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考题型专攻一板块装置在实验中的应用练习.docx_第1页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考题型专攻一板块装置在实验中的应用练习.docx_第2页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考题型专攻一板块装置在实验中的应用练习.docx_第3页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考题型专攻一板块装置在实验中的应用练习.docx_第4页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考题型专攻一板块装置在实验中的应用练习.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考题型专攻(一)板块装置在实验中的应用(45分钟100分)1.(14分)(2018株洲模拟)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长木板的上表面在O点相切,一竖直标尺紧贴圆弧轨道左侧放置,圆弧曲面与标尺竖直面相切。(1)在A点由静止释放物块,物块经圆弧轨道滑上长木板,最后停在a点,改变滑块释放的位置于B点,物块最后停在长木板上的b点,量出A、B间的高度h,a、b间的距离L,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多次改变物块释放的位置,测出每次物块释放的位置离A点的高度h,最后停在长木板上的位置离O点的距离x,作出x-h图象,则作出的图象应该是(选填“过原点”或“不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求出图象的斜率为k,则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解析】(1)由能量守恒可知,mgh=mgL,得=(2)设OA间的高度为H,则mg(h+H)=mgx,得x=h+H,因此图线是一条不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线的斜率k=,得=。答案:(1)(2)不过原点2.(14分)(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2)研究小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斜面倾角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写字母)。图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s。计数点6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6=。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劲度系数为:k=1 000 N/m(2)先连接实验器材,后穿纸带,再连接小车,最后打点并选择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故为DCBA。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每隔0.02 s打一次点,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共5个0.02 s,故T=0.1 s。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v6=。根据公式x=aT2,有:(s4+s5+s6)-(s1+s2+s3)=9aT2;解得:a=。答案:(1)1 000(2)DCBA0.13.(14分)(2017全国卷)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如图甲,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乙所示),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中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多次重复步骤;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 -t图,如图丙所示。完成下列填空:(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与vA、a和t的关系式为=。(2)由图丙可求得vA=cm/s,a=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题知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为s,则s=t,据s=t=vAt+at2,可得=vA+at。(2)将图丙直线延长与纵轴相交,可得vA=52.1 cm/s,a=2k=16.3 cm/s2。答案:(1)vA+at(2)52.116.34.(14分)某学习小组可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做系列实验。(设钩码的质量为m,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为M)(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该装置可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B.用该装置可以探究牛顿第二定律,以小车为研究对象时,要保证拉力近似等于钩码的重力,必须满足mMC.可以用该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但必须满足mMD.可以用该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以钩码和小车整体为研究对象,但不必满足mM(2)某同学在用该装置探究“在合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时,由于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时,小车所受的阻力也会变化,本实验改变M时是否要重新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选填“是”或“否”)。(3)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A、B、C、D、E、F、G是按打点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1 s,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选A、B、D。通过纸带可以算出小车和钩码的加速度,进而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故A正确;用该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要保证拉力近似等于钩码的重力,必须满足Mm,故B正确;以小车和钩码为研究对象,钩码重力做功即合力做功,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不必满足mM,C错误,D正确。(2)对小车受力分析,根据力的矢量合成法则,结合平衡条件,则有:Mgsin=Mgcos,可知,质量的变化,不影响平衡的条件。(3)由图可知,A、D、G三点对应的刻度分别是0.50 cm、2.60 cm、6.50 cm,由此得出x=6.50 cm-2.60 cm-2.60 cm+0.50 cm=1.80 cm,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解得a= m/s2=0.20 m/s2。答案:(1)A、B、D(2)否(3)0.205.(14分)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1)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是。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质量m1C.滑块的质量m2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E.滑块运动的时间t(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解析】(1)电源频率为50 Hz,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 s=0.1 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可知:加速度a= m/s20.49 m/s2;(2)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3g-Ff=(m2+m3)a,滑动摩擦力:Ff=m2g,解得:=,要测动摩擦因数,需要测出:滑块的质量m2与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故选C、D。(3)由(2)可知,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答案:(1)0.49(2)C、D(3)6.(14分)(2018兰州模拟) 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滑轮质量不计)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或保证的条件是。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E.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轴的夹角为,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A.2tanB.C.kD.【解析】(1)本题拉力可由弹簧秤测出,也就不需要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更不需要满足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这个条件,A、E错误;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从而表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故需要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B正确;打点计时器运用时,都是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该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C正确;改变砂和砂桶质量,即改变拉力的大小,打出几条纸带,研究加速度随F变化关系,D正确。(2)由于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故两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6 s,由x=aT2可得:a=m/s2=1.3 m/s2(3)对a-F图来说,图象的斜率表示小车质量的倒数,此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F合,故小车质量为m=,故选D。答案:(1)B、C、D(2)1.3(3)D7.(16分)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多次重复步骤,求a的平均值;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回答下列问题:(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cm。(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A和tB表示为a=。(3)动摩擦因数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