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启东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__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练习题.docx_第1页
江苏启东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__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练习题.docx_第2页
江苏启东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__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练习题.docx_第3页
江苏启东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__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练习题.docx_第4页
江苏启东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__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练习题.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 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一般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将其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流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49%,脂质43%,糖类8%。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类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二倍。(1)为什么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 。(2)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 。(3)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蛋白质主要应该是 。(4)“血影”的化学成分中主要是哪一种脂质? 。(5)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二倍,这说明了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胰岛细胞外C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D.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7) 如果用植物细胞代替哺乳动物红细胞,按照上述方法步骤做此实验,要想获得细胞膜,首选必须去掉_。2 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C哺乳动物红细胞可以吸水胀破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3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时,采用哺乳动物或人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将其特殊处理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2倍。(1)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_(2)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_,这种物质的特性是_,因而使红细胞具有_的功能。(3)“血影”的化学组成是_、_、_,其中的脂质主要是指_。(4)选取鸡的红细胞验证细胞膜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可以吗?若选用鸡的红细胞会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_。(5)使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会使细胞失去识别能力()A核酸酶 B龙胆紫C糖水解酶 D双缩脲试剂4 分析材料回答相关问题。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时,采用哺乳动物或人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将其特殊处理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2倍。(1)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_(2)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_,这种物质的特性是_,因而使红细胞具有_的功能。(3)“血影”的化学组成是_、_、_,其中的脂质主要是指_。5 下列关于制备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鸟类的红细胞不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B人的成熟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不会发生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细胞体积不变C叶肉细胞因有细胞壁存在,使提取细胞膜更复杂D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6 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制备用细胞膜的方法正确的是()A把细胞放在清水里,胀破细胞B用针刺破细胞C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D用石英砂研磨细胞7 科学家将一个细胞膜中磷脂分子抽提出来,将这些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量发现,这些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抽提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这个实验说明磷脂分子在细胞膜的分布状况是( )A单层排列 B均匀稀疏排列 C双层排列 D均匀紧密排列8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1)用于制备细胞膜的生物材料常用动物细胞,原因是: ;其中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是最好的材料,原因是: 。(2)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往血液细胞溶液中加入蒸馏水并不断搅拌,目的是: 。(3) 通过特殊的实验技术,让红细胞膜上的所有磷脂分子单层平铺在水面上,平铺的面积是该完整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_ _。(4)下列物质中能优先通过细胞膜的是 ,原因是: 。A 甘油 B 氨基酸 C 蛋白质 D 脂肪酸 E 葡萄糖9 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做不到的是( )A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过程B观察细胞吸水后的体积变化C离心后可获得纯净的细胞膜D检验膜的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10 下列关于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选用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B原理是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制备红细胞稀释液要用适量生理盐水D本实验中没有对照参考答案:1 答案: (1)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2)使细胞吸水胀破(或加入清水使细胞吸水胀破)? (3)血红蛋白(4)磷脂 (5)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 (6)C (7)细胞壁2 答案: B解析: 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干扰。3 答案: (1)把红细胞放到清水里,细胞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细胞膜了(2)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分离运输氧(3)脂质蛋白质糖类磷脂(4)不可以。若选用鸡的红细胞,则磷脂形成的单分层面积大大超过膜面积的2倍。因为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膜与细胞膜的成分基本一致(5)C解析: 此题主要应从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角度来回答,同时需要结合细胞膜成分的相关知识。(1)制备细胞膜时应选用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它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获取的膜即为细胞膜,排除了其他膜性物质的影响,降低了实验的难度,提高了实验的技巧和科学性。(2)细胞膜的成分、特性和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它充分说明了生物体成分的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4 答案: (1)把红细胞放到清水里,细胞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细胞膜了(2)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分离运输氧(3)脂质蛋白质糖类磷脂解析: 此题主要应从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角度来回答,同时需要结合细胞膜成分的相关知识。制备细胞膜时应选用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它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获取的膜即为细胞膜,排除了其他膜性物质的影响,降低了实验的难度,提高了实验的技巧和科学性。细胞膜的成分、特性和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它充分说明了生物体成分的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5 答案: B解析: 人成熟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相同,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并非不进行水分子的跨膜运输。6 答案: A解析: A、把细胞放在清水里,细胞渗透吸水,使细胞胀破,A正确;B细胞是微小的结构,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所以不能用针刺破细胞,B错误;C细胞膜将细胞内物质与外界分隔开,无法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C错误;D用石英砂研磨细胞,将破坏细胞膜的结构,D错误故选:A7 答案: C解析: 磷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说明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双层排列。8 答案: (1)无细胞壁 无细胞器和核膜(2)促进细胞充分接触水而破裂(3)细胞膜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4)A、D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解析: 用于制备细胞膜的生物材料常用动物细胞原因是无细胞壁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是最好的材料是因为无细胞器和核膜。9 答案: D解析: 试题分析: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实验的目的要求是体验制备细胞膜实验的方法和过程,A项正确;实验步骤之一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吸水后的体积变化和形态变化,直至细胞破裂,B项正确;红细胞吸水胀破后,可通过离心的方法将细胞膜和细胞内容物分开,获得纯净的细胞膜,C项正确;本实验没有对膜的成分进行检验,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