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doc_第1页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doc_第2页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doc_第3页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doc_第4页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梁的内力和内力图& 例1求图1(a)所示梁截面 A、C的剪力和弯矩。解:1)求反力 ,2)求A左截面的内力,如图(a)所示。, , 3)求A右截面的内力,如图(b)所示。, 4)求C左截面的内力,如图(c)所示。,5)求C右截面的内力,如图(d)所示。,图1(a)(b)(c)(d)(e)【小结】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时,既可取梁的左段为脱离体,也可取右段为脱离体,两者计算结果一致。一般取外力比较简单的一段进行分析。在解题时,通常假设截面上把内力为正,若最后计算结果是正,则表示假设的内力方向(转向)与实际是相同的,否则是相反的。该题也可以不画受力图,不写平衡方程而由前面的结论直接求得结果。& 例2试计算图2所示各梁指定截面(标有细线者)的剪力与弯矩。图2AMe(b)BCl/2l/2ACBl/2l/2(a)FqACBl/2l/2(c)FAAMeBCFB图(d)解:(a)取A+截面左段研究,取C截面左段研究,取B-截面左段研究, (b) 求A、B处约束反力如图(d)所示,取A+截面左段研究,取C截面左段研究,取B截面右段研究,(c) 求A、B处约束反力取A+截面右段研究,取C-截面右段研究,取C+截面右段研究,取B-截面右段研究,& 例3试写出图3所示梁的内力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b)图3(a)解:(a) 求支反力: , : , 列内力方程, 作剪力图和弯矩图。(b) 求支反力:, FAy=0:,列内力方程作剪力图和弯矩图。(a)(b)(c)图4& 例4利用内力方程作图4(a)所示简支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解:AC段有:,(0x2),(0x2)其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b)(c)所示。由于结构是对称的,荷载也是对称的,BC段与AC段的FS图是反对称的,M图是对称的,据此特点可方便地作出AC段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例5试用剪力、弯矩与荷载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判断图5所示各梁的内力图形态,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解:(a) 根据微分关系: 和 AC段:为常数,且,FS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M图为向上凸的抛物线。CB段:为常数,且,FS图从左到右为向上的斜直线,M图为向下凹的抛物线。 在C截面处,FS图连续,M图光滑。求得几处特殊截面的内力值后即可作出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b)(a)(b) 求支反力: , : , 判断内力图形态并作内力图AC段:为常数,且q0,FS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M图为向上凸的抛物线,在距端截面处,M取极大值。CB段:,FS图为水平直线,且FS0,M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在C截面处,FS图连续,M图光滑。求得几处特殊截面的内力值后即可作出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c) 求支反力:, : , 判断内力图形态并作内力图AC段:为常数,且,FS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M图为向上凸的抛物线。截面处,有集中力作用,FS图突变,M图不光滑。CD段:为常数,且,FS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M图为向上凸的抛物线。DB段:,图为水平直线,且FS0,从左到右为向上的斜直线; C截面处,有集中力偶作用,有突变; CD段,且FS0,从左到右为向上的斜直线,且; DB段,为向上凸的抛物线,且与在点相切; 在距端截面处,FS=0,M取极大值17.93kNm。& 例6试用叠加法画出图6所示梁的弯矩图。图6解:(a)(b)图7(a)(b)(c)(d)& 例7试用画出图7 (a)所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将梁从铰B处分开,计算梁的外约束反力,如图7 (b)。FAx=FBx=FBx=0,FAy=FBy=FBy=FD =qa,MA= qa22)该梁的内力图应分成AB,BC和CD三段绘制,各段的起点和终点内力值时应首先确定,用截面法计算出这些截面的内力并列于表1中,其中2a-和2a+分别为C偏左和偏右侧截面的坐标。3)根据梁的内力微分关系,逐段判断内力图的大致形状并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先作剪力图。按一定比例,在坐标系中首先确定AB、BC和CD梁段端点的剪力坐标点。AB段梁无分布载荷,由可以知道其剪力图线为水平直线;BC段梁因q0,剪力图为上斜直线,用上述直线连接这三段梁的端点,即可得到该梁的剪力图,如图7 (c)所示。(b)(a)图8再作弯矩图。AB梁段因q=0,剪力图为水平线,且其剪力FS =qa0,则知道弯矩图为上斜直线;同理,BC梁段因,弯矩图为上凸抛物线,CD梁段由于q0,为下凸抛物线。在C截面作用有集中力偶qa2,弯矩数值由qa2/2突变到-qa2/2。根据关于梁的弯矩图的曲线形状的分析,从梁左端A截面开始,连接各梁段端截面的坐标点,即可方便地绘制出梁的弯矩图,如图(d)所示。& 例8试用分段叠加法作图8(a)所示梁的弯矩图。解:1)计算支座反力,2)求控制截面处的弯矩。本例中控制截面为C、A、D、E、B、F各处,其弯矩分别为:3)把整个梁分为CB、AD、DE、EB、BF五段,然后用区段叠加法绘制各段的弯矩图。方法是:先用一定比例绘出CF梁各控制截面的弯矩纵标,然后看各段是否有荷载作用,如果某段范围内无荷载作用(例如CA、DE、EB三段),则可把该段端部的弯矩纵标连以直线,即为该段弯矩图。如该段内有荷载作用(例如AD、BF二段),则把该段端部的弯矩纵标连一虚线,以虚线为基线叠加该段按简支梁求得的弯矩图。整个梁的弯矩图如图8(b)所示,其中AD段中点的弯矩为:。& 例9图9(a)为梁的剪力图,试求此梁的荷载图与弯矩图(已知梁上无集中力偶)。图9解:1)求荷载图由FSA=50kN知梁在A处有一向下集中力为50kN,B截面两侧剪力由50kN突变到50kN,故梁在B截面必有一向上荷载100kN。AB段、BC段FS图为水平线,故两段无分布荷载作用,q=0。CE段为右下斜直线,斜率为常量,故梁上必有向下的均布荷载,荷载集度大小等于剪力图的斜率,即E截面的剪力由50kN变到0,故梁上必有向上的集中力50kN。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画出梁的荷载图如图9(b)所示。(2)求弯矩图AB段:FS为负值,且为水平线,故M为一向上斜直线。MA0,MB的大小等于AB间剪力图面积,即MB50150kNm BC:FS为正值,且为水平线,故M为一向下的斜直线。CE段:q0,M为一下凸曲线。q=25kN/m,D点FSD0,M有极值,。E端铰处无集中力偶,MA0。根据上述分析,画出梁的弯矩图,如图9(c)所示。练习题1、试求下列各梁在指定1、2、3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值。题1图2、试写出下列各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a)(b)(d)(e)(f)题2图3、分别用微分法和叠加法作图示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支座反力已给出)。(a)(b)(c)(d)(e)(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