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1页
《江苏省滨海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2页
《江苏省滨海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3页
《江苏省滨海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4页
《江苏省滨海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DB32/TXXXX—XXXXTechnicalregulationsforcoastalwetlandresourcessurveyinJiangsu(本草案完成时间:2024.4.10)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IDB32/TXXXX—XXXX前言 II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34.1调查目的 34.2调查任务 34.3调查范围 34.4调查类别 34.5调查底图 34.6调查时间与周期 34.7技术要求 45准备工作 45.1组织准备 45.2技术准备 45.3资料、工具及仪器准备 46图斑调查 56.1调查内容 56.2滨海湿地图斑边界划定 66.3指标调查 66.4调查方法 7样地调查 7.1调查断面布设 7.2样地设计 7.3样地因子调查 DB32/TXXXX—XXXX8数据库建设 8.1基本内容 8.2总体要求 8.3数据入库 9调查成果 9.1数据库 9.2统计表 9.4报告 10质量控制 10.1质量管理体系 10.2质量检查 10.3验收要求 附录A(规范性)用于江苏滨海湿地资源调查的滨海湿地分类及界定标准 15附录B(规范性)滨海湿地资源保护状况 附录C(规范性)滨海湿地土壤调查表 附录D(规范性)用于滨海湿地植物调查的记录表 20附录E(规范性)用于滨海湿地鸟类调查的记录表 21附录F(规范性)滨海湿地图斑数据结构表 22附录G(资料性)江苏省湿地常见植被类型 25DB32/TXXXX—XXXX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大学,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本标准起草人:杨晋炜、闫玉茹、梁飞刚、刘茂松、吴其江、张刚、彭修强、葛松、鲁超、张楠、刘宪光、罗敏、欧阳凯、江雯、刘海月、张圆圆、孙祝友、范彦斌、张留栓。1DB32/TXXXX—XXXX滨海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本文件明确了江苏省滨海湿地类型和分布,规定了江苏省滨海湿地资源调查的指标、方法、统计和数据库建设等技术性、原则性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滨海湿地资源调查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版)适用于本文件。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4708湿地分类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7648-2011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GB/T15968-2008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GB12763海洋调查规范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828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HJ710.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HJ710.4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导则鸟类HJ710.1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TD/T1055TD/T1057TD/T1016LY/T289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林湿发〔2008〕265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湿地wetland2DB32/TXXXX—XXXX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3.2滨海湿地coastalwetland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及其沿岸浸湿地带,包括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永久性水域、潮间带(或者洪泛地带)和沿海低地等,但是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3.3沿海滩涂coastaltidalflat海岸线与水深零米线之间的潮浸地带,包括海岛的沿海滩涂,不包括已利用的滩涂。3.4海岸线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痕迹线,以国家组织开展的海岸线修测结果为准。3.5浅海水域shallowwater水深零米线与六米等深线之间的水域。3.6滨海湿地资源coastalwetlandresources滨海湿地资源是指具有生态价值和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祉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组分的总和。3.7滨海湿地资源调查coastalwetlandresourcessurvey查清滨海湿地的类型、分布、面积、保护利用情况和受威胁等状况,掌握滨海湿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动态变化特征。3.8滨海湿地图斑coastalwetlandpatch根据滨海湿地自然及人工属性而划分出的滨海湿地专项调查最小单元。3.9滨海湿地样地coastalwetlandsampleplot根据全面性、系统性和代表性原则,选取的能够反映调查区域滨海湿地资源现状的采样地段。3.10图斑调查wetlandpatchinvestigation以图斑为单元,采用遥感判读和地面核实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区域的滨海湿地图斑进行调查监测,掌握滨海湿地类型、面积、分布、保护与利用情况及其动态变化特征。3.11样地调查sampleplotinvestigation以样地为单元,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区域的滨海湿地图斑开展实地调查,包括因子调查、图斑信息核实等,掌握滨海湿地的质量、结构及其变化特征。3.12乔木tree具有独立的主干,主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的高大的木本植物,一般成熟个体高度达5m以上。3DB32/TXXXX—XXXX3.13灌木shrub不具明显独立的主干,并在出土后即行分枝,或从生地上的比较矮小的木本植物,一般成熟个体高度小于5m。3.14草本herb木质部不甚发达,茎为草质或肉质的植物。3.15种群population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3.16优势种dominantspecies群落中在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竞争力最强的种类。4总体要求4.1调查目的开展滨海湿地资源调查,获取所辖范围内滨海湿地的类型、面积、范围与分布等现状数据,建立滨海湿地数据库,为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4.2调查任务调查任务包括:a)开展图斑调查,包括滨海湿地图斑遥感判读、验证核实、数据更新,获取滨海湿地类型、面积、分布现状及其变化数据。b)开展样地调查,包括滨海湿样地判读、因子调查、样地所在图斑信息核实等,获取滨海湿地的质量、结构及其变化数据。c)开展数据库建设,依据滨海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建立滨海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库。d)开展统计分析,产出省、市、县(区)滨海湿地资源现状、动态和评价数据,编制滨海湿地资源调查成果。4.3调查范围海岸线至六米等深线之间的滨海湿地。4.4调查类别根据调查目的不同,分为图斑调查和样地调查。4.5调查底图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和最新年度变更调查等数据为基础,添加必要的地理要素,叠加最新修测的海岸线、零米线及六米等深线数据,形成滨海湿地资源调查工作底图。4.6调查时间与周期4.6.1调查时间4DB32/TXXXX—XXXX根据调查要素的特点,选择6月~10月开展滨海湿地资源调查。4.6.2调查周期图斑调查应每年开展一次,重点掌握所辖范围内滨海湿地类型、分布与面积变化情况。样地调查宜根据需要不超过5年开展一次,掌握滨海湿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4.7技术要求4.7.1基础数据要求a)坐标系统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b)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c)深度基准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按3˚分带;1∶50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6˚分带。e)零米线与“三调”零米线一致,六米等深线数据来源于正式发布的海图数据。4.7.2调查精度要求a)调查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应符合下列要求:高涂养殖、坑塘水面实地面积400m2;基岩海岸、砂质海岸、粉砂淤泥质滩、盐沼、浅海水域、开放式养殖和其他用海实地面积600m2。b)样地平面定位精度优于0.5m,海域调查平面定位精度优于2m。c)植被平均高度误差范围为实际高度的10%;植被盖度误差范围为实际盖度的10%d)在优于1:10000的比例尺上,图斑界线的区划误差不得大于0.5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1.0mm。4.7.3计量单位要求a)采用法定的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b)获取的定量属性值保留的小数位均为2位。5准备工作5.1组织准备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工作要求、实施步骤、进度安排、质量管理、主要成果等,组建专业调查监测队伍。5.2技术准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监测方法、技术标准、操作流程、成果要求和质量管理措施等。5.3资料、工具及仪器准备5.3.1资料准备5.3.1.1遥感数据5DB32/TXXXX—XXXX滨海湿地资源调查应采用低潮位的遥感数据进行解译,遥感数据成像时间宜为6月~10月,空间分辨率优于2m,单景云量一般不应超过10%,特殊情况不应超过20%,数据不存在条带、斑点噪声、行丢失等现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特定的雷达、高光谱和其它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等作为补充。5.3.1.2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包括调查区水下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行政区域界线等。水深数据、理论最低潮面以及最新的海岸线等资料。5.3.1.3相关调查资料调查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水系图等专题图,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成果图集及数据库、最新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图集及数据库。5.3.1.4权属资料包括调查范围内各类开发利用权属资料等。5.3.2外业装备野外服装、防护用品、应急药品、求救设备、救生衣、救生艇等劳保救生用品以及专业设备。5.3.3工具及仪器设备5.3.3.1遥感调查GNSS定位测量设备、RTK、数码相机、计算机、平板电脑、无线电通信设备、手持激光测距仪、无人机、GIS软件。5.3.3.2土壤和水调查便携水质、土壤分析仪、样方框、卷尺、土钻、根钻、环刀、土样容器、水样容器等。5.3.3.3植被调查盖度仪及软件、样方框、刻度测绳、剪刀、镰刀、枝剪、采集记录本、采集袋、标签等。5.3.3.4鸟类调查望远镜、数码照相机、录音机、记录本、鸟类图鉴、铅笔、GPS等。6图斑调查6.1调查内容6.1.1行政区域范围界线变化。包括市县界、乡界、村界等行政界线以及自然保护地界线等。6.1.2用地用海类型变化。包括滨海湿地和其他用地用海类型之间的变化。6.1.3自然属性变化。包括滨海湿地的植被类型、植被面积、植被覆盖度、外来植物等。6.1.4管理属性变化。包括权属、滨海湿地管理等级、保护与管理状况等。6.1.5图斑属性补充。补充滨海湿地图斑的属性赋值,包括滨海湿地管理等级、保护形式、利用方式、植被类型、植被面积、受威胁情况等。同一图斑出现两种以上属性值时,需进行补充区划。6DB32/TXXXX—XXXX6.2滨海湿地图斑边界划定6.2.1滨海湿地图斑提取以“三调”数据为基础,补充水深零米线到六米线之间的遥感影像、开发利用等数据,提取滨海湿地图斑。6.2.2外业验证6.2.2.1校验图斑筛选校验图斑主要包括滨海湿地细化图斑、变化图斑、新划图斑等。6.2.2.2校验工作底图制作以调查年份调查区高空间分辨率数字正射遥感影像图为基础,叠加滨海湿地校验图斑层和注记、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等图层制作外业验证工作底图。6.2.2.3外业核实与修正重点核实滨海湿地图斑边界和类型,并进行举证。根据外业调查数据,对问题图斑进行图形和属性修改。6.3指标调查6.3.1滨海湿地类型根据滨海湿地水文、植被等特征,江苏滨海湿地类型分为三级。具体分类的编码、名称及含义见附录A。6.3.2滨海湿地分布根据遥感和现场界定,调查滨海湿地所在的行政区、坐标范围、中心点坐标、高程。6.3.3滨海湿地边界通过遥感影像,能够判读滨海湿地周边的海堤、道路等天然界线,或平均高潮线、平均低潮线和植被分布范围等可辨识的标志物的,可在影像上初步划定滨海湿地边界,再通过野外调查验证。通过遥感影像无法判读的,需赴现地根据实际情况,在影像上勾画滨海湿地边界,并对重要地貌、地物和植被等拍照取证。6.3.4滨海湿地面积根据所建立的滨海湿地图斑分布图,求算各滨海湿地图斑的面积。6.3.5保护管理状况按照表1录入保护地类型,统计不同保护措施及其保护面积,填写附录B。表1滨海湿地保护管理状况代码表7DB32/TXXXX—XXXX76.3.6滨海湿地利用方式按照表2录入滨海湿地利用方式和利用现状。表2滨海湿地开发利用方式代码表6.3.7威胁因素按照表3录入威胁因素及其等级,并调查滨海湿地周边缓冲带(滨海湿地周边1000m内)人为活动类型及其对滨海湿地的影响。8DB32/TXXXX—XXXX表3滨海湿地威胁因素及其等级代码表生境类型没有干扰生境状况可较快恢复。因子的影响较严重或者同时受到多个因子威胁,干扰严6.3.8权属信息权属性质只调查所有权,分为国有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两种,见表4。通过资料收集方式将确权登记成果落实在滨海湿地调查成果中,对资料缺失或者发生变化的地区开展补充调查。表4权属性质编码表6.4调查方法6.4.1遥感图像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参照GB/T15968第3章、第5章,对遥感数据进行正射校正、匀色镶嵌等,形成滨海湿地类型解译底图。6.4.2建立解译标志按照以下方法建立遥感解译标志:9DB32/TXXXX—XXXX1)根据调查目标、遥感影像类型和空间分辨率、滨海湿地地形地貌、植被类型以及相关规划区划、调查成果图集等有关数据资料,建立典型滨海湿地类型解译标志。解译标志应能够充分体现各类湿地的影像特征,例如色彩、灰度、阴影、形状、大小、纹理、图案、地理位置、空间布局等。2)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库,可采用室内建标和野外建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已经建立完整判读标志的,可以直接采用。①室内建标:将遥感影像与已有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库进行叠加分析,选择前后期遥感影像特征没有变化的区域,与湿地资源数据库记录不同类型图斑进行对照分析,形成各类型与遥感影像特征对应关系。②野外建标:以影像景幅为单位,选取有代表性、实况资料好、类型齐全和交通便利的区域进行现场踏察,将影像特征与实际地物进行对照,记录各种类型影像的色调、纹理、大小、形状、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等因素,拍摄地面实况照片,形成遥感特征与类型对应关联的感性认识,建立解译类型与现地对应关系。6.4.3滨海湿地图斑提取6.4.3.1室内判读按以下要求进行判读:a)采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进行。利用建立的滨海湿地地物解译标志和滨海湿地分类标准,根据各滨海湿地类型的遥感影像特征,通过直判法、对比法、邻比法、动态对比法和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不同滨海湿地类型图斑边界进行识别与勾绘。滨海湿地图斑应满足连续面积不小于0.06公顷的要求。b)图斑勾绘时,应遵循从总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的原则,先观察大范围影像的总体特征,再放大到局部进行具体类型的划分。c)解译勾绘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3000。图斑勾绘的比例尺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但要保证图斑边界与湿地边界吻合。d)细碎小斑按边界相邻原则合并,对于小于最小图斑面积的孤立湿地图斑予以保留。6.4.3.2判读要求每种湿地类型要按照统一编码要求进行编号,作为该类型判读图斑的唯一识别标志,并生成属性数据库。6.4.4质量检查质量检查包括:a)组织专家对解译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对不合理及错误的解译及时纠正;b)对成果矢量数据进行几何精度检查,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检查,图形和属性数据一致性检查、接边一致性检查等;c)对于不确定的湿地斑块,需经现场调查验证修正,并修改完善对应的遥感解译标志。对于无法辨别的图斑,在属性表中备注为需现场调査验证的疑点疑区。6.4.5矢量与属性数据创建基于遥感解译软件,创建矢量图层和相应属性表。为适应滨海湿地管理标准化、信息化以及滨海湿地调查工作的需要,所调查的每一个滨海湿地和滨海湿地斑块应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码,即湿地图斑编码。滨海湿地图斑编码固定为18位(图1)。对各滨海湿地图斑依据其空间位置给出顺序码。其编码方法为:DB32/TXXXX—XXXXa)编码1-6位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参照GB/T2260执行;b)编码第7-12位为滨海湿地类型代码,其中第7-8位、9-10位、11-12位分别是滨海湿地大类、一级类、二级类代码,都从01开始编码,没有二级类的第11-12位用00补充;c)编码第13-18位为滨海湿地图斑顺序码,以沿海县级行政区为单位,按照自北向南、向西向东的方位自000001顺序编号。图1滨海湿地图斑编码结构图6.4.6变化图斑遥感判读与更新利用建设项目用地、生态保护修复、等业务数据,结合两期遥感影像特征变化情况,识别年度变化图斑,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区划,判读并记载变化类型。根据验证核实的变化图斑数据,对涉及的图斑进行更新。6.4.7遥感成果图件编制按照不同滨海湿地类型的图示图例,制作形成遥感解译成果图件。7样地调查7.1调查断面布设调查断面由多个样地组成,主要部署在海岸线与水深零米线之间的区域。断面数量应根据滨海湿地图斑面积确定,样线数量应根据调查区面积确定,面积≤100ha,样线数量不少于1条;面积100ha~500ha,样线数量不少于3条;面积≥500ha,样线数量不少于5条。每一断面应至少设置3个样地,样地设置应全面反映植被分布的潮带(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断面无法覆盖的典型和特殊植物群落,应单独布设调查站位。7.2样地设计7.2.1样地定位根据样地中心点位置,采用GNSS导航等方法进行样地定位。7.2.2标志设置在样地中心点设置固定标桩,标桩大小、高度根据样地实际情况埋设,以能够复位为准。7.2.3样方设置每个调查样地应设置1个10m×10m的样方,样方四周应有10m以上的缓冲区,缓冲区内植物优势种应与样方内一致。每个样方应设置5个1m×1m的样格,样格应布设于样方四角和中心,样方内植物种DB32/TXXXX—XXXX类多样,分布不均匀时,应调查全部样格,植物种类单一、植株分布均匀时,调查样格数量应不少于3个。有更高湿地管理需求的区域,可以加密设置样地。方法为以全省滨海湿地图斑总数为抽样总体,采用空间均衡抽样方法确定加密样地位置与数量。7.3样地因子调查7.3.1自然地理7.3.1.1海岸地貌类型江苏省海岸地貌做如下分类:a)基岩海岸: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b)砂砾质海岸:由砾石(粒径>2mm)或砂(粒径0.2mm~2mm)所组成的海岸;c)淤泥质海岸:由淤泥或杂以粉沙的淤泥(主要是指粒径为0.01mm~0.05mm的泥沙)组成。7.3.1.2高程按样地所在公里网交叉点(西南角点或中心点),用RTK或查地形图确定高程值,记载到1m。7.3.2气象以搜集气象数据为主,可从气象站或生态站收集相关资料,注明资料出处、年份及该站的地理位置(经纬度)。a)年均降水量(mm)、年均蒸发量(mm)、年均气温(℃)、无霜期(天)、近10年平均值,无近10年记录的,从最早记录年开始计算。b)积温(℃):≥10℃的近10年平均积温,无近10年记录的,从最早记录年开始计算。7.3.3水文、水质特征7.3.3.1海洋水文以资料收集为主,获取海洋的潮汐、波浪、海水温度(℃)等数据。7.3.3.2水源补给分为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地表水补给为主、地下水补给为主、人工补给为主和综合补给5种类型。如数据来源于资料,注明资料出处。按照表5给出的类型和代码录入。表5水源补给状况及其稳定性主要补给类型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水)补给为主地下水补给为主人工补给为主综合补给(无主要补给类型)稳定性稳定上升下降稳定上升下降稳定上升下降稳定上升下降稳定上升下降代码2122233132334142435152537.3.3.3水质DB32/TXXXX—XXXX以资料收集为主,获取最新的滨海湿地海水盐度、悬浮物、pH、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重金属含量数据。注明资料出处、年份、样点的地理位置等信息。7.3.4土壤及沉积物调查以资料收集为主,获取最新的滨海湿地土壤和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容重、pH、总氮、总磷等数据,填写附录C。7.3.5植被采用典型样地法开展植物群落结构调查,填写附录D,主要调查指标包括:a)湿地名称、湿地斑块编码、样方编号、海拔高度、经纬度、积水状况、小生境、干扰情况等;b)植物群系、主林层、样方面积(草本植被样方为0.5~2m2×0.5~2m2,灌木植被样方为1~4m2×1~4m2,乔木植被样方为20m2×20m2c)植物名称及其数量特征(乔木与灌木:平均冠幅、平均高度、平均胸径、株数,草本、蕨类:平均盖度、平均高度、株数)。7.3.6鸟类首先收集已有鸟类生态环境历史资料,包括区域鸟类种类组成、数量及分布;主要迁徙鸟类的种类、数量等;鸟类优势类群及其生境选择、分布;国际、国家级受保护鸟类的种类与数量等。其次通过对滨海湿地调查区域附近农户、当地科技人员、相关专家等知情人访问或座谈等形式填写设计好地访谈表来掌握鸟类物种的相关信息。然后以基本地形地貌来划分调查单元,开展穿越式样线调查,每个生境类型的样线不少于2条,每条样线长度以1km~3km为宜,频次一年不少于4次,具体调查方法及数据分析参考HJ710.4,调查填写附录E,主要调查指标包括:a)湿地名称、湿地斑块编码、样方编号、海拔高度、经纬度、生境、干扰情况等;b)鸟类种群结构、多样性、珍稀、濒危和特有鸟类资源状况、迁徙活动规律等;c)鸟类名称、鸟类数量(雌、雄、幼体)、鸟类与样线的垂直距离等。8数据库建设8.1基本内容按照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建立江苏省滨海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滨海湿地类型及属性数据、各类湿地类型界线、现场调查数据等矢量数据,以及现场调查记录表、照片、影像等数据。8.2总体要求滨海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按照TD/T1016执行。以完整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依据滨海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建立滨海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库。8.3数据入库8.3.1数据库输入对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非重性等进行检验,检验合后按照程序入库,并做好痕迹记录。DB32/TXXXX—XXXX滨海湿地资源调查县级数据库成果经逐级检查、组织和整合后,建立滨海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库。对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非重性等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按照入库程序,进行入库工作,并做好痕迹记录。根据遥感解译判读结果和现场调查成果,参照滨海湿地调查区划顺序,按照附录E将各滨海湿地斑块及其属性数据依次以统一格式输入数据库中。入库完成后,要对入库的过程、入库结果进行检查,是否所有满足入库要求的数据都完好无缺的完成了入库工作。8.3.2数据质检滨海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完成后,按照数据库质量检查规则,开展数据库质量检查。数据库质量检查通过后,接照汇总规则输出数据汇总表。9调查成果9.1数据库9.1.1图斑监测数据库主要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库、滨海湿地地表覆盖变化判读数据库、滨海湿地变化图斑核实数据库、滨海湿地图斑更新数据库等。9.1.2滨海湿样地调查数据库主要包括滨海湿地样地调查数据库、样方调查数据库。9.2统计表按照海岸线、零米等深线、六米等深线的不同组合,统计滨海湿地面积与分布。按照行政区域,输出县、市、省级滨海湿地资源数量成果。主要包括不同统计口径下的江苏省滨海湿地资源种类、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现状及年度变化统计表等。9.3图件主要包括江苏省、市县滨海湿地资源分布图等。9.4报告9.4.1调查实施方案调查实施方案应包括概述、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部署、技术路线和方法、预期成果、保障措施等内容。1)应确定或描述工作的原则、目的、意义、背景、工作基础(或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资料(数据)情况及利用分析.2)确定或描述项目的主要任务、主要工作内容、主要技术指标等相关信息。3)规定项目实施的主要技术路线、技术方法、主要技术要求。4)规定项目预期成果类型及其主要要求。5)确定项目实施的进度安排、组织保障、安全保障、技术保障、资料保障措施、警方保障及资源保障等相关措施。6)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有额外具体需求的,应相应补充相关要求描述。DB32/TXXXX—XXXX9.4.2江苏省及各县区市滨海湿地资源调查报告调查包括应包括前言、调查工作状况、调查结果、专题评价、建议等。1)前言应至少包括任务及其来源、区位及基本情况、调查时间与方法、任务执行情况、调查人员组成及分工。2)调查工作状况应至少包括调查工作布置、设备运行情况及准确度评价、调查方法和现场描述、数据库建设情况、质量检查工作情况等。3)调查结果应包括滨海湿地类型、面积、分布现状及其变化数据(图斑调查)、滨海湿地的质量、结构及其变化数据(样地调查)等。4)专题评价应包括对滨海湿地资源现状、动态等的评价,以及委托书和工作方案要求的其他专题评价内容。5)建议部分可以包括对后续调查工作的建议以及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对措施等。10质量控制10.1质量管理体系为保证调查成果质量,依据《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质量管理导则(试行)》,滨海湿地资源调查需建立并运行覆盖本单位调查监测业务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和具体措施,并制订《质控方案》,明确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和具体措施,按照全过程管理的原则开展滨海湿地资源调查质量控制。调查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技术培训。作业单位应对调查监测基础资料和参考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确保所使用的资料可靠,并按作业规程和有关说明使用。10.2质量检查质量检查是根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分级体系对调查成果开展内、外业质量检查,确保调查成果真实可靠。调查监测作业过程及数据应真实记录,采集样品应按规范贮存、传输和处置,并由作业人员质量自查或交叉检查后,以签字等形式确认。组织单位在重要环节和关键节点,组织对调查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过程质量控制情况和过程成果质量等开展质量巡查,跟踪调查监测过程质量情况,纠正作业技术偏差,消除质量隐患。10.3验收要求调查成果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由省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质量复核并依据项目委托书(或合同、协议书)、实施方案开展成果质量验收。通过验收后的调查成果,调查实施单位应及时归档,并移交委托单位。DB32/TXXXX—XXXX(规范性)用于江苏滨海湿地资源调查的滨海湿地分类及界定标准DB32/TXXXX—XXXX(规范性)滨海湿地资源保护状况表B.1滨海湿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记录表调查者:记录者:校对者:调查日期:年月日1(万t)2345678(万t)9DB32/TXXXX—XXXX%DB32/TXXXX—XXXX表B.2滨海湿地资源保护状况调查总表调查者:记录者:校对者:调查日期:年月日DB32/T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