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土整治项目可研报告章节.doc_第1页
某国土整治项目可研报告章节.doc_第2页
某国土整治项目可研报告章节.doc_第3页
某国土整治项目可研报告章节.doc_第4页
某国土整治项目可研报告章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5 1.1 项目背景.5 1.1.1 项目名称5 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5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5 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6 1.1.5 项目预期目标7 1.1.6 项目建设基础条件7 1.2 项目概要.8 1.2.1 项目所在市、市8 1.2.2 项目类型8 1.2.3 项目性质8 1.2.4 项目位置和范围8 1.2.5 项目区地貌类型8 1.2.6 项目建设规模9 1.2.7 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9 1.2.8 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9 1.2.9 项目建设工期9 1.2.10 项目总投资、亩均投资9 第二章第二章 项项目区概况目区概况10 2.1 自然条件.10 2.1.1 地形地貌10 2.1.2 土壤10 2.2 资源条件.10 2.2.1 农业气候资源10 2.2.2 水资源10 2.2.3 生物资源11 2.3 社会经济状况.11 2.3.1 人口情况11 2.3.2 经济发展水平11 2.4 土地利用现状.11 2.5 基础设施条件.12 2.5.1 交通基础设施12 2.5.2 电力、通讯设施状况12 第三章第三章 项项目分析目分析13 3.1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13 3.2 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13 3.3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13 3.3.1 需水量预测13 3.3.2 可供水量估算15 3.3.3 水量供需平衡15 3.4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5 3.4.1 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15 3.4.2 土地利用主要对策16 3.5 土地适宜性评价.16 3.6 环境影响评价.16 3.7 公众参与性分析.17 3.7.1 可行性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17 3.7.2 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17 第四章第四章 项项目目规规划方案及建划方案及建设设内容内容18 4.1 规划依据与原则.18 4.1.1 规划依据18 4.1.2 规划原则18 4.2 规划方案总体布局说明.19 4.2.1 土地利用布局19 4.2.2 田间道路工程布局19 4.2.3 农田水利工程布局19 4.2.4 其它工程布局19 4.3 工程建设内容和标准.20 4.3.1 土地平整工程20 4.3.2 道路工程20 4.3.3 农田水利工程21 4.3.4 工程量估算21 4.3.5 主要工程特性22 第五章第五章 项项目建目建设组织设组织管理管理26 5.1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26 5.1.1 项目法人26 5.1.2 组织机构设置方案26 5.1.3 组织机构适应性分析27 5.1.4 人力资源配置27 5.2 项目实施进度.27 5.2.1 建设工期27 5.2.2 实施进度计划28 5.3 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措施.28 5.3.1 项目进度控制措施28 5.3.2 项目质量控制措施30 5.3.3 项目资金控制措施32 第六章第六章 土地土地权权属属调调整与后整与后续续管管护护措施措施33 6.1 土地权属调整33 6.2 项目建后运行管护方案.33 6.2.1 管护责任主体33 6.2.2 管护措施33 6.2.3 资金筹措33 第七章第七章 投投资资估算估算34 7.1 投资估算依据.34 7.2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34 7.2.1 人工单价预算依据34 7.2.2 主要材料预算依据.34 7.2.3 定额、费用计算标准34 7.3 投资估算费用构成.35 7.3.1 工程施工费35 7.3.2 设备费36 7.3.3 其它费用36 7.3.4 不可预见费36 7.4 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比例.37 7.4.1 项目总投资37 7.4.2 项目投资估算表37 7.5 投资进度计划.41 第八章第八章 效益效益评评价价42 8.1 社会效益评价.42 8.2 生态效益环境评价.42 8.3 经济效益评价.42 第九章第九章 风险风险分析分析44 9.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44 9.2 风险程度分析.44 9.3 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44 第十章第十章 可行可行性性研究研究结论结论与建与建设设45 10.1 可行性研究结论.45 10.2 建议.45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1.1 项项目背景目背景 1.1.1 项项目名称目名称 *市*土地开发项目。 1.1.2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报告告编编制制单单位位 *市*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负责编制。 1.1.3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报告告编编制依据制依据 1.1.3.1 相关法律法相关法律法规规及文件依据及文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5)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1998】39 号); (6)*行政公署*(*段)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方案(铜 署办发2006118 号) 1.1.3.2 规规划依据及行划依据及行业标业标准准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1012-2000);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划通则(GBT/T15772-1995); (4)水保持综合治理技术、小型蓄引水工程(BT/T16435.4-1996)。 1.1.4 项项目提出的理由与目提出的理由与过过程程 *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段)建设用 地耕地占补平衡。因此*行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 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省土地管理条例和国土资源 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发2001374 号)的有关条例、法规,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改革土地开发整理项 目管理的意见(黔国土资发200571 号),结合*实际,制定了 *(*段)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方案(铜署办发2006118 号), 下达给*市*(*段)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的任务为 2000 亩。 为了确保*市完成*行署分配的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任务, *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进行项目选 点及相关申报工作,通过项目领导小组实地勘察、会商,认为*处具 备土地开发潜力,因此提出对其进行土地开发,并向*国土资源局作 了基本情况介绍,得到了*国土资源局的认可,并同意备案。 我单位受*市国土资源局委托,对本项目点进行了实地勘察,收集 了项目点及项目所在乡镇的相关基础资料,并结合*市实际情况,对该 项目进行了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在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和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基础上,我单位编制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5 项项目目预预期目期目标标 (1)预计为*(*段)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实现新增耕地面积 190.8 亩。 (2)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高效、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达到 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 (3)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1.1.6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基基础础条件条件 (1)项目区气候条件:该项目区年平均降雨量在 1419.6mm 左右,全 年日照时数约为 1127.5 小时;年平均气温 17.2;年平均无霜期为 280 天 左右。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2)交通条件:*至*洋塘组的村级公路从项目区边上通过,并有 从其延伸的 3 米宽田间道贯穿至项目区中部。 (3)项目区内人均耕地面积少,开发后,后期管护有保障。 (4)当地村民对土地开发的期望很高,公众参与性强,有很好的群众 基础。 1.2 项项目概要目概要 1.2.1 项项目所在市、市目所在市、市 项目区位于*市*。 1.2.2 项项目目类类型型 本项目为重点项目。 1.2.3 项项目性目性质质 本项目为*建设占补平衡土地开发项目。 1.2.4 项项目位置和范目位置和范围围 项目区所在地*位于*市东部,镇政府距*城区 30 公里,东与湖 南省郭公坪乡接壤,南靠瓦屋乡,西接环北办事处,北与云场坪镇交界。 项目区坐落于距*城区三公里的*处,总面积为 210 亩。项目区分为 两个片区,其中:第一片区为 147.25 亩;第二片区为 62.75 亩。 1.2.5 项项目区地貌目区地貌类类型型 项目区地貌类型为丘陵中低山,地形起伏不大。 1.2.6 项项目建目建设规设规模模 项目区的建设总规模为 210 亩。 1.2.7 项项目区土地目区土地权权属情况属情况 项目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为*集体所有。土地权属界限清楚,无争议。 开发后,其所有权不变,仍由两村共同管理使用。 1.2.8 项项目目预计预计新增耕地面新增耕地面积积、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率 该项目区预计可新增耕地 190.68 亩,其中: 一片区总面积 147.25 亩,预计新增耕地 135 亩,新增耕地率为 91.68%。 二片区总面积 62.75 亩,预计新增耕地 55.68 亩,新增耕地率为 88.73%。 1.2.9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工期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为 8 个月。 1.2.10 项项目目总总投投资资、 、亩亩均投均投资资 项目总投资 52.66 万元,其中: 一片区投资 38.9 万元,新增耕地亩均投资 2881.48 元; 二片区投资 13.76 万元,新增耕地亩均投资 2471.26 元。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2.1.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项目区为低中山丘陵地貌,地势相对平缓,其坡度小于 250,海拔高 程在 395-509m 之间。 2.1.2 土壤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土层厚度为 0.5 米,有局部石 灰石出露,土壤的通风性较好,土壤 PH 值为中性偏碱。 2.2 资资源条件源条件 2.2.1 农业农业气候气候资资源源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热量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 年平均降雨量在 1419.6mm 左右,全年日照时数约为 1127.5 小时;年平 均气温 17.2,其中 1 月份最冷,7 月份最热;年平均无霜期 280 天左右。 项目区内灾害性天气以旱灾为主,间有冰雹、倒春寒、秋风、暴雨和凌冻。 2.2.2 水水资资源源 项目区水资源贫乏,主要以降雨为主,典型年 1998 年降雨量为 1200mm。 2.2.3 生物生物资资源源 该区由于气候适宜,故动植物种类繁多。 农作物品种: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小麦、油菜、烤烟等。 植物资源:项目区林木主要为灌木。 动物资源:动物资源以人工饲养为主,主要有:猪、牛、羊、兔、鸡、鸭。 2.3 社会社会经济经济状况状况 2.3.1 人口情况人口情况 根据 2005 年*市统计局统计,至 2004 年末,*市*总人口为 9985 人,其中:*总户数为 435 户,总人口 1789 人,人均耕地面积 0.5 亩。 2.3.2 经济发经济发展水平展水平 2004 年*市人均年纯收入 2356 元,*人均年纯收入 1600 元,* 人均年纯收入为 650 元,项目所在地人均收入低于市、镇人均水平。 2.4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现现状状 项目区总面积为 210 亩,其中园地 1.44 亩,其它农用地 1.32 亩;未 利用地 207.24 亩。其中裸岩石砾地 10.5 亩,荒草地 196.74 亩。 2.5 基基础设础设施条件施条件 2.5.1 交通基交通基础设础设施施 *至*洋塘组的村级公路从项目区边缘通过,交通条件较好。 2.5.2 电电力、通力、通讯设讯设施状况施状况 项目区已完成农网改造,电力基础设施状况良好,无线通讯网已覆盖 全境,通讯条件好。 第三章第三章 项目分析项目分析 3.1 项项目的合法性分析目的合法性分析 *市*土地开发项目区主要为荒草地,现未被开发利用。对该 项目区进行土地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有效耕地 面积。为实现*(*段)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提供用地指标,促使当地社会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项目的建设,符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 2010 年)、符合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2 项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为荒草地,项目的建设主要是把项目区未利用 地开发成耕地。项目的开发必须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 一。必须对“山、水、田、林、路、村”进行综合治理,按照项目规划布局, 对 20 度以内的区域规划为旱地,部份坡度较陡、裸露岩石较多的区域规 划成生态林地,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规划田间道路、生产道路以及水利 设施。 经测算,该项目新增耕地预计 190.68 亩,其中:一片区新增耕地 135 亩,二片区新增耕地 55.68 亩。 3.3 水土水土资资源平衡分析源平衡分析 3.3.1 需水量需水量预测预测 (1)区域内农作物的灌溉制度 根据多年来进行的中等干旱年份不同生育期作物田间耗水强度 (mm/d)、灌水次数、灌水时间间距、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分析确定项目 区农作物的灌溉制度。 项目区耕地全部规划成旱地,分析目前种植制度和今后的结构调整, 以玉米、小麦为典型农作物确定其灌溉定额。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按经 验取值玉米 180(m3/亩),小麦 82(m3/亩)。 (2)灌溉设计保证率 水量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 衡。因此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之前,首先要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由于 项目区以种植旱作物为主,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78%。 (3)农作物需水量计算 (Q玉Q麦)ML Q = n 式中:Q玉玉米灌溉定额 Q麦小麦灌溉定额 L灌溉保证率 M农作物播种面积,这里按 1 亩测算单位面积 n水资源利用系数,取 0.85 则:旱地每亩需水量 240.42m3 3.3.2 可供水量估算可供水量估算 项目区雨量充沛,按照 2000 年典型年降雨量 1200mm 及有效利用系 数 0.3 计算,项目区每年通过降雨得到可供水量为 240m3/亩。 典型年月降雨情况见下表: 典型年 2000 年月降雨量表 单位:mm 月份123456789101112合计 水量35.827.336.7120189.2220.3190.164.898.380.560771200 3.3.3 水量供需平衡水量供需平衡 经过分析,项目区旱地每亩还需 0.42m3水量才能保证农作物生长, 因项目区其它可供水量较少,可采取每 50 亩布设一个规格为 25m3的蓄 水池蓄积雨水进行补充灌溉。 3.4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3.4.1 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 旱灾:项目区农作物的灌溉水源主要靠降雨,主要分布在 4-9 月,受 时空和分布的影响较大,干旱时有发生,主要出现在 7-8 月,是项目区土 地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 水土流失:项目区主要为坡地,暴雨季节易产生水土流失。 耕作条件:项目区与外界仅生产小路相连,耕作条件较差,生产效益 较低。 3.4.2 土地利用主要土地利用主要对对策策 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应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生产道路 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由于项目区主要的水源靠降雨,可修建蓄水池进行蓄水调节,修建 田间道路,进行土地平整,砌筑干砌石坎,加强拦山沟建设。 3.5 土地适宜性土地适宜性评评价价 拟开发的*市*土地开发项目区地势相对较缓,土层厚度大多 在 0.5m 左右,可耕作层厚度在 40cm 以上,PH 值 7.2 左右,土壤有机质 含量在 3.1-0.7(%)之间,速效 P 8.5-5.1(mg/kg),速效 K58-121(mg/kg)。 项目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条件较好,综合考虑项目区土地自 然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障程度、有机质含量、侵蚀状况等 因素,项目区土地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经过土地平整,农田 水利和道路工程,可使该项目区未利用土地得到开发利用。但项目区主 要灌溉水源为降雨,受时空和季节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项目区土地适宜作旱地。 3.6 环环境影响境影响评评价价 项目区地势相对平缓,通过土地开发工程的实施,实行“山、水、田、 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和水土流失,只会 在施工中出现少量的压占,待工程竣工后恢复,不会给当地群众生产、生 活造成影响。相反,项目实施后还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3.7 公众参与性分析公众参与性分析 3.7.1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段公众参与情况 在进行*团结村冷风坪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期间,工作领导 小组在项目区进行宣传,项目区内老百姓都非常支持,现已超过 2/3 以 上村民同意对该片土地进行开发,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3.7.2 公众公众对项对项目的主要意目的主要意见见 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归纳如下: (1)加强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对项目区坡耕地进行梯化; (3)加强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的建设; (4)项目建成后土地权属仍为现有村集体所有。 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4.1 规规划依据与原划依据与原则则 4.1.1 规规划依据划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 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省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996);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施规范(TD/10122000); (6)*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 年); (7)有关土地开发的政策、法规。 4.1.2 规规划原划原则则 (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 (2)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原则; (3)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 (4)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5)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6)投资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4.2 规规划方案划方案总总体布局体布局说说明明 4.2.1 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根据项目区内的土层情况,水源条件,确定土地利用 方向,对项目区坡度在 200以下的区域规划为旱地,200以上的区域和裸 露岩石含量大的区域规划成生态林地。 4.2.2 田田间间道路工程布局道路工程布局 项目区第一片区规划田间道路从项目区外西南部与*至*洋塘组 的村级公路连接,沿现有的生产小路布置,延伸至项目区东北面;第二片 区沿山顶南部至北部布置田间道,并对原有生产小路进行改造。规划生 产道路连接规划田间道并横向延伸,充分考虑耕作的方便性和合理性。 4.2.3 农农田水利工程布局田水利工程布局 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包括蓄水池、排水沟和拦山沟建设。拦山沟沿 等高线布置,排水沟沿田间道和生产道布置,蓄水池沿拦山沟或排水沟 布置,并配套布置沉砂池。 4.2.4 其它工程布局其它工程布局 项目区其它工程包括生态防护、水土保持等。项目区生态防护林主 要布置在 20 度以上的荒草*域和裸岩石区域。 4.3 工程建工程建设设内容和内容和标标准准 4.3.1 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 (1)土方开挖回填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施工方法,作业 方式为沿等高线对项目区荒草地进行平整梯化。 土地平整规划标准根 据山区的特点,规划等级为旱地 C 级,局部区域不低于 D 级。旱地等级 标准按*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标准(暂行)(黔国土资发2005 117 号)。 (2)翻耕 项目区土地经过平整后,为达到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条件,需要对项 目区新增耕地和因工程施工压实的土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不小于 20cm。 (3)筑埂 项目区筑埂分干砌石埂和砌筑土埂,考虑到地块中裸露岩石含量, 可布设一干砌石埂再布设一土埂。 项目区土埂按顶宽 0.4m、高出土面 0.3m、外坡倾角 700、不高于 1.5m 设计,干砌石埂按顶宽 0.4m、底宽 0.6m、高出土面 0.2m,不高于 2.2m 修建。 4.3.2 道路工程道路工程 (1)田间道 按照山区土地开发的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条件,规划田间道路宽 3.0m,路面高出地块 0.4m,30cmM7.5 浆砌石路肩,15cm 大渣石基层, 10cm 泥结碎石路面。 (2)生产道 项目区生产道宽 1m,路面高出地块 0.3m,20cm 浆砌石路肩,15cm 大渣石基层,10cm 泥结碎石路面。 4.3.3 农农田水利工程田水利工程 (1)拦山沟:断面尺寸 30cm30cm,采用 C15 砼浇筑,12cm 侧墙, 6cm 砼底板,按四级渠道、使用年限 30 年设计。 (2)蓄水池: 蓄水池按每个容积 25m3设计,60cm 厚 M7.5 水泥砂浆 砌块石侧墙,M10 水泥砂浆抹面防渗,水泥标砖砌筑护拦。 (3)排水沟:断面尺寸 30cm30cm, 40cm 厚 M7.5 水泥砂浆砌块石侧 墙,6cm 厚 C15 砼底板。 4.3.4 工程量估算工程量估算 4.3.4.1 土地平整工程量土地平整工程量计计算算 项目区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坡度不大,且坡度变化较小,规划设计按 坡度级采用截面法进行计算土地平整土方量较为合理。因项目区面积不 大,规划区域坡度一般在 1020 度之间,故本项目选取 15 度坡度级为 典型代表的地块进行测算平整工程量,具体方法如下: 垂直于等高线剖切田块,根据某一规划田块的宽度,确定出田块的最 高点 H1 和最低点 H2,由 H=(H1+H2)/2 计算得该田块的设计田面高程。 并由田面宽 B 及田块长 L 按 V=(H-H2)B/4L 得该田块的填挖方量,项 目区土层较厚,按人工三类土挖运 20m 以内进行计算。 截面法计算中主要应注意截面的选择,所选截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且尽量与等高线垂直。依据这一原则,项目区共选三个典型断面, 干砌石田坎方量计算首先确定干砌石区域,根据地形坡度坎高控制 高度以 2.2m,计算区域内干砌石坎长度,单个格田的田坎断面面积乘以 田坎长度计算得格田的干砌石方量,各格田统计累加得典型田块干砌石 方量。 人工修埂工程量计算,在进行典型地块设计时,计算出该地块田土 埂长度,夯筑部份按宽 40cm,高 40cm 进行计算,得出亩均田土埂工程 量。 4.3.4.2 其它工程量估算其它工程量估算 (1)灌排沟渠工程量根据设计横断面乘以规划长度进行估算。 (4)道路工程按设计横断面乘以规划长度进行估算。 (3)生态林地按大于 200的区域面积估算 4.3.5 主要工程特性主要工程特性 项目区划分为两个片区,其主要工程特性详见以下两表: 一片区主要工程特性表 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 一一土地平整土地平整 1人工挖运 20m 以内三类土100m3179.72 2人工筑土埂100m331.834 3干砌石埂100m37.082 4人工平土(一、二类)100m227.647 5土地翻耕公顷7.643 二二水利工程水利工程 (一)(一)拦拦山沟山沟 504m 1人工挖土方100m30.9576 2人工挖石方100m30.0504 3C15 砼明渠100m30.6048 4砼拌制100m30.623 5人工砼运输 100-200m100m30.623 (二)(二)排水渠排水渠 266m 1人工挖土方100m32.233 2人工挖石方100m30.0266 3m7.5 浆砌石侧墙100m31.5876 4C15 砼底板100m30.1588 (三)(三)蓄水池蓄水池 3 座座 1人工挖土方100m30.8112 2人工一般石方开挖100m31.0536 3M7.5 浆砌石挡土墙100m31.05 4M7.5 浆砌石梯步100m30.0612 5C15 砼底板100m30.048 6水泥砂浆抹面(立面)100m20.768 (四)(四)涵洞涵洞 3 座座 1人工挖土方100m30.039 2M7.5 浆砌石挡土墙100m30.063 3C15 砼底板100m30.006 4涵洞顶板100m30.011 5钢筋制安T0.001 三三道路工程道路工程 (一)(一)田田间间道道 600m 1人工挖土方100m310.8 2人工填土方100m33 3M7.5 浆砌石挡土墙100m31.92 4碴石垫层 15cm1000m20.198 5泥结碎石路面 10cm1000m20.012 (二)(二)维维修田修田间间道道 300m 1M7.5 浆砌石挡土墙100m30.96 2碴石垫层 15cm1000m20.099 3泥结碎石路面 10cm1000m20.006 (三)(三)生生产产道道 504m 1人工挖土方100m32.52 2M7.5 浆砌石挡土墙100m30.602 3泥结碎石路面 10cm1000m20.406 四四其他工程其他工程 植植树树株株700 二片区主要工程特性表 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 一一土地平整土地平整 1人工挖运 20m 以内三类土100m376.59 2人工筑土埂100m313.57 3干砌石埂100m33.02 4人工平土(一、二类)100m211.78 5土地翻耕公顷3.26 二二水利工程水利工程 (一)(一)拦拦山沟山沟 216m 1人工挖土方100m30.4104 2人工挖石方100m30.0216 3C15 砼明渠100m30.2592 4砼拌制100m30.267 5人工砼运输 100-200m100m30.267 (二)(二)排水渠排水渠 114m 1人工挖土方100m30.957 2人工挖石方100m30.0114 3m7.5 浆砌石侧墙100m30.6804 4C15 砼底板100m30.068 (三)(三)蓄水池蓄水池 1 座座 1人工挖土方100m30.2704 2人工一般石方开挖100m30.3512 3M7.5 浆砌石挡土墙100m30.35 4M7.5 浆砌石梯步100m30.0204 5C15 砼底板100m30.016 6水泥砂浆抹面(立面)100m20.256 (四)(四)涵洞涵洞 1人工挖土方100m3 2M7.5 浆砌石挡土墙100m3 3C15 砼底板100m3 4涵洞顶板100m3 5钢筋制安T 三三道路工程道路工程 (一)(一)新建田新建田间间道道 1人工挖土方100m3 2人工填土方100m3 3M7.5 浆砌石挡土墙100m3 4碴石垫层 15cm1000m2 5泥结碎石路面 10cm1000m2 (二)(二)维维修田修田间间道道 1M7.5 浆砌石挡土墙100m3 2碴石垫层 15cm1000m2 3泥结碎石路面 10cm1000m2 (三)(三)生生产产道道 216m 1人工挖土方100m31.08 2M7.5 浆砌石挡土墙100m30.258 3泥结碎石路面 10cm1000m20.174 四四其他工程其他工程 植植树树株株300 第五章第五章 项目建设组织管理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5.1 组织组织机构与人力机构与人力资资源配置源配置 5.1.1 项项目法人目法人 项目实施将涉及到*市众多相关部门以及项目区所在镇的配合协调 问题,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 导下,实行项目法人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挥下组织项目实施。 项目法人单位对项目策划、建设、实施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 *市国土资源局为该项目的承担单位,并组织实施,其也为项目法 人单位,对项目建设履行法人责任。 5.1.2 组织组织机构机构设设置方案置方案 为切实加强对项目的领导与组织管理,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为组长,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发改局、财政局、交 通局、农办、农业局、监察局、林业局、水利局、环保局、公安局的主要领 导为成员,组成*市*(*段)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领导小组,负 责项目工程施工招标、施工监理、验收、资金及物资使用、项目建设资金 审计以及项目组织等工作。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土地收购储备与土地开发中心。办公 室主任由秦刚兼任,市土地收购储备与土地开发中心主任杨武任办公室 副主任,从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林业局抽调人员具体办 公。 5.1.3 组织组织机构适机构适应应性分析性分析 该项目组织机构涉及了政府、国土、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的主要 领导和技术骨干,具有从事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其适应性是勿容置 疑的。 5.1.4 人力人力资资源配置源配置 领导小组人员配置见下表: 领导小组组成成员表 组 长 龙 勇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邓有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副组长 秦 刚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邵锦波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杨胜祥市财政局局长 郭振华市交通局局长 刘钦必市农办主任 杨秀雄市农业局局长 覃智松 市监察局局长 蒋建君 市林业局局长 彭显贵市水利局局长 张晓玲市环保局局长 成员 杨忠善市公安局副局长 5.2 项项目目实实施施进进度度 5.2.1 建建设设工期工期 该项目计划建设工期 8 个月。 5.2.2 实实施施进进度度计计划划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假定从 2006 年(今年)11 月开始,其具体实施进 度计划如下: 项项目目实实施施进进度度计计划划图图 2006 年2007 年 序号工作阶段 1112123456 1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2土地平整工程施工 3农田水利工程施工 4田间道路工程施工 5其它工程施工 6竣工验收 7交付使用 5.3 项项目目实实施施过过程控制措施程控制措施 5.3.1 项项目目进进度控制措施度控制措施 5.3.1.1 进进度的事前控制度的事前控制 进度的事前控制,即为工期预控,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主要审核保证工期,充分利用时 间的技术组织措施的可行性、合理性。 (2)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总平面图:主要审核施工单位总平面图 与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的协调性和合理性。 5.3.1.2 进进度的事中控制度的事中控制 进度的事中控制,一方面是进行进度检查、动态控制和调整;另一方 面及时进行工程计量,为向施工单位支付进度款提供进度方面的依据。 (1)建立反映工程进度的监理日志:逐一如实记载每日形象部位及完 成的实物工程量,同时,如实记载影响工程进度的内、外、人为以及自然 的不可抗争的风、暴雨等因素,并注明起止时间。 (2)工程进度的检查 审核施工单位每月提交的工程进度报告,审核要点如下: 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差异; 形象进度、实物工程量与工作量指标完成情况的一致性; 按合同要求,及时进行工程计量验收; 有关进度、计量方面签证; 5.3.1.3 进进度的事后控制度的事后控制 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差异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以下 措施: (1)制定保证总工期不突破的对策措施 技术措施:如缩短工艺时间、减少技术间歇期、实行平行流水立体交 叉作业等; 组织措施:如增加作业队伍、增加工作员人数、增加工作班次等。 经济措施:如实行包干资金、提高计件单价等。 其它配套措施:如改善外部配合条件、改善劳动条件、实施强有力调 度等。 (2)制定总工期突破后的补救措施; (3)调整相应的施工计划、材料设备、资金供应计划等,在新工艺的 条件下组织新的协调和平衡。 5.3.2 项项目目质质量控制措施量控制措施 5.3.2.1 质质量的事前控制量的事前控制 按照规划设计要求结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对接新增耕地的验收标准 (试行)和其他行业的验收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会审和技术交底。 (1)熟悉图纸和图纸会审,做到心中有数,正确指导施工,解决“做什 么”的问题,让每个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了解规划设计要求、施工方法、 技术措施,做到人人目标明确,逐级进行针对性交底。 (2)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3)提供技术措施:在了解规划和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单位 技术条件和设备情况,提出技术措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4)完善质量报表、质量事故的报告制度。 (5)质量通病的预防交底以及施工中其他应注意事项。 5.3.2.2 质质量的事中控制量的事中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向工程施工技术负责人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 措施及设计变更的要求,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负责 施工过程中工序检查、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工程变更处理,质量、技术签 证、行使工程质量否决权、建立质量监理日志等工作。 (1)按图施工和变更处理:督促施工人员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做法 以及各项技术标准和规定组织施工,不得随意改变规划设计;但如果发 现规划设计有问题、或需要材料代用、或施工工艺有更改等情况,必须报 项目规划设计审批单位批准。所有变更的图纸(包括设计变更通知单、图 纸修改、技术核定单等)均是施工的依据,纳入工程档案。 (2)严格进行材料质量的控制,对供应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材料、半成 品、构配件和设备等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和验收。未经检验和已经检验 为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等,不得投入使用。 工程质量是各工作的综合反映,也是衡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主 要标志,应贯彻质量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操 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建立技术复核制度。 (3)工序质量的控制,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应按操作规程、作业 指导书和技术交底文件进行施工,在施工中当发生质量缺陷时,必须分 析原因、分清责任、进行整改,发生质量事故时,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5.3.2.3 质质量的事后控制量的事后控制 工程完工后,在没有落实具体管护措施之前,督促施工单位进行管 护,对毁坏、破损的工程进行修复。 5.3.3 项项目目资资金控制措施金控制措施 项目资金管理上按照*(*段)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资金管 理办法、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 财经制度,坚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挤占挪用。 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如下: (1)设立土地开发专帐,保证土地开发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2)加强财产管理,项目竣工后及时办理决算和财产交付使用手续, 明晰产权。 (3)所有项目建设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都进行登记,建立固定资产 帐户,纳入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土地开发项目的性质决定 了其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管理。领导小组的设立是项目顺 利实施的组织保证。 第六章第六章 土地权属调整与后续管护措施土地权属调整与后续管护措施 6.1 土地土地权权属属调调整整 项目完工后新增耕地与附属设施仍属项目所在的村集体所有,对于 开发出来的新增耕地,划给缺少耕地的村民管理使用。分配完毕后,镇人 民政府组织对项目区土地的权属重新清理,并依法向市土地管理部门申 请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6.2 项项目建后运行管目建后运行管护护方案方案 6.2.1 管管护责护责任主体任主体 *市*土地开发项目具有管护受益主体分散、管护对象不可分 割的特点,管护责任主体为项目所在村集体组织。 6.2.2 管管护护措施措施 根据该项目区实际情况,项目工程后期管护的组织形式继续以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管护。按照直接、迅速、有效,可操作性的原则,项 目新增耕地、道路等确定为农村集体组织管护,市国土资源局专门组织 力量,进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尽快把项目后期管护纳入经常化、制度化、 规范化的工作轨道。 6.2.3 资资金筹措金筹措 项目后期管护资金由受益主体自筹。 第七章第七章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7.1 投投资资估算依据估算依据 (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2)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办法(试行); (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 资源部财务司编,2005 年 4 月 1 日起执行); (5)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指南; 7.2 投投资资估算估算编编制制说说明明 7.2.1 人工人工单单价价预预算依据算依据 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人工预算标准,*省按六类 *计算,经计算:甲类工为 25.40 元/工日,乙类工为 15.89 元/工日。 7.2.2 主要材料主要材料预预算依据算依据 根据*市物价局 2006 年第一季度公布的市场信息价,同时综合考 虑项目施工条件作预算依据。 7.2.3 定定额额、 、费费用用计计算算标标准准 (1)采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2)*(*段)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7.3 投投资资估算估算费费用构成用构成 7.3.1 工程施工工程施工费费 工程施工费 = 直接费 + 间接费 + 利润 + 税金 其中: 直接费 = 直接工程费 + 措施费 直接工程费 = 人工费 + 材料费 + 施工机械使用费 措施费 = 临时设施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 + 施工辅助费+特殊*施工增加费 通过综合核定,在预算中,措施费统一按:土方按 1%,砌体工程 2.7%计 算。 间接费按下表计取: 序号工程类别计算基础间接费费率(%) 1土方工程直接费5 2石方工程直接费9 3砌体工程直接费7 4混凝土工程直接费6 5安装工程人工费65 利润 =(直接费 + 间接费)3.0% 税金 =(直接费 + 间接程费 + 利润)3.24% 7.3.2 设备费设备费 设备费由设备原价、运杂费、运输保险费、采购及保管费组成。 7.3.3 其它其它费费用用 其它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 (1)前期工作费:包括项目立项审查及报批费、项目可行性研究费、 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费、项目施工设计费、项目招标费、土地清查登 记费和工程监理费等。 前期工作费 = 工程施工费费率 本项目前期工作费率取 8%。 (2)竣工验收费:包括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编制与决算审计费、 开后土地的重估与登记费、基本农田补划及标记设定费。 竣工验收费 = 工程施工费费率 本项目竣工验收费率取 3.0%。 (4)业主管理费 业主管理费 = (工程施工费 + 前期工作费+ 竣工验收费)费率 本项目业主管理费率取 2.0%。 7.3.4 不可不可预见费预见费 不可预见费 = (工程施工费 + 设备费 + 前期工作费 + 竣工验收 费)费率 本项目不可预见费率取 3.0%。 7.4 总总投投资资及分及分项项投投资资比例比例 7.4.1 项项目目总总投投资资 项目总投资 52.66 万元,其各分项见下表: 总总 表表 估算金额(万元) 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 一片区二片区合 计 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 一工程施工费333757.7118102.9 451860.685.80 二前期工作费26700.69448.2 36148.86.87 三竣工验收费10012.73543.1 13555.82.57 四业主管理费7409.42621.9 10031.31.90 五不可预见费11114.23932.8 15047.02.86 总计 388994.5137649.0526643.5100 7.4.2 项项目投目投资资估算表估算表 一片区投资估算表 序号 定额 编号 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金额(元) 一一 土地平整土地平整 200050.3496 110046人工挖运 20m 以内三类土100m3179.72576.09103532.072 210042人工筑土埂100m331.8341041.5533156.75478 330011干砌石埂100m37.0827235.2251240.00169 410326人工平土(一、二类)100m227.64753.871489.34389 510044土地翻耕公顷7.6431391.110632.1773 二二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 67234.03048 (一)(一) 拦拦山沟山沟 504m 18047.91768 110032人工挖土方100m30.9576709.85679.75236 220001人工挖石方100m30.05042724.89137.334456 340007C15 砼明渠100m30.604825218.3415252.05203 440160砼拌制100m30.6231525.42950.33666 540170人工砼运输 100-200m100m30.6231650.791028.44217 (二)(二) 排水渠排水渠 266m 27844.75336 110032人工挖土方100m32.233709.851585.09505 220001人工挖石方100m30.02662724.8972.482074 330044m7.5 浆砌石侧墙100m31.587614252.1122626.64984 440005C15 砼底板100m30.158822427.13560.526396 (三)(三) 蓄水池蓄水池 3 座座 20061.60096 110032人工挖土方100m30.8112709.85575.83032 220001人工一般石方开挖100m31.05362724.892870.944104 330020M7.5 浆砌石挡土墙100m31.0513684.3314368.5465 430020M7.5 浆砌石梯步100m30.061213684.33837.480996 540005C15 砼底板100m30.04822427.11076.5008 630066水泥砂浆抹面(立面)100m20.768432.68332.29824 (四)(四) 涵洞涵洞 3 座座 1279.75849 110032人工挖土方100m30.039709.8527.68415 230020M7.5 浆砌石挡土墙100m30.06313684.33862.11279 340005C15 砼底板100m30.00622427.1134.5626 440023涵洞顶板100m30.01122780.32250.58352 540159钢筋制安T0.0014815.434.81543 三三 道路工程道路工程 62273.2381 (一)(一) 田田间间道道 600m 37944.25716 110032人工挖土方100m310.8709.857666.38 210333人工填土方100m33977.082931.24 330020M7.5 浆砌石挡土墙100m31.9213684.3326273.9136 430003碴石垫层 15cm 1000m 2 0.1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