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doc_第1页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doc_第2页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doc_第3页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doc_第4页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作者:樊献军,张力峰,谭黄业【摘要】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治疗经验与教训。方法 对199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7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8例中,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者39例,首发症状为邻近脏器压迫症状者27例,其他原因剖腹时发现3例,无症状9例。手术治疗56例,其中良性肿瘤27例,良性肿瘤完全切除率88.9%(24/27);恶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率57.1%(16/28)。恶性肿瘤术后6例接受化疗,2例术前行放疗,4例术后接受放疗。未行手术治疗者均出院。手术病例中死亡2例,痊愈38例,好转7例,9例病情无变化出院,42例手术病人获得随访,良性肿瘤已生存510年14例,恶性肿瘤已生存35年5例。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消化道造影、B超、CT、MRI都有重要价值。治疗,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诊断;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腹部外科一种少见的疾病,我院于1990年1月2007年6月共收治78例,其中56例经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性35例,女性43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69岁。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者39例,首发症状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邻近脏器压迫症状者27例,行其他剖腹手术时发现3例,无症状者9例。 1.2 治疗方法 手术56例,拒绝肿瘤切除1例(为其他剖腹手术时发现腹膜后肿瘤者,仅行活检)。良性肿瘤27例,其中完全切除术24例,切除率88.9%(24/27),大部切除2例,探查活检1例。恶性肿瘤28例,其中完整切除16例,切除率57.1%(16/28),其中4例行联合脏器切除,部分切除5例,探查活检7例(因肝脏、腹腔等转移癌或肿瘤侵犯大血管而放弃手术切除)。恶性肿瘤完全切除者中有13例、部分切除或未切除者中6例术后接受13疗程化疗,主要药物为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环磷酰胺、顺铂或奥沙利铂等;2例行术前放疗,4例接受术后放疗。未手术者中2例穿刺活检为恶性肿瘤接受了放疗,其余10例未行手术而出院。 1.3 结果 手术56例,2例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肿瘤行放射治疗,20例未行手术出院。56例手术者和2例穿刺活检者病理检查结果:来源于胚胎组织22例,神经组织13例,间叶组织20例,不能分类的恶性肿瘤3例。其中良性肿瘤27例,恶性肿瘤31例,详见表1。 手术者中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3.5%(2/56),死亡原因:腹膜后创面大量渗血,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术后下腔静脉或股静脉血栓脱落,肺梗死致死1例,其余38例痊愈、7例好转、9例病情无变化出院。手术治疗56例中42例得到随访:其中良性肿瘤者22例,恶性肿瘤者20例。良性肿瘤者已生存10年以上者8例,510年者6例,35年者3 表1 5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病理类型例,3年以内者5例。恶性肿瘤者0.5年内死亡4例,1年内死亡3例,3年内死亡8例,生存超过3年者3例,超过5年者2例。恶性肿瘤者生存超过1年的13例均为完全切除者,其中1例术后1年再次行肝转移癌切除,现已生存超过12年。 2 讨论 2.1 诊断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因其位置隐蔽,组织结构复杂,病理类型较多,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占位性表现和压迫性表现是常见的临床表现1。 在恶性肿瘤, 当出现压迫性表现时往往已侵犯邻近脏器或有远处转移2。本组病例中,良性肿瘤体直径725 cm,平均14.8 cm,恶性肿瘤920 cm,平均12.2 cm,表示肿瘤大小与良恶性无明显关系。以腹部包块和(或)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压迫症状就诊者占84.6%(66/78)。而腹部包块和消化道症状并非腹膜后肿瘤的特异性表现。故诊断上应与腹腔内疾病鉴别。腹膜后肿瘤包块触之较为固定,梗阻症状也不明显,本组无1例发生消化道梗阻。影像学检查对于判断肿瘤的位置、范围及邻近器官、血管受压、推移和浸润等情况是必要的。消化道造影检查有助于排除消化道疾病,可显示消化道移位、受压及与后腹膜粘连固定的位置,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3。本组78例中32例行消化道造影,28例(87.5%)有阳性发现。B超检查有助于定位、鉴别实质性和囊性肿瘤,可对部分畸胎瘤作出诊断。本组除3例是剖腹手术时发现外,其余75例行B超检查均发现肿块,阳性率100%。CT和MRI为诊断腹膜后肿瘤较理想的方法,其图像分辨率较超为高,可基本明确肿块的边界及邻近脏器受侵犯的程度,对肿瘤的性质也能有一定的判断,但CT和MRI也不能完全准确判断邻近脏器是否受累。本组69例曾行CT检查,诊断腹膜后肿瘤者67例,2例误诊为腹腔内肿瘤(1例诊断为肝癌,1例诊断为胰腺肿瘤)。 2.2 治疗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最有效的方法12,4。良性肿瘤以膨胀性生长为主,有较完整的包膜和边界,易于切除。本组良性肿瘤切除率为88.9%(24/27),对于与周围粘连难于切除的良性肿瘤,可实施部分切除,以解除或缓解肿瘤对邻近脏器的压迫症状,本组2例部分切除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恶性肿瘤常为浸润性生长,易侵及邻近器官和大血管,发生远处转移,加之患者可伴有营养状况差或恶病质,使手术难于彻底切除,本组切除率为57.1%(16/28)。肿瘤侵犯周围脏器非手术切除的禁忌证,侵犯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条件许可的可实施联合脏器切除。本组4例患者实施联合脏器切除,其中1例为神经母细胞瘤,行肿瘤、脾脏、右肾上腺、胰尾和横结肠部分联合切除,术后生存18个月;1例恶性间叶瘤行肿瘤、右卵巢和部分小肠切除,术后生存2年零2个月;2例恶性畸胎瘤行肿瘤与小肠或结肠部分切除,其中1例术后1年再次行肝转移癌切除,现已生存超过12年。对于难于彻底切除的恶性肿瘤可实施部分切除,以改善症状。实施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前,应根据影像学资料对肿瘤的位置,邻近组织、可能受累的器官和大血管有足够的了解。术前患者作肠道准备,以备手术可能切除受累肠段,手术切口应显露充分,便于止血。术中注意探查肿瘤及周围情况,沿肿瘤包膜分离或在恶性肿瘤假包膜内分离切除肿瘤,应注意控制出血。腹膜后间隙血管及淋巴管丰富,注意结扎,以免术后渗血或引起淋巴瘘。本组1例恶性畸胎瘤切除后,因腹膜后间隙渗血不止,发生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应引以为戒。关于腹膜后恶性肿瘤的放疗和化疗,目前意见不一1。放疗容易并发放射性肠炎,而化疗疗效尚不肯定。因此手术切除,包括复发再手术切除是目前较有效的方法。【参考文献】 1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869-875.2 李 澍,王亚农,朱慰祺,等.原发性腹膜后肿瘤J.中华外科杂志,1992,30(11):648-650.3 Lowman RM,Rmand D.The role of B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