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ppt_第1页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ppt_第2页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ppt_第3页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ppt_第4页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一、概述,1.定义: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甲状旁腺不能代偿,以致血中钙离子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手足肌肉抽搐、喉痉挛等症状。,2.发病情况,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3.范围,属于中医“惊风”范畴。,二、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一)病因、发病机制,病因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同,血清钙离子降低为其直接原因。 当血清总钙量降至1.751.88mmolL(77.5mgd1),或钙离子降至1.0mmolL(4mgd1)以下时,可出现抽搐症状。 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足,血钙不能维持正常水平:血钙降低甲状旁腺受刺激,继发性功能亢进分泌较多的甲状旁腺素尿磷排泄增加骨骼脱钙,补充血钙不足。当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足时,血钙不能维持正常水平则致发病。,(二)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惊厥、手足搐搦和喉痉挛,伴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表现。,1.惊厥 2.手足搐搦 3.喉痉挛 4.其它症状,惊厥,为最常见的发作形式无热惊厥。 常无发热或无其它原因; 突发四肢抽动,两眼上窜,面肌震颤,神志不清; 发作时间:数秒至数分钟,可数日发作1次,或1日发作数次; 发作轻时仅有短暂的眼球上窜和面肌抽动,神志清楚。,手足搐搦,常见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 突发性的手足强直痉挛:双手腕部屈曲、手指伸直、拇指内收掌心;足踝关节伸直,足趾向下弯曲。,手足搐搦,喉痉挛,婴儿多见; 喉部肌肉、声门突发痉挛,呼吸困难; 严重者可发生窒息、发绀、严重缺氧,甚至死亡。,其它,常表现出汗、睡眠不安、易惊、哭闹等神经兴奋症状。 此外,患儿不发作时通过刺激神经肌肉引出以下体征:,佛斯特征(Chvostek征): 以叩诊锤或手指尖轻击患儿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第7颅神经孔) 可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者为阳性,新生儿期可呈现假阳性。 腓反射: 以叩诊锤骤击膝下外侧腓神经处引起向外侧收缩者为腓反射阳性。 陶瑟征(Trousseau征): 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5分钟之内该手出现痉挛状属阳性。,(三)诊断与鉴别诊断,患儿突发无热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等临床表现,反复发作,发作后神志清醒,无神经系统体征,血清总钙量1.751.88mmolL,血清离子钙1.OmmolL。,1.诊断,(1)低血糖症: (2)低镁血症: (3)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4)婴儿痉挛症:,2.鉴别诊断,常发于清晨空腹时, 有进食不足或腹泻病史, 一般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后抽搐立即停止,血糖2.2mmolL。 血钙正常。,多见于新生儿、牛乳喂养的小婴儿; 常可合并低钙血症; 出现烦躁、惊跳、阵发性的屏气,甚至惊厥; 血清镁常0.58mmolL(1.4mgd1)。,表现间歇性惊厥或手足搐搦,可间隔数天或数周发作1次; 血磷升高3.2mmolL(10mgdl),血钙降低1.75mmolL(7mgdl),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低; 颅骨X线可见基底节钙化灶。,多于1岁以内起病; 突然发作; 头、躯干及上肢均屈曲,手握拳,下肢弯曲至腹部,伴点头状抽搦、意识障碍; 发作数秒至数十秒后自停; 智力多受影响; 脑电图有高幅异常节律。,(四)治疗,1.治疗原则: 首先是急救,控制惊厥、喉痉挛等危急症状; 其次是补钙,使血钙迅速上升,惊厥等症状不再出现; 然后给予维生素D,使钙、磷代谢恢复正常,以根治本病。,(1)急救处理: 止惊: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或地西泮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次0.10.3mgkg;常可配合中医针灸治疗。 吸氧:加压给氧。 通畅气道:喉痉挛者须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2.治疗,10葡萄糖酸钙12mlkg加入510葡萄糖12倍稀释,缓慢静脉滴注,以防血钙骤升导致心跳骤停。惊厥反复时,可6小时后重复1次,直至惊厥停止后改口服钙剂。轻症手足搐搦患儿可用10氯化钙加入糖水中服用,每日3次,每次5l0ml,大约12周。,(2)钙剂治疗:,症状控制后,补充维生素D,可参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维生素D治疗:,三、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一)病因病机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调护失宜为本病主要发病原因。 1.病因 2.病机,父母精血不足,体质虚弱而孕, 母受胎而多病, 早产、多胎。 诸多因素,导致胎元失养,小儿禀赋不足,脾肾内亏,气血虚弱,筋脉失于濡养而病。,(1)先天禀赋不足:,喂养不当,调护失宜,暴吐暴泻、久吐久泻,它病妄用苦寒攻伐之法,导致中焦受损,脾胃虚弱,土虚木乘,肝亢风动;若吐泻日久,或误服寒凉,可致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不能温煦筋脉而致虚极生风之证;外感热病,耗伤阴液,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而致虚风内动。,(2)后天调护失宜:,(1)病位:主要在肝、脾、肾。 (2)病性:多属虚证、虚实夹杂。 (3)病机:本为脾肾不足,标为肝亢有余。,(二)辨证论治,本病多属虚证,中医治疗补益为主,重在培补元气,调理脾肾、平息肝风。,1. 脾虚肝旺,【证候】 抽搐无力,时作时止,反复发作,精神不振,四肢欠温,面色萎黄,不思饮食,大便稀溏,或带青绿,舌质淡,苔白,脉细弦。 【治法】 【方药】,温中健脾,扶土抑木。,缓肝理脾汤加减。,2.脾肾阳虚,【证候】 精神萎顿,四肢蠕蠕震颤,伴有额汗不温,口鼻气冷,甚者面色灰滞,四肢厥冷,溲清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微。 【治法】 【方药】,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加减。,3.肝肾阴亏,【证候】 震颤瘛疭,形容憔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