铺轨基标测设完成后,应提交控制基标,加密基标和道岔基 标的测量成果表。 4.6.3.8 控制基标: 1)控制基标是永久使用的测量标志,埋设要稳固耐久,埋设位置与 对应段轨道中心和轨顶高程保持相对固定值,即要求布设时做到等高 等距。本工程直线段每米设置一个,曲线段除在各要素点上及 竖曲线的变坡点和道岔中心点设置控制基标外,还应每米设置一 个。 2)控制基标设置在线路中线上时,在直线上,可采用截距法在曲线 上时曲线要素点的控制基标可直接埋设,其他基标利用中线点采用偏 角法进行测设,控制基标设置在线路中线的一侧时,可依据线路中线 点按极坐标法测设。 3)控制基标埋设位置的结构地板上应凿毛处理,依据设计值与底板 间高差关系埋设基标底座,基标标志调整到设计平面和高程位置,并 初步固定。 4)控制基标是铺轨的首级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基标的夹角时左右 角各测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 360 度较差应小于 6 秒;距离往 返测各两测回,测回较差及往返测较差应小于 5mm,取平均值。应与 就近的加密控制点组成附合导线,按精密导线要求进行测量平差。 5)直线段控制基标的夹角与 180 度较差应小于 8 秒,实测距离与设 计距离较差应小于 10mm;曲线段控制基标间夹角与设计值计算出的线 路横向偏差应小于 2mm,弦长测量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 5mm。 6)控制基标高程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实施。高程实测值与 设计值较差应小于 2mm,相邻控制基标间高差与设计值的高差较差应 小于 2mm。 7)各项限差满足要求后,应进行永久固定,对未满足要求的要,应 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调整,调整后按照以上条款进行检查,直至满足 要求为止。 4.6.3.9 加密基标: 1)加密基标分布在控制基标之间,供铺轨时临时使用,埋设要稳固, 与控制基标一样距轨道中心在法线上的距离要求相等,高度可根据现 场调整,埋设间距每 5m 一个,道岔处和加密基标按图纸要求设置。 2)直线段加密基标的测设方法和限差要求,依据相邻控制基标采用 加密基标的位置和高程。 (1)加密基标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的限差要求: a 纵向相邻基标纵向距离误差5mm; b 横向偏离两控制基标间的方向2mm; c 相邻基标实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较差应不大于 1mm,每个加密基标 的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较差不应大于 2mm。 3)曲线段加密基标的测设方法和限差要求,依据曲线上的控制基标, 采用偏角法和水准测量方法,逐一测设曲线加密基标的位置和高程。 (1)加密基标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的限差要求 a 纵向相邻基标纵向距离误差5mm; b 横向加密基标相对于控制基标的横向偏差为2mm; c 高程相邻基标实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较差应不大于 1mm,每个加密 基标的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较差不应大于 2mm; d 加密基标经检测满足各项限差要求后,应进行固定。 4.6.3.10 道岔基标测量: 1)道岔基标应依据道岔铺轨设计图,利用控制基标测设道岔控制基 标,然后利用道岔控制基标测设道岔加密基标。 2)各类道岔控制基标应按下列位置埋设 (1)单开道岔控制基标应测设在岔头、岔尾、岔心和曲股位置或一 侧。 (2)复式交分道岔控制基标应测设在长轴和短轴的两端及岔头、岔 尾位置或一侧。 (3)交叉渡线控制基标应测设在长轴和短轴的两端及岔头、岔尾以 及与正线相交的差心位置或一侧。 3)道岔控制基标应利用控制基标采用极坐标法测设,测设后应对道 岔控制基标间及其与线路中线几何关系进行检查。 4)道岔控制基标间及其与线路中线几何关系应满足下列要求 (1)道岔控制基标间与设计值较差距离应小于 2mm。 (2)道岔控制基标高程与设计较差应小于 2mm,相邻控制基标间 高差与设计值的高差较差应小于 1mm。 (3)岔心相对于线路中心的里程(距离)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 10mm。 (4)道岔控制基标与线路中线的距离和设计值较差应小于 2mm。 (5)正线与辅助线交角的实测值与设计值较差:单开道岔不应大于 20,复式交分道岔、交叉渡线道岔不应大于 10。 (6)道岔控制基标经检测满足各项限差要求后,应埋设永久标志。 4.6.4 线路轨道竣工测量 4.6.4.1 竣工测量主要包括轨道竣工测量,竣工测量采用的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图式等应与原施工测量一致。 4.6.4.2 竣工测量时,应收集已有的测量资料并进行实地检测;对符 合要求的测量资料应充分利用,对不符合测量要求的资料要重新测量。 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应与施工测量相同,并应按实测的资料编绘竣工 测量成果。 4.6.4.3 竣工测量成果资料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测量与验收 的要求。 4.6.4.4 竣工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成果: 1)竣工测量成果表; 2)竣工图; 3)竣工测量报告。 4.6.4.5 线路轨道竣工测量应包括铺轨基标和轨道铺设竣工测量。 4.6.4.6 在隧道内应以控制基标为起始数据,在地面应以地面控制点 或控制基标为起始数据,进行轨道线路竣工测量。控制基标或地面控 制点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控制测量,并以新的控制测量成果作为 起始数据。 4.6.4.7 铺轨基标竣工测量应在道床铺设之后进行,宜主要检测控制 基标间的夹角,距离和高程,其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相关规定执 行。 4.6.4.8 轨道锁定的后,采用轨道尺对轨道与铺轨基标的几何关系和 轨距进行测量。直线段测量右股钢轨至铺轨基标的距离和高程以及两 股钢 轨间的轨距和水平,曲线段还应测量轨距加宽量和外轨对内轨的超高 量。轨道距铺轨基标或线路中心线的允许偏差为2mm,轨道高程允 许偏差为1mm,轨距允许偏差为(-12)mm,左右轨的水平允许偏 差为1mm。测量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偏差的 1/2。 4.6.4.9 道岔区的道岔岔心里程位置允许偏差15mm,轨顶全长范围 内高低差应小于 2mm,道岔轨道的高程、水平、轨距以及距铺轨基标 的距离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上条规定。 4.6.4.10 测量资料管理:所有测量资料应使用深圳地铁工程表格,格 式由勘察测绘院或监理部提供,不得随意改变格式或内容,填写要规 范、清晰,不得涂改,责任人签字要齐全。测量报验资料一般情况下 报监理部一式两份,签认后监理部留存一份,返施工单位一份。如需 报勘察测绘院审核的项目应报三份资料,勘察测绘院签认后要留存一 份。 5材料试验监理材料试验监理 5.1 主要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案 轨道工程检测实验主要是轨道材料、道床材料、钢轨焊接等检测实 验,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轨道工程使用的材料应按乙购关键 材料的要求进行供应商的审定,确定供应商后,对进场的轨道材料由 监理进行见证取样,材料经检测合格报监理审核通过后方能使用。轨 道工程因其特殊性,其中大部分检测项目专业性很强,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5.1.1 道床砼检测:主要是开工前混凝土配合比检测,施工过程中混 凝土和易性检测及强度检测。 5.1.2 道床钢筋检测:主要是钢材的拉伸试验(屈服点或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延伸率) ,弯曲试验等。采取查验出厂合格证及现场取样, 监理见证,委托深圳市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5.1.3 钢轨、道岔检测:钢轨为特殊轨道材料,属于铁道部定点厂家 生产,其材质等由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5.1.4 扣配件检测:轨道工程扣配件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扣配件生产 技术要求进行检查验收,检测采取查验出厂合格证及现场抽检,监理 见证,部分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5.1.5 钢轨焊接检测:钢轨焊接前要进行型式检验,焊接过程中要进 行周期检验,检验时采取现场取样,监理见证,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验 室进行检测。焊接过程中的钢轨探伤由施工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 测单位进行全部的钢轨超声波探伤检测。 5.2.1 检测依据的标准 5.2.1.1钢轨焊接 (TB/T16322005) 5.2.2 检验规则 检验分为成品检验、型式检验及生产检验。 5.2.2.1 成品检验: 5.2.2.1.1 应对每个焊接接头(成品)进行成品检验。 5.2.2.1.2 成品检验的项目包括外观和超声波探伤。 5.2.2.1.3 外观和超声波探伤检验应符合第 3 部分的要求。 5.2.2.2 型式检验: 5.2.2.2.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焊轨组织初次生产; b) 正常生产后,改变焊接工艺,可能影响焊接接头质量; c) 更换焊轨设备; d) 钢轨生产厂、或钢轨型号、或钢轨牌号、或钢轨交货状态改变, 首次焊接时; e) 生产检验结果不合格; 5.2.2.2.2 型式检验的项目及受检试件数量见下表(适用于现场移动 式闪光焊): 型式检验的项目及试件数 单位:个 静弯 外 观 超声 波探 伤 落锤轨头受 压 轨头 受拉 疲劳拉伸冲击硬度 显微 组织 断口 全全部1512331121(利15(利 部 试 件 试件用硬 试件 用落锤 试件) 注:硬度试件 2 个,包括测试轨顶面硬度 1 个和测试纵断面硬度 1 个。 5.2.2.2.3 型式检验受检试件所用钢轨的生产厂、型号、牌号、交货 状态应与焊接生产用钢轨相同,受检试件应是相同工艺焊接的接头。 5.2.2.2.4 不同牌号钢轨之间的焊接,焊接接头的质量要求按照强度 级别较低的钢轨执行;热轧钢轨与热处理钢轨之间的焊接,焊接接头的 质量要求按照热轧钢轨执行。 5.2.2.2.5 型式检验结果符合标准规定的试件为合格试件。静弯受检 15 个试件应连续试验合格;移动式闪光焊落锤受检 15 个试件应连续试 验合格;固定式闪光焊落锤受检 25 个试件应连续试验合格。一次型式检 验中,应在各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方可判定本次型式检验合格。型 式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5.2.2.2.6 型式检验报告中,应明示以下内容:焊轨组织名称、焊机型 号、焊机出厂编号、钢轨生产厂、钢轨型号、钢轨牌号、钢轨交货状 态、检验设备、详细的检验结果等。 5.2.2.3 生产检验: 5.2.2.3.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生产检验: 1)连续焊接 500 个接头; 2)焊机工况变化,对某个焊接参数进行修正之后; 3)焊机出现故障、记录曲线异常,故障排除之后; 4)焊机停焊钢轨 1 个月以上,开始焊接生产前。 5.2.2.3.2 生产检验的项目及试件数量见下表: 生产检验的项目及试件数 单位:个 外观超声波探伤落锤硬度断口 77525(利用落锤试件) 注 1:硬度试件 2 个,包括测试轨顶面硬度 1 个和测试纵断面硬度 1 个。 注 2:外观和超声波探伤检验合格后的试件作为落锤和硬度试件。 5.2.2.3.3 生产检验使用随机加焊的试件,生产检验结果应符合标准 相关规定,检验合格方可继续生产。 5.2.2.3.4 生产检验有 1 个及以上试件不合格时应予复验。 第一次复验:对不合格试件加倍取样复验,经检验合格表示生产检验 结果合格;若试件中有 1 个及以上不合格,应再复验。 第二次复验:对不合格试件加倍取样复验,经检验合格表示生产检验 结果合格;若试件中有 1 个及以上不合格,应判生产检验结果不合格。 5.2.3 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试件、试样制作及取样数量、检测方法及要求、合格标准详见相关 标准和经审批的试验检测方案。 6钢轨焊接监理钢轨焊接监理 6.1 焊接工艺及操作要点 6.1.1 焊机检查 6.1.1.1 焊前必须检查焊机的供电电压,供电电压值必须在焊机规定 的允许范围内,否则应对焊机进行必要的调节。在生产过程中也应随 时检查与调节。 6.1.1.2 焊机和冷却水液压油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每日应进行检查。 6.1.1.3 焊机主机附属设备及计算机可编程控制系统、记录打印系统 应完好,否则必须及时修复。各工艺参数应按标准工艺调整到位,每 班开工前应进行检查。 6.1.2 钢轨的焊前检查与除锈打磨 6.1.2.1 准备焊接的钢轨进行外观检查,发现不合格钢轨必须剔除。 准备焊接的钢轨在全长范围内轨顶面和侧面平直,不得有硬弯扭曲.钢 轨端部不垂直度不得 0.5mm。 6.1.2.2 用除锈打磨机打磨掉钢轨轨端 650mm 范围内铁锈.用砂轮打 磨机打磨钢轨轨腰两侧 650mm 范围内表面,直至打出金属光泽,如遇 轨腰有钢号,需打磨掉钢号。其与导电钳口接触部位的面积不小于接 触。 6.1.2.3 除锈打磨面在钢轨待焊时间超过小时或打磨后有油、水、污 垢污染时,必须重新打磨处理。 6.1.3 接触焊焊接 6.1.3.1 钢轨进入焊机,必须检查焊前处理及除锈工作质量,发现不 合格的钢轨应退出重新处理及除锈。 6.1.3.2 钢轨对头时,检查轨缝尺寸为 1-2mm,轨缝过大应重新对头. 焊缝位置以去瘤刀面为基准,使轨端外露 25mm 为宜。 6.1.3.3 焊后应对焊头外观质量进行检查,不得存在各类缺陷。 6.1.3.4 焊接结束,应对焊头进行编号。编号前,在焊头前方 2m 处 腰上将钢轨表面除锈,于其上先涂防锈漆,再涂上白色油漆标出编号, 书写字迹清晰、端正并能保持长久。 6.1.4 焊头热处理 6.1.4.1 钢轨焊头热处理采用火焰加热全断面正火处理。 6.1.4.2 正火处理时,待钢轨焊头温度低于 500时方可重新加热, 轨头加热的表面温度一般应不超过 950,轨底角的表面温度不低于 820。正火加热温度采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正火温度应记录。 6.1.5 焊后打磨 6.1.5.1 焊后打磨是焊头成型的最后工序,分粗打磨和细打磨。 6.1.5.2 粗打磨时应将轨头顶面和两侧面腭部轨底角上表面及轨底角 底面的残瘤及全部毛边除尽,保持轨顶面圆弧部分形状,切勿打亏。 6.1.5.3 精打磨时在焊缝两侧各 1 米范围内,对轨头及两侧面的平直 度进行修磨,使轨头踏面的不平直度不超过 0+0.3mm/m,作用面一侧 钢轨侧面的不平直度不超过0.3mm/m,最后用扁平锉按钢轨断面形状 锉磨,除去夹角突棱。 6.1.6 超声波探伤 6.1.6.1 每个焊头均应进行全断面超声波探伤。 6.1.6.2 探伤记录必须完整、齐全、确切,发现缺陷应将情况附图说 明,并填写处理结果。 6.1.6.3 探伤前应将焊头表面温度降至 50以下,冷却前钢轨温度不 得大于 250。 6.2 钢轨焊接接头质量检查 6.2.1 钢轨焊接接头缺陷探伤 6.2.1.1 钢轨焊接接头内不得存在光斑灰斑气泡缩孔夹渣和未焊透等 缺陷。对焊接接头必须经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判定不合格焊缝不得 铺设,必须锯开重焊。 6.2.1.2 参加焊接接头探伤人员应符合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 通则 GB9445-88和其它有关标准,持有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或钢 轨探伤工证书,并经过焊缝超声波探伤专门培训的人员准许探伤作业。 6.2.1.3 钢轨焊接接头探伤和伤损判废执行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工 艺及缺陷判定 Q/BT179-1999标准。 6.2.1.4 钢轨焊接接头探伤的仪器必须符合多通道 A 型显示钢轨超 声波探伤仪技术条件 TB/T2340-93 ,探伤探头必须符合钢轨超声波 探伤探头技术条件 TB/T2634-1995和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探头 Q/BT178-1999标准。 6.2.1.5 焊缝探伤作业严格按照标准中规定的操作程序。 6.2.1.6 焊缝探伤作结果必须填写在规定的表格内,呈送上级技术部 门审核签字,合格后投入使用。 6.2.1.7 探伤设备应按钢轨超声波探伤仪检定规程 JJG130(铁道)- 92标准进行周期检定。检定合格的准许使用,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 用。 6.2.2 钢轨焊接接头外观鉴定 6.2.2.1 钢轨焊缝两侧 100mm 范围内不得有明显压痕、碰痕、划伤等 缺陷,焊头不得有电击伤。 6.2.2.2 轨底上表面焊缝两侧各 150mm 范围内及距两侧轨底角边缘各 35mm 范围内应打磨平整,不得打亏。 6.2.3 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允许偏差(mm) 序号项目 v120km/h V120km/h 1轨顶面 +0.3 0 +0.3 0 2 轨头内侧工作 面 +0.3 0 0.3 3轨底(焊筋) +0.5 0 +0.5 0 7短轨枕整体道床轨道铺设监理短轨枕整体道床轨道铺设监理 7.1 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7.1.1 道床基底处理:在整体道床轨道施工前,必须对混凝土道床宽 度范围内的基底进行凿毛处理,在人工清扫后用高压风清除剩余浮碴, 同时检查铺底填充质量,若有不密实或渗漏必须处理。 7.1.2 基标测设:详见本细则 4.6.3。 7.1.3 钢筋网的铺设:钢筋网采取基地下料、加工,洞内焊接,并在 轨排架设好以后进行铺设。防杂散电流用纵向钢筋应严格按照设计要 求进行焊接,在经过混凝土变形缝处,钢筋应断开,并用扁铜将纵向 钢筋用热焊法焊接,在道床两端引出连接端子,经过电路测试符合设 计及杂散电流专业要求后,转入下道工序。 7.1.4 短轨枕轨排组装 轨排组装前须做好配轨计算,并保证焊轨的需要,根据设计文件、 技术资料及报经业主批准的无缝线路施工设计方案编制轨排表。直线 段长度根据各坡段分段计算,配轨时应按钢轨长度和预留轨缝连续计 算,并确定曲线始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曲线段长度以外股为依 据,配轨按外股钢轨长度和预留轨缝连续计算,并确定曲线始点前 (或后)的钢轨接头到曲线终点的距离。同一轨排宜选用长度公差相 同的钢轨配对,相差量不得大于 3mm。 短轨枕按照设计规定数量等距悬挂,前后两块间距允许偏差为 10mm。过渡段短轨枕间距按设计要求布置。枕位先用白油漆标于轨 腰内侧,曲线段标于外轨轨腰内侧。短轨枕应与钢轨中轴线垂直,内 外对齐,并根据不同地段组装不同型号扣件。轨排应根据铺设顺序来 编号,先铺设者在上,后铺设者在下,顺序装车。 轨排组装在基地组装作业台完成。先将扣件与短轨枕组装在一起, 再用弹条将组装了扣件的轨枕挂到钢轨上,组成轨弦,采用轨距控制 装置将轨弦组装成 25m 轨排。 7.1.5 道床混凝土施工 7.1.5.1 道床混凝土浇筑前,在结构边墙上弹出道床混凝土顶面线, 并洒水将结构底板及短轨枕充分湿润,并排干施工用水。 7.1.5.2 整体道床分两次灌注,先灌注道床中间部分,然后灌注两端 侧沟,以便于龙门吊机走行轨铺设和使用。 7.1.5.3 模板安装必须平顺,位置正确,并牢固不松动。模板安装完 成后要组织预检。模板安装质量要求:位置偏差不大于,垂直度不大 于2mm,表面不平整度不大于3mm,高程误差不大于+0、-5mm。 7.1.5.4 整体道床应按照设计要求在设计位置设置道床伸缩缝,变形 缝内嵌 2cm 沥表木板,并用沥青麻筋封顶。结构变形缝处应设道床伸 缩缝,伸缩缝应避开轨枕。 7.1.5.5 排水沟纵向坡度与线路一致,模板采用 P3015 钢模拼装,模 板用钢管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吊挂在钢轨上。 7.1.5.6 混凝土浇筑完毕 12 小时后开始进行养护,要保持混凝土处于 湿润状态。混凝土强度达到期 2.5Mpa 以上后方可拆除模板,达到 70% 后,轨道上方可载重、行车。 7.2 轨排及整体道床质量检查 7.2.1 轨排组装架设质量检查 7.2.1.1 支承块、轨枕进场时,应对型号、外观进行验收,四周边角 无破损、掉块,外观无可见裂纹,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7.2.1.2 扣件进场时,应对型号、外观进行验收,质量应符合产品标 准规定。 7.2.1.3 轨道位置调整允许偏差表 序号检查项目允 许 偏 差 1轨枕间距5mm 2轨距+2/-1mm,变化率不得大于 1 3水平 两股相对水平差不得大于 1mm,在 18m 距离内,不得有大于 1mm 的 三角坑 4扭曲2mm(基长 6.25m) 5轨向直线不得大于 2mm/10m 弦,曲线见下表“曲线正矢允许偏差表” 6高低直线不得大于 2mm/10m 弦 7中线不得大于 3mm 8高程不得大于2mm 9轨底坡1/40 7.2.1.4 曲线 20m 弦正矢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曲线正矢允许偏差表曲线正矢允许偏差表 曲线半径 (m) 缓和曲线正矢与计算正矢差 (mm) 圆曲线正矢连续差 (mm) 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 (mm) 251-350357 351-450245 451-650234 650123 7.2.2 整体道床施工质量检查 7.2.2.1 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1钢筋间距20 设计为 2535mm 时+5,-2 2 钢筋保护层厚 度设计为小于 25mm 时+3,-1 7.2.2.2 整体道床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备注 1高度 5 2宽度 5 3位置 5 4凹槽的长、宽、高 5 5中线2 均为模板内侧面间的 允许偏差 6模板平整度2用 1m 靠尺检查 7.2.2.3 整体道床中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1道床板顶面宽度 10 2道床面与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度 5 3道床板间伸缩缝宽度 5 4中线2 8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监理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监理 8.1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 8.1.1 整体道床道岔及交叉渡线铺设工艺参照 7.1 短轨枕整体道床工 艺。 8.1.2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 8.1.2.1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之前,应进行预组装.按设计图纸检查制造 尺寸和公差,发现不符合公差要求的部件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等问题, 应进行整修。厂内组装验收合格后,整组运往铺设现场。 8.1.2.2 铺设前,根据计算的伸缩预留量确定伸缩调节器的铺设长度。 8.1.2.3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应在整体道床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的 轨道几何形态后再进行安装 8.1.2.4 按设计图纸规定检查轨枕螺栓间距,间距偏差不得超过 0.5mm。 8.1.2.5 铺设钢轨伸缩调节器时,要先铺单股并以线路上已有轨道做 基准控制方向,另一股以此为基准控制轨距。 8.1.2.6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就位后,扣件要隔 1 紧 1,直到轨距、 水平、方向达到规定要求后,再上紧全部扣件。上扣件时,拧紧力矩要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并要要确保尖轨固定,基本轨伸缩自如。 8.1.2.7 伸缩调节器铺设后,随即在基本轨的始端做好位移观测桩标 记,记录铺设日期、轨温及位移初始读数。 8.1.2.8 以每组伸缩调节器为单位,对于伸缩预留量、尖轨与基本轨 密贴情况及高低差、连接零件安装情况、轨向、轨距、水平等,按照 曲线型钢轨伸缩调节器及铺设、养护维修技术条件的相应规定进 行检查和整修,使之达到验收标准。 8.2 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质量检查: 8.2.1.1 道岔及岔枕的类型、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 规定。再用道岔应符合再用道岔技术条件的规定。 8.2.1.2 混凝土岔枕螺旋道钉锚固抗拔力不得小于 60 kN。 8.2.1.3 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 1391 mm;护背距离(翼轨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 1348 mm。 8.2.1.4 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 6 mm。 8.2.1.5 混凝土岔枕螺旋道钉位置、高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8.2.1.6 道岔紧固螺栓扭矩应为 100120Nm。扣件螺栓扭矩应为: I 型弹条扣件扭矩 80120 Nm, II 型弹条扣件扭矩 100140 Nm。 接头螺栓扭矩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8.2.1.7 设计速度大于等于 120 km/h 的道岔,接头螺栓应采用 10.9 级, 扭矩应为 700900 Nm。 8.2.1.8 道岔各类螺栓丝扣均应涂有效期不少于二年的油脂。 8.2.1.9 钢轨接头、尖轨尖端、跟部、辙叉心等部位不得有空吊板; 其他部位不得有连续空吊板,空吊板率不得大于 8。 8.2.2.1 道岔转辙器及尖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转辙器(或可动心轨辙叉)应扳动灵活; 2)尖轨无损伤,尖轨顶面宽 50 mm及以上断面处,不低于基本轨 顶面 2 mm; 3)在静止状态下,尖轨尖端(或可动心轨辙叉)至第一牵引点应与基 本轨密贴,间隙小于 02 mm;其他地段小于 1mm。 8.2.2.2 道岔整道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允许偏差(mm) 有缝道岔序号检验项目 其他站线正线、到发线 无缝 道岔 检验 数量 检验 方法 1水平 64 10 个点 万能道 尺量 2高低(10 m 弦量) 64 5 个点尺量 3轨向(10 m)弦量 64 5 个点尺量 8.2.2.3 道岔整道后允许偏差及检验数量与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允 许 偏 差(mm) 有缝道岔 序 号 检验项目无缝道 岔正线、到发线其他站线 检验 数量 检验方 法 在有碴道床 上 +50,30 1 轨面高程与 设计高程差 在建筑物上+10 3 个 测点 水平仪 测量 滑床板与尖轨间离缝 2 联结 配件 和扣 件 轨撑不密贴离缝 1( 每侧允许 1 处大于 1mm) 2(每侧 允许 1 处大于 2mm) 2(每 侧允许 2 处大于 2mm) 全部 检查 塞尺量 道钉浮离 2mm 以上者 8 10 轨枕扣件不良者 68 10 8.2.2.4 道岔整理后,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8.2.2.5 道床整理顶面宽度允许偏差+50,0mm,厚度允许偏差 50mm。 8.2.2.6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质量检查 8.2.2.7 钢轨伸缩调节器种类、型号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产 品技术条件规定。 8.2.2.8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8.2.2.9 铺设钢轨伸缩调节器时,应根据铺设时的轨温预留伸缩量, 铺设后应做好伸缩起点标志。 8.2.2.10 钢轨伸缩调节器的尖轨刨切范围内应与基本轨密贴;尖轨尖 端至其后 400mm 处,缝隙不得大于 02mm,其余部分不得大于 08mm. 8.2.3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调整后,应达到基本轨伸缩无障碍,尖轨 锁定不爬行。 8.2.3.1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1)垫板、轨撑及螺栓安装齐全,螺母达到规定扭矩:尖轨轨撑扣件 螺母扭矩应为 120150Nm,基本轨轨撑扣件螺母扭矩应为 6080Nm,铁垫板塑料套管连接螺栓螺母扭矩应为 300320Nm。 2)伸缩调节器两端、尖轨尖端、尖轨轨头刨切起点处,轨距允许偏 差均为lmm。 8.2.3.2 轨枕应方正,间距及偏斜允许偏差为20mm。 8.2.3.3 钢轨伸缩调节器轨道中线与设计中线允许偏差 30mm。 8.2.3.4 钢轨伸缩调节器整道应符合以下标准: 1)轨向:单向调节器用 125m 弦、双向调节器用 25m 弦测量,每 隔 lm 检查 1 处,尖轨尖端至尖轨顶宽 5mm 处范围内允许有 4mm 的空 线,其余范围内允许有 2mm 的空线,不允许抗线; 2)轨面前后高低:用 125 m 弦测量不得大于 4 mm,每组抽检 3 处; 3)左右股钢轨水平差不得大于 4 mm,每组抽检 3 处; 4)在 625 m 测量基线内,轨面扭曲不得大于 4 mm。 9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监理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监理 9.1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基本条件 9.1.1 地下线按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设计,必要时在线路铺设初期定 期应力放散。 9.1.2 根据线路和施工等情况综合考虑放散锁定单元轨节长度一般取 10001500m,最短不小于 200m,以便于无缝线路的铺设和应力放散。 9.1.3 单元轨节锁定前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钢轨位移观测桩。在钢轨 焊接成单元轨节后,轨面设计标高、方向及水平均已达到设计标准时, 方可进行线路锁定。 9.2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应遵循的原则 9.2.1 锁定轨温 施工锁定轨温按照 TB2098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确定, 长轨条应力状态为零的轨温为实际锁定轨温,施工时用施工锁定轨温 代替实际锁定轨温。部标 TB-2098 规定:长轨条始端和终端落槽时分 别测得的轨温平均值作为施工锁定轨温,施工时轨条下每 12.5m 垫入 一滚筒,使轨条处于自由伸缩状态。 9.2.2 施工锁定轨温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否则必须进行应力 放散,重新锁定。应力放散时应保证轨温均匀,施工时单元轨节左右 两股钢轨的锁定轨温差不得超过 5。且曲线外侧钢轨锁定轨温不得高 于内侧钢轨锁定轨温,否则需放散应力重新锁定。 9.2.3 施工轨温高于设计锁定轨温时用木锤敲击搁置在滚筒上的长轨 放散应力,临时锁定长轨,待轨温降至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再放散 应力重新锁定长轨。 9.2.4 无缝线路锁定后,对已按设计要求设置的长钢轨纵向位移观测 桩立即进行位移观测。位移观测桩按照无缝线路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桩 布置图设置。 9.2.5 锁定轨温与锁定日期应列入竣工资料。 9.3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方法 铺设无缝线路的施工方法归纳起来有两种,即“连入法”和“插入 法” 。 “连入法”是先将第一段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并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 内予以锁定,再将第二段单元轨与上一段单元轨节经过锁定焊接,然后应 力放散依次锁定成为无缝线路的施工方法。 “插入法”是在两段相邻的单元轨中间插入一对经过计算确定的单 元轨,对单元轨节放散应力进行锁定焊接的作业方法。 9.4 应力放散 9.4.1 无缝线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再次进行应力放散后,重新锁定, 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1)实际锁定轨温超出设计锁定锁定轨温范围。 2)不符合无缝线路锁定应遵循的原则。 3)无缝线路锁定后钢轨产生不正常的过量伸缩。 4)无缝线路锁定后固定区钢轨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 9.4.2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用下列应力放散方法: “滚筒法”是施工轨温在设计的锁定轨温范围内,把需要放散应力 的长轨条先拆除扣件,然后抬起钢轨,放上滚筒,将钢轨落在滚筒上, 撞击长轨条数次,使长轨条基本上能自由伸缩。一旦轨温合适,即撤 滚筒、紧扣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