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docx_第1页
2019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docx_第2页
2019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docx_第3页
2019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docx_第4页
2019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9届天津一中初三下第三次月考】根据课文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小题。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身)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D彼竭我盈,故克之(士气正旺盛)11下列每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必以分人 咨臣以当世之事B战于长勺 试用于昔曰C可以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忠之属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2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了曹刿这个深谋远虑,军事才能出众的平民英雄形象。B之所以说鲁庄公“鄙”,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君主,大敌当前却不知道该依靠谁战,又如何而战,甚至打胜了也不知道胜在何处。C曹刿主动请见时受到其乡人的阻止,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同时表现了曹刿对国家大事主动担当的责任感。D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鲁国决胜的策略在于“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谨慎小心”。1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答案】10C11A12C13D【解析】【10题详解】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11题详解】A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倒装句,“以当世之事咨臣”。B倒装句。C省略句。D省略句。【12题详解】C项“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错误,应是不相信。【13题详解】D项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分析不正确。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一面,又有虚心听取下层人士意见的一面。【点睛】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二、【2019届天津一中初三下第三次月考】根据课文出师表,完成下列小题。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B攘除奸凶 攘除:铲除C由是感激 感激:感动D至于斟酌损益 损益:得失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何以战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公问其故C可计日而待也 三而竭D恢弘志士之气 公将鼓之17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劝勉刘禅的奏章,开篇分析蜀汉的危机形势,意在引起后主的高度重视。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和“兴复汉室,还于旧都”。D文章结尾,诸葛亮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继承先帝遗志。【答案】14C15C16C17C【解析】【14题详解】C由是感激 感激:感动奋激。【15题详解】A开张: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B不同:古义:偏义复词,单指“异”,不同;今义:不同和相同。C叹息:痛心遗憾。D所以:古义: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今义:表示因果关系。【16题详解】A用来/凭借。B他们/代词,指曹刿。C却。D助词,的/语气助词,没有意义,只占一个音节。【17题详解】C项错误,“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白帝城托孤、辅佐刘禅;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点睛】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三、【2019届安山西省中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节选自梁惠王上【注释】梃(tng):棍棒。政:施行恶政。庖(po):厨房。饿莩(pio):饿死的人。率:带领。恶(w):表示反问的语气。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_(2)臣之妻私臣 私:_(3)孟子对曰 对:_(4)且人恶之 且:_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之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兽相食,且人恶之。13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杀人以梃与刃1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乙文强调的是_。1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16从以上两段文字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0(1)指责 (2)偏爱 (3)回答 (4)尚且11D 12(1)这就是所谓的身居在朝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战胜敌国(2)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 13杀人/以梃与刃 14乙文强调的是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 15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 16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0题详解】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刺”:指责。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且”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11题详解】D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都是“不同”之意。A前者“战胜”,后者“优美的”。B前者“对”,后者“比”。C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且”:尚且。“恶”:厌恶。还有“战胜于朝廷”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的翻译。【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杀人/以梃与刃。译为: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此题要注意“以梃与刃”为状语后置。注意把谓语部分(杀人)与状语部分(以梃与刃)之间划开。【14题详解】考查对文言文要点内容的概括。乙文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几句分析,讲的是国君应施行仁政的道理。所谓“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这也是孟子劝谏的目的。【15题详解】分析两文所使用的类比手法。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根据题干中“类比手法奉劝国君”一句,再结合文段分析,甲文是如何类比的,乙文是如何类比的,写清楚即可。邹忌将生活中“比美”这一现象与齐威王治理国家进行类比。生动委婉,易于让人接受。孟子把用刀杀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用施行仁政的方法来治理国家。【16题详解】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两文文的中心,看看两文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作为国君要从善如流、施行仁政,作为臣子要勇于劝谏、善于劝谏等角度作答。【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一)译文: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二)译文: 梁惠王说:“我乐意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问:“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四、【2019届湖北丹江口九年级3月诊】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皆若空游无所依 至若春和景明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D似与游者相乐 心乐之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的人来人往,为下文写环境“寂寥无人”“其境过清”打伏笔。这里的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B作者游小石潭时感情随所见所闻而变化,开头心情快乐,这从作者“心乐之”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作者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直接说出。C本文中,作者的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他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又流露出来。D作者将小石潭景物的幽静与自己心境的凄清进行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22作者对小石潭中游鱼活动状态进行了细致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9A20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21A 22运用对比手法,将鱼儿自由快乐地游来游去与作者当时的生活境遇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解析】【19题详解】A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都是“因为”之意。B前者“好像”,后者“至若”为“至于”之意。C前者“大约”,后者“可以”。D前者“取乐”,后者“以为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明灭”:忽明忽暗。【21题详解】A“点明小石潭的人来人往”错。小石潭是幽静的景致。【22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把握。正面写鱼,侧面写水,为了反衬水的清澈。突出前文描写水清的“水尤清冽”。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但水的澄澈透明由游鱼的生动形态反映出来,还写鱼儿好像在和游人嬉戏,将鱼儿自由快乐地游来游去与作者当时的生活境遇进行对比,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五、【2019届广西钦州九年级下学科素养测试】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浙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洋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寻十余里,无迹 未果,寻病终C必于石下边水处啮沙为坎穴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D是非木杮 斯是陋室14下列句了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当求之于上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求石兽于水中 躬耕于南阳C然则天下之事 入则无法家拂士D盖石性坚重 盖竹柏影也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说明了“天下事既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规律,切不可按照常理主观臆断”的道理。B文章写僧人们打捞石兽时,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待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C文章对讲学家和老河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闻之笑日”四字刻画出讲学家自负而又轻蔑的神态,而老河兵的“笑”则显示出他的胸有成竹。D文章叙事,脉络分明,逐层深入,结构严谨。叙事之后,以简洁的抒情结束全篇,揭示题旨,有画龙点睛的作用。1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答案】13C14B15D 16(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 (2)到石头一半深的时候,石头必定向后倾倒在空洞里。【解析】【13题详解】C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都翻译为“成为”。A经历/阅读。B寻找/不久。D这/判断动词“是”。【14题详解】B加点词用法相同,都是介词“在”之意。A代词,代石兽/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那么/如果。D语气词,承接上文,表示申说理由或推测原因/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15题详解】D“叙事之后,以简洁的抒情结束全篇”对文章理解有误。应是“叙事之后,以简洁的议论结束全篇”。【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是”:这。“木杮”:木片。“去”:离开。“倒掷”:向后倾倒。“坎穴”:坑洞。【点睛】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六、【2019届河南许昌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二)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释】此:指滁州。掇:拾取,采取。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1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归云归而岩穴暝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B秀佳木秀而繁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C景四时之景不同 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D负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15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16语段(一)第二段太守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醉和乐有什么关系?17语段(一)(二)都写了滁州四时之景,它们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答案】14D15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人在出游。 16太守醉因: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安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关系: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17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言凝练传神。语段(一)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语段(二)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解析】【14题详解】D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都是“背着”之意。A前者“聚拢”,后者“归依”。B前者“茂盛”,后者“秀丽”。C前者“景象,景致”,后者“日光”。【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搀扶着走的小孩子。还有“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判断句的翻译。【16题详解】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醉的原因:沉醉于山水之乐,宴会众宾之乐,客与太守游时的欢乐以及能和百姓同乐之趣。而醉与乐的关系:全文以乐字贯穿始终,“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醉是太守思想感情境界的高度概括。全文巧妙的把醉与乐统一起来,充分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17题详解】比较阅读。要求答出在景物描写方面两文的共同之处。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段(一)分别以“香”“繁”“洁”“水”写春夏秋冬。语段(二)分别以“掇幽芳”“荫乔木”“刻露清秀”“风霜冰雪”写春夏秋冬。这些都是标志性的季节景物的特征。【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一)译文: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二)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七、【2019届湖北孝感初中学业水平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弘范:元军元帅。泫然:水滴下的样子。1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B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C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D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1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弘范笑而置之C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使为书招张世杰D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17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 )A乙文记叙了文天祥被俘前的三件事不拜弘范,不招降张世杰,不降元庭。B甲文中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乙文中文天祥的事例教导我们要贫贱不能移。C文天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甲文的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D甲文中的“箪”“豆”“钟”都是古代的器具,其中“箪”是盛饭用的圆形铁器。18用现代汉语表达下列句子。(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19曹植说:“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苏轼说:“知人得数士,重义忘千金”;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你结合以上两文指出“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答案】15B16D17C 18(1)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他的父母,这可能吗? 19“义”指正义、道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今天坚持这种“义”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根据句意: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故句子划分为: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16题详解】A得到/“得”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B表转折,却/表修饰。C写成/写信。D 错误,“已”,停止。【17题详解】A应为“被俘后”。B乙文中文天祥的事例教导我们要“威武不能屈”。D应为“圆形竹器”。【18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何加:有什么益处。何 介词结构,后置。捍:保卫。【19题详解】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甲文,孟子主张“舍生取义”,曹植的话是羡慕品德高尚的人,苏轼的话说义比千金还要贵重,文天祥则是为民族大义而死,他们所说的义是指正义,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坚持正义是我们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坚守的道德准则,我们今天也需发扬光大,因此,今天还是需要坚持的。【点睛】译文甲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乙文,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文天祥没有拜。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崖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叛离他的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坚决索要书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着把它放在一边。张弘范攻破崖山后,元军大摆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你作为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文天祥潸然泪下,说:“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弘范认为他的话合乎正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八、【2019届湖南益阳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注】杰:高大。殊:差别。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1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去国怀乡_长烟一空_宠辱偕忘_赣大水西来注北_14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5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16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答案】13(1)国都; (2)全; (3)一起; (4)从西边 14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地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15迁客骚人的“心”是从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通过文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登斯楼也,则有忧谗畏讥”他们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以物喜,以己悲”。与下文中的“古仁人之心”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 16语段(二)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膝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阳楼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香无际涯”“岳阳更雄”的特点、语段(二)通过描绘,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语段(一)通过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凸现了文章的主旨。【解析】【1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此题要注意“国”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