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班级管理.docx_第1页
幼儿园大班班级管理.docx_第2页
幼儿园大班班级管理.docx_第3页
幼儿园大班班级管理.docx_第4页
幼儿园大班班级管理.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大班班级管理淮安生态新城实验幼儿园 汪妍开场思考:1.班级管理中谁是主导?(班主任)2.幼儿园的班主任和小学班主任一样吗?小学班主任: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认可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幼儿园班主任:物质环境的创设者和组织者、是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幼儿生活的照料者、学习的支持者、与社会的沟通者、身心健康的保护者,行为的观察者、良好的倾听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问题的设计者和探索者、教室文化和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公共关系的调解人、幼儿的游戏伙伴、第二任母亲、知心朋友(画家、诗人、警察、消防队员、作家、舞蹈家、艺术家、播音员、健身教练、妇联主任-)博学、多才、爱和情(满腔)、一日活动皆课程(自身意识不到,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环节幼儿教师的感性最具魅力(相由心生、由内而外、独特气质,显年轻)3.幼儿园大班的班主任干什么?时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它给班主任的作用赋予了新的内涵,对班主任的角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幼儿园的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着教学和教学以外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更是来之不易,因为它需要班主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精心管理。大班的班级管理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和关爱班级孩子是做好大班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二、做好大班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级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三、加强家园沟通,有效促进大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四、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顺利平稳地过渡到小学。从毕业到现在,我在幼儿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十三年了,担任班主任十年。幼儿园的工作是错综复杂而琐碎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归类为:生活、游戏、运动、学习。我们正是通过一个个环节的组织,促成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因此,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十年中,我有四年带的都是大班的孩子。对于大班的班级管理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体会。进入幼儿园大班,孩子们又长大了。看看这些天天长,岁岁变的孩子,欣慰、自豪感充满教师的心怀。再过一年的时间,孩子们即将进入金色童年的学龄期,带着一份自豪和喜悦跨进小学的校门。那么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大班的班级管理应该怎么抓呢?一、了解和关爱班级孩子是做好大班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孩子是班级工作的主体,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我们管理孩子不是为了限制孩子,而是在于给孩子更大的空间,掌握必要的规则,更好地去适应社会。首先,我们要了解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大班的孩子处于学前晚期,他们身体状况与34岁的孩子相比有了明显不同,精力旺盛,爆发力强,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他们喜爱游戏,游戏活动的水平更高了;他们好学好问,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他们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初步形成个性并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身体发育:稳速发展,每年增长约47厘米,体重每年增加2千克骨骼的骨化过程较强,富于弹性(书写时间增加,特别注意良好的坐、书写姿势,一拳一尺一寸:眼睛离纸面一尺,胸口离桌子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易脱臼,习惯性脱臼;皮肤娇嫩(幼儿带霜),表皮层薄(安全教育)换牙阶段,注意口腔卫生,点心后,饭后要求漱口。脑发育的第一个明显的加速期,脑重12501300千克,基本接近成人水平(1400千克)。兴奋和抑制仍然不平衡,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只需睡11个小时。条件反射形成起来比较稳定(如控制大小便等)。动作的发展:走(2030分钟,远足)、跑(跑中停、躲、闪,抓尾巴游戏)、跳(立定跳、单脚跳、跨跳)、钻爬、攀登、投掷(走动拍球,投掷方向不稳定),平衡(能接受舞蹈和体操的练习) 心理发展:1、自我意识逐步发展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已经从“主观自我”向“社会自我”转化,从对自己的关注、认识发展到对他人、对自己社会角色和所属集体的认知。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2、情感的发展高级道德情感明显发展。是非感、集体感、友谊感、爱周围的人、爱家乡,对智力活动、智力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集体感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促进幼儿进一步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点名环节让幼儿自己点、值日生、照顾班级的植物角、亲子运动会、小组竞赛夹玻璃球)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晨间劳动时间)等,照顾植物角,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在建筑区游戏时,能互相分工,讨论搭建内容,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同伴间互动、合作多了,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大班幼儿的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不仅注意自己的互动,而且还注意同伴的活动.如果有共同的兴趣或目标,幼儿相互之间会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协作等。他们还会向同伴学习,一起讨论问题等。5、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各个区域规则的制定、班级公约的制定)6、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大班幼儿的神经系统比中班的幼儿成熟许多,大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表现在他们对动作的准确性的控制上,又表现在他们自己行为的控制上,有一定的自我的约束能力。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运用手指活动,例如,灵活地使用剪刀,会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喜欢折纸、等,还能正确地使用画笔、剪刀、压花机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 比如“延迟满足”实验: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米歇尔追踪研究这些孩子到高中,在分析问卷结果时发现,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小时候“延迟满足”的能力存在某种联系。当年马上按玲的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而那些可以等到15分钟以上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比那些马上吃糖的孩子平均高出210分。实验说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的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的保证目标的实现。 7、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什么做的?”儿童还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走?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游?”“电视机里的人怎么会走路、说话?”有的儿童喜欢把玩具拆开探索其中的奥秘。儿童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和机械运动的原理等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闹闹探索八音盒)8、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5、6岁的儿童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例如,在解释乒乓球从倾斜的积木上滚落时说:“乒乓球是圆的。积木是斜的,球放上去就会滚。”说明儿童已能从客体的形状与客体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圆”与斜”的关系中寻找乒乓球滚落的原因。但由于周围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即使到了5、6岁,儿童对不同现象中因果关系的理解水平也不可能一致,而且对日常生活中所不熟悉的复杂的因果关系也还很难理解。(科学区域探索图片)9、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大班幼儿属于前运算阶段的直觉思维阶段,而直觉思维阶段是知觉活动阶段向运算思维阶段转化的过度阶段。也就是说,大班幼儿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但明显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如能根据颜色、大小、形状三维特征给物体分类。能区分动物的过冬方式,冬眠、储粮、南飞等。还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如在看图说话时能根据人物的服装进行季节的推理,能按事件的顺序排列图片的顺序(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饭),数图形数量时能按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依次扫视掌握左右概念,不用再说“拿勺子的那只手”了,到了下学期,还能以对方为主体分辨左右。10、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发音正确,咬字清楚。复述较长故事,看图编故事。词汇量达3000个左右。使用复合句,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仅而且,有的有的还有的。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不但能系统地叙述生活中的见闻,而且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谈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逐步减少,能依据别人的言语调整谈话内容。看图讲述能力也明显提高,儿童在讲述时根据图片内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别人不同。但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语言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方面还存在个体差异。阅读兴趣显著提高,大班儿童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阔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当他们在书中或广告招牌中看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时会非常兴奋,还常常缠着成人教他们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记忆力也很强。他们还常常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写上歪歪扭扭的汉字。到了大班下学期儿童会聚在起边看图书边连猜带懵地念书中的文字;阅读成了他们很大的乐趣。 11、活动更有目的、有计划同小班、中班幼儿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思考的特点相比,大班幼儿以有可能在行动之前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想法、他们的行为少了些盲目性,多了些目的性和计划性。但是,这种目的性、计划性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有赖于成人的引导。虽然计划显得很幼稚,但它毕竟说明孩子们知道用计划指导自己的行动 了。(教学活动:逛逛幼儿园) 二、做好大班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级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正气、底气、雅气、和气)世界上的工作无非分成两大类,一类与“物”打交道,一类与“人”打交道;而教师的工作无疑属于后者,需要与各色各样的人群打交道,班级管理之道就在于“与人相处之道”,你能否处理好与人的关系,这里所指的人既包括前面所说的“孩子”、“家长”,也包括平时亲密无间的教育合作者“搭班”和“保育员”。同样道理,教师帮助孩子获得成功,家长就会心悦诚服;而教师能帮助不同层面、特点的老师“成功”,班级管理的水平就会上一层台阶,所谓“木桶原理”一般,两位老师的搭配上,一般都会存在能力上的差异,作为班组长,要善于看到搭档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一.教师之间:案例一:第一次遇到准备中途辞职不干的搭班2014年我初到生态新城实验幼儿园接触到的第一位搭班的案例年轻的马教师, 我就察觉她带班时心不在焉、频繁接听手机、经常上班迟到等状况,经过旁敲侧击,了解到她已有辞职跳槽的打算,(她是兰州人,音乐专业,谈了男朋友家长不同意,为了拆散他们,驱遣她到淮安小姨家)面对这一现状,我没有用汇报园长领导“批评”马老师的简单做法,而是和她推心置腹地多次谈心,了解她的内心想法,并把目前班级孩子、家长们的情况和她交心。(各个幼儿园组合来的中班)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作为中班时的带班老师,马老师和这些孩子都已积累了深厚的感情,我用“感情分”作为底牌,使得马老师在接下来的半年多的时间里,能够安心、静心地与我密切合作,并发挥她的歌舞文艺特长。虽然后来马老师还是选择了离开,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我们至今仍保持了良好的朋友关系。我想,正是我用自己的坦诚和大气,才让马老师在摇摆不定的职场转换“敏感期”中,及时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继续站好“最后一班岗”,让自己在幼儿园教师这一职场生涯阶段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是教师之间应坦诚相待,加强沟通。班级内的教师应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在相处中必须做到“真诚”二字。一个班级中有两名老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班级是否是一个优秀的班级。在这个群体中,两名教师只有具备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关爱,遇到什么问题都做到及时的沟通,这样才能为塑造一个优秀的班级做好铺垫。主班教师在处理班级中的事情时要与配班教师多沟通、交流。如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是进步了?落后了?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小朋友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励他?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主班老师应及时与配班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增进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和班级的管理。主班教师只有坦诚地对待配班教师,配班老师才能自愿地服从主班教师的领导,这样班级才有凝聚力、向心力,班级管理工作也就自然上来了。二是教师之间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孩子们的发展,我们班的教师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和配班老师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了分科教学,在语言方面颇有研究的老师负责语言和科学方面的教学;爱好艺术的我负责美术、音乐方面的教学,这样的划分不仅使我们发挥了各自的优势,而且我们为彼此提供了互相学习机会。同时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采取分工不分家的方法来管理班级,针对突发性的问题我们都在空闲时间进行及时的探讨,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主班教师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因而要做到严以利己,宽以待人。在处理班级工作时不应独断专行,而应多听配班老师的建议,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教师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三是教师之间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默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小分工,大合作”。像在早锻炼时间,保教人员如果各自为阵,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放任自流,造成管理上的困难。所以无论在哪一个时间段,班级里的保教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默契地配合,这样才能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在我班,我们每个月初都召开一次班务会,两个人一起讨论本月的工作计划,不管是教学还是保育,我们都统筹意见,共同制订出相应的实施措施。在生活中,我们也是真诚的对待彼此,互相关心,为彼此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感觉在这样一种氛围里,我们的工作积极性都特别高涨,心情也十分愉悦。大班具体案头工作:二教师家长之间:案例二: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个亲身经历的案例“最后一学期的大班班主任经历”:有一年下学期,园长交给我的是一个混乱的大班,为什么说“混乱”呢?因为要迎接省优质园评估(对班级人数的要求)大班由2个班劈成3个班。当时是以抽签的形式,抽到五角星的家长离开原来的班级,就这样组合成的大三班。其实很少有家长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和老师,家委会里有一位很有号召力的家长经常组织班上的家长在外面聚会,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聚众冲到班级来“投诉闹事”。(伏韦豪事件)也就是说,家长们的质疑、不信任、素有“难弄”的家委会领头人、留给我这个“班组长”树立威信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一学期、加上又是面临幼小衔接、毕业典礼等重重压力的大班任务、据说班级个别孩子非常调皮不好带、有的孩子还因精力特别充沛而获准不睡午觉的特权等面对这一系列似乎都“难于上青天”的班级背景,我是怎么做的呢?我觉得面对再“难带”的班级,首先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认同:l 开学前的家长沙龙收获很大,一些家长对于最后一学期临时换班主任有了谅解,他们觉得园方肯定会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人事安排的,特别是看到我们两位老师不辞辛劳,沙龙到很晚,主动提出请我们吃饭等等。开学前的沙龙让我走近了孩子、走近了家长,虽然留给我的仅有短短一学期的时间,但我牢牢记住这样一句话“不浪费孩子的每一天”,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特长,无论是每周班级环境里更新的孩子绘画作品让家长“耳目一新”,还是家长开放日的精心设计与呈现;无论是每月的幼儿成长手册里详尽生动的孩子个案记录,还是毕业典礼上别具一格的毕业画展与汇报演出节目都凝聚了我们老师对于班级孩子的一份静心、精心和尽心!l 让我印象极深的是,在毕业典礼那一天,我作为一位半途加入的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合影留念时,有些孩子的爸爸都是第一次见面,但在平时熟悉的祖辈介绍下,他们对我说的都是两个字:“感谢!”我想,也许正是有了教师平时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负责、热情和执著,正是对班级孩子的关爱、浇灌和培养,正是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显著进步和成长轨迹,他们的“感谢”才会显得那么珍贵而真诚!l 也许中途更换老师并不是所有家长、孩子、老师,乃至园方领导所希望看到的初衷和愿望,但往往“计划没有变化快”,正是存在种种的特殊原因,让班级运转过程中会遇到“空降兵”的突发状况。面对班级管理层面的变化,“心态决定一切”!这里所说的“心态”,既包括半途接手的“空降兵”教师,也包括对新老师投不信任票的家长群体;作为关键角色的“空降兵”,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抱着一颗豁达、宽容之心,用平日里加倍的精力和心血来投入到班级管理中来,相信你的付出和努力终将会得到大家的认可!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让班上的孩子们都爱你!喜欢你!哪怕暂时会有部分家长对“前任”老师念念不忘,对你投“反对票”,但每天早上看到班上孩子给予你最真实的笑容,这就是我班级管理工作最大的享受和回报!l 教育的真谛贵在“相信”!同样,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我的经验告诉我:只要看到孩子的发展和进步,家长们都是会相信“空降兵”老师的能力的!都是会给半途加入的老师以无条件的“信任票”的!对待家长工作我们是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的,我们成立了幼儿园家长委员会(每个班12名),每个班创建QQ群,微信群,家长预约制度,设立了园长信箱,让家长们积极的为如何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出谋划策;我们会通过校讯通短信的形式把每天学习的内容和第二天需要准备的材料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对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并在家做到及时的和孩子复习巩固,同时也积极的为我们提供材料为我们的上课提供方便;每学期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加大家长对幼儿园工作和孩子实际发展情况的了解,为幼儿下一步的发展制定目标。同时我们还定期邀请家长义工参与到我们的班级管理中来,让家长体验幼儿园的一日流程,从而对教师的工作有更深的了解。通过这个体验活动,家长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更好的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量。(近期园内的秋季摄影大赛)三师幼之间:1.温馨环境很重要。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而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正好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科学合理性。因此,每学期开始,我们班就着手以区域环境为主,创设属于孩子自己的特色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着让每一面墙都说话的原则,在创设区域环境中我们做到了 “序、美、趣、意”。序:是指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设放要动静有序。美:是指环境布置要美观、和谐。趣:是指环境和材料充满童趣,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去感受、探究。意:是指环境和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使幼儿在感知和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受到正面的影响,促其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便于管理。2.常规管理不忽视。纲要中指出,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这些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正是班级开展工作的保证。因此,常规工作不容忽视。在日常教育中,我班运用音乐来进行常规训练,把各种音乐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比如:听见回家的旋律,每个小朋友都要回自己的座位坐好;听见拍手点头音乐就是上课的时间到了;听到优美舒缓的轻音乐时,不管你玩玩具有多么开心,都应该把玩具收起来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我们还设立了班级“小小管理员”,就是请几个自控能力好的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行为,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真所谓“一举两得”。这样,我们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常规也越来越好。3. 师幼关系要和谐。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和谐班级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放下自己所谓的班级管理者的姿态,多和孩子们交流沟通,去聆听孩子们的想法和意见,经常去换位思考问题,才能把自己和孩子的距离拉近,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在班级生活中感受到快乐。4.班级活动不能少。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以促进孩子的各方面发展。以上就是我们班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几点小小的做法,总之,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还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也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和管理者在新纲要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地探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让幼儿园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各地毕业典礼:韩国首尔行跪拜礼,跪地行礼向父母谢恩,还互相亲吻自己的小伙伴;日本毕业典礼上,所有班主任都会穿上正式的和服,妈妈们给孩子亲手扎一朵毕业纪念花,别在孩子胸前,让所有孩子都能感受到妈妈对自己成长的喜悦)孩子在人与人的互助中感受来自班级同伴的支持;教师在人与人的互助中感受来自搭档伙伴的温暖。在满足生存的前提下人的本性是“合群”的,特级教师应彩云曾经说过,良性的班级文化应该是这样的:l 让幼儿在人与人的互助中感受同伴的支持。l 心情比工作更为重要。l 情绪比幼儿学会各种知识、各种技能更为重要。l 充满友情、善解人意的班级氛围,会促使幼儿和老师之间形成默契四、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顺利平稳地过渡到小学。思考:1. 什么是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2. 幼儿园和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变,以从游戏为主的学习过渡到以系统学业知识为主的学习,需要做必要的准备。推动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既对规范幼儿园和小学的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儿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德国的哈克教授的幼小衔接的六大断层问题理论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通过他的理解、调查、研究和分析,得出了幼儿园孩子在与小学衔接阶段所表现出的六大断层问题理论。1.关系人的断层。幼儿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幼儿感到压力和负担。(案例:小学QQ群;喊家长)2.学习方式的断层。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发现和发现式学习有较大区别,幼儿必须有适当的时间适应。(双刃剑课程游戏化)3.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幼儿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4.社会结构的断层。幼儿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伙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的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5.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幼儿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幼儿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6.学习环境的断层。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幼儿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研究表明以上断层问题使德国30%的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因此,解决好这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3. 幼小衔接,该怎么做?重点围绕: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三个活动目标来进行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入学愿望:参加小学升旗仪式;大班升旗仪式;参观小学,有目的有计划的带着孩子逐一去参观小学的教室、图书馆、体育馆、操场、厕所、校医务室、食堂等所有与小学生的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及其设备,让幼儿可以有亲身的体验,如和一年级的小学生一期坐在小学的教室里听老师上课,学习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一起体验小学的课间活动十分钟,在此基础上讨论:幼儿的生活与小学生活有什么不同?你希望老师给予你怎样的帮助?引导幼儿自我思考对于入学要做怎样的准备。学习兴趣:区域游戏,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海底夹球),前阅读能力(亲子阅读,搀扶期),前书写能力(日子格)学习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自控能力(南西幼儿园垂直降落游戏),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