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孩子天性的教材2011新版一年上册教材分析.ppt_第1页
顺应孩子天性的教材2011新版一年上册教材分析.ppt_第2页
顺应孩子天性的教材2011新版一年上册教材分析.ppt_第3页
顺应孩子天性的教材2011新版一年上册教材分析.ppt_第4页
顺应孩子天性的教材2011新版一年上册教材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票市教师进修学校 郑立伟,顺应孩子天性的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四个天性,一、教材有较大变动,二、教材编写体例的基本特点,三、教材内容结构的基本特点,一、教材修订的基本依据,三、教材内容结构的编排说明,一、教材修订的基本依据,从两基到四基,从两能到四能,明确了十个核心概念,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三个研究团队九个实验区历经十年实践总结,(1)教材为学生学和教师教提供更多的指导。力求使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取得一致。 (2)情境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性,处理好不同题材(如农村与城市,童话世界、儿童日常经验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等)的平衡。,保持已有特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完善,(3)适当增加有利于促进数学理解的练习题,练习的层次更加清晰,避免部分练习题前后之间“跳跃性”较大的现象。 (4)进一步探索如何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的机会。,教材内容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还比较“粗放”,给教师预留的空间过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理解、把我教材的困难。,二、教材编写体例的基本特点,阿福做上衣 阿福做长袍,在原有教材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数学教材新体例,这是数学教材呈现方式与实际学与教的过程同步对接的重大变革。 “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并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问题串”是实现启学引思、导学引教的有效载体,每一个问题都是学生思维的阶梯,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积淀经验、感悟思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目标是“问题串”设计的主要依据,使每一个问题都服务于学习目标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使问题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以承载学习目标引领学与教的过程。这样的“问题串”设计,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合理分解和有效达成。,由情境产生而展开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问题串,从一个情景引出一个问题,围绕这个核心问题不断追问,从而产生问题串,8、9的加减法,围绕一个情景从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出一系列问题,捆小棒,数小棒,拨计数器,围绕学习目标设计“问题串” 1、会认、读、写11-20各 2、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捆小棒,数小棒,拨计数器,捆小棒,数小棒,捆小棒,数小棒,拨计数器,捆小棒,数小棒,呈现多个情境,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的理解。,“问题串”设计注重问题的思考性、层次性,好秩序,为学导航,积累“一一对应”活动经验,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发展过程设计“问题串”,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从“比较”单元移到“生活中的数”单元 归属更加清晰,“问题串”精心设计了围绕问题展开讨论,2页1课时:1页正文 1页练习 3页2课时(试一试) 1.5页正文 1.5页练习,“数学好玩” 单元 “整理与复习”期中 “总复习” 期末 “问题银行”,1页正文,1页练习,1.5页练习 0.5页配第一课时,试一试:需要1课时 不是练习 包含了与前页内容密切相关的新的学习内容 需要学生课上探索和交流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四个维度:知识和技能、数学理解、解决(常规)问题、联系拓展,经历过程 加深理解 养成习惯,四个板块,巩固应用3页,“总复习”分为“回顾与交流”和“练习”两个版块。“回顾与交流”按知识版块复习,如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等,内容是提出某一知识的一些关键性的思考问题,供学生在讨论问题中整理所学知识。 “练习”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排列,全部题目均为基本要求。,数学文化:尽可能结合正文和练习加以体现,1、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部分计算单元后移 教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将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移到一年级下册; 后移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学生对于计算学习的年龄特征, 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避免难点集中。同时, 学生可以接触除了计算以外的更多内容,促进学生对于 数学及学习活动的多方面的体会。比如一年级上册可以 加强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等。,三、教材内容结构的编排说明,2、更加凸显教材的编写特色,对于运算的意义、算法多样化 和算理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等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本次修订对于加法、减法的意义,为了更加凸显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及对于运算意义的理解,教材增加了运算抽象的现实情境,从多个情境中抽象出加法和减法,更好地体现抽象的思想。同时,增加了根据算式来说现实中的“故事”,为了促进对于算理的理解,系统梳理了学具(小棒、计数器、方块、数线等)在各部分的分布。数线实际上是数轴的“雏形”,利用数线既可以体会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而且可以进行计算:“顺着数”相当于加法,“倒着数”相当于减法。因此,数线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此,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引入数线,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一年级上册出现类似的实物图,一年级下册出现类似“尺子”的数线。,数线,小棒、计数器、方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系统设计了问题串,更好地体现了阅读和理解问题、捕捉和补充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要求。例如,一年级上册第45页乘车,学生对于理解连环画式的情境存在困难,教材通过提示“与同伴试着表演一下这几幅图的意思“,帮助学生通过模拟表演理解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整合设计了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的内容,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整体到局部、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展开学习;设计观察、操作、思考、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按照标准(2011版)的要求重新梳理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一上只涉及到统计。,“数学好玩”的名字取自于2002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91岁高龄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的题词。设计这一单元目的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重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视野、发展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直是本套教材的重要追求。 按照课标(2011版)的要求重新撰写“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并丰富其内容,形成“数学好玩”。第一部分:综合与实践。每学期1次。 第二部分:数学游戏、数学规律、数学名题等。 1-2年每学期1个专题活动,3-6年每学期2个专题活动。,(学习书法),从头到尾思考问题,以问题为载体,积累分类的活动经验,从头到尾思考问题,以问题为载体,每学期一次,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所组成。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再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要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以上三个基本问题展开。,要想作到科学地解读小学教材,应该在切实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首先还原教材的本意,其次大胆地质疑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只有这样,教材的使用才能由盲目走向科学。,在进行数学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扮演好多种角色。韩愈劝学中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说法,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中指出:“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这些思想都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传授给学生“道”,不断去探究“兴”与“废”的原因,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教师的角色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应扮演好多种角色,以切实推动数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能够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和另人的见解交换,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思考数学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我不知道中小学数学课堂是否能够提供很多的思考时间。”(陈省身),在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