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博士点材料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20110628以此为准.doc_第1页
二级博士点材料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20110628以此为准.doc_第2页
二级博士点材料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20110628以此为准.doc_第3页
二级博士点材料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20110628以此为准.doc_第4页
二级博士点材料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20110628以此为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一-1: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论证方案(提纲)【本页为论证方案首页】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上海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代码:10280 二级学科名称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二级学科代码1201Z1所属一级学科代 码名 称学位授权级别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 硕士 接受质询联系电受质询电子邮箱注:1.请填写相关项目,并在相应的“”划“”;2.各单位自主设置目录内二级学科可参照本提纲进行论证;3.本方案将上网公示。 2011年6月16日一、该学科基本概况(一)学科内涵“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新增二级学科,是以信息技术、决策方法、协同理论和管理科学交叉融合所产生的新兴研究领域(见图1)。包含从协同商务、协同服务、协同运营等视角,对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决策机理进行管理与创新的跨学科研究,旨在挖掘复杂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关联因素,揭示信息系统内生演化模式和信息管理的动态传递机制,探究信息聚合与资源协同的有效创新路径。图 1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国内外设置该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21世纪是信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网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进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企业以及政府的重视。信息决策是通过信息科学,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取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支持的科学决策过程。协同管理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协调与同步的管理模式。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特别强调知识、技术和信息化的融合作用。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正是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协同演进下的一种复杂涌现,是这个三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从国内外发展实践来看,协同管理作为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与多样化协作的创新模式,其本质属性是一种管理创新。特别是 “十二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是发展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信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需求,推动着信息管理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与协同创新,需要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直接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科技支撑和智力决策。在国外,以麻省理工学院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为代表的一批世界顶级大学设立了“信息管理”或相关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如表1所示),虽然隶属专业有异,但引领了国际学术前沿的发展趋势。同时相关研究成果在MISQ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Quarterly)、ISR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JMIS(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ISJ(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等国际一流管理期刊相继发表,再度引起国际主流管理学界的高度重视。表 1 国外设置相关学科博士学位的基本情况高校(学院)隶属专业名称1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mbridge, MA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PA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3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Cleveland, OH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4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5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oboken, NJ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6Temple University, Philadelphia, PA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7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Arlington, TX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8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 San Antonio, TX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9Universidad Del Turabo, Gurabo, PR窗体底端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0University of Houston, Houston, TX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1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Chicago, IL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2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San Francisco, CA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3Capella University, Minneapolis, MN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4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 AZ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资料来源:根据国外大学官方网站2011年公布数据总结而成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指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采集和发布,加强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上述内容的重要理论与方法之一。上海市“四个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建设,不仅需要具有智能整合各类资源的信息决策平台支撑,也必须构建高效的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协同管理模式。目前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正面临如何构建支持多种信息系统协同运行、多个主体协同工作的非平衡开放系统及高效协同管理系统,以提高运营绩效及综合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国内相关高校在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下也设置了该方向的研究,体现了对现实需求的满足,如表2所示。表 2 国内设置相关学科博士学位的基本情况高校(学院)一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名称研究方向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服务科学与管理;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物联网与新兴产业;信息使用与数据挖掘。4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复杂网路理论及应用。5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决策理论与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信息集成;创新与决策平台;金融信息系统。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商务智能7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复杂系统的分析与综合;集成管理;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8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商务智能;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ERP;知识管理、信息战略和首席信息官。9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工程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战略与政策分析。10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1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决策支持系统;商务智能;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泛在商务与移动商务;电子商务经济理论与应用;数字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基于语义和知识的Web信息存取与检索机制。13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商务决策支持系统;知识转化方法与技术;移动商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行为;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创新;商务智能。14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15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知识网络建模与方法;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知识网络与知识社区;信息系统与知识管理。16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17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移动电子商务与知识管理;现代管理与决策理论;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效益评估与保障。18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及其协同商务系统的理论方法;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19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智能决策与知识管理知识发现与智能计算;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知识管理;20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数据管理与数据仓库;资料来源:根据国内高校研究生院与研究生部2011年公布数据总结而成综上,国内外相关学科的设置与发展表明,“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自增二级博士点的设立,将有利于上海大学快速响应社会需求、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有利于跟踪和引领管理研究的前沿动向,有利于利用本学科优势带动上海大学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和整体实力的提升。(三)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研究方向一:信息融合与协同商务研究“十二五”期间上海、长三角乃至中国将以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随着信息越来越多、来源越来越广、融合越来越复杂,导致多源信息融合机制与管理方法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为信息管理模式创新和服务功能整合提出了强大挑战。随着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群,以满足日益增强的社会需求。通过对来自不同信息源进行有效整合,让各类信息资源之间形成融合、集成与互补,准确和方便地为用户提供信息需求,是未来信息服务与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具体研究子方向如下:1、源信息融合与协同决策模型研究结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多源信息融合特征与协同机理,从时间维度上研究多源信息主体间的融合途径,从空间维度研究多源信息的融合感知,建立动态服务聚合参考模型,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与融合。利用云计算平台智能分析多源信息资源和信息用户的需求,建立以云服务为中心、多主体协同决策的智慧型推送服务模式,解决协同管理中的资源融合和主动服务问题。2、电子商务与协同商务理论与方法研究随着电子商务应用进一步深化,企业从单纯关注交易转向关注商务过程的全部,也就是整个商务链上各方业务之间的协调与同步,Gartner Group预测协同商务是下一代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方向。本方向重点研究协同商务主体模型、商务体结构和形式化处理单元;协同商务系统的聚合过程、体系框架与资源优化;协同服务模式的内容组成、基本原理和系统学特征,商务体结构和形式化处理单元;协同交易的商业模式、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协同物流的理论、策略、解决方案及配送机制,网络协同商务链的集成、融合与应用。3、电子政务与电子服务模式与应用研究实践证明,电子政务能否取得成功和实效的关键仍然在于是否坚持以政府核心业务流信息化为主线,政府核心业务系统是未来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重点,社会领域的电子政务研究(如协助解决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就业、医疗、社保、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的电子服务)日益成为社会需求。本方向重点是基于业务协同的电子政务整体性研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效益研究;电子政务提高政府信息能力的研究;政府核心业务信息化研究;政务业务流程的优化研究。研究方向二:信息系统与复杂网络研究随着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城市建设与管理以及电子政务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经济社会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非均衡性等演化发展特征的复杂网络系统。本研究方向将基于复杂性系统理论,并以非线性动力学、统计学、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等相关学科内容为依托,将信息系统中的复杂性问题纳入普通系统复杂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复杂信息系统的建模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复杂信息系统的特性。复杂信息系统有多类节点,具有多维度、多结构、多层次、分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的纵横交织、错综复杂的动态非线性复杂巨系统特性。目标是刻画结构和动力学的协同演化,并应用到各种真实信息网络中去。2、复杂网络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将复杂网络上的同步、传播与控制等动力学行为的研究贯通起来,通过网络控制改善已有网络的动力学性能,提出设计新的优化网络的有效方法;综合自适应控制与牵制控制的特点和优势,研究网络的各种自适应牵制控制策略,特别是网络上信息传播过程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3、复杂网络在实际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运用复杂系统建模、复杂系统优化、数据挖掘、复杂网络中的随机博弈等复杂科学管理的研究方法,研究智能信息系统中的智能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智能电子政务等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课题。另外,利用团队在网络拓扑演化、同步动力学、传播动力学方面的厚实基础,研究舆情传播与监控、智能电子商务中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互联网中病毒传播模型的传播动力学、最佳共识的形成过程、知识或技术的扩散、网络新产品的扩散等。研究方向三: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研究知识管理被置于21世纪组织管理的重要位置,倡导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竞争力。本研究方向主要从知识管理的系统论视角开展多层面研究,以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网络、知识库共享为核心研究知识管理与决策支持模式;以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理论为基础,从战略管理角度探讨知识产权服务管理;聚焦数字时代的知识获取,重点研究“三网融合”和“智慧城市”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管理与服务创新。具体研究子方向如下:1、知识管理与决策支持模式研究重点研究对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的共享、知识共享责任的宣传、积累和利用过去的经验、将知识融入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将知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驱动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建立专家网络、建立和挖掘客户的知识库、理解和计量知识的价值及利用知识资产。2、知识产权服务与管理创新研究重点研究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内涵、外延、分类、功能等,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业产业链,系统研究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服务的交互机制和作用路径。分析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及对国际竞争力的制约作用等。3、数字时代的知识获取与数字出版研究重点研究涵盖数字出版输入内容资源、输出知识产品、控制条件、运作机制等。包括:电子书和数字出版的发展问题,从管理角度重点分析国内电子书阅读设备的传播和电子图书的市场容量,以及电子图书和电子书阅读器市场最重要的驱动力和市场壁垒等。(四)该学科的理论基础1、决策创新。创新理论为本学科探讨在信息决策过程中,如何跨界整合信息资源,通过交互作用和协同效应构成新的信息链和知识链,形成具有聚集优势和知识溢出、技术转移和学习特征的开放的创新网络,实现决策优化,奠定创新理论基础。本学科强调决策创新的自组织性和自我演化特征,如引入元胞自动机模型等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决策创新的非线性特征提供分析工具。2、协同理论。协同论为本学科研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它是以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为基础,吸取结构耗散理论的大量营养,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领域的分析,提出多维相空间理论,建立一整套的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法。运用协同理论能够更好地把握信息要素间协同创新的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与耦合效应,构建信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行为创新之间动态的、双向匹配、协同与互动的创新模式,促进信息决策的整体功能最优。4、复杂网络理论。复杂网络理论为本学科研究协同创新网络的关系型态及嵌套强度、创新网络的拓扑特性与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对嵌入到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复杂协同创新机理进行理论模型推演和系统仿真提供方法论基础。复杂网络研究正渗透到创新研究领域,对复杂网络的定量与定性特征的理解已成为网络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创新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性课题。(五)该学科与其相近二级学科的关系与本学科相近的二级学科主要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决策与知识管理”等学科。本学科与这些相近学科的共同之处在于体现了信息与管理的交叉,不同之处在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深度和广度也有所差异,主要是把信息决策融合在协同管理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研究视角看,本学科主要从信息、数据在复杂系统中的协同作用为研究重点,探索网络、信息、数据对决策机制、管理职能、服务形式、商业模式的改变,以满足日益增强的社会需求。2、从研究内容看,本学科尽管从不同层面展开研究,但内容较为集中,主要聚焦在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的内容上。具体包括:信息融合与决策分析、协同创新及服务模式、知识创新与资源共享等。3、从研究方法看,本学科遵循从“问题、理论、模型、方法、应用”的研究逻辑,即以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作为研究开端,以协同管理与协同创新为应用结果。二、设置该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社会对该学科人才的需求情况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与创新。“十二五”期间,上海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的带动战略,以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为支撑,构建实时、便捷的信息感知体系,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推动信息服务与城市发展全面深入融合,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企业、政府、高校等各级机构对具有协同信息服务水平、知识管理创新思维、决策支持系统管理及复杂信息系统处理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与日俱增。1、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对信息决策领域学术型人才的需求为了满足国家战略转型的需要,向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输送具备协同信息决策、知识创新服务、复杂信息系统管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校等教育机构亟需该学科领域下能提供相关社会服务、进行人才培养的博士毕业生作为后辈力量,充实其教学科研队伍。为了与国际接轨,帮助企业更好地应用信息决策进行协同管理,科研机构也亟需大量具备该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并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各类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提供管理咨询服务。2、企业对信息决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企业正面临信息经济时代的巨大挑战,应用信息,收集数据,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管理和盈利能力成为时代主题。因而,企事业迫切需要视野开阔、能力全面、通晓国际领先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和新兴信息技术与实践,掌握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成功解决方案等高层管理者,指导协助企业构建多层次、和谐的复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培育高成长性企业。3、政府部门对信息决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开启了以“整体政府”(Whole of Government)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轮政府改革运动,而电子政务是“整体政府”的实现途径,各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效能,并进一步改革政府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治理能力。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十二五”政府各部门会继续深化信息化建设、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实现城市发展和进步,各级政府部门急需大量具有扎实的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在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完善各级管理服务体系,协调全社会资源配置。(二)设置该学科的目的 1、强化优势领域,带动学科整体发展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将以建设中国一流的研究型管理学院为发展目标,拟以重点突破的策略加强“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建设,我院在信息决策、协同管理、复杂网络研究等方向上具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力的潜力和动力,因此,设置“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二级学科,有助于在已有比较好的基础以及较好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率先突破,以促进整个管理学科水平的突破。2、建立交叉团队,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利用“信息决策与协同管理”学科点建设,促进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协同创新等学科的融合和发展。通过学科交叉团队建设,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高水平研究团队,有助于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并以此为平台加强与国际合作,承接重大科研项目,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提升上海大学管理学科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增强管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3、响应社会需要,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培养具有知识、智慧、社会责任、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并具有国际视野的和本土智慧的管理人才,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学校及学院鼓励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设置该学科正符合此发展特色,通过系统科学、协同理论、管理工程、统计运筹、决策分析等学科交叉融合,有助于培养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未来领袖。本学科的设立,将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提升培养质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使本学科的特色领域成为国内人才培养基地,进而成为学校和学院发展的助推器。4、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以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随着信息越来越多、来源越来越广,融合越来越复杂。随着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群,以满足日益增强的社会需求。本学科的设置能够为日益紧迫的企业和政府提供信息决策、协同管理和复杂网络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导它们的效率提高和创新实践。(三)本单位设置该学科已具备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教学科研积累,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协同商务与协同管理、信息系统与复杂网络研究领域已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力量强的师资队伍,为申请设置该二级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师资基础本学科各研究方向学术团队骨干教师共有17人组成(具体见表3所示)。其中教授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4人,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合理后备力量充足。全部获博士学位,拥有优秀的专业研究素养,国际化与创新意识强。多名成员具有海外学位或有在国外大学访问研究、进修的经历。表3 本学科各研究方向学术团队骨干教师研究方向姓名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学位信息融合与协同商务研究熊励1966.3教授博士刘翔1965.12副教授博士丁乃鹏1962.8副教授博士刘寅斌1974.12讲师博士钱颖1976.12讲师博士信息系统与复杂网络研究傅新楚1961.7教授博士陈以增1971.9教授博士徐桂琼1973.3副教授博士李寿喜1966.9副教授博士周文坤1973.3副教授博士程敏1977.10讲师博士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研究俞涛1968.12教授博士李红1968.8教授博士戴德宝1972.5副教授博士李远勤1973.7副教授博士邹宗峰1974.6高级实验师博士镇璐1981.5讲师博士2、教学科研(1)教学方面本学科团队在课程教学、教材建设以及教学研究方面基础扎实,成效明显。团队成员已针对本科生、硕士生及MBA学员开设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路企业管理、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ERP与CRM等本学科相关课程,部分教师有全英文授课的经验,其中管理信息系统有全英文的课程。本学科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多项课程和教材建设项目。其中网络营销课程获2006年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其配套教材网络营销被评为普通高教“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近百所全国高校相关专业采用。 同时相继有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ERP与CRM、财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获校级重点教材建设项目立项。本学科团队还注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和瑞典等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教师互访研究和学生学术交流,如2011年6月在上海大学主办了第二届IEEE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ICEE2011),推动了本学科教师特别是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和合作。此外,为了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开办“上海管理论坛”、“上海管理青年论坛”,定期邀请本校教师、兼职教授以及一些企业界成功人士,为学生介绍国际研究前沿和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取得极好的效果。(2)科研方面l 本学科研究团队介绍本学科成立了信息管理与知识创新研究中心、实时企业研究所、管理会计与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团队不断追踪学科发展前沿,经过一段时间团队合作与努力,在该学科领域已形成了如下研究特色:第一,由熊励教授、刘翔副教授、丁乃鹏副教授、刘寅斌博士等组成的团队,通过对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研究,智能分析多源信息资源和信息用户的主动服务需求,建立以信息用户为中心、多主体协同的智慧型推送服务模式。第二,由傅新楚教授、陈以增教授、徐桂琼副教授等组成的团队基于复杂性系统理论,并以非线性动力学、统计学、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等相关学科内容为依托,将信息系统中的复杂性问题纳入普通系统复杂性研究。第三,由俞涛教授、李红教授、戴德宝副教授等组成的团队通过对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的共享、知识共享责任的宣传、积累和利用过去的经验等的研究,将知识融入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将知识作为产品驱动创新的动力。以上研究均着力于中国情境,紧密结合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境,运用国际前沿理论,并围绕目前企业、社会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展开,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并在各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l 发表高水平论文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本学科团队学术积累深厚,研究成果丰硕,在Physical Reivew E、Chaos、Decision Support System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质量科研论文。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以来被SCI检索和EI检索论文超过50篇,详见表4。表 4 课题组近几年研究论文一览表(2006-2011)序号作者名称发表单位/期刊检索源1傅新楚等Identifying the topology of networks with discrete-time dynamicsJ. Phys. A: Math. Theor. 43 (2010) 295101. SCI2傅新楚等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bifurcation in random dynamical systemsProc. Amer. Math. Soc., 138 (3) (2010) 965-973.SCI3傅新楚等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al networks with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multiple coupling delaysCommun. Nonl. Sci. Numer. Simulat., 15 (2010) 3587-3592.SCI4傅新楚等On pinning control of some typical discrete-time dynamical networksCommun. in Nonl. Sci. and Numer. Simul., 15 (2010) 182-188.SCI5傅新楚等Epidemic outbreaks on networks with effective contactsNonlinear Anal. Real World Appl., 11 (2010) 1017-1025.SCI6傅新楚等Projective synchronization of driving-response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ecure communicationIEEE Trans. Circ. Syst.-I, 56 (10) (2009) 2280-2291.SCI7傅新楚等On planar piecewise and two-torus parabolic mapsIntern. J. of Bifurcat. and Chaos. 19 (7) (2009) 2383-2390.SCI8傅新楚等Chaotic sets of shift and weighted shift mapsNonlinear Analysis TMA. 71 (2009) 2141-2152.SCI9傅新楚等Cluster synchronization in community networks with nonidentical nodesChaos,19,2(2009)023106.SCI10傅新楚等Three structural properties reflecting the synchronizability of complex networksPhysical Review E,79 (2009) 067201.SCI11傅新楚等On global attractors for a class of nonhyperbolic piecewise affine mapsPhysica D,237(2008) 3369-3376.SCI12傅新楚等Epidemic dynamics on scale-free networks with piecewise linear infectivity and immunizationPhysical Review E, 77 (2008) 036113.SCI13傅新楚等Generation of clusters in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via pinning controlJ. Phys. A: Math. Theor. 41 (2008) 505101.SCI14傅新楚等Remarks on large deviation for rational maps on the Riemann sphereStochastics and Dynamics,7(3),2007,357-363.SCI15傅新楚等Density of invariant disk packings for planar piecewise isometriesDynamical Systems, 22 (1), 2007, 65-72.SCI16傅新楚等Global attractors and invariant measures for noninvertible planar piecewise isometric mapsPhys. Lett. A, 371 (2007) 285-290.SCI17傅新楚等Contraction stability and transverse stability of synchronization in complex networksPhysical Review E, 76 (2007) 056213, 1-7.SCI18陈以增等A fuzzy QFD program modelling approach using the method of impreci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8SCI19陈以增等A Methodology of Determining Aggregated Importance of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in QFD for New Product Design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53(2007)667-679SCI/EI20陈以增等Rating technical attributes by integrating fuzzy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and fuzzy expected value operator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74(2006)15535-1566SCI/EI21陈以增等A non-linear possibilistic regression approach to nodel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in product plan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8(2006)1175-1181SCI/EI22陈以增等Estimating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for product planningunder uncertaintiesFuzzy Sets and Systems, 157(2006)98-120SCI/EI23徐桂琼New types of exact solutions for the fourth-order dispersive cubic-quintic nonlinear Schrodinger equation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17(2011)5967-5971SCI24徐桂琼A note on the Painleve test for nonlinear variable-coefficient PDEs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 180(2009)1137-1144SCI/EI25徐桂琼Searching for Painleve integrable conditions of nonlinear PDEs with constant parameters using symbolic computation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 178(2008)505-517SCI/EI26徐桂琼The Painleve integrability of two parameterized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 using symbolic computation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33(2007)1652-1657SCI/EI27徐桂琼Painleve classification of a generalized coupled Hirota systemPhysical Review E, 74(2006)027602,1-4SCI/EI28徐桂琼The soliton solutions, dromions of the Kadomtsev-Petviashvili and Jimbo-Miwa equations in (3+1)-dimensions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30(2006)71-76SCI/EI29徐桂琼An elliptic equ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29(2006)942-947.SCI/EI30镇璐等Distributed knowledge sharing for collabor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49 (2011), 2959-2976SCI31镇璐等An inner-enterprise knowledge recommender system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7 (2010), 1703-1712.SCI32镇璐等Distributed recommender for peer-to-peer knowledge sharingInformation Sciences 180 (2010), 3546-3561.SCI33镇璐等Hy-SN: Hyper-graph based semantic networkKnowledge-Based Systems 23 (2010), 809-816.SCI34镇璐等Recommender system based on workflow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48 (2009), 237-245.SCI35镇璐等Innovation-oriented knowledge query in knowledge grid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4 (2008), 601-613.SCI36李远勤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o IT Corporation Using Collocational Networks Method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Data Systems,2006,106 (3)SCI37刘翔Context-aware data mining methodology for supply chain finance cooperative systemsIEEE Computer Society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nomic and Autonomous Systems, ICAS 2009EI38刘翔A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making method for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finance cooperative systemsIEEE Computer Society Proceedings of Systems, 2009. Fourth International onference ICONS 09EI39刘翔An agent-based architecture for supply chain finance cooperative context-aware distributed data mining systems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8EI40刘翔A new enterprise customer and supplier cooperative system framework based on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making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8EI41刘翔A Multi-Agent-Based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for Inter-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2007EI42刘翔A mu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