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在小儿肺系疾患中的应用体会.doc_第1页
二陈汤在小儿肺系疾患中的应用体会.doc_第2页
二陈汤在小儿肺系疾患中的应用体会.doc_第3页
二陈汤在小儿肺系疾患中的应用体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陈汤在小儿肺系疾患中的应用体会【摘要】 二陈汤是健脾化痰的经典方,辨证加减治疗肺系疾患也疗效显著。附案例3则以资验证。 【关键词】 二陈汤 小儿肺系疾患 应用体会 肺系疾患在儿科疾病中居首位,外邪、内伤均能损及肺,引起肺系疾患。病位可涉及肺、脾、肝,这与小儿生理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肺为娇脏,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气,司呼吸。小儿肌肤疏薄,藩篱不固,寒暖不知自调,护理不当易感六淫,邪客于肺,发为外感疾患。脾常不足,易为饮食所伤,脾失健运,内生痰邪,上贮于肺而发肺系内伤疾患。小儿初感在肺,因小儿肝常有余,病久则化火化燥,引动有余之肝火,肝火循经犯肺,火灼肺金,炼液成痰,风痰相搏,痰阻气机,气机不利,而致肺系疾患经久难愈。 二陈汤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四药组成,用生姜、乌梅入煎,具有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之功效。丹溪心法曰:“此方半夏豁痰燥湿,橘红消痰利气,茯苓降气渗湿,甘草补脾和中。盖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可谓体用兼赅,标本两尽之药也。今人但见半夏性燥,便以他药代之,殊失立方之旨。”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小儿“脾常不足”,土虚不能生金,致肺卫不固,外邪易乘虚而入,使肺失清肃,痰湿内生而引发肺系疾患。二陈汤中半夏辛温,具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之效;橘红辛苦温,具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之效;茯苓甘平,具健脾和胃、行气利湿之效;炙甘草益气补中、祛痰止咳,兼调和诸药。此外,二陈汤中配伍生姜以降逆化饮、和胃,既可制半夏之毒,又能助橘红行气化痰;加少许乌梅以敛肺生津,使半夏、橘红燥湿化痰而不伤阴。全方用药精简,健脾和胃燥湿,理气祛痰止咳,扶土佐金而肺、脾、肝三脏同调,温燥而不伤津,理气而不耗正,祛中有补,散中有收,故能治小儿外感、内伤而致的肺系疾患。 案例1 李某,男,6岁,2007年3月7日就诊。1周前咳嗽、发热,经治疗后发热已退,但咳嗽不已,以夜间为甚,痰多不易咳出,纳呆,咽不红,舌红苔白润。此乃痰湿壅肺、肺失宣肃,治当燥湿化痰、肃肺止咳。二陈汤加减:法半夏、陈皮、桔梗、僵蚕各6 g,杏仁、紫菀、百部各10 g,茯苓、焦山楂各15 g,炙甘草3 g。服2剂后咳嗽大减,续服2剂以化痰,药尽咳止,胃纳增。 按:小儿脏腑娇嫩,寒暖不知自调,易受邪侵。肺为娇脏,肺气不宣,上逆则发为咳嗽。小儿脾常不足,故咳嗽多见肺脾同病。方中陈皮、半夏顺气导痰;茯苓健脾燥湿,以扶脾胃后天之本;桔梗、杏仁相配,恢复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与紫菀、百部相伍化痰止咳;僵蚕化痰平肝;焦山楂消食化积。本方从发病的机理出发,标本兼顾,故用药后咳止纳增。 案例2苏某,女,3岁,2006年11月28日就诊。发热(T 39.2 ),鼻流浊涕,咳嗽,咳声重浊,大便秘结,咽部疼痛,咽部充血明显,舌尖红、苔白厚腻。此乃食积化火,上攻咽喉,复感风邪。用二陈汤加减:青蒿、黄芩、茯苓、知母、桑白皮、杏仁、牛蒡子、半夏、滑石(包)各10 g,陈皮、竹茹、青黛(包)、桔梗、制大黄各6 g,生石膏(先煎)30 g,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服。1剂后热退咳减,大便调;2剂后,咽部疼痛得除,咳嗽已停;3剂后食欲振,舌淡红、苔薄白;4剂后疾病获愈。 按:此例为小儿感冒,是最为常见的小儿肺系疾患,其主症为发热,往往由于饮食积滞,脾失健运,母病及子,肺气虚损,卫外不固,外邪束表而发。上方由二陈汤加青蒿、黄芩、竹茹、碧玉散(青黛、滑石、甘草)、枳壳组成,是二陈汤很有影响的变方,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重订通俗伤寒论中被称为蒿芩清胆汤。书中言:“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热郁,则三焦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芩、竹茹为君,以清泻胆火;胆火炽,必犯胃而液郁为痰,故臣以枳壳、二陈和胃化痰;然必下焦之气机通畅,斯胆中之相火清和,故又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泄;使以赤苓,俾湿热下出,均从膀胱而去。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小儿脾常不足,若伤于乳食,致脾胃运化失司,升降不调而成积滞,脾失健运,则生痰湿;土不生金,肺卫受损,则易感外邪。临床表现为发热、流涕或咳嗽、不欲饮食、咽红、手心发热、夜卧不安、舌红、苔腻、指纹紫滞等,故投以二陈汤加清热化痰之品极为合拍。 案例3李某,男,3岁,2007年2月9日就诊。患儿于2月前出现咳嗽,经多方诊治,咳不减,以晨起及运动后加重,痰少。刻诊:咳嗽,以晨起、睡前稍重,稍流清涕,伴纳差、睡眠不安,二便尚调,舌红、苔白稍腻。辨为胆胃不和、脾肺两虚之咳嗽,治以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止咳。处方:法半夏、竹茹、枳壳、陈皮各6 g,炙甘草3 g,茯苓、太子参各15 g,白芍、乌梅10 g。服3剂后咳嗽明显减轻,上方加五味子6 g、麦冬10 g、杏仁10 g, 继服3剂而愈。 按:此例咳嗽也称“过敏性咳嗽”,以久咳为临床特征。上方由二陈汤加竹茹、枳实(枳壳)而成,被命名为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二。“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