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课件_第1页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课件_第2页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课件_第3页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课件_第4页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 注释 (1)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2)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评析 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读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志士仁人杀身以成仁,在历史上铸就了一座又一座永恒的纪 念碑。然而,有谁能考证出奠基于其间的儒教精神及其潜移默化 的道德影响呢? 这应该是一个思想史的课题。 当然,杀身以成仁的“杀”,可以像谭嗣同一样壮烈“我 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也可以如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应作拘泥的理解。 至于说“成仁”不一定非要“杀身”,“杀身”也未必尽是 “成”的道德影响呢?,评析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喻:明白,懂得。,【读解】 这正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一样, 把“义”与“利”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列起来,让你作二者不 可得兼的选择。 你选择义”还是“利”呢? 其实,你已没有选择,因为你只能做君子,不能做小人。 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君子羞于言利”的传统心态。直到 进人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人们才发现,君子也要“不羞于言 利”,该做的贡献要做,该拿的钱也照样要拿。也就是既要“喻于 义”,也要“喻于利”。,于是便有了“义”与“利”之间的若干纠葛,若干不清,若 干的尴尬人做出若干的尴尬事。比如说“义演”还是“利演”的 问题,劳动所得还是贪污受贿的问题,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问题是不是出在“利”这头猛兽一旦被释放出来,“义”就不 大招架得住呢?就像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魔盒一样,一旦放出 了魔鬼,人间就不得安宁。 所以,圣人要把“义”与“利”分别开来,并用君子和小人 加以严格的界限。其用心良苦,不外乎是要求我们重“义”而轻 “利”罢了。,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注释】 士:“士”在古代有多种含义,是一种特殊的阶层,总起来说,是指有 知识,有修养,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论语中的“士”则多指读书人,即 知识分子。,【读解】 按照孔子的观点,一个人既已主志献身于精神方面的事业,就 不应以吃穿等物质方面的生活为追求,因为他的思想不能被物质 方面的欲望所分占。 这种观点在过去的时代是理所当然,不言而喻的。但自从进 人商品经济的时代,物质文明的诱惑日益渗透精神的领域后,这 种观点遭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一代的读书 人已不可能完全清楚地分开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追求的界线。进 高档酒,穿名牌服装已绝不仅仅是一个物质享受的问 题,,而转 化为一种精神方面的标记和象征。所以,范文澜式的“板凳要坐 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也好,陈景润式的追求“哥德巴赫猜 想”的精神也好,似乎都已被所谓“雅皮士”的追求所取代了。 所谓“雅皮士”的追求,正是“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 既要立志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又要高档次的物质生活享受。 这当然是孔圣人所不能同意的。,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评析 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 注释 (1)箪:音,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读解】 颜回乐什么? 当然不应该是乐竹篮子装饭,瓜瓢喝水,也不应该是乐那贫 民窟里面的小巷子,而是另有所乐。至于到底乐什么,孔子在这 里没有说。,不过,我们可以从夫子自道的一段话里找出答案。 在述而篇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 头,也自有快乐在其中。不仁义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 像天边飘浮的云一样。” 这一段夫子自道实际上与他对颜回的描述极其相近,只不过 明确地点出了主题,这就是“义”。如果不“义”,就是再富贵也 没有意思,相反,只要心中有“义”,就是吃粗茶淡饭,睡觉连枕 头都没有,那也是快乐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师必有其徒。作为孔子的第一高徒,颜 回和老师一样,都是以“义”为乐。这个“义”,也就是仁义、道 义。所以,孔子也好,颜回也好,都是因为心中有了仁义,有了 道义,才能够安于贫困。说到底,也就是安贫乐道,为了精神的 追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 当然,孔子、颜回都是圣贤级的人物,风情高达,所以能做 到安贫乐道,对我们一般人来说,要修养到那个境界可真是难得 很,也就只好“不堪其忧”了罢。,7-16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饭疏食:饭,这里作动词用,指吃饭。疏食,粗粮。水:古代 以“汤”和“水”对举“汤”指热水,“水”就是冷水。肱(gng): 上臂,这用泛指胳膊。枕;用作动词。,【读解】 这一段夫子自道,我们在雍也 篇里孔子赞美颜回时已经 说到过。无论孔子还是颜回 ,都是安贫乐道的典范,这一段文字与雍也里孔子赞美颜回的那一段文字一样,也都成了安贫 尔迈精神的著名表述。 钱财如粪土,富贵如浮云。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所以才能够做到吃粗茶淡饭而乐在 其中,闲居而“申中如也,天天如也。”具有旷达乐现的个人生活 情怀。 当然,对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来说,这种认识已受到了相当强 烈的冲击。虽然人们也常常说“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 去”,但多少都有一些勉强的成分在内,甚至有“狐狸吃不到葡萄 说葡萄酸”的嫌疑。时代氛围如此,不是个人所能抗衡的。所以, 与其说“钱财如粪土,富贵如浮云”,不如说“君子爱财,取之有 道”来得真实自然,来得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 这样说,并没有否定圣人思想的意思,只不过是从实际出发, 承认时代的不同和个体的差异而已。因为,孔子毕竟是生活在两 千多年前的人物,而圣人毕竟是圣人啊!,7-19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 注释 (1)叶公:叶,音。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 (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读解】 夫子的自我鉴定。 发愤忘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寝忘食精神,但夫子的废寝 忘食不是打麻将,不是看足球,而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追求学问,学而不厌。 乐以忘忧就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或者如源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雍也)所以,是安贫乐道,而不是“打起麻将来就忘 了做学问”或“唱起卡拉OK来就忘了工作”的那种“乐”以忘 “忧”。 不知老之将至是心理年龄健康年轻,竞技状态良好,是自强 不息,而不是老顽童、老天真。 学而不厌,安贫乐道,自强不息。 这是一个充满生气与活力的形象,一个“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的形象,一个圣人的形象。,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评析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在子罕篇第九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同“智”;乐,古音,喜爱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 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 冲动,性情好种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 水都乐。因为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王观)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 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 你乐水还是乐山呢?,曾子曰:“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 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弘毅:弘,大;毅,坚毅、弘毅指志向远大,意志坚毅。,【读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曾子所要求于读书人的,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精神。 沉毅持重的生命意识,壮怀激烈的悲剧心态,将历史扛在自 己肩头的英雄形象 这一切,似乎都只有在传统的文学作品和历史的教科书中去 寻找了。 他们是屈原、荆柯、楚霸王、岳飞、陆游、文天祥,或者是 哈姆雷特、浮士德,而绝不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下的尤索林、 “等待戈多”的流浪汉更不是金庸笔下的韦小宝,王朔笔下“过 把瘾就死”的人。 说到底,这便是所谓“古典精神”与“现代意识”的分野。 今天,当我们在呼唤崇高,呼唤英雄,呼唤悲剧意识的时候 是不是应该回到儒学中去,回到曾子所呼唤的精神中去,做一个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的读书人呢?,12-8棘子成(1)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2)。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3)犹犬羊之鞟。” 注释 (1)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称为夫子,所以子贡这样称呼他。 (2)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3)鞟:音,去掉毛的皮,即革。,评析 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这里关于文与质的辨论,实际上是针对雍 也篇里孔子关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论述而来的。棘子成针对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君子只要“质”,就可以了,何必要什么“文”呢。子贡捍卫老师的观点,于是与棘子成展开了辩论,强调,“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实际意思依然是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不过进一步举例作了发挥而已。,这一段辩论虽然很短,却可以见出子贡雄辩的口才:先声夺 人,首先以不容辩驳的感叹口吻指出对方已经大错特错。尤其 是中间插入“驷不及舌”一语,意思是说,你不仅说错了话,而 且错得来追悔莫及,就是想收回去都不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