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练).docx_第1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练).docx_第2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练).docx_第3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练).docx_第4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练真题精彩回放1(2018海南卷,1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重组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答案】A【解析】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位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重组,其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2(2018全国卷,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答案】C【解析】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3(2018海南卷,17)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AAADd和adBAaDd和aDCAaDd和ADDAadd和AD【答案】C【解析】由雄蜂的基因型可推测亲本雌蜂的基因型为AaDd,后代的雌峰是由雄性的精子与雌蜂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据此推测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AD,C正确。4(2018天津卷,2)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当二者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例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因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对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相应的效果,所以可以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A正确;幼苗乙与幼苗丙的形成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此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因此需要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过程,B正确;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配子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与丙的基因型为XX或YY,因此雄株丁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X、YY,C错误;雄株甲是通过无性繁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不会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也不会发生基因重组;雄株乙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了减数分裂,因此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5(2016上海卷,23)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图8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和依次是()A突变和倒位B重组和倒位C重组和易位D易位和倒位【答案】D【解析】中少了基因ab,多了基因J,是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c基因位置发生了颠倒,属于倒位。6(2016江苏卷,14)右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答案】B【解析】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影响表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B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的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了倒位,表型异常,D错误。7(2016海南卷,25)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ADNA分子发生断裂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答案】【解析】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可能的原因是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碱基增添或缺失均会导致多个氨基酸序列的改变。8(2016天津卷,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能0突变型不能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是S12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的,突变型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说明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正确;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所以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错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56位氨基酸)有差异,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错误;枯草杆菌对链霉素的抗性突变不是链霉素诱发的,链霉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起选择作用,D错误。9(2016新课标卷,3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单位的变异。(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答案】(1)少 (2)染色体 (3)一二三二【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发生的碱基替换、增添和缺失,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只涉及一个基因中部分碱基对的数目或排列顺序的改变;而染色体变异涉及染色体某一片段的改变或染色体组性增减或个别染色体增减,所以往往会改变多个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较多。因此基因突变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往往比较少。(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所以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3)AA植株发生隐性突变后基因型变为Aa,而aa植株发生显性突变后基因型也可变为Aa,题目中已知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以不论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在子一代中的基因型都有Aa,该基因型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故最早可在子一代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该种植物自花授粉,且子一代基因型为Aa,则子二代的基因型有AA、Aa和aa三种,故最早在子二代中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aa);子一代虽然出现了显性突变纯合体(AA),但与基因型为Aa的杂合体区分不开(都表现为显性性状),需要再自交一代,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才可证明基因型为AA,故最早在子三代中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AA);只有隐性突变纯合体(aa)才表现为隐性性状,所以该性状一经出现,即可确定是纯合体,故最早在子二代中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aa)。10(2017年江苏卷,27)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_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使早熟基因逐渐_,培育成新品种1。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_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2,这种方法称为_育种。(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_,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_,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选择育种方法,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制备_,成本较高。(4)新品种1与新品种3均具有早熟性状,但其他性状有差异,这是因为新品种1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多次_,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下来。【答案】(1)遗传(2)纯合花药单倍体(3)染色体分离配子组培苗(4)重组【解析】(1)具有育种价值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需先确定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2)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利用杂交育种,通过连续自交、选育,使早熟基因逐渐纯合,培育成新品种。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则采用单倍体育种,即采集变异株的花药进行处理,获得单倍体,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合子。(3)染色体组变异株中染色体组发生了变化,则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染色体分离时不规则,就会形成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配子,结果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得不到足量的种子。育种是植物组织培养,需不断制备组培苗,成本较高。(4)新品种1的形成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形成,属于有性生殖,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新品种3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结果,属于无性繁殖,基因没有重组,所以前者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保留下来,后者全部保留下来。11(2017年北京卷,30)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因此在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_。(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_发育而来。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_。(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_;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答案】(1)10 减数 染色体组(2)卵细胞 紫粒亲本是杂合子 aaRr/Aarr 单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白色,基因型为ar;二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aRr;二者籽粒胚乳的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aaRrr。(3)用G和H杂交,将所得F1为母本与S杂交;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解析】(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为20/2=10。单倍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染色体随机分配,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染色体组。(2)由图可以看出,单倍体子代PCR结果与母本完全相同,说明单倍体的胚由母本的卵细胞发育而来。A、a与R、r独立遗传,共同控制籽粒的颜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紫粒亲本是杂合子,两对等位基因各自相互分离后,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根据紫白=35的性状分离比,紫粒占3/8,由“3/8=3/41/2”可推出亲本中紫粒玉米的基因型为双杂合,白粒玉米的基因型为单杂合+隐形基因,即aaRr/Aarr。根据图中的亲本的基因型可知,二倍体籽粒的颜色应为紫色,基因型为AaRr;单倍体籽粒由母本的配子发育而来,所以其基因型为ar。胚乳都是由一个精子(基因组成AARR)和两个极核(基因组成都为ar)结合后发育而来,基因型为AaaRrr。(3)按照(2)中的方法,可将G和H杂交,得到F1,再以F1为母本授以突变体S的花粉,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练模拟小试牛刀1(河南省郑州市2019年生物高三一测试题)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个基因中增加了若干对脱氧核苷酸属于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C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同种生物相互杂交的过程中D发生在玉米花药中的变异比发生在根尖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答案】C【解析】一个基因中增加了若干对脱氧核苷酸是碱基对的增加,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正确;基因重组可发生在生物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物种可定向改变基因组成如基因工程,C错误;发生在玉米花药中的变异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比根尖(体细胞)变异更容易遗传给后代,D正确。2(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一模生物试题)为探究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及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属于自变量B温度属于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C变异细胞类型都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验D正式实验前需进行预实验,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答案】C【解析】由于探究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及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浓度和作用时间,所以秋水仙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属于自变量,A正确;由于秋水仙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属于自变量,所以温度等属于无关变量,需要严格控制,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变异细胞类型中只有染色体数目变化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验,而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验,C错误;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所以正式实验前需进行预实验,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D正确。3(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3月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如图是某生物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片段,A为某种显性基因,b为某种隐性基因,M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和b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B该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有基因A和b及它们控制合成的蛋白质C若该DNA分子上的基因b突变为B,生物性状可能不发生变化DM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所以M不会遗传给子代【答案】C【解析】基因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既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又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经过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形成的,故所有体细胞都含有A和b基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生物的体细胞中不一定都有基因A和b控制合成的蛋白质,B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该DNA分子上的基因b突变为B,生物性状可能不发生变化,C正确;基因A和b属于非等位基因,二者的模板链所在的DNA链不一定相同,D错误。4(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核基因CCR5控制的CCR5蛋白质是HIV入侵人体细胞的主要受体之一。研究人员对受精卵 进行基因编辑,将CCR5基因中的32个碱基去除,使之无法在细胞表面表达正常聋体,以期人类先天免疫艾滋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的缺失B编辑后的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C编辑后的基因中(A+G) / (C+T)不会改变D基因编辑能改变人类基因库,要严防滥用【答案】A【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基因突变发生了基因结构的改变,而该基因为核基因,突变后的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正确;编辑后的基因仍是双链DNA,由于碱基互补配对,A的含量等于T的含量,G的含量等于C的含量,(A+G)/(C+T)=1,不会改变,C正确;针对人类生殖细胞及受精卵的基因编辑超出现有伦理框架,技术可控性低,群体危害性高,不可随意而为,要严防滥用,D正确。5(2019年四川省资阳市高考生物二诊试题)如果某基因在中间位置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则该基因在表达时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导致无法形成mRNAB合成的多肽链只在替换位置有一个氨基酸改变C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比替换前减少了多个氨基酸D表达的蛋白质氨基酸数目不变但空间结构改变【答案】A【解析】基因在中间位置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但起始部位没有发生改变,不会影响该基因与RNA聚合酶的结合,应该能正常转录形成mRNA,A错误;基因在中间位置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只改变一个密码子,因此合成的多肽链只在替换位置有一个氨基酸改变,B正确;基因在中间位置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若使该部位对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则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比替换前减少了多个氨基酸,C正确;基因在中间位置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只改变一个密码子,相应的氨基酸也发生改变,则表达的蛋白质氨基酸数目不变但空间结构改变,D正确。6(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题)西瓜是夏季的重要水果,病毒病是影响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图是某科研小组以二倍体西瓜(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病毒无籽新品种的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均发生了基因重组B过程要使用秋水仙素才能实现抗虫无籽新品种的培育C基因型为AAAA和AAAB的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有2种基因型D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可产生比例为1:4:1的3种配子【答案】D【解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过程可以是自交,可通过多代培养获得可以稳定遗传的纯合子,不属于基因重组,过程导入了外源基因B,为基因工程育种,为基因重组,A错误;过程可以使用秋水仙素,也可以通过细胞融合的方式获得,B错误;因过程导入了1个外源基因B,因此由基因型为AAA的三倍体植株通过过程形成的植株,其体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不变,仍然是3个。该植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C错误;AAaa是四倍体,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1:4:1 ,D正确。7(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玉米(2n=20)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培育四倍体玉米B用NO2-等化学试剂处理萌发的种子培育抗倒伏玉米C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育矮茎抗病玉米新品种D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毒玉米新品种【答案】C【解析】秋水仙素是常用的能使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化学试剂,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培育出四倍体玉米,A选项正确;用NO2-等化学试剂处理萌发的种子,诱导种子发生变异,从变异后代中可选育出抗倒伏的玉米,B选项正确;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只能培育出单倍体植物幼苗,需要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才能获得矮茎抗病的新品种,C选项错误;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抗病毒基因导入玉米细胞中培育出抗病毒玉米,D选项正确。8(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广泛开展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新品种,这一过程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棉花、小麦、玉米等植物的人工进化过程,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棉花纤维颜色和棉酚含量出现新类型,是因为60Co导致相应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_ ;60Co处理后棉花产生棕色、低酚等新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2)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从图甲诱变1代中选择表现型为_和_的植株作为亲本,利用_育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3)图乙中,真菌抗虫基因能整合到小麦DNA上的基础是二者均_;与图甲中的诱变育种方法相比,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4)图丙中方法A处理后所得植株为_倍体;方法B处理可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是_。(5)分析题图可知,人工进化与自然进化的实质都是_。【答案】(1)增添、缺失或替换 多方向性(不定向性) (2)棕色高酚 白色低酚 单倍体 (3)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且都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4)单 抑制了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5)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1)分析图甲可知,棉花纤维颜色和棉酚含量出现新性状属于诱变育种,利用的原理为基因突变,即60Co导致相应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60Co处理后棉花产生棕色、低酚等新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2)分析图甲可知,棕色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棕色和白色,说明棕色为显性性状。高酚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酚和低酚,则低酚为隐性。由于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因此从图甲诱变l代中选择表现型为棕色高酚和白色低酚的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3)图乙中,能将真菌抗虫基因整合到小麦DNA上的基础是二者均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且都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与图甲中的诱变育种方法相比,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定向改造生物性状。(4)图丙中,处理方法A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花药离体培养后所得植株为单倍体。处理方法B表示秋水仙素处理,抑制了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练原创高考预测1下列有关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成倍的增加或减少B对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进行单倍体育种得到的后代能正常繁殖C诱变育种可使基因突变率提高,所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利的变异D杂交育种可通过交配将多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直接获得新品种【答案】B【解析】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成倍的增加,A错误;对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进行单倍体育种得到的后代都是纯合二倍体,所以能正常繁殖,且不发生性状分离,B正确;诱变育种可使基因突变率提高,但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所产生的变异不一定是有利的变异,C错误;杂交育种可通过交配将多个亲本的性状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D错误。2下图为常染色体上某基因结构及变化示意图(该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病)。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过程都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内B过程导致新基因中(A+T)/(G+C)值减小,而(A+G)/(T+C)值不变C过程中1链和2链均为模板,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相同D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选择调查对象的要求相同【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图示为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内,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时,故过程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内,过程为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RNA,该过程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内,故图中过程都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内,A正确;由图可知,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A-T碱基对被G-C碱基对替换,使基因结构中G-C碱基对增多,故过程导致新基因中(A+T)/(G+C)值减小,而DNA双链结构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所以新基因中(A+G)/(T+C)的值不变,仍为1,B正确;过程为DNA复制,其中1链和2链均为模板,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相同,C正确;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而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错误。3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由组合发生在精卵结合过程中,使后代具有多样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C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能从种子发育而来,其原因是形成种子过程中联会紊乱D在多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植株不一定都是二倍体【答案】D【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A错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生有丝分裂,不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三倍体无籽西瓜由三倍体的种子发育而来,C错误;单倍体中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故在多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植株不一定都是二倍体,D正确。4某种水稻体内DI8基因突变成S基因,导致编码的多肽链第90位色氨酸替换为亮氨酸,表现为矮化的突变体水稻。用赤霉素处理这种突变体的幼苗,株高恢复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I8基因突变成S基因是碱基对的缺失造成的BS基因与DI8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点是一致的C矮化的突变体植株体内缺乏赤霉素和赤霉素受体D株高恢复正常的植株,自交后代仍为株高正常【答案】B【解析】DI8基因突变成S基因属于碱基对的替换,A错误;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原来基因的等位基因,故S基因与DI8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点是一致的,B正确;该矮化植株幼苗用赤霉素处理后,株高恢复正常,说明矮化的突变体植株体内有乏赤霉素受体,C错误;株高恢复正常的植株,其基因型未变,若突变后的植株为杂合子,则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5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蛙红细胞无丝分裂、细菌的二分裂及病毒DNA复制时均可发生基因突变B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数个基因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C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受精过程中也可进行基因重组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编码肽链中肽键数目一定不变【答案】A【解析】蛙红细胞无丝分裂、细菌的二分裂及病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