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章近代物理第一节光电效应测试题.doc_第1页
20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章近代物理第一节光电效应测试题.doc_第2页
20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章近代物理第一节光电效应测试题.doc_第3页
20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章近代物理第一节光电效应测试题.doc_第4页
20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章近代物理第一节光电效应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光电效应学生用书P229【基础梳理】一、光电效应1定义: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发射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2产生条件: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3光电效应规律(1)存在着饱和电流:对于一定颜色的光,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2)存在着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3)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当频率超过截止频率时,无论入射光怎样微弱,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时间不超过109 s.二、光电效应方程1基本物理量(1)光子的能量h,其中h6.6261034 Js(称为普朗克常量)(2)逸出功: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3)最大初动能: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所具有动能的最大值2光电效应方程:EkhW0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1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2物质波(1)概率波: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2)物质波: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p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为普朗克常量【自我诊断】 判一判(1)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发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就是光子()(3)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4)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5)入射光的频率越大,逸出功越大()提示:(1)(2)(3)(4)(5) 做一做(多选)(高考广东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C改用频率小于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改用频率大于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提示:选AD.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的光电子数增加,则光电流将增大,故选项A正确;光电效应是否发生取决于照射光的频率,而与照射强度无关,故选项B错误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光电效应,用频率较小的光照射时,若光的频率仍大于极限频率,则仍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根据hW逸mv2可知,增加照射光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故选项D正确对光电效应现象的理解学生用书P230【知识提炼】1与光电效应有关的五组概念对比(1)光子与光电子:光子指光在空间传播时的每一份能量,光子不带电;光电子是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其本质是电子光子是光电效应的因,光电子是果(2)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需克服原子核和其他原子的阻碍而损失一部分能量,剩余部分为光电子的初动能;只有金属表面的电子直接向外飞出时,只需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做功的情况,才具有最大初动能光电子的初动能小于等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3)光电流和饱和光电流: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到达阳极,回路中便产生光电流,随着所加正向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这个饱和值是饱和光电流,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饱和光电流与所加电压大小无关(4)入射光强度与光子能量:入射光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总能量(5)光的强度与饱和光电流: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的规律是对频率相同的光照射金属产生光电效应而言的,对于不同频率的光,由于每个光子的能量不同,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之间没有简单的正比关系2光电效应的研究思路(1)两条线索:(2)两条对应关系:光强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典题例析】(多选)(2016高考全国卷改编)现用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解析根据光电效应规律,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则饱和光电流变大,选项A正确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知,入射光的频率变高,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变大,而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的频率和光强都有关,选项B错误,C正确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时,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没有光电流产生,选项D错误答案AC(多选)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D某单色光照射一金属时不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该金属可能发生光电效应解析:选AD.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规律,只有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D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为线性关系,但非正比关系,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规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关,C错误光电效应方程学生用书P230【知识提炼】1三个关系(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W0.(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可以利用光电管用实验的方法测得,即EkeUc,其中Uc是遏止电压(3)光电效应方程中的W0为逸出功,它与极限频率c的关系是W0hc.2四类图象图象名称图象形状由图象直接(间接)得到的物理量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象(1)极限频率: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c(2)逸出功:图象与Ek轴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W0|E|E(3)普朗克常量:图象的斜率kh颜色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遏止电压Uc:图象与横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2)饱和光电流Im:电流的最大值是强光大于弱光(3)最大初动能:EkmeUc颜色不同时,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遏止电压Uc1、Uc2(2)最大初动能:Ek1eUc1、Ek2eUc2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线(1)截止频率c:图线与横轴的交点的横坐标;(2)遏止电压Uc: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3)普朗克常量h:等于图线的斜率与电子电量的乘积,即hke(注:此时两极之间接反向电压)【典题例析】(多选)(2017高考全国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为a、b的单色光a、b照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Ua和U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ka和Ekb.h为普朗克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则一定有UaUbB若ab,则一定有EkaEkbC若UaUb,则一定有EkaEkb D若ab,则一定有haEkahbEkb解析设该金属的逸出功为W,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有EkhW,同种金属的W不变,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的增大而增大,B项正确;又EkeU,则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成正比,C项正确;根据上述有eUhW,遏止电压U随增大而增大,A项错误;又有hEkW,W相同,则D项错误答案BC1应用光电效应方程时的注意事项(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截止频率,光频率大于这个截止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2)截止频率是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对应着光的极限波长和金属的逸出功,即h0hW0.(3)应用光电效应方程EkhW0时,注意能量单位电子伏和焦耳的换算(1 eV1.61019 J)(4)作为能量守恒的一种表达式可以定性理解方程hW0mv2的意义:即入射光子的能量一部分相当于转换在金属的逸出功上,剩余部分转化为光电子的动能对某种金属来说W0为定值,因而光子频率决定了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及光电子的初动能大小每个光子的一份能量h与一个光电子的动能mv2对应2光电效应中有关图象问题的解题方法(1)明确图象中纵坐标和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2)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及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同时还要知道截距、交点等特殊点的意义例如,Ekm图象,表示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曲线,图甲中横轴上的截距是阴极金属的极限频率,纵轴上的截距表示了阴极金属的逸出功负值,直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图象的函数式:EkhW0. 光电效应中的IU图象,是光电流强度I随两极板间电压U的变化曲线,图乙中的Im是饱和光电流,Uc为遏止电压【迁移题组】 迁移1对Ek图象的理解1(多选)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坐标0.5)由图可知()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 Hz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 Hz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 eV解析:选AC.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为截止频率,A正确、B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EkhW0,可知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C正确;金属的逸出功为:W0h0 eV1.77 eV,D错误 迁移2对IU图象的理解2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C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解析:选B.由图象知,甲、乙光对应的遏止电压相等,由eUcEk和hW0Ek得甲、乙光频率相等,A错误;丙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则丙光的波长小于乙光的波长,B正确;由hcW0得甲、乙、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相同,C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知,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于丙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D错误 迁移3对Uc图象的理解3(2015高考全国卷)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_,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_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W0及EkmeUc得Uc,故k,b,得hek,W0eb.答案:ekeb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学生用书P232【知识提炼】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其表现规律为:1从数量上看: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2从频率上看:频率越低波动性越显著,越容易看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越不容易看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贯穿本领越强3从传播与作用上看: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4波动性与粒子性的统一:由光子的能量Eh,光子的动量p表达式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频率和波长.5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时不可把光当成宏观概念中的波,也不可把光当成宏观概念中的粒子【跟进题组】1(多选)(2015高考全国卷改编)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解析:选AC.电子束具有波动性,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选项A正确;射线在云室中高速运动时,径迹又细又直,表现出粒子性,选项B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体现出波动性,选项C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体现的是波的粒子性,选项D错误2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波长是,式中p是运动物体的动量,h是普朗克常量已知某种紫光的波长是440 nm,若将电子加速,使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这种紫光波长的1104 倍求:(1)电子的动量大小(2)试推导加速电压跟德布罗意波长的关系,并计算加速电压的大小(电子质量m9.11031 kg,电子电荷量e1.61019 C,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加速电压的计算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得p kgm/s1.51023 kgm/s.(2)eUEk,又联立解得U,代入数据解得U8102 V.答案:(1)1.51023 kgm/s(2)U8102 V学生用书P2321(2017高考北京卷)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 nm(1 nm109 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真空光速c3108 m/s) ()A1021 JB1018 JC1015 J D1012 J解析:选B.由题意知,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等于照射分子的光子能量,Ehh21018 J,故选项B正确2(高考江苏卷)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 7.73 1014 Hz 和5.441014 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A波长 B频率C能量 D动量解析:选A.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mvhW.由题知W钙W钾,所以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小根据p及p和c知,钙逸出的光电子的特点是:动量较小、波长较长、频率较小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3(多选)(2018河北保定模拟)如图所示,这是一个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调换电源的极性,移动滑片P,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电压表示数为遏止电压U0的数值B保持光照条件不变,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将一直增大C不改变光束颜色和电路,增大入射光束强度,电流表示数会增大D阴极K需要预热,光束照射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有光电流解析:选AC.只调换电源的极性,移动滑片P,电场力对电子做负功,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则有eUmv,那么电压表示数为遏止电压U0的数值,故A项正确;当其他条件不变,P向右滑动,加在光电管两端的电压增加,光电子运动更快,由I得电流表读数变大,若电流达到饱和电流,则电流表示数不会增大,B项错误;只增大入射光束强度时,单位时间内光电子数变多,电流表示数变大,C项正确;因为光电效应的发生是瞬间的,阴极K不需要预热,所以D项错误4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1)图甲中电极A为光电管的_(选填“阴极”或“阳极”);(2)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铷的截止频率c_Hz,逸出功W0_J;(3)如果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7.001014Hz,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_J.解析:(1)在光电效应中,电子向A极运动,故电极A为光电管的阳极(2)由题图可知,铷的截止频率c为5.151014 Hz,逸出功W0hc6.6310345.151014 J3.411019 J.(3)当入射光的频率为7.001014Hz时,由Ekhhc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6.631034(7.005.15)1014 J1.231019 J.答案:(1)阳极(2)5.151014(5.125.18)1014均视为正确3.411019(3.393.43)1019均视为正确(3)1.231019(1.211.25)1019均视为正确学生用书P353(单独成册)(建议用时: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入射光照到某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到金属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解析:选C.光电效应瞬时(109 s)发生,与光强无关,A错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入射光的频率越大,最大初动能越大,B错误;光电子数目多少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光强减弱,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减少,C正确;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只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是否大于极限频率,与光强无关,D错误2(2018太原质检)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B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C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宏观现象中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现象中是统一的D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解析:选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具有的特殊规律,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表现出光的波动性,而单个光子的运动表现出光的粒子性光的波长越长,波动性越明显,光的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而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太小,实际很难观察到波动性,不是不具有波粒二象性,D项错误3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A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B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C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D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解析:选C.按照光的波动理论,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需要时间,因此光电效应不可能瞬时发生,这与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矛盾;按照光的波动理论,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电子会吸收足够的能量,克服原子的束缚成为光电子,因此所有金属均可以发生光电效应,这与光电效应有极限频率矛盾;按照光的波动理论,照射光越强,电子获得的能量越大,打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与光电效应中打出的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强无关,而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矛盾;按照光的波动理论也可以得到光越强打出的光电子越多,光电流越大,因此C项正确4研究光电效应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压UAK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解析:选C.由于是强度不同的光照射同种钠极板,则遏止电压相同,强度不同,饱和光电流不同选项C正确5(2017高考上海卷)光子的能量与其()A频率成正比 B波长成正比C速度成正比 D速度平方成正比解析:选A.由Ehh,可见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与其波长成反比,A正确,B错误;由于任意能量的光子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是相同的,故C、D皆错误6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光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用频率为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为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即将阴极K接电源正极,阳极A接电源负极,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量)()AU BUCU2hW DU解析:选B.以从阴极K逸出的且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Ue0mv由光电效应方程得:nhmvW(n2,3,4,)由式解得:U(n2,3,4,),故选项B正确二、多项选择题7如图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但光照射到光电管上,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其原因可能是()A入射光太弱 B入射光波长太长C光照时间短 D电源正、负极接反解析:选BD.入射光波长太长,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选项B正确;电路中电源反接,对光电管加了反向电压,若该电压超过了遏止电压,也没有光电流产生,故选项D正确81927年戴维逊和革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如图所示的是该实验装置的简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B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C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D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解析:选ABD.电子属于实物粒子,电子衍射实验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与光的波动性无关,B、D正确,C错误;物质波也是概率波,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A正确9用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照相底片上先后出现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图象,则()A图象甲表明光具有粒子性B图象乙表明光具有波动性C用紫外线观察不到类似的图象D实验表明光是一种概率波解析:选ABD.图象甲曝光时间短,通过光子数很少,呈现粒子性图象乙曝光时间长,通过了大量光子,呈现波动性,故A、B正确;同时也表明光波是一种概率波,故D也正确;紫外线本质和可见光本质相同,也可以发生上述现象,故C错误10(2015高考江苏卷)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解析:选AB.光电效应现象、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都可以用光的粒子性解释,选项A正确,选项C错误;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选项B正确;由德布罗意波长公式和p22mEk知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动量不同,德布罗意波长不相等,选项D错误11(2018北京朝阳模拟)用绿光照射一个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最大初动能增大,可以()A改用红光照射 B改用紫光照射C改用蓝光照射 D增加绿光照射时间解析:选BC.光电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