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正常颅脑CT表现的观察与测量.doc_第1页
早产儿正常颅脑CT表现的观察与测量.doc_第2页
早产儿正常颅脑CT表现的观察与测量.doc_第3页
早产儿正常颅脑CT表现的观察与测量.doc_第4页
早产儿正常颅脑CT表现的观察与测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早产儿正常颅脑CT表现的观察与测量【关键词】 早产儿颅脑CT早产儿由于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决定了其颅脑CT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对早产儿正常颅脑CT表现与异常征象的认识不足,易造成诊断上的错误。因此,作者2004年12月至2007年6月对30例经多层螺旋CT低剂量检查的早产儿正常颅脑进行观察与测量,旨在提高对正常早产儿颅脑CT表现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早产儿30例中男25例,女5例;胎龄2830W 8例、3134W 16例、3537W 6例。体重13002600g。自然分娩19例、剖宫产11例。CT检查时间:1d 14例、27d 11例、714d 5例。早产儿均无宫内缺氧、高热或难产史;生后Apgar评分在8分以上。均因生后反应差,轻度激惹或微小抽搐(后证实为低钙血症),而行CT检查。1.2 检查方法 采用Lightspeed GE4层螺旋CT机。使用低射线剂量,扫描条件:80kV,80mA,1second,层厚7.5mm,从OM线以上1cm开始向上扫描10层。小棉垫固定头部,裹好睡熟后检查,无需镇静剂。通过观察脑实质及脑室、脑池、脑裂、静脉窦形态并测量脑实质灰白质CT值。1.3 观察及测量方法(1)早产儿脑皮层菲薄,大部分早产儿脑室发育细小,脑外间隙难以测量,仅以肉眼观察记录其形态。(2)静脉窦选取最佳层面观察静脉窦形态并测量CT值。(3)脑组织密度(CT值)选取固定层面测量脑白质CT值,额叶测量双侧脑室前角周围层面,颞叶为鞍上池两侧层面,枕叶为双侧脑室三角区层面,顶叶为双侧脑室体部上方层面。并测量基底节、丘脑以及脑桥、小脑CT值。2 结果2.1 脑组织形态皮层灰质薄、曲折浅、脑回少,以额颞部较明显。胎龄30W 者7例,灰质呈薄层、厚约24mm“薄壳”状结构包绕于白质周围,两侧对称,中线结构无移位(图1);胎龄31周 者灰质呈“厚壳”状(图2)。2.2 脑组织密度 脑白质密度低,范围广,以额叶白质明显,呈广泛对称低密度。不同的胎龄和脑组织密度存在一定的关系,见表13。不同胎龄段和各脑叶密度相关性更明显,见表2。表1 不同胎龄的脑组织密度(略)表4 不同胎龄段各脑叶白质平均CT值(略)2.3 基底节、丘脑、小脑及脑桥情况 基底节结构、内囊后支和丘脑间分界不清(内囊后支未见显示),见图3。小脑及基底节区密度较丘脑、脑桥偏低。2.4 脑室及脑池、脑沟脑室系统中以四脑室、三脑室发育形态趋于成熟,侧脑室变化较大。胎龄30W中7例均表现侧脑室宽大,但其中1例胎龄28W者表现侧脑室体部窄,枕角较大;胎龄3136W 23例则表现为不同程度侧脑室窄,透明隔间腔存在者25例。胎龄30W 8例均可显示所有脑室、脑池、纵裂及外侧裂全貌。胎龄越小,脑室、脑池、脑裂形态显示越清楚宽大;反之胎龄越大,脑室、脑池、脑裂形态显示越窄。2.5 生发层 7例于侧脑室体部外侧见细条状或点状高密度影,即生发层(图4),其中30W 5例,3132W 2例。2.6 硬膜窦 27例表现为硬膜窦呈边缘清楚锐利、密度均匀的较高密度影。其中16例表现为直窦密度增高(图5),CT值约31.3Hu。10例表现为上矢状窦呈三角形高密度(图6),CT值约35.6Hu,其余硬膜窦均未见显示高密度影。3 讨论 正常早产儿由于发育的原因,其头颅CT有自身的一些解剖特点,而不同于正常足月儿,表现为皮层灰质薄、曲折浅、脑回少,白质密度低且范围广,小脑及基底节区密度相对略低,内囊后支显示不清,豆状核与丘脑间无明确分界。从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各个胎龄段均以额叶密度相对较低,胎儿胎龄越小,脑白质密度越低,随着胎龄的增大,脑白质密度逐渐增高。目前研究基本表明新生儿脑白质密度低的原因与脑水分含量及髓鞘形成状况有关。MR研究显示脑髓鞘形成自脑干开始(约孕29W)由下至上到基底节区(约孕31W),然后伸展至大脑各叶。皮层下白质髓鞘形成较晚,皮层尚未完全发育,使得新生儿皮层下白质范围相对大、密度低,胎儿胎龄越小,脑组织及髓鞘形成越不成熟,白质含水量越高,灰白质的分界越模糊。由于早产儿胎龄小,皮层发育比一般足月儿更为不足造成皮质菲薄如“壳状”。本组30例正常早产儿大脑白质平均CT值为(14.661.91)Hu,比国人谢肇钦测得一组35例足月新生儿脑水分含量更高,髓鞘化程度更加不足。胎儿胎龄越小,脑白质密度越低,随着胎龄的增大,脑白质密度逐渐增高,符合脑的正常发育过程。小脑因含大部分密集尚未髓鞘化的白质,密度较低,本组三个不同胎龄段的平均CT值分别为22.28Hu,22.37Hu,22.53Hu。髓鞘形成自脑干开始,故脑桥密度相对最高。基底节区由于是髓鞘形成较晚的部位,密度相对较低,但较小脑为高。丘脑因大部分为灰质核团,密度相对白质要高一些,介于基底节和脑桥之间。早产儿由于内束后支髓鞘尚未形成,内束与豆状核、丘脑在CT上无明确分界。相对于周围低密度的白质,上述结构形成位于大脑中部的一片较密实的结构。早产儿的脑室系统及脑池、脑外间隙也发育不平衡,表现为脑外间隙扩大,其中第三、四脑室发育趋于成熟,侧脑室变化较大。本组胎龄30W,7例表现为侧脑室宽大;胎龄3136W 23例则表现为不同程度侧脑室变窄。说明随胎龄的增长,脑叶迅速发育,而颅腔发育相对滞后,因而显示颅腔相对缩小。因此,相对于早产儿来说,胎龄越小,脑室及脑池、脑外间隙形态越清楚宽大,可能为胎龄越小,脑叶发育越不成熟相对滞后有关。关于生发层:在CT上表现为略高密度,低于血肿密度,为对称于侧脑室两侧的条状或点状略高密度影。胎龄3032W,生发层逐渐变细而退缩,但仍有残留,以后逐渐萎缩、消失,故足月儿一般见不到生发层。本组胎龄30W 5例均可见条状生发层。30W 2例可见残角未退化的斑点状生发层。硬膜窦:能显示大部分的上矢状窦及直窦,表现为边缘清楚锐利、密度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影,其高密度影与早产儿血流缓慢、血容量大、富含RBC和Hb比例高有关。 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射线剂量低,图像质量好,成为早产儿颅脑检查较为实用的方法,使用日益广泛,因此,了解早产儿颅脑CT解剖特点是必要的。在早产儿颅脑CT检查中还应注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较低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