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在儿科应用体会.doc_第1页
玉屏风散在儿科应用体会.doc_第2页
玉屏风散在儿科应用体会.doc_第3页
玉屏风散在儿科应用体会.doc_第4页
玉屏风散在儿科应用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屏风散在儿科应用体会【关键词】 玉屏风散;儿科疾病;汗证;哮喘;咳嗽;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治疗应用玉屏风散系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主要用于气虚、卫表不固、自汗不止、容易感冒之证。该方在儿科的临床运用已得到长足的发展,疗效甚佳。笔者现举例介绍如下。1 汗证案例1:患儿,男,9岁,2006年7月28日就诊。家长诉其子汗出较多已月余,以头、背汗出为主,纳食不振。刻下:患儿形体消瘦,大便正常,小便调,舌红,苔薄黄。查体:神清,一般可,咽(-),两肺(-)。拟玉屏风散加味:炙黄芪、黄精各15 g,防风6 g,炒白术10 g,佩兰10 g,藿香10 g,谷芽、麦芽各10 g,陈皮6 g,茯苓10 g,鸡内金6 g,糯稻根10 g,瘪桃干6 g,白豆蔻(后下)3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2006年8月4日二诊:药后汗出减少,纳食转振,舌红,苔薄白。原方去藿香,加焦山楂10 g,继服7剂后汗出已止,仍纳食不振,转调脾散加减。半月后患儿复诊,家长代诉无明显汗出,食欲较前好转,原方加减再进14剂,诸症皆失。按:小儿汗证多发生于体质虚弱的儿童。素问评热病论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患儿汗出较多是表虚之象;纳食不振、形体消瘦,是脾虚失运之候。治疗汗证必先明察其营卫之盛衰,审因论治,平调阴阳之达和,则不止汗而汗自止。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云:“表虚濈濈自汗,玉屏风散主之。”用玉屏风散补肺脾之气、祛风固表。时值暑令,每多夹湿,故配以藿香、佩兰、谷芽、麦芽、陈皮、茯苓、鸡内金、白豆蔻化湿健脾之品,脾土得运,食欲好转;再予糯稻根、瘪桃干止汗敛阴之品,故临床疗效满意。2 哮喘案例2:患儿,男,6岁,2006年6月15日初诊。本患儿有哮喘病史,平素反复感冒,约半月咳喘发作1次,目前病情稳定。刻下:汗出较多,纳食一般,大便正常,小便调,舌红,苔薄白。查体:神清,一般可,咽稍红,两肺(-)。现患儿属哮喘的稳定期。处以玉屏风散加味:炙黄芪、黄精各15 g,防风6 g,炒苍术、白术各10 g,糯稻根10 g,浮小麦10 g,五味子6 g,紫菀10 g,款冬花10 g,炒薏苡仁10 g,陈皮6 g,谷芽、麦芽各10 g,玄参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患儿复诊4次,随症加减,共服药3个月,迄今未发作。按:保婴撮要认为本病“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所以,扶正祛邪是哮喘缓解期和稳定期的防治方法。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一书中指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并把哮喘的治法精辟地概括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本案属哮喘的稳定期,故用玉屏风散加味扶正祛邪,以散中寓补、补中兼疏。久咳耗伤肺阴,故黄芪常配紫菀、款冬花、百部以达到润肺化痰、祛邪止咳的功用。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患儿纳谷不香,所以运脾消食化湿之品在哮喘患儿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故配以苍术、谷芽、麦芽、陈皮、炒薏苡仁等运脾化湿之品。久病伤及肺气,可见表虚汗多,故加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止汗对症治疗。3 咳嗽案例3:患儿,男,4岁,2006年6月17日初诊。患儿咳嗽阵阵,反复发作2月余,面色欠华,容易疲劳,汗出较多,纳食不振,小便正常,大便调,舌淡红,苔薄白。查体:神清,咽红,两肺(-)。辨证为气虚咳嗽。予玉屏风散合健脾化痰药治疗。药用炙黄芪15 g,白术10 g,防风6 g,百部15 g,紫菀10 g,款冬花10 g,枇杷叶10 g,马鞭草12 g,谷芽、麦芽各10 g,茯苓10 g,糯稻根12 g,浮小麦10 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2006年7月1日二诊:药后咳嗽减轻,纳食不振,原方去马鞭草,加南沙参10 g。再进10剂,诸症皆失,家长来诉3个月未发。按:咳嗽是小儿常见、多发的肺系疾病。幼幼集成咳嗽证治指出:“因痰而嗽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动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本案为气虚咳嗽,反复咳嗽已2月余,正气已亏,加上小儿阴阳稚弱,肺脾常不足,卫外未固,故咳嗽久而不愈,同时伴脾虚之证,故治疗上宜通过补益脾胃而达到补肺的目的,这体现了中医“培土生金”的理论。故用玉屏风散为主方加以化痰之品,以杜生痰之源;若汗出较多可加糯稻根、浮小麦等止汗之剂。4 慢性扁桃体炎案例4:患儿,男,8岁,2006年8月21日初诊。患儿乳蛾肿大2月余,经常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平素汗出较多,纳食一般,睡眠可,小便正常,大便调,就诊时神清,一般可,咽红,两侧扁桃体度肿大,舌红,苔薄白。拟玉屏风散合养阴利咽、健脾止汗之品。方药:炙黄芪15 g,防风6 g,白术10 g,玄参10 g,木蝴蝶3 g,南沙参10 g,谷芽、麦芽各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2006年8月28日二诊:药后患儿乳蛾肿大及咽红略有好转,汗出仍多,纳食尚可。拟上方去木蝴蝶、南沙参、谷芽、麦芽,加海藻10 g、昆布10 g、瘪桃干6 g、五味子6 g,再进药半月余。患儿上述症状明显好转。按:慢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为“虚火乳蛾”。疮科心得集曰:“风温客热,首先犯肺,化火循经,上逆入络,结聚咽喉,肿如蚕蛾,故名喉蛾。”若邪毒逗留不去,伤及肺胃之阴,阴虚内热,虚火上灼,则乳蛾屡屡化脓而难愈,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本案以肺脾两虚为主,故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慢性扁桃体炎多由虚火上炎,故不可一见火就用苦寒之品,久用容易伤及脾胃,使正气更虚,所以合以清热解毒、养阴益气的玄参、木蝴蝶、南沙参。痰气郁结是慢性扁桃体炎的重要病机之一,故佐以海藻、昆布消痰软坚之品。由于患儿汗出较多,纳食一般,乃肺脾气虚、健运未复的表现明显,故佐以健脾的陈皮、谷芽、麦芽和止汗的糯稻根、浮小麦、瘪桃干等加减运用。5 过敏性鼻炎案例5:患儿,男,5岁,2006年7月25日初诊。家长诉其子半年来反复鼻塞、喷嚏、流涕。外院诊为“过敏性鼻炎”。刻下:打喷嚏2 d,流涕不甚,每遇寒冷空气及晨起打喷嚏尤甚,汗出较多,以夜间明显,纳食一般,睡眠尚可,小便可,大便调,舌淡红,苔薄白。查体:神清,一般可,咽红,两肺(-)。处玉屏风散加味:炙黄芪、黄精各15 g,防风6 g,白术10 g,菊花6 g,桑叶10 g,蝉蜕6 g,苍耳子6 g,谷芽、麦芽各10 g,茯苓10 g,焦山楂、神曲各10 g,糯稻根12 g,瘪桃干6克。10剂,水煎服,每日1剂。2006年8月10日二诊:患儿药后病情稳定,但汗出仍多,原方去菊花、桑叶、焦山楂、神曲;加白芷6 g、五味子6 g,继服7剂。1周后,患儿诸症明显好转,为巩固疗效,拟上方再进7剂。按:过敏性鼻炎是小儿常见鼻病之一,病情缠绵反复,中医称之为“鼻鼽”。本证因禀质特异或脏腑虚损,尤以肺气虚弱、卫表不固、腠理疏松、外邪乘虚而入者多见。本例初诊时打喷嚏2 d、流涕、咽红皆为外感风热之象,同时伴有每遇冷空气以及晨起打喷嚏尤甚,汗多、纳食一般、舌淡红、苔薄白,乃外感兼肺脾俱虚症状,故投以益气固表、疏风健脾之品。方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菊花、桑叶、蝉蜕取其疏散风热之功;助以苍耳子、白芷疏风通窍,使本方消中有补,标本兼治;脾虚则湿易内生,浊阴上干,亦致涕多,用谷芽、麦芽、焦山楂、神曲健脾消食;糯稻根、瘪桃干益胃敛汗;五味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