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见意外伤害防制(ppt-97)课件_第1页
学生常见意外伤害防制(ppt-97)课件_第2页
学生常见意外伤害防制(ppt-97)课件_第3页
学生常见意外伤害防制(ppt-97)课件_第4页
学生常见意外伤害防制(ppt-97)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常见意外伤害防制,杭州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朱 晓 霞,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在任何一个国家,意外伤害死亡均在前5位死因中,是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主要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三大类。,伤害的流行特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伤害每年导致全球500多万人死亡和更多人的残疾,为大多数国家居民的前5位死亡原因之一,伤害导致的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损失占各类疾病总损失的12.4,是全球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每年约有万人死于各种伤害,占死亡总数的,居死因顺位第4位。死亡率为66.56/10万。由于伤害的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消耗着大量的卫生资源,给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伤害监测工作的通知 2005年8月31日,儿童伤害的流行特征,WHO在1995年的年报中指出:全球范围内约有一半儿童死亡是由于意外伤害所致,已超过小儿肺炎、恶性肿瘤、先天性畸形以及心脏病等疾病的死亡总和。 在我国,儿童及青壮年人群伤害发生率很高,是致死的主要原因。0-14岁以下儿童伤害是其首位死因,死亡率是67.13/10万。1-14岁儿童55-71%的死亡为伤害死亡。 溺水、窒息、车祸是儿童常见伤害死亡类型,占儿童全部伤害死亡的80.4%。,伤害的严重程度,死亡 严重伤害 住院 急诊室救治 门诊治疗或自己处理及不治疗,Severity: Injury Pyramid,伤害的主要危害,伤害具有常见、多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伤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远远超过任何一种传染病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的概念,伤害定义: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在机体组织无法耐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称为伤害。 近来有学者认为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也应成为伤害的研究内容。,伤害的分类,按照伤害的意图分类 意外伤害 是指无目的性、无意识地伤害,主要包括车祸、跌落、烧烫伤、中毒、溺水、切割伤、动物叮咬、医疗事故等等。 自杀与自伤 是由受伤害人对自己的有意识伤害,包括自杀、自虐、自残等。 暴力与他杀 是有他人有意识地加害而造成的伤害,包括家庭暴力、虐待儿童、强奸、他杀、斗殴等。由他杀导致的死亡约占全部伤害死亡的10%。,伤害的分类,按照伤害的性质分类 WHO于1992年完成了国际疾病分类的第十次修订本(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自1993年1月1日起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定于2002年开始在全国县以上医院和死因调查点正式推广ICD-10。 ICD-10中对伤害的分类有两种体系,一种是根据伤害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另一种根据伤害发生的外部原因或性质进行分类。,伤害的分类,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分类 ( ICD-10编码) 损伤与中毒的全部原因 交通事故、跌倒、砸伤、压伤、玻璃和刀刺割伤、机器事故、火器伤及爆炸伤、异物进入眼或其他腔口、切割和穿刺器械损伤、体育运动中的拳击伤及敲击伤、动物咬伤或动、植物中毒、潜水或跳水意外、溺水、窒息、暴露于电流、辐射和极度环境气温及气压、火灾与烫伤、暴露于自然力量下(中暑、冻伤、雷击等)、有毒物质的意外中毒、 过度劳累、旅行及贫困、暴露于其它和未特指的因素、自杀及自残、他人加害、意图不确定的事件、刑罚与战争、 药物反应、医疗意外、手术及医疗并发症、意外损伤后遗症及晚期效应、其它补充因素,ICD-10伤害发生部位分类表,伤害发生部位 ICD-10编码 所有部位伤害 S00-T97 头部损伤 S00-S09 颈部、喉部及气管损伤 S10-S1 胸部损伤 S20-S29 腹部、会阴、背及臀部损伤 S30-S39 肩及上肢损伤 S40-S69 下肢损伤 S70-S99 伤害并发症、医疗意外及并发症 T79-T87 多部位损伤 T00-T07 脊柱、皮肤、血管伤及异物进入 T08-T1 烧伤、灼伤及冻伤 T20-T35 各类中毒、药物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T36-T65 、T88 自然和环境引起的伤害 T66-T78 陈旧性骨折及损伤 T90-T96 中毒后遗症 T97,中国CCD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分类,内 容 CCD-87编码 内 容 CCD-87编码 损伤和中毒全部原因 E1 意外的机械性窒息 E9 机动车交通事故 E2 砸死 E10 机动车以外交通事故 E3 由机器切割和穿刺工具 E11 所致的意外事件 意外中毒 E4 意外跌落 E5 触电 E12 火灾 E6 其他意外效应和有害效应 E13 由自然与环境因素所致 E7 的意外事故 自杀 E14 他杀 E15 溺水 E8,儿童伤害死亡常见原因,淹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是114岁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分别占14岁、59岁、1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76.92%、74.60%、60.55%,淹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是农村11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城市为淹溺、其他事故的有害效应、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 意外机械性窒息居婴儿死因的首位,占婴儿伤害死亡的47.48%,其他事故的有害效应为第二位死因,占22.30%。 农村婴儿死亡以意外机械性窒息为主,城市死亡以其他事故有害效应为主,占城市婴儿死亡的71.42%,其次为意外机械性窒息,浙江省儿童伤害死亡情况分析,19952001年,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30.30/10万。 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为35.40/10万,城市为7.63/10万,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 男性儿童伤害死亡率为36.01/10万,女性为24.14/10万,男性高于女性,7年来,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杭州市学生意外伤害死亡情况,2006年杭州市监测的学生中共死亡75人(小学生36人,中学生39人),死亡率为0.33,其中因病死亡26人,意外死亡49人,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4.67%和65.33%,排在意外死亡前两位的原因为溺水(19人)和交通事故(14人),分别占意外死亡人数的38.78%和28.57。,致死不是意外伤害的唯一结局,伤害所致的残疾人数远远超过死亡人数。1992年美国有8.3万青少年因意外伤害致死,却有超过170万致残。 非致死性伤害常见原因是:跌落、割伤、碰撞伤、动物咬伤、爆炸伤、烧烫伤、溺水等占所有伤害的80%以上。,青少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全国各地的儿童及青少年伤害调查显示伤害的发生率在11.34-51.7%。 浙江省中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26.39%。 杭州市学龄儿童伤害的发生率为41.2%。,学生伤害发生情况,时间分布 (浙江):6月份伤害的发生次数最多占全年的15.22%,全年以1月份的伤害发生率最低。 跌伤以5、6、10三个月发生率最高,分别占到全年总跌伤人数的13.27%、15.97%和10.14%。 刀割伤5、6、7、8月四个月较多,占全年的47.02%。 除了爆炸伤外,其他伤害大多发生在4-8月间。爆炸伤发生率最高是2月份,占全年总数的16.98%。,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伤害发生地点 安徽:家中56.50%,学校20.27%; 广东:家中37.0%,学校31.8%; 浙江:学校42.88%,家中28.85%; 宁夏:学校34.28%,家中34.13%,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伤害原因、形式和发生地点 家中:刀割伤、骨头卡喉、烫伤、触电、中毒(浙江) 触电、烧烫伤、爆炸伤、动物咬伤(安徽) 学校:跌伤、碰撞伤、锐器刺伤、硬物击伤(浙江) 碰擦伤、硬物击伤、中毒、锐器刺伤(安徽),浙江省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伤害年发生率为26.39%。 男生发生率为28.81%,女生发生率为23.83%,男性高于女性,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跌伤发生率最高(10.52%),依次为刀割伤(3.71%),碰撞伤(3.49%),动物咬伤(1.30%),烫伤(1.27%)和锐器刺伤(1.12%),爆炸、烧伤、溺水等发生较少。 从年龄分布来看,以1012岁组伤害发生率最高(30.71%),7-9岁组最低(21.39%)。,杭州市学龄儿童伤害发生情况,杭州市学龄儿童伤害的发生率为41.2%。 主要外部原因是跌落、割伤、碰撞、异物卡喉、烫伤、咬伤和触电。 受伤部位最常见的均为四肢,占全部伤害的80%左右,其次是头部、躯干、全身和眼部; 受伤地点最多的是发生在家里,其次是学校、路上及其他; 受伤时活动最多的是玩耍,其次是运动、步行、骑车及做家务,杭州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青少年伤害的疾病负担,1992年在美国有83000例青少年因意外伤害致死,却有超过170万残疾。 我国中、小学生每年发生伤害人数约为4250万人,因伤害造成残疾34.5万人,缺课2.38亿天,相当于80万学生休学1学年,每年的医疗费用32.6亿元,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意外伤害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其影响因素也比其它疾病更加复杂,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儿童意外伤害存在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总的来说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正确地认识这些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伤害的发生。,影响因素之一-年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躯体发育情况和活动范围不同,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也不一样。 伤害发生率 1-4岁组 10-13岁组 5-9岁组 严重非致命性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5-9岁组 10-13岁组 这与儿童的运动能力发育、好奇心、识别危险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因素有关。,影响因素之二-性别,男孩意外伤害发生率大于女孩,且随年龄增加这种比例增大。 我国中小学生伤害性别比为2.053.34:1 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意外伤害的死亡率、伤残率、发生率均表现出男孩高于女孩。 其原因可能是:男女暴露比例不同、行为差异(男孩生性好动、活动频率高、范围广、更喜爱刺激性游戏)以及家长和老师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和保护方式不同有关。,影响因素之三-心理行为因素,身体和心理发育水平是影响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因素。 行为气质和行为动机(如情绪不稳、大胆冒失、富有冒险心理、好奇心强、遇事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心理冲突、情绪压抑、行为偏离、攻击性行为等都与伤害发生有关。,影响因素之四-父母因素,母亲年龄 父母文化程度 父母从业状况 父亲饮酒等因素 都可影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影响因素之五-地区因素,儿童意外伤害不仅在国与国之间存在差异,也存在地区间的差异和城乡分布差异。 这与国家制度、文化习俗、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如: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伤害发生率高,农村较城市发生率高,我国南方溺水发生率较北方高。,影响因素之六-其他因素,是否独生子女 既往伤害史与意外伤害的次数有关。,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的领域广泛,政府和卫生部门以及社会协同是预防的关键。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最终目的是减少伤害的发生率、死亡率和伤残率。,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1、常规的预防策略-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伤害未发生 目标是通过减少能量传递或暴露的机会来预防导致伤害发生的事件。 全人群策略: 降低全人群暴露于伤害的危险水平 高危人群策略: 消除高危人群对某种伤害的特殊暴 露和降低危害,例如,对驾驶员的安全培训。 健康促进策略:环境与健康的整合策略。比如,针对学校 常见的伤害现象,就可以采取校园健康促进 项目。,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二级预防:-伤害发生时 目的是当伤害发生时,减少伤害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包括: 自救、互救、院前医护、院内抢救和治疗 每地都建立指挥灵敏、反应快捷、高质高效的急救系统 普及自救互救的急救知识,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三级预防: -伤害发生后 当伤害发生后,控制伤害的结果。使受伤者早日恢复正常功能,使残疾人得到良好照顾和医疗,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如心肺复苏、康复等措施。,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2、Haddon伤害预防的十大策略,伤害发生前(1)预防危险因素的形成 (2)减少危险因素的含量 (3)预防危险因素释放的可能 (4)改变危险因素的释放率及空间分布 (5)将危险因素从时间、空间上与被保护者分开 伤害发生时(6)用屏障将危险因素与受保护者分开。 (7)改变危险因素的基本性质 (8)增强人体对危险因素的抵抗力 伤害发生后(9)对已造成伤害的防制措施 (10)使伤害患者享受有效及时的救治及康复措施,Haddon伤害预防模型简表,伤害发生的阶段 伤害发生的条件及及伤害预防的内容 宿主 致病因子 环境 发生之前 遴选合格司机 上路前车辆安全检 公路的状况及维修 尤其是车闸,轮胎,灯光 发生之中 司机的应变能力和 车辆内部装备性能, 路面状况与路边障碍物 乘车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尤其是轮胎 发生之后 防止失血过多, 油箱质地的改善与防止漏油 车祸急救,消防,应急系统与措施 妥善处理骨折 结局 伤害严重程度制定和预防死亡 车辆损坏度评价及修复 公路整治与社会、家庭经济负担,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3、伤害预防的四项干预措施(四“E”干预理论) (1)工程干预(engineering intervention) 影响媒介和物理环境,减少和消除伤害发生的 危险。 (2)经济干预(economic intervention) 用经济鼓励的手段或罚款影响人们的行为。 (3)强制干预(enforcement intervention) 制订相关法律法规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4)教育干预(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人们对伤害危险的认识,改变不良 行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分主动干预和被动干预: 主动干预:依靠儿童或他们照顾者的行为。 如:将药品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教育小孩不要玩火等。 被动干预:与个人努力无关。 如用小于危险计量的包装存放药品, 用法律规定热水器的设置温度等。 通常被动干预比主动干预更具有成效。,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4、其它措施 (1)创建安全社区: 是瑞典在20世纪60年代创办的预防伤害、促进安全的一种途径。强调对所有类别的伤害的预防。是在社区水平上预防伤害有效且长久的方法。 (2)争取多部门合作: 由于伤害的预防控制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因此伤害防制是一项复杂的、范围广的社会系统工程。防制工作应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和多维度。 (3)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干预措施的重要手段,伤害预防控制应纳入人群健康教育的内容中。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的知识-态度-行为发生转变,从而避免伤害的发生或降低伤害损失。要注意认知与行为不相一致的问题,不能仅满足于知晓率的提高。,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5、建立完善监测系统 作用: 对伤害信息进行持续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监测各类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发展趋势。 指导相关环境人群进行伤害干预控制研究。 指导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6、开展专题调查与评估 开展专题调查、重点人群调查- 了解各类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定期开展评估,包括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 监测与调查是伤害预防控制的常规和基础性工作,在未来的几年里应得到不断的加强与完善。,学生伤害的干预,建立学生伤害的信息报告和监测系统 学生伤害登记表 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各类伤害的发生情况 学生缺课情况 伤害的流行病学界定标准: 凡具有下列3者之一即可界定为伤害: 1、到医疗单位诊治,诊断为某一种伤害 2、由家人、老师、同学或同伴对受伤者做紧急处置或看护; 3、因伤请假(休工、休学、休息)半日以上。 所谓“受伤”的内涵是指被调查者述说受伤,而且调查者也认为确属于某一种伤害者。,学生伤害的干预,健 康 教 育 针对性 多类型 年龄 讲座、安全教育 重点伤害类型 技能训练 模拟体验式教育 宣传资料 多途径 多部门 媒体 学校 卫生部门 专业场所 教育部门 其他政府部门:公安、交警 其他非政府部门:游泳场所,学生伤害的干预,多项研究证据表明,常见、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是导致伤害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绝大多数伤害死亡的原因 行为干预 针对个体存在的可控制的行为危险因素,指导其采取相应的健康措施,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学生伤害的干预,行为干预的原则 行为干预应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各个环节 坚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具体化、个体化原则 综合干预原则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原则 定期随访和行为监测,提高干预效果,学生伤害的干预,行为干预“5A”法 重视个体的作用,强调自我管理 评价(Access)掌握主要问题 建议(Advice)针对性的方案 患者的认同(Agree)赢得个体配合 支持(Assist)创造环境和支持系统 计划(Arrange)具体实施,学生伤害的干预,环境的改善 环境评估(家庭、学校、社区)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环境的改善 溺水增加护栏 道路交通伤害安全岛 运动伤运动保护(沙坑),学生伤害的干预,工程学改进 道路交通伤害儿童安全座椅 火灾烟雾警报器 中毒防儿童开启的锁,容器 运动伤护膝、护腕,学生伤害的干预,法律措施 获得驾驶执照的最小年龄和最小饮酒年龄 毒物包装、易燃物管理及儿童乘车安全 强制使用汽车安全带和摩托车防碰撞头盔,学生伤害的干预溺水,溺水 青少年儿童溺水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溺水是由于淹没和沉浸在液体中导致呼吸损伤的过程,其结局可分为:死亡,发病和未发病。在我国,溺水是0-14岁儿童非故意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总溺死人数的56.04%,同时每发生1例溺水死亡就会有1-4例溺水者需要住院治疗,4-16例溺水者需要急诊室治疗。由此可见,溺水严重威胁着我国青少年儿童生命健康。,2、年龄:由于儿童身体发育情况和活动范围的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溺水发生率也有所区别。从总体而言,1-4岁年龄组溺水死亡率最高,其次为5-14岁年龄组。而男孩溺水死亡率呈现出2个高峰,分别为1-4岁组和15-19岁组,15-19岁男性青少年溺水死亡率较高与该年龄段男生更容易在游泳过程中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和通常高估自己的游泳水平有关。,地点:不同年龄组的人群溺水发生地点也有区别。5-9岁年龄组儿童主要在水渠、池塘、水库中嬉水时落水致死;而在农村地区,水井、粪池、阴沟等地也是儿童溺水致死的主要地点。10-14岁儿童则主要在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中游泳或洗澡时溺水死亡。15-19岁组青少年除了在天然水域中游泳或洗澡时溺水死亡外,还有部分青少年在进行水上休闲活动时如划船等不慎落水致死。,(二)地区分布 地理位置不同,死因也会有所不同。目前我国青少年儿童溺水以南方地区多见,这与南方地区河流、水库、鱼塘密布和沿海地区近海域等有关。同时农村儿童溺水发生率高于城市,这与农村地区水体类型多样,水况复杂有关。,(三)时间分布 溺水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在南方地区,夏秋季、暑假期间和农村农忙时儿童发生溺水现象较为多见;在北方地区,除了上述时期,在冬初和早春时期,水体表面刚刚结冰或坚冰已经开始融化,冰层变薄,儿童最易出现踏碎冰面而溺水死亡。而在周六和周日,则发生由于在进行划船等水上休闲活动时不慎溺水死亡的情况增加。,青少年儿童溺水的危险因素 (一)疾病因素 人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可决定溺水的发生。目前研究表明癫痫(癫痫发作)是溺水的危险因素。患有癫痫的儿童发生溺水的危险度是健康儿童的4-14倍。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孤独自闭症儿童和患有心律失常如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儿童发生溺水的危险性较高。,(二)水域安全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水体如池塘、江河、水库等周围没有设置屏障,没有明显警示标识,或者即使有相关屏障和标识,也由于在设计和设置上存在缺陷使其无法发挥有效作用。同时在一些露天游泳池、海滨浴场等娱乐场所缺少救生员和监视设备,使发生溺水的危险增加。,(三)儿童监管 监护者监管力度不足也是溺水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监管或家长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儿童溺水事件的多发。且类似儿童溺水事件多数发生在离家近的水域,如村里的粪池、池塘等。,(四)酒精 酒精会降低个人的判断力导致溺水发生。国外研究表明,饮酒是15-19岁青少年溺水的危险因素之一,50%的15-19岁男性青少年溺水与饮酒有关。在进行划船等水上休闲活动时,血液酒精浓度100mg/dl者发生溺水的危险是不饮酒者的16倍。,(五)游泳水平 虽然大众普遍认为游泳水平高者发生溺水的可能性抵,但目前尚没有明确证据证实游泳水平和溺水危险度之间的关系。甚至有学者认为,游泳水平高者更喜欢水上活动,从而增加暴露率,同时也更喜欢在危险的水域游泳等,导致发生溺水的危险性增加。,青少年儿童溺水的干预策略与措施 (一)加强监管 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儿童溺水的有效干预措施。低龄儿童在没有家长监管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接触各类水体。不要让儿童在没有成人看管的情况下独自嬉水或游泳。对于在假期或农忙时节无专人照看的青少年儿童应送往托儿所、困难班等组织进行统一照看管理。患有高溺水危险疾病的儿童应减少下水,若要下水必须有相关监护人全程陪同。,(二)开展安全教育 在学校开展游泳安全教育,能提高学生对游泳潜在危险的认识,使其充分了解溺水的预防措施,如不要在非游泳区游泳,避免独自游泳或在没有成人监护的情况下在水况复杂,水流较快的水域游泳,游泳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游泳时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能力量力而行,饥饿和疲劳时不宜下水,在水中不要吃东西以免呛噎等。同时对于15-19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应开展自救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掌握心肺复苏术(CPR)等。,(三)加强环境保护 要定期对社区和家庭周围环境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消除危险环境,如水井、粪池加盖,池塘等水域周围架设防护栏,在危险地带设置障碍物或树立警示标识,同时应对水塘水库做出标记,标明深度、湍流、暗流等。公共游泳场所内应配备足够的救生员,救生员应经过正规培训,掌握溺水现场急救技能,持证上岗,同时应设有医务急救室,配有相应的急救复苏设备。在船只等水上活动设备内应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救生衣等,并严格控制人数,防止超载。,(四)加强个人防护 应鼓励5岁以上的儿童学习游泳。虽然没有明确证据显示提高游泳技术能降低发生溺水的危险,但在适宜的年龄(5岁)学习游泳可以提高游泳技能,减少由于失足落水造成的溺水。同时在游泳和进行水上活动时应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如救生衣、游泳圈等。同时饮酒后不要游泳、进行水上休闲活动和在堤岸边行走。,学生伤害的干预道路交通伤害,道路交通伤害位居我国各省市青少年和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前5位,严重威胁我国青少年和儿童的生命健康。青少年和儿童是道路交通伤害的弱势群体,作为道路使用者,其多数扮演行人、乘客和骑自行车者等角色。中国疾控中心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联合开展的“儿童步行安全状况调研”最新数据显示: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孩子因道路交通伤害而死亡,77人因此而受伤。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意外伤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溺水。,青少年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一)人群分布 1、性别:国内外各项研究显示男性青少年和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比女性高,性别比约为1.1-1.7:1。,2、年龄:5-9岁和10-14岁年龄组青少年和儿童是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高危人群,但类型有所区别, 5-9岁儿童出行基本以步行为主,是步行事故的危险人群,而10-14岁年龄段青少年出行以骑自行车为主,是驾车事故的危险人群。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其采用各种交通方式的能力机会以及安全意识和避免事故的反应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所造成。,(二)时间分布 青少年和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具有一定的季节性,12月-次年2月和8-10月是道路交通伤害高发时期。这与该时期为学校寒暑假期间,青少年和儿童自由活动和户外活动时间增加,家长疏于监管有关。,(三)地区分布 经济发达,机动化程度高的地区青少年和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高,农村地区青少年和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明显高于城市。,青少年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危险因素 (一)身体因素 青少年和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活泼好动,腿脚灵话,但认识上的局限性,判断能力低、危险感受差、注意力易分散使得其对复杂交通环境常常不能正确估计,尤其是14岁以下的儿童在汽车临近时,仍会横穿道路,从而造成道路交通伤害事故的发生。,(二)行为因素 青少年和儿童存在的行为危险因素包括: 1、违反交通规则,如横穿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闯红灯,在公路上玩耍,自行车与机动车抢道,骑车带人等。 2、应变反应能力弱,看见车辆惊慌失措,进退不决,无法正确选择穿越马路的时机。,3、饮酒,饮酒可以降低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力,特别是对距离的判断产生误差,同时会降低个人的平衡感,无法正确掌控自行车这一灵活性很强、但稳定性很差又无任何防护的交通工具,从而增加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三)机械因素 青少年和儿童在骑行自行车时,由于车辆问题如刹车不灵、断链、爆胎等也可能造成道路交通伤害,而作为机动车乘客而言,不佩带相关安全装置如乘坐摩托车时不戴防护头盔,乘坐轿车等不佩带安全带,会增加青少年儿童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四)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和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学校门口的道路是青少年和儿童经常出入和上学放学必经之路,其道路类型与发生道路交通伤害密切相关。行人、自行车、机动车混合式交通道路,道路设计如人行横道、立交桥等设置不合理,车速快,横穿马路时视线被物体遮挡或受车辆灯光影响产生视线盲区等等都是增加道理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青少年儿童道路交通伤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