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手册程序文件.doc_第1页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doc_第2页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doc_第3页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doc_第4页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质量管理手册更改一览表序号更改单编号更改页码更改原因更改人日期批准日期0.1章 质量管理手册颁布令本质量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为了在我公司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而制定的。本手册是依据ISO9001:2000质量体系要求标准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手册对质量体系作了系统、总体的阐述, 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法规, 也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应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 它是公司对外向顾客提供满意产品及服务的可靠保证,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职能部门。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本手册各项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公司内的有关质量管理标准均以本手册为依据。现批准颁发公司的质量管理手册,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贯彻, 全公司各级各类人员,务必认真学习, 遵照执行, 确保手册得以有效实施。 本手册自2002年11 月30 日颁布的A/0版质量管理手册生效并实施。 总经理: 日 期:0.2章 目 录章 节标 题页 次 0.0质量管理手册更改一览表10.1质量管理手册颁布令20.2目录30.3本公司简介40.4本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50.5任命书60.6本公司组织机构70.7职责和权限81应用范围102引用标准1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24质量管理体系13附4-1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15附4-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185管理职责20附5-1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23附5-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246资源管理26附6-1培训控制程序27附6-2设备控制程序297产品的实现31附7-1质量计划控制程序35附7-2顾客要求的确定和评审控制程序37附7-3采购控制程序39附7-4运作控制程序41附7-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43附7-6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程序458测量、分析和改进47附8-1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50附8-2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51附8-3产品的测量和监视控制程序53附8-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5附8-5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7附录A质量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59注:以上1-8章节与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中章节号一致。0.3章 公司简介 永康市麦吉达工具制造有限公司(YONGKANGSHI MAIJIDA TOOLSMANUFACTURE Co., LTD)是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制造的专业生产企业,厂区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地处永康市五金科技工业园。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能力强.公司严格执行GB/T19001,Idt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产品的质量性能及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公司生产的“麦吉达”牌电动工具及园林工具产品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公司产品已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好评。 公司在生产产品的同时,还为各电动工具生产厂进行配套,为电动工具的出口创汇提供了最佳服务。 公司认真地履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公司的宗旨是“顾客的需求是公司发展的最大追求,为顾客服务是公司每个员工的职责。” 公司以“不断创新、优质产品、热诚服务”,用全新面貌与新老客户携手共创新辉煌。 0.4章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不断创新 注重品质 至诚服务 持续改进 公司的质量目标是:1. 产品装配检验一次合格率 85%以上2. 顾客满意度在85%基础上三年内平均递增2%3. 于2003年一次性通过角向磨光机、石材切割机、电钻等6个电动工具产品的CCC认证,园林工具先后通过CE、GS、EMC 认证 质量承诺切实贯彻国家有关质量法,承担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责任,按质量管理手册的规定提供质量保证。0.5章 任命书 任命 林 俏 为管理者代表,授权其负责有效实施和保持本质量管理手册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履行以下职责:u 确保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按ISO9000:2000版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u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包括任何改进的需求;u 确保公司及时获得并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了解顾客的期望和要求,并确保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u 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对外联络;u 组织内部质量审核实施。 任命:张礼余 为公司产品的质量负责人,并履行以下职责:u 协助维护满足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u 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u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u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总经理: _0.6章 组 织 机 构 图 公司组织机构设三部一室,详见组织机构示意图:总 经 理管理者代表(质量负责人)副总经理 供销部技质部生产部办公室包装车间装配车间注塑车间模具车间电机车间检验科技术科仓库销售科资料室人事科0.7章 职责与权限1 质量属于企业的每一位成员,各级人员都必须清楚地理解本企业的质量方针并坚持贯彻执行;在企业中,从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直至职员,每个人都对产品质量负有相应责任。2 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遵照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和作业,使每个员工确保工作一开始就符合要求。一旦发现问题,能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和预防不合格的发生。为给予公司顾客切实的质量保证,各级管理人员应能提供本职工作中满足规定要求的有效证据和记录。3 职责权限3.1 总经理3.1.1负责贯彻国家有关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3.1.2 对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负全部责任;3.1.3 确定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各部门的质量智能,批准颁发质量手册;3.1.4定期主持公司的管理评审会议;3.1.5 为公司提供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所必须的资源;3.1.6策划确保产品和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以及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3.2管理者代表详见0.5章3.3质量负责人详见0.5章3.4生产部负责人3.4.1 负责生产设备及工装的管理;保证生产正常运作;3.4.2 负责生产现场环境的管理;3.4.3组织公司对特殊合同项目的策划;3.4.4负责生产管理及生产过程中产品的防护等.3.4.5 参与供方评审,选择合格供方;3.5技质部负责人3.5.1 负责公司产品的检验工作及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3.5.2负责对公司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3.5.3负责公司检测设备的管理.3.5.4编制公司技术类文件,负责日常技术管理工作并组织贯彻实施;3.6办公室主任3.6.1负责公司文件资料的管理工作,协助总经理做好各部门的接口与联络;3.6.2 负责公司的培训工作,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3.6.3 负责公司行政管理秘书、后勤和安全管理工作.3.7供销部负责人3.7.1 组织对公司合同的评审工作;3.7.2 处理顾客投诉处理及对客户进行满意度的调查;3.7.3负责组织好成品储存、保管、发放的质量管理工作;3.7.4建立和健全公司售后服务系统抓好售后服务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为用户服务的工作质量;3.7.5负责组织市场调研和分析,为产品生产和质量改进提供可行的营销信息和依据.3.7.6 编制采购计划,并在合格供方名录中实施采购;1 应用范围1.1 体系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的质量管理,以达到顾客满意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1.2 体系适用于本公司电动工具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有关工作。1.3 适用于第三方体系认证。1.4 可作为与顾客之间的合同条件。1.5 删减说明:u 公司生产的电动工具均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公司也不存在顾客提供的产品;故将标准的7.3设计和开发和7.5.4顾客财产条款对公司暂不适用,予以删减;1.6对7.3设计和开发、7.5.4顾客财产的删减不影响满足产品和法律法规的要求。2 引用标准2.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1.1 GB/T19000:2000 idt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2.1.2 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当以上国际标准修订或改版时,本公司将及时按最新版本的标准修订体系。2.2 适用的法律法规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2.2.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2.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2.2.4国家、行业、产品标准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公司质量体系采用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dtISO9000:2000定义。3.2 为方便公司人员使用,摘要如下术语、定义及缩略语:3.2.1 顾客:公司提供产品的接受者。3.2.2 供方:向公司提供产品的单位。3.2.3 合格:满足要求。3.2.4 不合格:不满足要求。4 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4.1.1公司依据ISO9001:2000版标准的要求和顾客的要求,制定了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并采取相关的措施,加以实施和保持,确保其持续有效性:4.1.1.1 公司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并采用于我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中;4.1.1.2 公司应合理安排公司的过程活动的顺序,确保过程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信息的沟通。4.1.1.3 公司应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4.1.1.4 管理者应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过程的监视;4.1.1.5 监视、测量和分析应运用到体系运行的过程中;4.1.1.6 为确保体系的持续改进,公司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实现预期的结果和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4.1.2针对公司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过程,公司外包过程有:运输 。为确保外包服务的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按照采购控制程序进行。.4.2 文件要求4.2.1 总则4.2.1.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应予文件化(以下简称体系文件)。4.2.1.2 体系文件应详细描述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过程的顺序及其相互接口关系;规定过程有效运作及控制的准则和方法;过程的监测、分析和改进的方法。4.2.1.3 体系文件应包括ISO9001:2000标准规定的文件化程序和必要的文件化程序。 4.2.1.4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a) 质量管理手册b) 作业指导书c) 质量记录d) 技术标准、图纸及适用法律法规(包括客户提供的技术资料、图纸等)公司的体系文件详见文件一览表。为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及运行的符合性,将保留充分的质量记录以提供证据,至少应保留ISO9001:2000标准规定的质量记录。4.2.2 质量管理手册由办公室组织质量管理手册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质量管理手册包括但不限于:a)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b) 描述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c) 体系程序或其他引用文件;d)质量管理手册的管理见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4.2.3 文件控制公司制订并实施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以控制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要求的书面及电脑文件,包括:适用法律、法规、体系文件、技术文件。a) 文件发布前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和批准,保证其适用性。b) 文件更改由该文件原审批职能部门审批,由办公室归口管理。c) 编制文件一览表,用于识别现行文件的版本/修订状况。d)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场所,都能得到相应的有效文件。e) 规定文件编号规则,使之容易识别和检索。f) 对外来文件进行标识和登录,规定发放范围。g) 从所有发放或使用场所撤出作废的文件;为法律或积累知识的目的所保留的任何作废文件,应在保留的作废文件盖上“作废”章予以标识,防止误用。4.2.4 质量记录的控制4.2.4.1公司编制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质量记录,并维护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工作;4.2.4.2各部门应保存适当的质量记录,以证明符合要求及有效的实施质量管理体系。4.3本章提到的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见附4-1、附4-2附4-1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1.0 目的:为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控制,保证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都使用相应的有效版本,制订本程序。2.0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电动工具产品有关文件和资料(包括内部产生和外部提供).3.0 职责3.1 办公室负责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及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性文件和资料的控制;3.2技质部负责质量体系文件和技术文件的编制、更改。4.0 程序为了确保生产现场均使用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及时从所有发放或使用场所撤回失效和作废文件,或以其它方式确保不误用这些文件,而且对因法律和信息保存原因而留存的任何作废文件加以适当的标识,因此要编制一套工作程序来维护。4.1 文件和资料的分类和标识4.1.1文件和资料分为如下几类:a、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b、技术文件和资料;c、与质量有关的其它管理性文件;d、外来文件和资料,包括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国标、部标、行标、法规及顾客提供的图样等。.4.1.2按受控性质,本公司将质量手册分为“受控”与“非受控”类,“受控”质量手册加盖“受控”印章(红色),并注明分发号,“非受控”质量手册只进行编号并加盖“非受控”印章(蓝色)以作标识。4.1.3 质量体系文件必须有以下标识a、公司名称b、文件应有编号、版本号,编号的规定详见文件和资料编号方法;c、文件和资料的受控状态,公司内部使用的文件和资料均是受控文件,必须盖“受控”章,向供方提供的文件均为“受控“文件,按规定登记发放。4.2文件和资料的编写4.2.1技质部负责组织编写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资料。4.2.2技质部负责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编写技术文件和资料。4.3文件和资料的审批4.3.1质量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程序文件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编制,技质部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4.3.2技术文件和资料(包括外来技术文件、资料)经技质部审核,由总经理批准。4.4文件和资料的发放4.4.1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的发放范围由文件审批人签字确认并体现在文件发放(回收)记录中,由办公室资料员执行发放。4.4.2.公司技术文件和资料的发放范围由总经理批准发放,由办公室资料员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执行发放。4.4.3向供方提供的文件和资料经总经理批准发放后,由办公室资料员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执行发放。4.4.4外来文件和资料由销售部收存移交办公室资料员,经总经理批准发放后,由办公室资料员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执行发放。4.4.5文件和资料应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保管,接受时应在文件发放(回收)记录中签收,领取盖有使用部门和发放日期的印章的文件,整本文件封面需盖章便于追溯,整本文件严禁拆开使用,公司内不得使用未加盖印章的文件。4.4.6当需使用文件的人员未领到文件时,不得借用他人文件复印,应填写文件领用审批表,经原文件发放部门审批后领取。4.4.7文件丢失时,责任人员应按本程序4.4.6要求办理审领手续,并在申请中作出相应说明,发放部门应注销原分发号文件,并通知有关部门。4.4.8文件破损严重或模糊不清影响使用时,应到发放部门办理更换,换发的文件应与原文件标识一致并重新登记,原文件按本程序4.6.1执行。4.5文件和资料的更改4.5.1文件和资料需要更改时,应由更改提出人或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说明更改理由,更改内容,重要的更改应附有充分的依据,若指定其他部门更改,该部门应获得更改所依据的背景材料。4.5.2文件和资料更改的审批应由原审批人进行,原审批人离职时可由接替其岗位的人员审批,若指定其他部门应获得审批所依据的背景材料。4.5.3文件和资料的更改批准后,由资料员实施更改,文件更改时应注明更改标记和更改生效时间,更改后按文件发放(回收)记录的名单发放修改后的文件,同时收回作废的旧文件。4.5.4对认证产品的图样和技术文件一般更改时,应由质量负责人确认,经认证机构批准后方可执行更改。4.5.5文件和资料的更改方法,采用划改或换页更改,划改处注明标记,并填写更改栏。4.6文件和资料的换版和作废4.6.1文件经多次修改或大幅度修改以致幅面不清楚时,应进行换版,原文件应加盖“作废”章,按作废文件处理,按本程序4.6.2执行。4.6.2作废文件由资料员按文件发放(回收)记录收回并加盖“作废”印章,填写文件销毁申请单,经原审批人批准后统一销毁。如因法律或知识积累需作专用,由资料员加盖“留用”章,继续保存。4.7文件和资料的管理4.7.1文件经编制审核批准后,原版本交资料员存档并填写文件一览表。4.7.2需临时借阅文件的人员,须填写文件借阅申请单,经发放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借阅,借阅者应在指定期限内归还,原版本一律不得外借。4.7.3各部门文件和资料由各部门部长和主任负责保管、处置。在每次质量体系审核前,各部门应按文件一览表全面检查各类在用文件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资料员一年一次检查在用的文件资料,确保在用文件资料均为有效版本。4.7.4文件持有者在离开本岗位时,应将全部文件和资料移交资料员。4.8外部文件的控制4.8.1公司需要直接引用的各类外部文件,应报请总经理批准后,方可使用,文件的发放按4.4条、4.7条件执行。4.8.2技质部负责一年一次对公司各有关部门使用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进行核查。4.8.3资料员对发放至公司外部的文件(如分承包方的加工图样技术规范)进行发放登记更改作废的控制。5.0 相关文件 文件和资料编号方法6.0 质量记录6.1文件一览表6.2文件发放回收记录6.3文件更改申请单6.4文件销毁申请单6.5文件领用审批表6.6文件借阅申请单编制: 审核: 批准:附4-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1.0 目的为对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管和处理进行控制,制订本程序。 2.0 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的质量记录以及顾客和供方的有关质量记录的控制。3.0 职责 3.1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和保管作安排,应确保质量记录的修改须经原记录签署人员或指定的负责人员签名确认。3.2 各部门指定人员负责按照质量记录一览表及相应规定对质量记录负责进行收集。3.3.办公室负责保存期在一年以上的质量记录的编目、查阅、归档、保管和处理。4.0 程序4.1 质量记录的编制4.1.1 常用的质量记录应格式化并尽可能表格化;格式化的质量记录按文件和资料编号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号识别。4.1.2 质量记录格式化后,随二、三级文件一同审批。4.1.3 所有质量记录都应字迹清晰;不得用铅笔作记录;质量记录应有作记录的人员签全名以表明责任;若有涂改,原记录人员应在涂改处签名。4.1.4 质量记录应清楚地指明是何种产品或活动,应正确、真实、完整地填写记录中的有关栏目内容。4.2 质量记录的保管和处理4.2.1 所作的质量记录应适合于顾客或责任单位审核的要求。4.2.2 质量记录应保存在适合的场所,以防损坏和丢失等。4.2.3 质量记录由各部门相关人员定期整理,分类装订,并按质量记录一览表予以保存管理。4.2.4质量记录一览表由办公室/相关人员组织各部门参与制订,管理者代表审批。4.2.5 质量记录应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进行销毁处理;延长有效期保存的资料,需交主管领导审批后执行。4.2.6 若以电/磁介质作为质量记录载体,应及时制作拷贝妥善保存。4.3 质量记录的修订4.3.1 质量记录表格的修订由制订部门负责人审批,报文件管理人员备案。4.4 质量记录的管理4.4.1 质量记录由使用部门制定并送公司办公室一份存档。办公室文件管理员应编制质量记录一览表,明确其修订状态。4.4.2 质量记录规范的印刷,应经文件管理人员审核。4.5 质量记录一览表所列质量记录系表明在质量体系中至少应具备的主要质量记录。新制定的质量记录必要时增补于一览表中。质量记录,必要时每半年可增删一次,但无需列入所有的记录。4.6对所有质量记录各部门应按其保存期限进行保存,必要时,归档至公司办公室。5.0 相关文件5.1文件和资料编号方法6.0 质量记录6.1质量记录一览表编制: 审核: 批准:5 管理职责5.1 管理承诺5.1.1 总经理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应做出郑重承诺,具体体现在: a)向公司人员阐述满足顾客及相应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确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c)主持管理评审;d)保证必要的资源。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1总经理应确保顾客的需求与期望,能予以确定,同时应考虑到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实现达到顾客满意的目的。5.2.2根据公司产品的市场定位及顾客的普遍需求与期望,本公司提供产品的基本要求为:a)公司生产的产品有:磨削类、切割类、钻削类、林木类、建工类等电动工具。b) 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c) 按期及安全交付产品。5.2.3顾客的具体需求应在签约前明确并保证认识一致,当现有体系不足以满足要求,应进行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即质量计划)。5.2.4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及顾客意见反馈等信息来源,对顾客需求及期望进行分析、评估,在管理评审中予以补充规定或修订。5.3 质量方针5.3.1公司质量方针见质量管理手册0.4章节。5.3.2质量方针由总经理确定并颁布。5.3.4质量方针为质量目标的确立与评审提供框架。5.3.4 质量方针应通过经常性的宣传使本公司各个管理层都理解,并贯彻于体系中。5.3.5 通过管理评审对质量方针的适合性进行评审,保证其适应本公司的发展。5.4 策划 5.4.1 质量目标5.4.1.1质量目标是本公司的质量方针的展开,同时也是作为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评定的判定指标。见质量管理手册0.4章节5.4.1.2质量目标的制定必须达到:a) 质量目标必须是在质量方针的基础上建立;b) 质量目标的内容应在持续改进的承诺方面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c) 质量目标必须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d) 质量目标必须是可以测量的。5.4.1.3为确保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各职能部门个下属厂均需对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进行学习、理解,并根据公司的 方针、目标要求进行分解,(见质量目标分解)5.4.1.4质量目标的发布实施必须得到管理者代表的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并定期由最高管理层通过管理评审的方式,进行评审或修订。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5.4.2.1为实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本公司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所需的资源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进行策划。5.4.2.2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策划体现在质量管理手册及相应的质量程序中。策划的更改,原则上通过管理评审研讨后由总经理确定,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得到保持。5.5 职责、权限和沟通5.5.1 职责和权限5.5.1.1 本公司组织机构图见质量管理手册0.6章节。5.5.1.2 职责和权限见质量管理手册0.7章节。5.5.2 管理者代表详见0.5章5.5.3 内部沟通公司建立和执行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规范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在各部门之间的内部沟通活动。5.6 管理评审5.6.1 总则办公室制定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总经理每年(少于12个月)至少召开一次管理评审会议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并审议,是否需要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修订或改进。5.6.2 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目前体系运行情况和改进的需要:a) 审核结果;b) 顾客的反馈;c) 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d)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e) 以往管理评审措施的跟踪;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所有的输入必须考虑各种可能改进的机会。5.6.3 评审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活动有关的措施:a) 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c) 所需的资源。管理评审期间处理的事项及决议均应形成文件,由办公室保存。 部负责管理评审会议决定中所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成效性跟踪,并予以记录。 5.7本章提到的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见附5-1、附5-2附5-1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1.0 目的为了规范内外部信息交流,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以及保证顾客的意见得以及时的交流、处理,特制订本程序。2.0 范围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对各类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及公司对顾客意见/投诉的处理。3.0 职责3.1 各生产部门、职能管理部门负责相应业务范围内的信息交流;3.2 供销部负责与顾客的交流,顾客意见/投诉的登记、处理。4.0 程序4.1总则4.1.1信息交流的途径可以是口头或书面文件,以及其它一切可以利用的通讯及宣传工具;4.1.2信息内容应准确可靠;4.1.3各部门内部交流:联系人需填写工作联系单;4.1.4与外部的交流:保证联系渠道的畅通,达到互相了解,使公司与外部的关系协调以提高的经营利益。4.2信息交流的实施4.2.1内部交流实施 1) 方针以板报、小册子为宣传工具公诸于众; 2) 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由产生单位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要求答复的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予以答复(包括接收、回复员工关心的问题); 3) 紧急状态下的信息由产生部门立即直接传递到厂领导;4) 传递接收方必须作好相关记录。4.2.2与外部交流的实施4.2.2.1 交流可包括:a. 产品质量信息;b. 听取顾客对公司工作的意见包括顾客投诉,顾客意见/投诉处理;c. 与供方的信息交流;d. 与支持性服务机构的信息交流等。其交流以顾客信息反馈单的形式进行。4.2.2.2接到顾客的意见/投诉时,供销部应将情况简要记录在顾客信息反馈单上4.2.2.3供销部应对顾客意见或投诉进行统计分析,十天内向用户书面回复。相关部门做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5.0 相关文件 无6.0 质量记录6.1工作联系单 6.2顾客信息反馈单编制: 审核: 批准:附5-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1.0目的 为了掌握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2.0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体系的管理评审。3.0职责3.1 由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并对管理评审作出结论。3.2 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管理评审,负责评审后的跟踪验证工作。3.3 由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4.0 程序4.1 管理评审是指企业最高管理者主持的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管理的适合性和现状所作的正式评审。4.2 程序4.2.1 管理评审每隔12个月(间隔应小于12个月)定期开展,具体时间参见管理评审计划,根据公司实际状况,可临时择期开展。4.2.2 管理评审由管理者代表编写管理评审计划,并交总经理审批。4.2.3 管理评审前五天,由管理者代表发出管理评审计划。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并作好资料的收集及准备工作。4.3 评审内容4.3.1 管理评审的输入:a)审核结果;b)顾客反馈;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注:所有的输入必须考虑各种可能改进的机会。4.3.2 管理评审的输出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c)资源需求;4.3.2 临时管理评审由总经理根据实际状况决定时间和内容。4.4 管理评审结果的报告和跟踪4.4.1 管理评审结果、结论和建议由管理者代表拟制管理评审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发放给公司的各部门主管。4.4.2 报告与跟踪内容a) 管理评审报告中应列举不合格项或缺陷的具体内容。b) 应对前次审核中所列举的纠正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进行评定。c) 建议采取适应的纠正措施。4.4.3 对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要整改的问题,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实施,并在实施中填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4.6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整改措施实施跟踪检查和验证,填写验证结论并向总经理报告。4.5 评审记录:评审档案保持至档案室,保存期两年。5.0 相关文件无6.0质量记录6.1管理评审计划6.2管理评审报告编制: 审核: 批准:6 资源管理6.1 资源的提供公司应及时地确定并提供必要的资源:a) 以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实施与改进;b) 以符合法律、法规及达到顾客的满意。6.2 人力资源6.2.1 总则公司应根据人员的学历、培训、技能和资历,委派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规定职责的人员,确保能胜任其工作。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公司应:a) 鉴别从事影响质量的活动的人员的能力需求;b) 提供培训以满足所确定的需求;d) 对所提供培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e) 确保所有员工知道他们的活动的关联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质量目标。f) 保存有关教育、培训、技能和资历适宜的记录。详见培训控制程序。6.2.3培训控制程序由办公室编制、执行。6.3 基础设施6.3.1公司设施主要包括生产、检验设施。详见设备控制程序;6.3.2设备控制程序由生产部建立,相关部门执行。6.3.3公司对由于产品加工过程或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需由相关外部支持性服务机构协作的,公司各职能单位,通过对外包的控制方法,加以监控.6.4 工作环境6.4.1公司应识别和管理所需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理的因素,以实现产品的符合性。6.4.2对有特殊规定的行业,最高管理层应根据其相关的法规要求,加以完善和保证其相关工作环境.6.5本章提到的培训控制程序、设备控制程序见附6-1、附6-2附6-1 培训控制程序1.0 目的为了保证质量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提高现有的人力资源的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使人力资源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本程序。2.0 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的培训。 3.0 职责3.1 办公室负责公司所有员工的培训策划和培训档案的管理;3.2 其它部门按培训要求做好培训配合工作。4.0 程序4.1 培训策划4.1.1根据公司的方针,目标及发展前景,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办公室对员工培训进行策划。每年12月前制订出年度培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4.1.2负责实施培训的职能部门,按员工年度培训计划的要求,按不同对象,分层展开培训。4.2培训实施4.2.1涉及ISO9000:2000质量体系标准的培训,由办公室组织,管理者代表负责实施。4.2.2技术、技能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由办公室组织,技质部负责实施。4.2.3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由办公室负责实施。4.2.4检验员的业务技能培训,由办公室组织,技质部负责实施。4.2.5现场操作技术培训,由生产部和各车间主任负责实施。4.3培训控制4.3.1检验员,试验员,特殊、关键工序的操作工由技质部负责培训、考核,确认合格后上岗。4.3.2内部质量审核员由总经理确定人选后,委托有资格的培训单位进行培训,经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内审工作。4.3.3公司员工经考核合格后上岗。4.3.4派出培训由公司总经理根据需要指派。被派人员应到办公室填写派出培训审批表经审批后参加外培。4.4培训记录4.4.1实施培训后,负责实施培训的部门应在培训结束将教材、考试卷和培训名单及成绩表,分别上交到办公室汇总、归档,并妥善保存。4.4.2内部质量审核员的培训记录,归口办公室归档保存。4.4.3无论是公司内组织培训,还是委托培训,其考核合格取得的各种资格证件,由公司办公室归档保存。4.4.4员工培训档案记录管理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实施。4.4.5公司办公室应分别将内部培训和派出培训的情况填写在员工培训履历卡。4.5培训有效性验证 由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就培训的效果进行定期验证,检查其有效性;每次验证是在培训结束的三个月内进行,验证该次培训人员的30%,当人数较少时则进行全数检查,每次验证须填写培训有效性验证表;若验证不合格或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则需组织相关人员重新进行培训。5.0 相关文件5.1 无6.0 质量记录6.1 年度培训计划 6.2 派出培训审批表6.3 培训名单及成绩表 6.4 员工培训履历卡6.5 培训有效性验证表编制: 审核: 批准:附6-2设备控制程序1.0目的为确保公司的生产设备配置满足要求并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及对计量检测仪器等的管理,以保持其能力与性能,制定本程序。2.0 范围适用于公司的生产设备配置及其使用、维护、管理。 3.0 职责3.1 为满足生产需要,总经理应提供足够的生产设备设施。3.2 生产部应制定年度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3.3 生产部主管设备人员负责组织生产设备的检修,并向设备操作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3.4 设备操作人员应按规定对机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4.0 程序4.1 生产设备的配置4.1.1 公司应具有与其业务、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设备及相应的辅助设施。4.1.2 设备的添置由生产部相关人员负责申请,交总经理批准后实施。4.2 设备管理4.2.1 生产部设备主管应对生产设备(对列入固定资产的公司规定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设备)按其种类进行编号,并建立固定资产(设备)总台帐和设备履历卡,并对设备进行编号标识,同时收集保管好设备档案。4.2.2 生产部设备主管人员应编制设备操作规程。4.2.3 设备操作人员应依据有关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规范操作。4.3 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操作人员根据有关的 生产设备设施对其进行相应的日常维护保养,填写设备日常保养检查记录单,保养中异常情况需予以记录。4.4 预防性维修计划为保持设备的性能和正常寿命,预防突发性故障,对主要设备应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编制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表定期实施全面维修保养。4.4.1预防性维修计划的落实、执行情况需用适当的标识予以明确,并保存相关的记录。 4.5 设备故障维修 4.5.1当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停机,设备操作人员应及时通知生产科设备主管进行检修,并做好停机记录。4.5.2 对有更换零配件的,修理工应将维修内容记录于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表中。4.6 设备验收所采购的设备只有在安装、调试符合要求后才能予以验收,设备调试人员应填制设备验收记录单。4.8设备的封存及报废4.8.1设备闲置三个月以上不用时,可根据情况予以封存,设备员填写设备封存(启用)单经生产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设备在封存期间应做好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4.8.2 对封存的设备需重新使用时,也应填写设备封存(启用)单经生产部审批同意,使用前应由设备员检查设备的完好性,确认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4.8.3 当需要对现有设备的功能、性能或电气线路等进行改造以进一步满足使用要求时,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改造报告交设备员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实施情况须在有关记录单上记录并对该设备台帐做相应调整。4.8.4 设备及主要附件出现以下情况时可申请报废:a) 超过使用年限,工艺上确认无法控制;b) 主要结构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经济上无修复价值;c) 产品转型时工艺改变,无法使用且无改造价值。4.8.5 对于报废的设备,设备员填写设备报废(更新)单,经生产部部审核确认,报总经理批准。4.9工装、夹具、模具以及专用工具装置的管理4.9.1生产部根据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工艺装备要求列出工艺装备(工位器具)申请单,报总经理审批。4.9.2技质部按照生产部的清单进行安排设计。并将设计好的工艺装备图样交生产部制造或外协加工。4.9.3生产部完成的工艺装备交技质部、车间进行验证,填写工装验证单。4.9.4每个工装必须编号,建立工装台帐和工装历史记录卡。再由使用部门(车间)办理领用手续。登入工装历史记录卡。4.9.5使用部门应合理使用工装,并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4.9.6生产使用中的工装,技质部每月进行一次周检,周检结果填入工装历史记录卡。4.9.7工装经使用磨损或有尺寸失准(包括周检不合格)使用者应及时向工装管理员反映,进行维修,经维修后必须进行验证,检定合格方可重新使用。检定结果在工装历史记录卡上进行记录。4.9.10工装经修理、达不到使用要求,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由技质部、生产部验证核实,填写设备报废(更新)单报总经理批准方可报废。4.10设备的标识设备按台帐进行编号,处于正常/完好状态的可以不予标识,出现异常状况的需挂牌标识,并注明其异常原因。4.11对计量器具、检测仪器的管理,由技质部相关人员编制测试仪器操作规程,相关人员遵照执行并按规定建立计量器具台帐并填写计量器具周检计划。5.0相关文件5.1设备操作规程5.2测试仪器操作规程6.0 质量记录6.1设备日常保养检查记录单6.2固定资产(设备)总台帐 6.3 设备履历卡6.4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表 6.5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表6.6设备验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